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2)学习指导 下载本文

4.5溶剂比

萃取操作中的溶剂比与精馏的回流比、吸收的液气比相似,当溶剂比S/F减小,操作线向分配曲线靠近,要完成同样的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级数增多。若溶剂比S/F减小到使操作线与分配曲线相切或相交时,此时所需的理论级数为无穷大,此条件下的溶剂比为最小溶剂比S?F?minmin。位于分配曲线上的切点在三角形相图上表示平衡联结线的两端点,因切点又

在操作线上,则在三角形相图中出现操作线与平衡联结线相重合的情况,最小溶剂比

?SF?的数值可依杠杆规则求得。

溶剂比S/F的大小或萃取剂S的用量对原料液的分离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改变溶剂比S/F的大小或萃取剂S的用量是萃取操作的重要调节手段。但是,溶剂的初始含量即ys对萃取效果也有着重要影响,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萃取角度来看,增大溶剂比S/F对分离效果是有利的,但不适当地增大溶剂比S/F使再生设备负荷过重,溶剂再生不良,反而会适得其反。

A E1 E2 E3 F R1 M E4 Rn Δ S B

附图:多级逆流萃取理论级数图解法

第五章 干燥

1.本章学习目的

干燥是利用热能从物料中去湿的单元操作。通过本章学习,能够掌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干燥速率及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工业常用干燥器的类型及其使用场合。 2.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3

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参数及湿度图、湿物料中含水性质、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一般掌握干燥过程的速率及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干燥器的类型及使用场合,提高干燥热效率及强化干燥过程的措施。 3.学习本章应注意的问题

干燥时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定量计算难度较大,致使目前干燥器的设计多是依据试验结果或凭经验处理。在某些情况下,要作一些简化假设、以便进行数学描述。对复杂得工程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而不失真,是工程人员能力的体现。 4.本章学习要点 4.1湿空气的性质

由于干燥过程所用的干燥介质一般多为空气,且随干燥过程的进行,空气实际上成为空气与水蒸气的混合物(常称之为湿空气),可见空气(湿空气)的性质的计算是干燥计算的基础。

4.1.1湿空气的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湿度:H?0.622?psp ?0.622P?pP??psps

P?ps 饱和湿度:Hs?0.622 相对湿度:??p?100% ps4.1.2湿空气温度的表示方法

干球温度t,简称温度,指空气的真实温度,可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测量。

湿球温度tW:指大量的空气与少量的水经过长时间绝热接触后达到的稳定温度。 露点温度td:在总压不变的条件下,不饱和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绝热饱和温度tas:指少量的空气与大量的水经长时间绝热接触后达到的稳定温度。 tas?t?r0(Has?H) cH对于空气-水体系,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在数值上可近似认为相等,即 tW=tas 4.1.3湿空气的其他性质

湿空气的比热容 cH?1.01?1.88H,cH单位为kJ/kg?oC

0,I的单位为kJ/kg。 湿空气的焓 I?(1.01?1.88H)t?249H湿空气的比容 vH?(0.773?1.224H)4.1.4湿度图

14

273?t,vH单位为m3/Kg。 273湿空气的各种性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这些关系除了可用前面介绍的公式表示外,还可以用湿空气的性质图来表示。在总压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已知任意两个独立的性质参数,湿空气的其他性质便可从图中读出,既方便又迅速。从形式上看,常用的有湿度-焓(H-I)图、温度-湿度(t-H)图。 4.2干燥静力学 4.2.1湿物料的性质

湿基含量:w?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100%

湿物料的总质量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100%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量干基含水量:X?且有: w?Xw或X? 1?X1?w湿物料的比热容cm[单位为kJ/(kg·K)]

cm?(1?w)cs?wcW?(1?w)cs?4.187w?cs?4.187X 湿物料的焓I?(单位为kJ/kg湿物料):I??cm?

式中:cs——绝干物料的比热容,kJ/(kg·K);θ——湿物料的温度; K)。 cW——水的比热容,4.187kJ/(kg·4.2.2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

干物料量 G?G1(1?w1)?G2(1?w2) 或 G?G1G2 ?1?X11?X2水蒸气用量(水分蒸发量)

W?G(X1?X2)?G1w1?w2w?w2 ?G211?w21?w1所需加热空气量: L?W

H2?H1单位空气消耗量: l?4.2.3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

如下图所示干燥流程:

L11?? WH2?H1H2?H0 15

理想干燥器为等焓过程: I1?I2

预热器的输入热量: Qp?L(I1?I0)?LcH(t1?t0) 热量衡算的普遍式(实际干燥器)为

??I1?)?QLQ?Qp?Qd?L(I2?I0)?G(I2或Q?L(1.01?1.88H0)(t2?t0)?Gcm(?2??1)?W(2490?1.88t2?4.187?1)?QL干燥器的热效率 ??

水蒸气汽化所需热量Q汽化干燥器中的总热量QTt1?t2 t1?t0?W(2490?1.88t2?4.187?1)

Qp?Qd理想干燥器的热效率 ??干燥器的热效率愈高表明干燥系统的热利用率愈好,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干燥操作的能耗,提高干燥器的热效率:

⑴提高H2而降低t2可提高干燥操作的热效率。 ⑵提高空气的入口温度t1可提高干燥器的热效率。

⑶利用废气(离开干燥器时的空气)来预热空气或物料,回废气中带走的热量。 ⑷采用二级干燥。 ⑸利用内换热器。 4.3干燥动力学 4.3.1干燥速率

U?G?dX Sd?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