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物化选择题+答案 下载本文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物化试卷(一)

1.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 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 定值。 (A) p (B) V (C) T,U (D) T, p 2.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

(A) 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B) 温度是体系所储存热量的量度 (C)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 (D)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3. 有一高压钢筒,打开活塞后气体喷出筒外,当筒内压力与筒外压力相等时关闭活塞,此时筒内温度将:

(A) 不变 (B) 升高 (C) 降低 (D) 无法判定

4. 1 mol 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变成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气, (1)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 (2) 真空蒸发 这两个过程中功和热的关系为: (A) |W1|> |W2| Q1> Q2 (B) |W1|< |W2| Q1< Q2 (C) |W1|= |W2| Q1= Q2 (D) |W1|> |W2| Q1< Q2 5. 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热力学能将:

(A) 降低 (B) 增加 (C) 不变 (D) 增加、减少不能确定 6.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A) 一定产生热交换 (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7. 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运行的速度:

(A) 较快 (B) 较慢 (C) 一样 (D) 不一定

8. 始态完全相同(p1,V1,T1)的一个理想气体体系,和另一个范德华气体体系,分别进行绝热恒外压(p0)膨胀。当膨胀相同体积之后, 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A) 范德华气体的热力学能减少量比理想气体多 (B) 范德华气体的终态温度比理想气体低 (C) 范德华气体所做的功比理想气体少 (D) 范德华气体的焓变与理想气体的焓变相等 9.ΔH =Qp , 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A) 理想气体从106 Pa反抗恒外压105 Pa膨胀到105 Pa (B) 0℃ , 105 Pa 下冰融化成水 (C) 电解 CuSO4水溶液 (D) 气体从 (298 K, 105 Pa) 可逆变化到 (373 K, 104 Pa) 10. 在 100℃ 和 25℃ 之间工作的热机,其最大效率为: (A) 100 % (B) 75 % (C) 25 % (D) 20 %

1

选择题

11. 对于封闭体系,在指定始终态间的绝热可逆途径可以有: (A) 一条 (B) 二条 (C) 三条 (D) 三条以上 12. 某理想气体的γ =Cp/Cv =1.40,则该气体为几原子分子气体?

(A) 单原子分子气体 (B) 双原子分子气体 (C) 三原子分子气体 (D) 四原子分子气体 13. 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14. 当以5 mol H2气与4 mol Cl2气混合,最后生成2 mol HCl气。若以下式为基本单元,则反应进度ξ应是: H2(g) + Cl2(g) ----> 2HCl(g)

(A) 1 mol (B) 2 mol (C) 4 mol (D) 5 mol

15. 欲测定有机物燃烧热Qp,一般使反应在氧弹中进行,实测得热效应为Qv。 公式 Qp=Qv+ΔnRT 中的Δn为:

(A) 生成物与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之差 (B) 生成物与反应物中气相物质的量之差 (C) 生成物与反应物中凝聚相物质的量之差 (D)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热容差 16.凝固热在数值上与下列哪一种热相等:

(A) 升华热 (B) 溶解热 (C) 汽化热 (D) 熔化热

17. 已知 1mol HCl的无限稀释溶液与 1mol NaOH 的无限稀释溶液在恒温恒压下完全反应,热效应ΔrH =-55.9 kJ/mol,则 1mol HNO3的无限稀释溶液与 1mol KOH的无限稀释溶液在恒温恒压下完全反应的热效应ΔrH 为:

(A) > -55.9 kJ/mol (B) < -55.9 kJ/mol (C) = -55.9 kJ/mol (D) 不能确定

18. 在标准压力下,1mol石墨与氧气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的反应热为ΔH ,下列哪种说法错误 (A) ΔH 是CO2(g)的标准生成热 (B) ΔH =ΔU (C) ΔH 是石墨的燃烧热 (D) ΔU <ΔH 19. 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下述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1) 在同一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2) 在同一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3) 在不同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4) 在不同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A) 1,3 (B) 2,4 (C) 1,4 (D) 2,3 20. Cl2(g)的燃烧热为何值?

(A) HCl(g)的生成热 (B) HClO3的生成热

(C) HClO4的生成热 (D) Cl2(g)生成盐酸水溶液的热效应 DDCAB CBBBD ABDAB DCDAD

2

物化试卷(二)

1. 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 298 K,200.0 kPa 经历: ① 等温, ② 绝热, ③ 等压三条途径可逆膨胀,使体积增加到原来的2倍,所作的功分别为W1,W2,W3,三者的关系是: ( )

(A) |W1|>|W2|>|W3| (B) |W2|>|W1|>|W3| (C) |W3|>|W2|>|W1| (D) |W3|>|W1|>|W2| 2. 下述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

(A) 封闭体系的状态与其状态图上的点一一对应 (B) 封闭体系的状态即是其平衡态 (C) 封闭体系的任一变化与其状态图上的实线一一对应 (D) 封闭体系的任一可逆变化途径都可在其状态图上表示为实线 3. 凡是在孤立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ΔU和ΔH的值一定是: ( ) (A) ΔU > 0 , ΔH > 0 (B) ΔU = 0 , ΔH = 0

(C) ΔU < 0 , ΔH < 0 (D) ΔU = 0 , ΔH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确定 4. \封闭体系恒压过程中体系吸收的热量Qp等于其焓的增量ΔH \,这种说法: (A) 正确 (B) 需增加无非体积功的条件

(C) 需加可逆过程的条件 (D) 需加可逆过程与无非体积功的条件 5. 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Q=0 (B) W=0 (C) ΔU=0 (D) ΔH=0 6. 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之后,体系的焓: ( )

(A) 必定减少 (B) 必定增加 (C) 必定不变 (D) 不一定改变

7.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 (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A) H1> H2 (B) H1= H2 (C) H1< H2 (D) H1>=H2 8. 下列诸过程可应用公式 dU = (Cp - nR)dT进行计算的是:

(A) 实际气体等压可逆冷却 (B) 恒容搅拌某液体以升高温度 (C)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D) 量热弹中的燃烧过程

9. 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273 K,202.65 kPa, 经 pT=常数 的可逆途径压缩到405.3 kPa的终态,该气体的ΔU为: ( )

(A) 1702 J (B) -406.8 J (C) 406.8 J (D) -1702 J

10.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则: ( )

(A) V1> V2 (B)V1< V2 (C) V1= V2 (D) 无法确定

3

选择题

11. 一容器的容积为V1=162.4 立方米,内有压力为94430 Pa,温度为288.65 K的空气。当把容器加热至Tx时,从容器中逸出气体在压力为92834 Pa,温度为289.15 K下,占体积114.3 立方米;则Tx 的值为: ( )

(A) 1038.15 K (B) 948.15 K (C) 849.15 K (D) 840.15 K 12. 石墨的燃烧热: ( )

(A) 等于CO生成热 (B) 等于CO2生成热 (C) 等于金刚石燃烧热 (D) 等于零 13. 298 K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 : ( )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不能确定

14. 人在室内休息时,大约每天要吃 0.2 kg 的酐酪(摄取的能量约为 4000 kJ)。假定这些能量全部不储存在体内,为了维持体温不变,这些能量全部变为热使汗水蒸发。已知水的汽化热为 44 kJ/mol,则每天需喝水: ( )

(A) 0.5 kg (B) 1.0 kg (C) 1.6 kg (D) 3.0 kg 15. 高温下臭氧的摩尔等压热容C(p,m) 为: ( )

(A) 6R (B) 6.5R (C) 7R (D) 7.5R

16. 从统计热力学的观点看,对理想气体封闭体系在Wf =0、体积不变,吸热时体系中粒子: (A) 能级提高,且各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发生变化 (B) 能级提高,但各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不变 (C) 能级不变,但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发生变化 (D) 能级不变,且各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不变

17. 若以B代表化学反应中任一组分, 和 n(B)分别表示任一组分 B 在ξ= 0 及反应进度为ξ时的物质的量,则定义反应进度为: ( )

(A) ξ= n(B,0)- n(B) (B) ξ= n(B)-n(B,0) (C) ξ=[n(B)-n(B,0) ]/νB (D) ξ=[n(B,0) -n(B)]/νB 18. 已知:Zn(s)+(1/2)O2 ---> ZnO ΔcHm=351.5 kJ/mol

Hg(l)+(1/2)O2 ---> HgO ΔcHm= 90.8 kJ/mol 因此 Zn+HgO ---> ZnO+Hg 的ΔrHm是: (A) 442.2 kJ/mol (B) 260.7 kJ/mol (C) -62.3 kJ/mol (D) -442.2 kJ/mol 19.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 (B)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 (C) 水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 (D)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 20. 完全燃烧 8 dm3乙炔,需空气的体积为: ( )

(A) 20 dm3 (B) 120 dm3 (C) 100 dm3 (D) 4 dm3 DCDBD DCCDA BBCCD CCBCC

4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化试卷(一)

1.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则:

(A) ΔS = 0 , W = 0 (B) ΔH = 0,ΔU = 0 (C) ΔG = 0,ΔH = 0 (D) ΔU = 0,ΔG =0

2.熵变ΔS是: (1) 不可逆过程热温商之和 (2) 可逆过程热温商之和 (3) 与过程无关的状态函数 (4) 与过程有关的状态函数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1,2 (B) 2,3 (C) 2 (D) 4 3. 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A) 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 (B) 从同一始态出发,不可能达到同一终态 (C) 不能断定 (A)、(B) 中哪一种正确

(D) 可以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而定

4. 在标准压力,273.15 K下水凝结为冰,判断体系的下列热力学量中何者一定为零? (A) ΔU (B) ΔH (C) ΔS (D) ΔG 5. 水在 100℃,标准压力下沸腾时,下列各量何者增加?

