《寓言两则》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1、寓言含义。
“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扫除生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寓言 规则 窟窿 狼狗 街坊 叼走 劝说 后悔
(2)认读生词,释义。
寓言 窟窿 本领 劝告 亡羊补牢 三、学习《亡羊补牢》
1、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羊因为羊圈的窟窿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1 / 5
2、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师: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 生:亡羊。
3、默读课文的5自然段,思考: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
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师:“不该不”,两个“不”说明养羊人什么的心态? 生:后悔。
4、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了”看出他一意孤行。 “赶快”“结结实实”看出他知错就改。
师:“现在修还不晚”,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5、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寓言两则》”,一起来闯关吧!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说说你在生活中看到或听到的关于“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或“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事例。
2、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3、把课外收集到的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2 / 5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图片,你能猜出图片上的故事吗?这些都是寓言故事,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二、倾听故事,学会生字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结合课文的注音和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同桌相互检查文中带拼音字的读音。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三、大声朗读,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南辕北辙》,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正确。
1、我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点拨:注意人物、事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2、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心里有什么感想? 点拨:非常惊奇,心想:“他坐着马车跑这么快,干什么去呢?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3、他回答说“到楚国去。”朋友为什么很奇怪? 点拨:因为楚国在南边,他往北走。
4、他的朋友提醒了他几次?他分别是怎样回答的? 点拨:提醒了三次。 朋友问:“(你上哪儿去呀!)”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3 / 5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5、这个人听从朋友的提醒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点拨:这个人没有听从朋友的提醒。从他三次说“没关系。”看出来。 6、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点拨:不会到达楚国,因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道理
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出人物的心情。然后合作交流下面问题,体会寓言的道理。
1、那个人为什么反复对朋友的提醒说“没关系”?
点拨:因为他自认为自己的马跑得快,车夫是个好把式,他带的盘缠多。对于朋友的提醒不以为然,固执己见。
2、你认为他的马跑得快,车夫是个好把式,他带的盘缠多,就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点拨:不能,因为他走的方向错误了,楚国在南边,他往北边走,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3、如果你遇到了那个去楚国的人,你会怎么对他说呢?
点拨:我会对他说:“你走的方向错了,你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你就离楚国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了。希望你能听从别人的意见,找准方向再走,不要再盲目地赶路了。”
4、请你总结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点拨: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结果越糟。 5、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点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
五、故事擂台,展示搜集的寓言故事
同学们,现在我们进行讲故事比赛,请你展示搜集的寓言故事,然后说说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看谁讲得生动有趣。
4 / 5
例如:
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道理: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熏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面缀系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宝珠还给了楚国人。
道理: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
六、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寓言两则》”,一起来闯关吧! 七、作业设计
1、把《南辕北辙》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下搜集和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