(A) 熵 (B) 汽化热 (C) 吉布斯自由能 (D) 蒸气压

6. 在 N2和 O2混合气体的绝热可逆压缩过程中,体系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ΔU = 0 (B) ΔF = 0 (C) ΔS = 0 (D) ΔG = 0

7. 在 270 K,101.325 kPa 下,1 mol过冷水经等温等压过程凝结为同样条件下的冰,则体系及环境的熵变应为:

(A)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B)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C)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D)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8. 理想气体在等温条件下,经恒外压压缩至稳定, 此变化中的体系熵变ΔS(体)及环境熵变ΔS(环)为: (A) ΔS(体)> 0 , ΔS(环)< 0 (B)ΔS(体)< 0 , ΔS(环)> 0 (C) ΔS(体)> 0 , ΔS(环)= 0 (D)ΔS(体)< 0 , ΔS(环)= 0

9.一个由气相变为凝聚相的化学反应,在恒温恒容下自发进行,问下列各组答案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ΔS(体)>0, ΔS(环)<0 (B) ΔS(体)<0,ΔS(环)>0 (C) ΔS(体)<0, ΔS(环)=0 (D) ΔS(体)>0,

ΔS(环)=0

10. 在一简单的(单组分,单相,各向同性)封闭体系中,恒压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吉布斯自由能值随温度升高如何变化?

5

选择题

(A) (?G/?T)p> 0 (B) (?G/?T)p< 0 (C) (?G/?T)p= 0 (D) 视具体体系而定

11. 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m) = RT +αp,其中α为大于零的常数,该气体经恒温膨胀,其热力学能: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少 (D) 不能确定 12. 下列四个关系式中,哪一个不是麦克斯韦关系式?

(A) (?T/?V)s=(TV/TS)p (B) (?T/?p)s=(?V/?S)p (C) (?S/?V)T=(Tp/TT)v (D) (?S/?p)T= -(?V/?T)p 13. 下列各式中哪个是化学势?

(A) (?H/?n(B))T,S, (B) (?F/?n(B))T,p, (C) (?G/?n(B))T,V, (D) (?U/?n(B))S,V,

14. 298 K,标准压力下,有两瓶萘的苯溶液,第一瓶为 2 dm3(溶有 0.5 mol 萘), 第二瓶为 1 dm3(溶有 0.25 mol 萘),若以μ1,μ2分别表示两瓶中萘的化学势,则:

(A)μ1 = 10μ2 (B)μ2= 2μ2 (C) μ1 = μ2 (D) μ1= 0.5μ2

15. 重结晶制取纯盐的过程中,析出的 NaCl 固体的化学势与母液中 NaCl 的化学势比较,高低如何?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16. 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表示为:

(A) 在0 K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B) 在0 K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C) 在0 ℃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D) 在0 ℃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17.下列四种表述:

(1) 等温等压下的可逆相变过程中,体系的熵变ΔS =ΔH相变/T相变(2) 体系经历一自发过程总有 ΔS > 0 (3) 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4)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体系的熵变为零 两者都不正确者为:

(A) (1),(2) (B) (3),(4) (C) (2),(3) (D) (1),(4) 18. 在绝热条件下,用大于气筒内的压力迅速推动活塞压缩气体,此过程的熵变为: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能确定 19. 在263 K的过冷水凝结成263 K的冰,则:

(A) ΔS<0 (B) ΔS>0 (C) ΔS=0 (D) 无法确定 20. 在标准压力和268.15 K下,冰变为水,体系的熵变ΔS体应: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无法确定 BCBDA CBBBB AADCC BCAAA

6

物化试卷(二)

1. 2 mol H2和 2 mol Cl2在绝热钢筒内反应生成 HCl 气体,起始时为常温常压。则: (A)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B)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C)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D)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2. 用 1 mol 理想气体进行焦耳实验(自由膨胀),求得 ΔS = 19.16 J/K,则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A) ΔG = 19.16 J (B) ΔG < 19.16 J (C) ΔG > 19.16 J (D) ΔG = 0 3. 1 mol Ag(s)在等容下由273.15 K加热到303.15 K,已知在该温度区间内Ag(s)的C(V, m)=24.48 J/(K·mol),则其熵变为:

(A) 2.531 J/K (B) 5.622 J/K (C) 25.31 J/K (D) 56.22 J/K

4. 在101.325 kPa下,385 K的水变为同温下的水蒸气,对该变化过程,下列各式中哪个正确? (A) ΔS(体)+ΔS(环)>0 (B) ΔS(体)+ΔS(环)<0

(C) ΔS(体)+ΔS(环)=0 (D) ΔS(体)+ΔS(环)的值不能确定

5. 从多孔硅胶的强烈吸水性能说明在多孔硅胶吸水过程中,自由水分子与吸附在硅胶表面的水分子比较,化学势高低如何?

(A) 前者高 (B) 前者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6. CO 理想气体的摩尔统计熵Sm(统计)、摩尔量热熵Sm(量热)与残余熵Sm(残余)之间的关系近似为:

(A) Sm(残余)=Sm(统计)-Sm(量热) (B) Sm(残余)=Sm(统计)+Sm(量热) (C) Sm(残余)+Sm(统计)=Sm(量热) (D) Sm(残余)-Sm(统计)=Sm(量热) 7. 在300℃时,2 mol某理想气体的吉布斯自由能G与赫姆霍兹自由能F的差值为: (A) G-F=1.247 kJ (B) G-F=2.494 kJ (C) G-F=4.988 kJ (D) G-F=9.977 kJ 8. 正常沸点时液体气化为蒸气的过程在定压下升高温度时体系的ΔvapG值应如何变化? (A) ΔvapG= 0 (B) ΔvapG≥ 0 (C) ΔvapG< 0 (D) ΔvapG> 0 9. 25℃时,1 mol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压力从 10个标准大气压变到1个标准大气压,体系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多少?

(A) 0.04 kJ (B) -12.4 kJ (C) 1.24 kJ (D) -5.70 kJ

10. 对273 K到277 K的水进行绝热可逆压缩(已知水在277 K时密度最大),水的温度将: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1. 从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可导出 (?U/?S)v等于:

(A) (?H/?S)p (B) (?F/?V)T (C) (?U/?V)s (D) (?G/?T)p

7

选择题

12. 某气体状态方程为p =f(V)T,f(V) 仅表示体积的函数,恒温下该气体的熵随体积V的增加而: (A) 增加 (B) 下降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13. 对于不做非体积功的封闭体系,下面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 (?H/?S)p = T (B) (?F/?T)v = -S (C) (?H/?p)s = V (D) (?U/?V)s = p 14. 1 mol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pV(m)= RT + bp,b 为不等于零的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其焓H只是温度T的函数 (B) 其内能U只是温度T的函数 (C) 其内能和焓都只是温度T的函数

(D) 其内能和焓不仅与温度T有关,还与气体的体积V(m)或压力p有关

15. 苯的正常沸点为 80℃,估计它在沸点左右温度范围内,温度每改变 1℃,蒸气压的变化百分率约为:

(A) 3% (B) 13% (C) 47% (D) 难以确定

16. 273 K,10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

(A) μ(l) > μ(s) (B) μ(l) = μ(s) (C) μ(l) < μ(s) (D) 不能确定

17. 将 1 mol 甲苯在 101.325 kPa,110 ℃(正常沸点)下与 110 ℃的热源接触,使它向真空容器中汽化,完全变成 101.325 kPa 下的蒸气。该过程的:

(A) ΔvapSm= 0 (B) ΔvapGm= 0 (C) ΔvapHm= 0 (D) ΔvapUm= 0

18. 在101.3 kPa下,110℃的水变为110℃水蒸气,吸热Qp,在该相变过程中下列哪个关系式不成立? (A) ΔS(体) > 0 (B) ΔS(环)不确定 (C) ΔS(体)+ΔS(环)>0 (D) ΔS(环)< 0 19. 根据熵的统计意义可以判断下列过程中何者的熵值增大? (A) 水蒸气冷却成水 (B) 石灰石分解生成石灰 (C) 乙烯聚合成聚乙烯 (D)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20. 理想气体从状态 I 经自由膨胀到状态 II,可用哪个热力学判据来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 (A) ΔH (B) ΔG (C) ΔS (D) ΔU CBAAA ACCDB AADBA CBBBC

8

*第四章 溶液

物化试卷(一)

1. 在 298 K 时,A和B两种气体单独在某一溶剂中溶解,遵守亨利定律,亨利常数分别为 k(A)和 k(B),且知 k(A)> k(B),则当 A 和 B 压力(平衡时的)相同时,在一定量的该溶剂中溶解的关系: (A) A 的量大于 B 的量 (B) A 的量小于 B 的量

(C) A 的量等于 B 的量 (D) A 的量与 B 的量无法比较 2. 在温度T时,纯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

,化学势为

,并且已知在标准压力下的凝固点为

当A中溶入少量与A不形成固态溶液的溶质而形成为稀溶液时,上述三物理量分别为pA,μA,Tf 则 (A) (C)

< pA,< pA,

<μA, <μA,

< Tf (B) > Tf (D)

> pA,> pA,

<μA, >μA,

< Tf > Tf

3. 在400 K时,液体 A 的蒸气压为 40000 Pa,液体 B 的蒸气压为 60000 Pa,两者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平衡时溶液中 A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6,则气相中 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 0.60 (B) 0.50 (C) 0.40 (D) 0.31

4. 已知 373.15 K 时,液体 A 的饱和蒸气压为 133.32 kPa,另一液体 B 可与 A 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当 A 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1/2 时,A 在气相中的物质量分数为2/3 时,则在373.15 K时,液体 B 的饱和蒸气压应为:

(A) 66.66 kPa (B) 88.88 kPa (C) 133.32 kPa (D) 266.64 kPa 5. 关于亨利定律,下面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溶液中溶剂在某浓度区间遵从拉乌尔定律,则在该浓度区间组分B必遵从亨利定律 (B)温度越高、压力越低,亨利定律越正确

(C)因为亨利定律是稀溶液定律,所以任何溶质在稀溶液范围内都遵守亨利定律 (D)温度一定时,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解的气体体积与该气体的分压力无关 6.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 某物质在临界点的性质:

(A) 与外界温度有关 (B) 与外界压力有关 (C) 与外界物质有关 (D) 是该物质本身特性 7. 在恒温恒压下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的混合吉布斯自由能ΔmixG ≠ 0,恒温下ΔmixG 对温度T求导: (A) (?ΔmixG/?T)T < 0 (B) (?ΔmixG/?T)T> 0 (C) (?ΔmixG/?T)T = 0 (D) (?ΔmixG/?T)T≠ 0 8. 在50℃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是液体B饱和蒸气压的3倍,A,B两液体形成理想溶液。气液平衡时,在液相中A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则在气相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 0.15 (B) 0.25 (C) 0.5 (D) 0.65

9

选择题

9. 298 K,标准压力下,两瓶含萘的苯溶液,第一瓶为2 dm3(溶有0.5 mol萘),第二瓶为1 dm3(溶有0.25 mol萘),若以μ1和μ2分别表示两瓶中萘的化学势,则

(A) μ1= 10μ2 (B) μ1= 2μ2 (C) μ1=(1/2)μ2 (D) μ1=μ2

10. 2 mol A物质和3 mol B物质在等温等压下混合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该系统中A和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为1.79×(A) 9.67×

m3/mol,2.15×

m3/mol,则混合物的总体积为: m3 (C) 10.03×

m3 (D) 8.95×

m3

m3 (B) 9.85×

11. 对于理想溶液,下列偏微商不为零的是:

(A) [?(ΔmixG/T)/ ?T]p (B) [?(ΔmixS)/ ?T]p (C) [?(ΔmixF)/ ?T]p (D) [?(ΔmixG)/ ?T]p 12. 冬季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常在浇注混凝土时加入少量盐类,其主要作用是? (A) 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B) 防止建筑物被腐蚀 (C) 降低混凝土的固化温度 (D) 吸收混凝土中水份 13. 由渗透压法测得的分子量为:

(A) 重均分子量 (B) 粘均分子量 (C) 数均分子量 (D) 上述都不是

14. 两只烧杯各有 1 kg水,向 A 杯中加入 0.01 mol 蔗糖,向 B 杯内溶入0.01 mol NaCl,两只烧杯按同样速度冷却降温,则有:

(A) A 杯先结冰 (B) B 杯先结冰 (C) 两杯同时结冰 (D) 不能预测其结冰的先后次序 15. 为马拉松运动员沿途准备的饮料应该是哪一种?

(A) 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饮料 (B) 20% 葡萄糖水 (C) 含适量维生素的等渗饮料 (D) 含兴奋剂的饮料 16. 下述方法中,哪一种对于消灭蚂蝗比较有效?

(A) 击打 (B) 刀割 (C) 晾晒 (D) 撒盐

17. 在 0.1 kg H2O 中含 0.0045 kg 某纯非电解质的溶液,于 272.685 K 时结冰,已知水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Kf为 1.86 K×kg/mol。该溶质的摩尔质量最接近于:

(A) 0.135 kg/mol (B) 0.172 kg/mol (C) 0.090 kg/mol (D) 0.180 kg/mol 18. 主要决定于溶解在溶液中粒子的数目,而不决定于这些粒子的性质的特性,称为: (A) 一般特性 (B) 依数性特征 (C) 各向同性特性 (D) 等电子特性

19. 已知H2O(l)在正常沸点时的气化热为40.67 kJ/mol,某非挥发性物质B溶于H2O(l)后,其沸点升高10 K,则该物质B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

(A) 0.290 (B) 0.710 (C) 0.530 (D) 0.467

20. 氯仿 (1) 和丙酮 (2) 形成非理想液体混合物,在T 时,测得总蒸气压为29 398 Pa,蒸气中丙酮的物质的量分数y2= 0.818 ,而该温度下纯氯仿的饱和蒸气压为29 571 Pa,则在溶液中氯仿的活度a1为: (A) 0.500 (B) 0.823 (C) 0.181 (D) 0.813

10

BDBAC DCBDC DCCAC DDBAC 物化试卷(二)

1.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 (A) 和纯水 (B)。经历若干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

(A) A 杯高于 B 杯 (B) A 杯等于 B 杯 (C) A 杯低于 B 杯 (D) 视温度而定

2.已知挥发性纯溶质 A 液体的蒸气压为 67 Pa,纯溶剂 B 的蒸气压为 26 665 Pa,该溶质在此溶剂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02,则此饱和溶液(假设为理想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为: (A) 600 Pa (B) 26133 Pa (C) 26 198 Pa (D) 599 Pa

3. 已知 373 K 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 50000 Pa,液体 B 的饱和蒸气压为100000 Pa,A和B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当A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 时,气相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 1/1.5 (B) 1/2 (C) 1/2.5 (D) 1/3 4. 关于亨利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值与温度、浓度和压力有关 (B)其值与温度、溶质性质和浓度有关

(C)其值与温度、溶剂性质和浓度有关 (D)其值与温度、溶质和溶剂性质及浓度的标度有关 5. 已知373 K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133.24 kPa,液体B的饱和蒸气压为66.62 kPa。设A和B 形成理想溶液,当A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5时,在气相中A的摩尔分数为: (A) 1 (B) 1/2 (C) 2/3 (D) 1/3 6. 真实气体的标准态是:

(A) ?=标准大气压的真实气体 (B) p=标准大气压的真实气体 (C) ?=标准大气压的理想气体 (D) p=标准大气压的理想气体

7. 已知在373 K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66 662 Pa,液体B的饱和蒸气压为101 325 Pa,设A和B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则当A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 时,气相中A的物质的量分数应为: (A) 0.200 (B) 0.300 (C) 0.397 (D) 0.603 8. 对于非电解质溶液,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就是多种液态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蒸气压一定小于纯溶剂的蒸气压

(C) 在有限浓度范围内,真实溶液的某些热力学性质与理想溶液相近似 (D) 溶液浓度选择不同标度时,其化学势也不同

9. 298 K,标准大气压下,苯和甲苯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第一份溶液体积为2 dm3,苯的摩尔分数为0.25,苯的化学势为μ1,第二份溶液的体积为1 dm3,苯的摩尔分数为0.5,化学势为μ2,则: (A) μ1>μ2 (B) μ1<μ2 (C) μ1=μ2 (D) 不确定

11

选择题

10. 有下述两种说法:

(1) 自然界中,风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域吹向化学势低的地域 (2) 自然界中,水总是从化学势高的地方流向化学势低的地方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B) (2) (C) (1)和(2) (D) 都不对 11. 质量摩尔浓度凝固点降低常数 Kf,其值决定于:

(A) 溶剂的本性 (B) 溶质的本性 (C) 溶液的浓度 (D) 温度 12. (1) 冬季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常在浇注混凝土时加入少量盐类,降低混凝土的固化温度。 为达到此目的,选用下列几种盐中的哪一种比较理想?

(A) NaCl (B) NH4Cl (C) CaCl2 (D) KCl

13. 1000 g水中加入0.01 mol 的食盐,其沸点升高了0.01 K,则373.15 K左右时,水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率 dp/dT 为:

(A) 1823.9 Pa/K (B) 3647.7 Pa/K (C) 5471.6 Pa/K (D) 7295.4 Pa/K 14. 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肥料不足 (D) 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 15. 海水不能直接饮用的主要原因是:

(A) 不卫生 (B) 有苦味 (C) 含致癌物 (D) 含盐量高

16. 自然界中,有的高大树种可以长到 100 m以上,能够提供营养及水位到树冠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A) 因外界大气压引起的树干内导管的空吸作用 (B) 树干中微导管的毛细作用 (C) 树内体液含盐浓度高,渗透压大 (D) 营养和水分自雨水直接落到树冠上 17. 有一稀溶液浓度为 m,沸点升高值为 ΔTb,凝固点下降值为ΔTf, 则:

(A) ΔTf> ΔTb (B) ΔTf= ΔTb (C) ΔTf< ΔTb (D) 不确定

18. 已知水在正常冰点时摩尔熔化焓ΔfusH =6025 J/mol,某水溶液的凝固点为258.15 K ,该溶液的x(B): (A) 0.8571 (B) 0.1429 (C) 0.9353 (D) 0.0647 19. 若 (?lnp/?y(A))T < 0,即在气相中增加 A 组分的摩尔分数,使总蒸气压降低,则: (A) 液相中 A 的浓度大于它在气相中的浓度 (B) 液相中 A 的浓度小于它在气相中的浓度 (C) 液相中 A 的浓度等于它在气相中的浓度 (D) 不能确定 A 在液相中或气相中哪个浓度大 20. 两只各装有1 kg水的烧杯,一只溶有0.01 mol蔗糖,另一只溶有0.01 mol NaCl, 按同样速度降温冷却,则:

(A) 溶有蔗糖的杯子先结冰 (B) 两杯同时结冰 (C) 溶有NaCl的杯子先结冰 (D) 视外压而定 ABADB DCCBA ACBDD CABAA

12

*第五章 相平衡

物化试卷(一)

1. NH4HS(s)和任意量的NH3(g)及H2S(g)达平衡时,有: (A) C= 2,Φ = 2,f= 2 (B) C= 1,Φ = 2,f= 1 (C) C= 2,Φ = 3,f= 2 (D) C= 3,Φ = 2,f= 3

2.将固体 NH4HCO3(s) 放入真空容器中,恒温到 400 K,NH4HCO3 按下式分解并达到平衡: NH4HCO3(s) = NH3(g) + H2O(g) + CO2(g) 体系的组分数 C 和自由度数 f 为:

(A) C= 2, f= 1 (B) C= 2, f= 2 (C) C= 1, f= 0 (D) C= 3, f= 2 3. 某体系存在 C(s),H2O(g),CO(g),CO2(g),H2(g) 五种物质,相互建立了下述三个平衡: H2O(g) + C(s) === H2(g) + CO(g) CO2(g) + H2(g) === H2O(g) + CO(g)

CO2(g) + C(s) === 2CO(g) 则该体系的独立组分数 C 为:

(A) C=3 (B) C=2 (C) C=1 (D) C=4

4. 某一水溶液中有 n种溶质,其摩尔分数分别是 x1,x2,...,xn,若使用只允许水出入的半透膜将此溶液与纯水分开,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面上的外压为 pw,溶液面上外压为 ps,则该体系的自由度数为: (A) f=n (B) f=n+1 (C) f=n+2 (D) f=n+3 5. NaCl 水溶液和纯水经半透膜达成渗透平衡时,该体系的自由度是: (A) 1 (B) 2 (C) 3 (D) 4

6. 在 101 325 Pa 的压力下,I2在液态水和 CCl4中达到分配平衡 (无固态碘存在),则该体系的自由度数为:

(A) f*= 1 (B) f*= 2 (C) f*= 0 (D) f*= 3 7. 二元合金处于低共熔温度时物系的自由度 f 为: (A) 0 (B) 1 (C) 2 (D) 3

8. CuSO4与水可生成CuSO4.H2O,CuSO4.3H2O,CuSO4.5H2O三种水合物,则在一定温度下与水蒸气平衡的含水盐最多为:

(A) 3种 (B) 2种 (C) 1种 (D) 不可能有共存的含水盐 9. 由CaCO3(s),CaO(s),BaCO3(s),BaO(s)及CO2(s)构成的平衡体系,其自由度为: (A) f=2 (B) f=1 (C) f=0 (D) f=3 10. 三相点是:

(A) 某一温度,超过此温度,液相就不能存在 (B) 通常发现在很靠近正常沸点的某一温度 (C) 液体的蒸气压等于25℃时的蒸气压三倍数值时的温度

13

选择题

(D) 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

11. 某一物质 X在三相点时的温度是20℃,压力是2个标准大气压。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在20℃以上 X 能以液体存在 (B) 在20℃以下 X 能以固体存在

(C) 在25℃,标准大气压下液体 X 是稳定的 (D) 在25℃时,液体 X 和固体 X 具有相同的蒸气压

12. N2的临界温度是124 K,如果想要液化N2,就必须:

(A) 在恒温下增加压力 (B) 在恒温下降低压力 (C) 在恒压下升高温度(D) 在恒压下降低温度 13. 对于与本身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的液体,通过下列哪种作图法可获得一直线? (A) p 对T (B) lg(p/Pa) 对 T (C) lg(p/Pa) 对 1/T (D) 1/p 对lg(T/K) 14. 当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应用于凝聚相转变为蒸气时,则: (A) p必随T之升高而降低 (B) p必不随T而变

(C) p必随T之升高而变大 (D) p随T之升高可变大或减少

15. 在0℃到100℃的范围内,液态水的蒸气压p与T的关系为: lg(p/Pa) = -2265/T + 11.101 ,某高原地区的气压只有59 995 Pa,则该地区水的沸点为:

(A) 358.2 K (B) 85.2 K (C) 358.2 ℃ (D) 373 K

16. 在 373.15 K 时,某有机液体 A 和 B 的蒸气压分别为 p 和 3p,A和B 的某混合物为理想液体混合物,并在 373.15 K,2p 时沸腾,那么 A 在平衡蒸气相中的摩尔分数是多少? (A) 1/3 (B) 1/4 (C) 1/2 (D) 3/4

17. 在标准大气压下,用水蒸气蒸镏法提纯某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时,体系的沸点将: (A) 必低于 373.15 K (B) 必高于 373.15 K

(C) 取决于水与有机物的相对数量 (D) 取决于有机物的分子量大小 18. 区域熔炼技术主要是应用于:

(A) 制备低共熔混合物 (B) 提纯 (C) 制备不稳定化合物 (D) 获得固熔体

19. 当用三角形坐标来表示三组分物系时,若某物系其组成在平行于底边BC的直线上变动时,则该物系的特点是:

(A) B的百分含量不变 (B) A的百分含量不变

C) C的百分含量不变 (D) B和C的百分含量之比不变

20. H2O-NaCl-Na2SO4的三元系中,Na2SO4和H2O能形成水合物Na2SO4·10H2O (D),在DBC区中存在: (A) 水合物D和溶液 (B) 水合物D和纯Na2SO4及纯NaCl三相共存 (C) 水合物D,NaCl和组成为F的溶液 (D) 纯NaCl,纯Na2SO4和水溶液 ACACC BBBCD CDCCA BABBB

14

物化试卷(二)

1. Fe(s)、FeO(s)、Fe3O4(s)与CO(g)、CO2(g)达到平衡时,其独立化学平衡数 R、组分数 C 和自由度数 f 分别为:

(A) R = 3;C= 2;f= 0 (B) R = 4;C= 1;f= -1 (C) R = 1;C= 4;f= 2 (D) R = 2;C= 3;f= 1

2. FeCl3和 H2O 能形成 FeCl3·6H2O,2FeCl3·7H2O,2FeCl3·5H2O, FeCl3·2H2O 四种水合物,则该体系的独立组分数C和在恒压下最多可能的平衡共存的相数Φ分别为:

(A) C= 3,Φ= 4 (B) C= 2,Φ = 4 (C) C= 2,Φ = 3 (D) C= 3,Φ= 5

3.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 101 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A) 3 种 (B) 2 种 (C) 1 种 (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4. 当乙酸与乙醇混合反应达平衡后,体系的独立组分数 C 和自由度 f 应分别为: (A) C= 2,f= 3 (B) C= 3,f= 3 (C) C= 2,f= 2 (D) C= 3,f= 4 5. 将 AlCl3溶于水中全部水解,此体系的组分数 C 是: (A) 1 (B) 2 (C) 3 (D) 4

6. 298 K 时,蔗糖水溶液与纯水达渗透平衡时,整个体系的组分数、相数、自由度为: (A) C= 2,Φ = 2,f*= 1 (B) C= 2,Φ= 2,f*= 2 (C) C= 2,Φ= 1,f*= 2 (D) C= 2,Φ= 1,f*= 3 7. 对恒沸混合物的描述,下列各种叙述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A) 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的组成 (B) 不具有确定的组成

(C) 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相同 (D) 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 8. 在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为: A) 1 (B) 2 (C) 3 (D) 4

9. CaCO3(s),CaO(s),BaCO3(s),BaO(s)及CO2(g)构成的一个平衡物系,其组分数为: (A) 2 (B) 3 (C) 4 (D) 5 10. 某一固体在25℃和标准大气压下升华,这意味着:

(A) 固体比液体密度大些 (B) 三相点的压力大于标准大气压 (C) 固体比液体密度小些 (D) 三相点的压力小于标准大气压 11. 碘的三相点处在115℃和12 kPa上,这意味着液态碘:

(A) 比固态碘密度大 (B) 在115℃以上不能存在 (C) 在标准大气压下不能存在 (D) 不能有低于12 kPa的蒸气压

15

选择题

12. 哪一种相变过程可以利用来提纯化学药品?

(A) 凝固 (B) 沸腾 (C) 升华 (D) (A)、(B)、(C)任一种 13. 在相图上,当体系处于下列哪一点时只存在一个相?

(A) 恒沸点 (B) 熔点 (C) 临界点 (D) 低共熔点

14. 水的三相点附近,其汽化热和熔化热分别为44.82 kJ/mol和5.994 kJ/mol。则在三相点附近,冰的升华热约为:

(A) 38.83 kJ/mol (B) 50.81 kJ/mol (C) -38.83 kJ/mol (D) -50.81 kJ/mol 15. 固体六氟化铀的蒸气压p与T的关系为lg(p/Pa)=10.65-2560/(T/K),则其平均升华热为: (A) 2.128 kJ/mol (B) 49.02 kJ/mol (C) 9.242 kJ/mol (D) 10.33 kJ/mol

16. 在 400 K 时,液体 A 的蒸气压为 40000 Pa,液体 B 的蒸气压为 60000 Pa,两者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平衡时在液相中 A 的摩尔分数为 0.6,在气相中B的摩尔分数为: (A) 0.31 (B) 0.40 (C) 0.50 ( D) 0.60 17. 二元合金处于低共熔温度时,物系的自由度为: (A) f=0 (B) f=1 (C) f=3 (D) f=2

18. 已知苯―乙醇双液体系中,苯的沸点是353.3 K,乙醇的沸点是351.6 K,两者的共沸组成为:含乙醇47.5%(摩尔分数),沸点为341.2 K.今有含乙醇77.5%的苯溶液,在达到气液平衡后,气相中含乙醇为y2,液相中含乙醇为x2。问下列结论何者正确?

(A) y2>x2 (B) y2=x2 (C) y2

(A) B和C的百分含量之比不变 (B) A的百分含量不变 (C) B的百分含量不变 (D) C的百分含量不变

20. H2O-KNO3-NaNO3的相图如下,则BEC相区内是:

(A) 纯NaNO3和其饱和溶液 (B) 纯KNO3和其饱和溶液 (C) 含有NaNO3和KNO3的不饱和溶液和溶液的单相区 (D) KNO3,NaNO3和组成为E的饱和溶液三相共存

DCCCC BADBB DDCBB CACAD

16

*第六章 化学平衡

物化试卷(一)

1. 某温度时,NH4Cl(s)分解压力是标准压力,则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A) 1 (B) 1/2 (C) 1/4 (D) 1/8

2. 化学反应体系在等温等压下发生Δξ= 1 mol 反应,所引起体系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值ΔrGm的数值正好等于体系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G/?ξ)T,p, 的条件是: (A) 体系发生单位反应 (B) 反应达到平衡

(C) 反应物处于标准状态 (D) 无穷大体系中所发生的单位反应

3. 在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 a A + b B = l L + m M 的ΔrGm所代表的意义在下列说法中哪种错误 (A)ΔrGm表示有限物系中反应进行时产物与反应物的吉氏自由能之差(即终态与始态的自由能之差) (B)ΔrGm表示有限的反应物系处于该反应进度a时的反应倾向

(C)ΔrGm表示若维持各反应物化学势不变时发生一个单位反应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D)ΔrGm代表变化率(?G/?a)T,p ,即表示在 G-a图上反应进度为a时的曲率线斜率 4. 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的

= 5 kJ/mol时,该反应能否进行?

为:

(A) 能正向自发进行 (B) 能逆向自发进行 (C) 不能判断 (D) 不能进行 5.一密闭容器处于 283.15 K 的恒温环境中,内有水及其相平衡的水蒸气。现充入惰性气体(即气体既不与水反应,也不溶于水中),则水蒸气的压力: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惰性气体压力低于101 325 Pa,水蒸气压增加,高于101 325 Pa时,则减小。 6. 理想气体反应CO(g) + 2H2(g)=CH3OH(g)的使反应的平衡常数K>1,则应控制的反应温度:

(A) 必须低于409.3℃ (B) 必须高于409.3 K (C) 必须低于409.3 K (D) 必须等于409.3 K 7. 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8 kPa,此时液态水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Gm 为- 237.19 kJ/mol,则水蒸气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为:

(A) -245.76 kJ/mol (B) -229.34 kJ/mol (C) -245.04 kJ/mol (D) -228.60 kJ/mol 8. 在 T,p 时,理想气体反应 C2H6(g) = H2(g) + C2H4(g)的 Kc/Kx为: (A) RT (B) 1/(RT) (C) RT/p (D) p/(RT) 9. 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A) 增加压力一定有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B) 增加压力一定不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C) 增加压力不一定有利于液体变为固体 (D) 增加压力与液体变为固体无关

17

与温度T的关系为: =-21 660+52.92T,若要

选择题

10. 反应 CH3COOH(l) + C2H5OH(l) = CH3COOC2H5(l) + H2O(l) 在25℃时平衡常数K为4.0,今以 CH3COOH 及 C2H5OH 各1mol混合进行反应,则达平衡最大产率为: (A) 0.334% (B) 33.4% (C) 66.7% (D) 50.0%

11. 某实际气体反应在温度为500 K、压力为20260 kPa下的平衡常数Kf =2,则该反应在500 K、20.26 kPa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为:

(A) 2 (B) > 2 (C) < 2 (D) ≥ 2

12. 对于理想气体间反应,以各种形式表示的平衡常数中,其值与温度和压力皆有关系的是: (A) Ka (B) Kc (C) Kp (D) Kx

13. 某低压下的气相反应,在 T=200 K 时Kp=831.4 Pa,则Kc/(mol/cm)是: (A) 500 (B) 14000000 (C) 14000 (D) 0.5

14. 在通常温度下,NH4HCO3(s) 可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NH4HCO3(s) = NH3(g) + CO2(g) + H2O(g) 设在两个容积相等的密闭容器A和B中,分别加入纯 NH4HCO3(s) 1kg 及 20 kg,均保持在298 K 达到平衡后,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两容器中压力相等 (B) A 内压力大于 B 内压力

(C) B 内压力大于 A 内压力 (D) 须经实际测定方能判别哪个容器中压力大 15. 根据某一反应的

值,下列何者不能确定:

所对应的温度下的平衡位置

(A) 标准状态下自发变化的方向 (B) 在

(C) 在标准状态下体系所能作的最大非膨胀功 (D) 提高温度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 16. 在 298 K 时,气相反应H2+I2=2HI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平衡常数(A) 2.0×

为:

(B) 5.91×

(C) 873 (D) 18.9

=-16 778 J/mol,则反应的

17. 能量零点的不同选择,在下面诸结论中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影响配分函数的计算数值 (B) 影响 U,H,F,G 的数值 (C) 影响 Boltzmann分布数 N 的数值 (D) 影响能级能量εi的计算数值 18. 最低能量零点选择不同,对哪些热力学函数值无影响: (A) U (B) S (C) G (D) H

19. 某实际气体反应,用逸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f 随下列哪些因素而变:

(A) 体系的总压力 (B) 催化剂 (C) 温度 (D) 惰性气体的量 20. 对于气相反应,当体系总压力 p 变化时:

(A) 对 Kf 无影响 (B) 对 Kr 无影响 (C) 对 Kp无影响 (D) 对 Kf ,Kr,Kp 均无影响

18

CDACA DDDCC ADDAD CCBCA 物化试卷(二)

1. 对反应CO(g)+H2O(g)=H2(g)+CO2(g) (A)

=1 (B)

=Kc (C)

>Kc (D)

<Kc

2. 一定温度下, (1) Km , (2) (?G/?ξ)T,p , (3)变的量是:

, (4) Kf四个量中,不随化学反应体系压力及组成而改

(A) (1),(3) (B) (3),(4) (C) (2),(4) (D) (2),(3) 3. 化学反应等温式 ΔrGm=ΔrGm和 Qa将:

(A) 都随之改变 (B) 都不改变 (C) Qa变,ΔrGm不变 (D) Qa不变,ΔrGm 改变 4. 已知反应 2NH3= 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 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1/2) N2+(3/2) H2= NH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A) 4 (B) 0.5 (C) 2 (D) 1

5. Ag2O 分解可用下列两个反应方程之一表 示,其相应的平衡常数也一并列出 I. Ag2O(s) === 2Ag(s) + (1/2)O2 (g) Kp(Ⅰ) II. 2Ag2O(s) === 4Ag(s) + O2(g) Kp(Ⅱ)

设气相为理想气体,而且已知反应是吸热的,试问下列结论是正确的是: (A) Kp(Ⅱ) = Kp(Ⅱ) (B) Kp(Ⅰ) = Kp2(Ⅱ)

(C) O2 气的平衡压力与计量方程的写法无关 (D) Kp(Ⅰ) 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6. 某化学反应在298 K时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负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K值将: (A) K= 0 (B) K< 0 (C) K> 1 (D) 0 < K< 1 7.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 (A)

(B) Kp (C) ΔrGm (D) ΔrHm

+ RTlnQa,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反应的

将改变,该反应的

8. 对理想气体反应 CO(g) + H2O(g) = H2(g) + CO2(g) ,下述关系正确的是:

(A) Kx< Kp (B) Kp= Kx (C) Kx= Kc (D) Kp< Kc 9. 下列平衡常数中,量纲为1的是:

, Ka, Kx

10. 已知分解反应 NH2COONH4(s) = 2NH3(g) + CO2(g) 在30℃时的平衡常数K= 0.000655,则此时NH2COONH4(s)的分解压力为:

(A) 16630 Pa (B) 594000 Pa (C) 5542 Pa (D) 2928 Pa

19

选择题

11. 在温度为T,压力为p时,反应3O2(g)=2O3(g) 的Kp与Kx的比值为 (A) RT (B) p (C)1/(RT) (D)1/p

12. 已知 445℃时, Ag2O(s) 的分解压力为20 974 kPa,则此时分解反应 Ag2O(s)=2Ag(s)+(1/2)O2(g) 的

为:

(A) 14.387 J/mol (B) 15.92 kJ/mol (C) -15.92 kJ/mol (D) -31.83 kJ/mol 13. 反应 2HgO(s) = 2Hg(g) + O2(g) 在101 325 Pa、分解温度时的分压 p(Hg)等于: (A) 101.325 kPa (B) (101.325 /2) kPa (C) (101.325 /3) kPa (D) (2/3)×101.325 kPa 14. 对一个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其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1)(2)

= exp(=-= exp(-/RT) /RT)

/RT) 其中关系正确的是:

) 的关系有:

(3) Kx= exp(-

(A) (1)、(2) 和 (3) 式均正确 (B) (1) 式正确 (C) (2) 式正确 (D) (3) 式正确 15. 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平衡时,应用下列哪个关系式? (A) ΔrGm= -RTln

(B)

= -RTln

(C)

= -RTlnKx (D)

= -RTln

16. 在 S,H,CV,G,F 几个热力学函数中,其数值与最低能级能量数值的选取无关的是: (A) S,H,CV,G,F (B) CV (C) CV,S (D)A,G,H 17. 300 K 时,某分子的基态能量是 6.21×

J,其玻耳兹曼因子为:

(A) 1.5 (B) -1.5 (C) 0.223 (D) 4.48

18.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5(g) 在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分解平衡。若往容器中充入氮气,使体系的压力增加一倍(体积不变),则 PCl5的解离度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定

19. 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 A(g) + B(g) =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

20. PCl5的分解反应是 PCl5(g) = PCl3(g) + Cl2(g),在473 K达到平衡时, PCl5(g)有 48.5% 分解,在573 K 达到平衡时,有 97% 分解,则此反应为:

(A) 放热反应 (B) 吸热反应 (C) 即不放热也不吸热 (D) 这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相等

BBCCD CCBDA DCDBB CCCCB

20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物化试卷(一)

1. 离子电迁移率的单位可以表示成:

(A) m·s-1 (B) m·s-1·V-1 (C) m2·s-1·V-1 (D) s-1

2.水溶液中氢和氢氧根离子的电淌度特别大,究其原因,下述分析哪个对?

(A) 发生电子传导 (B) 发生质子传导 (C) 离子荷质比大 (D)离子水化半径小

3.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 (ti) 与离子淌度 (Ui) 成正比。当温度与溶液浓度一定时,离子淌度是一定的,则 25℃时,0.1 mol·dm-3 NaOH 中 Na+的迁移数 t1 与 0.1mol·dm-3 NaCl 溶液中 Na+ 的迁移数 t2,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A) 相等 (B) t1> t2 (C) t1< t2 (D) 大小无法比较

4.在 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 Ag 电极电解 AgNO3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3的浓度增加了 x mol,而串联在电路中的 Ag 库仑计上有 y mol 的 Ag 析出, 则Ag+离子迁移数为: (A) x/y (B) y/x (C) (x-y)/x (D) (y-x)/y

5.298 K时,无限稀释的 NH4Cl 水溶液中正离子迁移数 t+= 0.491。已知Λm(NH4Cl) = 0.0150 S·m2·mol-1 ,则:

(A) λm(Cl-) = 0.00764 S·m2·mol-1 (B) λm(NH4+ ) = 0.00764 S·m2·mol-1 (C) 淌度 U(Cl-) = 737 m2·s-1·V-1 (D) 淌度 U(Cl-) = 7.92×10-8 m2·s-1·V-1

6.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 0.01 mol/kg和 0.1 mol/kg的两个电解质溶液, 其电阻分别为 1000 W 和 500 W,则它们依次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7. CaCl2 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A) Λ∞(CaCl2) = λm(Ca2+) + λm(Cl-) (B)Λ∞(CaCl2) = 1/2 λm(Ca2+) + λm(Cl-) (C) Λ∞(CaCl2) = λm(Ca2+) + 2λm(Cl-) (D) Λ∞(CaCl2) = 2 [λm(Ca2+) +λm(Cl-)] 8. 在10 cm3 浓度为 1 mol·dm-3 的KOH溶液中加入10 cm3水,其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9. 按 国标(GB),如下单位不正确的是:

(A) 摩尔电导率: S·m-1·mol-1 (B) 离子摩尔电导率: S·m2·mol-1 (C) 电导: S (D) 电导率: S·m-1

10.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k≡j/E =∑B│zB│F rB cB/E,式中zB、cB代表B种离子的电荷数及浓度。影响k值的下述分析哪个对?

(A) 迁移速率 rB愈大,则 k愈大 (B) 电场强度 E 愈大,则 k愈小

21

选择题

(C) 电流密度 j 愈大,则 k愈大 (D) rB、E 及 j 的大小对 k值无影响 11. 下列电解质水溶液中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A) 0.001 mol/kg HAc (B) 0.001 mol/kg KCl (C) 0.001 mol/kg KOH (D) 0.001 mol/kg HCl 12. NaCl 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λm与 Na+、 Cl-离子的淌度(Ui)之间的关系为 : (A)λm =(U+) +(U-) (B)λm =( U+/F)+( U-/F) (C)λm=(U+)F +(U-)F (D) λm= 2 (U+ + U-)

13. 浓度均为 m 的不同价型电解质,设 1-3 价型电解质的离子强度为 I1,2-2 价型电解质的离子强度为 I2,则

(A) I1 < I2 (B) I1 = I2 (C) I1 = 1.5I2 (D) 无法比较 I1和 I2大小 14. 下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A) 0.01 mol·kg-1 NaCl (B) 0.01 mol·kg-1 CaCl2 (C) 0.01 mol·kg-1 LaCl3 (D) 0.01 mol·kg-1 CuSO4 15. 0.1 mol·kg-1 氯化钡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A) 0.1 mol·kg-1 (B) 0.15 mol·kg-1 (C) 0.2 mol·kg-1 (D) 0.3 mol·kg-1 16. 浓度为 0.1 mol·kg-1 的 MgCl2 水溶液,其离子强度为:

(A) 0.1 mol·kg-1 (B) 0.15 mol·kg-1 (C) 0.2 mol·kg-1 (D) 0.3 mol·kg-1 17. 质量摩尔浓度为 m 的 Na3PO4溶液, 平均活度系数为 γ±,则电解质的活度为: (A) a(B)= 4(C) a(B)= 27

(γ±) (B) a(B)= 4 (γ±) (D) a(B) = 27

(γ±) (γ±)

18. 0.001 mol/kg K2SO4和 0.003 mol/kg 的 Na2SO4 溶液在 298 K 时的离子强度是: (A) 0.001 mol/kg (B) 0.003 mol/kg (C) 0.002 mol/kg (D) 0.012 mol/kg 19. 在饱和 AgCl 溶液中加入 NaNO3,AgCl 的饱和浓度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20. 298 K时, 0.005 mol/kg 的 KCl 和 0.005 mol/kg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1)和 γ(±,2), 则有:

(A) γ(±,1)= γ(±,2) (B) γ(±,1)>γ(±,2) (C) γ(±,1)< γ(±,2) (D)γ(±,1)≥ γ(±,2) CBCDD BCBAD DCCAD DCDAA

22

物化试卷(二)

1. z(B)、r(B)及 c(B)分别是混合电解质溶液中 B 种离子的电荷数、迁移速率及浓度,对影响 B 离子迁移数 (tB) 的下述说法哪个对?

(A) │z(B)│ 愈大, tB愈大 (B) │z(B)│、r(B)愈大,tB愈大 (C) │z(B)│、r(B)、c(B)愈大 ,tB愈大 (D) A、B、C 均未说完全

2.在一定温度和浓度的水溶液中,带相同电荷数的 Li+、Na+、K+、Rb+、… , 它们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但其离子摩尔电导率恰也依次增大,这是由于:

(A) 离子淌度依次减小 (B) 离子的水化作用依次减弱 (C) 离子的迁移数依次减小 (D) 电场强度的作用依次减弱

3.在 Hittorff 法测定迁移数实验中,用 Pt 电极电解 AgNO3溶液,在 100 g 阳极部的溶液中,含 Ag+的物质的量在反应前后分别为 a 和 b mol,在串联的铜库仑计中有c g 铜析出, 则 Ag+的迁移数计算式为( Mr(Cu) = 63.546 ) :

(A) [ (a - b)/c ]×63.6 (B) [ c - (a - b) ]/31.8 (C) 31.8 (a - b)/c (D) 31.8(b - a)/c

4. 298K,当 H2SO4溶液的浓度从 0.01 mol/kg 增加到 0.1 mol/kg时,其电导率 k 和摩尔电导率 Λm将:

(A) k减小 ,Λm增加 (B) k增加 ,Λm增加 (C) k减小 , Λm减小 (D) k增加 ,Λm减小 5.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A) 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后减 (D) 不变

6.LiCl 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0.011503 S·m2·mol-1,在 298 K 时,测得LiCl 稀溶液中 Li+ 的迁移数为 0.3364,则 Cl-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Λm(Cl-)为: (A) 0.007633 S·m2·mol-1 (B) 0.011303 S·m2·mol-1 (C) 0.003870 S·m2·mol-1 (D) 7633 S·m2·mol-1 7.欲要比较各种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的大小,更为合理应为: (A) 电解质的电导率值 (B) 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值 (C) 电解质的电导值 (D) 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值

8.在10 cm3 浓度为 1 mol·dm-3 的KOH溶液中加入10 cm3水,其摩尔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9.25℃时,Λm(LiI)、λm(H+)、Λm(LiCl) 的值分别为0.0117,0.035 和0.0115 S·m2·mol-1。 LiCl 中的 t+为 0.34,当假设其中的电解质完全电离时, HI 中的 t+为 : (A) 0.18 (B) 0.82 (C) 0.34 (D) 0.66

23

选择题

10.有下列溶液,其中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A) 0.001 mol/kg KCl (B) 0.001 mol/kg KOH (C) 0.001 mol/kg HCl (D) 1.0 mol/kg KCl 11. 有下列溶液, 其中摩尔电导率最小的是:

(A) 0.001 mol/kg NaCl (B) 0.001 mol/kg KOH (C) 0.001 mol/kg HCl (D) 1.0 mol/kg NaCl 12. 浓度为 1.0 mol·dm-3 的强电解质溶液,它的摩尔电导率数值近似于:

(A) 与电导率相等 (B) 是电导率 1000倍 (C) 是电导率的 0.001倍 (D) 是电导率的 100倍 13. 下列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浓度单位 mol·dm-3), 哪个溶液的电导率最大? (A) 0.001 (B) 0.01 (C) 0.1 (D) 1.0 14. 1 mol/kg K4Fe(CN)6 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10 mol/kg (B) 7 mol/kg (C) 4 mol/kg (D) 15 mol/kg 15. Al2(SO4)3的化学势μ与

离子的化学势 μ+ ,μ- 的关系为:

(A) μ =(μ+)+(μ-) (B) μ = 3(μ+) + 2(μ-) (C) μ = 2(μ+) + 3(μ-) (D) μ = (μ+)·(μ-)

16. 电解质 i 在溶液中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 γi ( = γ±),下列判断γi大小的说法哪个正确? (A) γi ≤ 1 (B) γi ≥ 1 (C) A、B 都有可能 (D) γi恒小于 1 17. 某一强电解质M v+ X v-,则其平均活度 a± 与活度aB之间的关系是: (A) a± = a(B) (B) a± = a(B)的平方 (C) a± = a(B)的V次方 (D) a± = a(B)的1/V次方 18. AgCl 在以下溶液中溶解度递增次序为:

(a) 0.1mol·dm-3 NaNO3 (b) 0.1mol·dm-3 NaCl (c) H2O (d) 0.1mol·dm-3Ca(NO3)2 (e) 0.1mol·dm-3 NaBr (A) (a) < (b) < (c) < (d) < (e) (B) (b) < (c) < (a) < (d) < (e) (C) (c) < (a) < (b) < (e) < (d) (D) (c) < (b) < (a) < (e) < (d)

19. 有 4 个浓度都是 0.01 mol/kg 的电解质溶液,其中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A) KCl (B) CaCl2 (C) Na2SO4 (D) AlCl3

20. 对于同一电解质的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 (A) 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 (B) 摩尔电导率 (C) 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D) 离子淌度 DBCDB ABABC DCDAC CDBAA

24

*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物化试卷(一)

1.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的电动势与 Cl-离子的活度无关?

(A) Zn│ZnCl2(aq)│Cl2(g)│Pt (B) Zn│ZnCl2(aq)‖KCl(aq)│AgCl(s)│Ag (C) Ag│AgCl(s)│KCl(aq)│Cl2(g)│Pt (D) Hg│Hg2Cl2(s)│KCl(aq)‖AgNO3(aq)│Ag 2. 下列对原电池的描述哪个是不准确的:

(A) 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内部由离子输送电荷

(C) 在电池外线路上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 (D) 当电动势为正值时电池反应是自发的 3.用补偿法(对消法)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主要为了: (A) 消除电极上的副反应 (B) 减少标准电池的损耗 (C) 在可逆情况下测定电池电动势 (D) 简便易行

4.用对消法测定由电极 Ag(s)│AgNO3(aq) 与电极 Ag,AgCl(s)│KCl(aq) 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下列哪一项是不能采用的?

(A) 标准电池 (B) 电位计 (C) 直流检流计 (D) 饱和KCl盐桥 5.若算得电池反应的电池电动势为负值时,表示此电池反应是:

(A) 正向进行 (B) 逆向进行 (C) 不可能进行 (D) 反应方向不确定 6.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为:电池可逆放电 ,则:

(A) Q > 0 (B) Q < 0 (C) Q = 0 (D) 不能确定 7.25℃时,φ(Fe3+,Fe2+) = 0.771 V,φ (Sn4+,Sn2+) = 0.150 V,反应

为:

298 K 时,

(A) -268.7 kJ/mol (B) -177.8 kJ/mol (C) -119.9 kJ/mol (D) 119.9 kJ/mol

8.某燃料电池的反应为: H2(g)+ O2(g) ---> H2O(g) 在 400 K 时的 ΔrHm和 ΔrSm分别为 -251.6 kJ/mol和 -50 J/(K·mol),则该 电池的电动势为:

(A) 1.2 V (B) 2.4 V (C) 1.4 V (D) 2.8 V 9.某电池在等温、等压、可逆情况下放电,其热效应为QR, 则:

(A) QR=0 (B) QR=ΔH (C) QR=TΔS (D) QR=ΔU 10.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 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 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25

选择题

11.Li - Cl2电池结构如下: Li│LiCl((饱和液)有机溶剂)│Cl2(p)│Pt 已知 kJ/mol,则该电池的电动势值 E 为:

(A) 1 V (B) 2 V (C) 3 V (D) 4 V 12.有两个电池,电动势分别为E1和E2: H2(p)│KOH(0.1 mol/kg)│O2(p) E1 H2(p)│H2SO4(0.0l mol/kg)│O2(p) E2 比较其电动势大小:

(A) E1< E2 (B) E1> E2 (C) E1= E2 (D) 不能确定

[LiCl(s)] = -384

13.已知: (1) Cu│Cu2+(a2)‖Cu2+(a1)│Cu 电动势为 E1 (2) Pt│Cu2+(a2),Cu+(a')‖Cu2+(a1),Cu+(a')│Pt 电动势为 E2, 则:

(A) E1=E2 (B) E1= 2 E2 (C) E1= E2 (D) E1≥ E2

14.在298 K将两个 Zn(s)极分别浸入 Zn2+ 离子活度为0.02和0.2的溶液中, 这样组成的浓差电池的电动势为:

(A) 0.059 V (B) 0.0295 V (C) -0.059 V (D) (0.059lg0.004) V 15.电池 Pb(Hg)(a1)│Pb2+(aq)│Pb(Hg)(a2) 要使电动势E>0, 则两个汞齐活度关系为: (A) a1>a2 (B) a1=a2 (C) a1

(A) 只有电流通过时才有Ej存在 (B) 只有无电流通过电池时才有 Ej (C) 只有种类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界时才有Ej

(D) 无论电池中有无电流通过, 只要有液体接界存在, Ej总是存在 17.测定溶液的 pH 值的最常用的指示电极为玻璃电极, 它是:

(A) 第一类电极 (B) 第二类电极 (C) 氧化还原电极 (D) 氢离子选择性电极

18.已知 298 K 时, φ (Ag+,Ag)=0.799 V, 下列电池的 E为 0.627 V . Pt, H2│H2SO4(aq)│Ag2SO4(s)│Ag(s) 则 Ag2SO4的活度积为: (A) 3.8×

(B) 1.2×

(C) 2.98×

(D) 1.52×

19.通过电动势的测定,可以求难溶盐的活度积,今欲求 AgCl 的活度积,则应设计的电池为: (A) Ag│AgCl│HCl(aq)‖Cl2(p)│Pt (B) Pt│Cl2│HCl(aq)‖AgNO3(aq)│Ag (C) Ag│AgNO3(aq)‖HCl(aq)│AgCl│Ag (D) Ag│AgCl│HCl(aq)‖AgCl│Ag

26

20.电池(1) Ag(s)│AgNO3(a1)‖AgNO3(a2)│Ag(s) 电动势为 E1 电池(2)

Ag(s)│AgNO3(a1)┆AgNO3(a2)│Ag(s) 电动势为 E2,其液接电势为 EJ。三个电动势间的关系为: (A) E1 = E2 (B) E1=E2+Ej (C) E1=E2-Ej (D) 无法确定 CCCDB BCACD DCABA DDDCC 物化试卷(二)

1. 某一反应,当反应物和产物的活度都等于 1 时,要使该反应能在电池内自发进行,则: (A) E 为负 (B) E为负 (C) E 为零 (D) 上述都不是 2. 298 K 时,φ(Au+/Au) = 1.68 V,φ (Au3+/Au) = 1.50 V, φ (Fe3+/Fe2+) = 0.77 V 则反应

的平衡常数 K 值为:

(A) 4.33×

(B) 2.29×

(C) 6.61×

(D) 7.65×

3. 25℃时,电池反应 Ag +1/2Hg2Cl2= AgCl + Hg 的电池电动势为 0.0193V,反应时所对应的 ΔrSm为 32.9 J/(K·mol),则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E/?T) 为: (A) 1.70×

V/K (B) 1.10×

V/K (C) 0.101 V/K (D) 3.40×

V/K

4. 已知 298.15 K 及 101325 Pa 压力下,反应 A(s) + 2BD(aq) = AD2(aq) + B2(g) 在电池中可逆地进行,完成一个单位的反应时,系统做电功 150 kJ ,放热 80 kJ,该反应的摩尔等压反应热为: (A) -80 kJ/mol (B) -230 kJ/mol (C) -232.5 kJ/mol (D) -277.5 kJ/mol 5. 某电池在 298 K、p下可逆放电时,放出 100 J 热量,则该电池反应的焓变值 ΔrHm为: (A) 100 J (B) > 100 J (C) < -100 J (D) -100 J

6. 298 K时,反应为 Zn(s)+Fe2+(aq)=Zn2+(aq)+Fe(s) 的电池的 E为 0.323 V,则其平衡常数: (A) 289000 (B) 8.46×

(C) 55300 (D) 235

7. 对于 E=[RT/(zF)] ln K 一式,正确理解是:

(A) 表示电池内各物都处于标准态 (B) 表示电池反应已达平衡 (C) 表示电池内部各物都处于标准态且反应已达平衡 (D) E与K仅在数值上满足上述关系,两者所处状态并不相同 8. 有电池反应:

(1) Cu(s) + Cl2(p) ─> 1/2Cu2+(a=1) + Cl-(a=1) E1 (2) Cu(s) + Cl2(p) ─> Cu2+(a=1) + 2Cl-(a=1) E2

27

选择题

则电动势 E1/E2的关系是:

(A) E1/E2= 1/2 (B) E1/E2= 1 (C) E1/E2= 2 (D) E1/E2= 1/4

9. 按书写习惯, 25℃时下列电池 H2(p)│HI(0.01 mol/kg)│AgI│Ag-Ag│AgI│HI(0.001 mol/kg│H2(p) 的电动势约为:

(A) 0.118 V (B) -0.059 V (C) 0.059 V (D) -0.118 V 10. 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 (1) H2(g) + 1/2O2(g) ─> H2O(l) (2) 2H2(g) + O2(g) ─> 2H2O(l)

用 E1,E2表示相应反应的电动势,K1,K2 表示相应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各组 关系正确的是: (A) E1= E2 K1= K2 (B) E1≠ E2 K1= K2 (C) E1= E2 K1≠ K2 (D) E1≠ E2 K1≠ K2

11. 银锌电池 Zn│Zn2+‖Ag+│Ag 的 φ (Zn2+/Zn) = -0.761 V, φ (Ag+/Ag)= 0.799 V,则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E是:

(A) 1.180 V (B) 2.359 V (C) 1.560 V (D) 0.038 V 12. 已知 298 K时,下列电极电势:

φ (Zn2+,Zn)=-0.7628 V, φ (Cd2+,Cd)=-0.4029 V, φ (I2,I-)=0.5355 V, φ (Ag+,Ag)=0.7991 V, 下列电池的标准电动势最大的是:

(A) Zn(s)│Zn2+‖Cd2+│Cd(s) (B) Zn(s)│Zn2+‖H+│H2,Pt (C) Zn(s)│Zn2+‖I-│I2,Pt (D) Zn(s)│Zn2+‖Ag+│Ag(s)

13. 两半电池之间使用盐桥,测得电动势为 0.059 V, 当盐桥拿走, 使两溶液接触, 这时测得电动势为 0.048 V, 向液接电势值为:

(A) -0.011 V (B) 0.011 V (C) 0.107 V (D) -0.107 V 14. 以阳离子从高活度a1迁往低活度a2的浓差电池的电动势计算式为: (A) E=-RT/(zF)×ln(a1/a2) (B) E=-RT/(zF)×ln(a2/a1) (C) E=-RT/(zF)×lg(a2/a1) (D) E=-2.303RT/(zF)×lg(a1/a2) 15. 298 K时, 电池 Pt,H2(0.1p)│HCl(a=1)│H2(p), Pt 的总电动势约为:

(A) 2×0.059 V (B) - 0.059 V (C) 0.0295 V (D) - 0.0295 V

28

16. 298 K 时,在下列电池的右边溶液中加入 0.01 mol/kg的 Na2S 溶液, Pt│H2(p)│H+(a=1)‖CuSO4(0.01 mol/kg)│Cu(s) 则电池的电动势将: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17. 常用醌氢醌电极测定溶液的 pH 值, 下列对该电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 醌氢醌在水中溶解度小, 易于建立平衡 (B) 电极属于氧化-还原电极 (C) 可在 pH= 0─14 的广泛范围内使用 (D) 操作方便, 精确度高 18. 不能用于测定溶液 pH 值的电极是:

(A) 氢电极 (B) 醌氢醌电极 (C) 玻璃电极 (D) Ag,AgCl(s)│Cl-电极 19. 下列电池中液接电势不能被忽略的是: (A) Pt, H2(p1)│HCl(m1)│H2(p2), Pt (B) Pt, H2(p)│HCl(m1)‖HCl(m2)│H2(p), Pt (C) Pt, H2(p)│HCl(m1)┆HCl(m2)│H2(p), Pt

(D) Pt, H2(p)│HCl(m1)│AgCl,Ag-Ag,AgCl│HCl(m1)│H2(p), Pt 20. 有下列两个浓差电池 (a1

(A) 电池反应相同,E1= E2 (B) 电池反应不同,E1=E2 (C) 电池反应相同,E1= 2E2 (D) 电池反应相同, E2= 2E1

DADBC BDBBC CDABD BCDCD

29

选择题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物化试卷(一)

1. 气相反应 A + 2B ─> 2C,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为 p(A)和 p(B),反应开始时 并无 C,若 p 为体系的总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

(A) p(A)- p(B) (B) p - 2p(A) , (C) p - p(B) (D) 2(p - p(A)) - p(B) 2. 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 r = -1/2 dc(A)/dt = - dc(B)/dt = 1/2dc(D)/dt 则其反应分子数为:

(A) 单分子 (B) 双分子 (C) 三分子 (D) 不能确定 3. 某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 c0/k,则该反应是: (A) 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C) 零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4. 某反应 A → B,反应物消耗 3/4 所需时间是其半衰期的 5 倍,此反应为: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5. 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 65% 反应的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的级数 为: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3 级反应

6. 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 当 T = 300 K 时,温度每增加 1K,反应速率常 数增加的百分数约是:

(A) 4.5% (B) 90% (C) 11% (D) 50% 7. 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

(A) 简单反应 (B) 单分子反应 (C) 复杂反应 (D) 上述都有可能 8. 1-1 级对峙反应

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

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1 ,k2)

(A) t = ln(k1/k2) (B) t =1/(k1-k2)×ln(k1/k2) (C) t = 1/(k1+k2)×ln[2k1/(k1-k2)] (D) t= 1/(k1+k2)×ln[k1/(k1-k2)] 9. 反应 A

B (I);A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 E2,以下

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反应温度 10.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 Arrhenius 关系式能成立的范围是:

(A) 对任何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B) 对某些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C) 对任何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D) 对某些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11. 饱和分子间反应活化能一般都是:

(A) 比较小 (B) 167kJ/mol 以上 (C) 不需要活化能 (D) 400kJ/mol 以上

30

12. 在反应 A B C,A D 中,活化能 E1> E2> E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

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 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A) 较高反应温度 (B) 较低反应温度 (C) 适中反应温度 (D) 任意反应温度 13. 反应 2A → P 为二级反应,其半衰期: (A) 与 (C) 与

无关 (B) 与

成正比

为反应物 A 的起始浓度。

成反比 (D) 与[A]成反比

14.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dm-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360 s,初始浓度 为 0.024 mol·dm-3时,半衰期为 600 s,此反应为:

(A) 0 级反应 (B) 1.5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 级反应 15. 半衰期为 10 d 的某放射性元素净重 8 g,40 d 后其净重为: (A) 4 g (B) 2 g (C) 1 g (D) 0.5 g

16. 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 1/3 需时间 10 min,若再消耗 1/3 还需时间为: (A) 10 min (B) 20 min (C) 30 min (D) 40 min 17.

对于反应 X + 2Y → 3Z,[Z] 增加的初始速率为:

(A) 对 X 和 Y 均为一级 (B) 对 X 一级,对 Y 零级 (C) 对 X 二级,对 Y 为一级 (D) 对 X 四级,对 Y 为二级 18. 平行反应 A

B (1); A

D (2),其反应 (1) 和(2) 的指前因子相同而活化能不

同,E1为 120 kJ/mol,E2为 80 kJ/mol,则当在 1000 K 进行时,两个反应速率常数的比是: (A) k1/k2= 8.138×

(B) k1/k2= 122.8 (C) k1/k2= 1.55×

(D) k1/k2v= 6.47×

19. 基元反应 A + B-C → A-B + C 的摩尔反应焓 ΔrHm< 0, B-C 键的键能 为 ε(BC),A 为自由基,则反应活化能等于:

(A) 0.30ε(BC) (B) 0.05ε(BC) (C) 0.05ε(BC) + ΔHm (D) 0.05ε(BC) - ΔHm 20. 物质 A 发生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关,若 E1> E2,则有:

(A) k1> k2 (B) k2 > k1 (C) k2= k1 (D) 无法比较 k1, k2 的大小 CDCDB ADCBD BACCD CCABB

31

B,A C,设两反应的指前因子相近且与温度无

选择题

物化试卷(二)

1. 某反应,当反应物反应掉 5/9 所需时间是它反应掉 1/3 所需时间的 2 倍,则该 反应是: (A) 一级反应 (B) 零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3/2 级反应 2. 已知二级反应半衰期 t(1/2) 为 1/(k2C0),则反应掉1/4所需时间 t(1/4) 应为: (A) 2/(k2C0) (B) 1/(3k2C0) (C) 3/(k2C0) (D) 4/(k2C0) 3. 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 1/3 需时间 10 min,若再消耗 1/3 还需时间为: (A) 10 min (B) 20 min (C) 30 min (D) 40 min 4.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7.7×

s-1,又初始浓度为 0.1 mol·dm-3,则该反应 的半衰期为:

(A) 86 580 s (B) 900 s (C) 1 800 s (D) 13 000 s

5. 反应在指定温度下,速率常数k为 0.0462 min-1,反应物初始浓度为 0.1 mol·dm-3 ,该反应的半衰期应是:

(A) 150 min (B) 15 min (C) 30 min (D) 条件不够,不能求算 6. 在温度 T 时,实验测得某化合物在溶液中分解的数据如下:

则该化合物分解反应的级数为:

(A) 零级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7. 2M → P 为二级反应,若 M 的起始浓度为1 mol·dm-3,反应1 h后 ,M 的浓 度减少 1/2,则反应 2 h后 ,M 的浓度是:

(A) 1/4 mol·dm-3 (B) 1/3 mol·dm-3 (C) 1/6 mol·dm-3 (D) 缺少k值无法求 8. 某气相 1-1 级平行反应 M

R;M

S,其指前因子 A1= A2,活化能 E1≠E2,但均与

温度无关,现测得 298 K 时 ,k1/ k2= 100,则 754 K 时 k1/k2为:

(A) 2500 (B) 2.5 (C) 6.2 (D) 缺活化能数据,无法解

9. 某反应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基元反应活化能的关系为:

(A) Ea= E2 + 1/2E1-E4 (B) Ea= E2+1/2(E1- E4) (C) Ea= E2+10. 如果某反应的 △rHm= 100kJ/mol,那么活化能 Ea 将:

, 则该 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与各

(D) Ea= E2+ E1- E4

(A) Ea≠ 100 kJ/mol (B) Ea≥ 100 kJ/mol (C) Ea≤ 100 kJ/mol (D) 都可以

11. 反应 A + BC → AB + C 的焓变 △rHm> 0,A ,C 是自由基,ε(AB) ,ε(BC) 是分子 AB,BC 的摩尔键焓。以下哪个关系式可以近似估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Ea?

32

(A) 0.055ε(AB) (B) 0.055ε(AB)+ △rHm (C) 0.055ε(BC) (D) 0.055ε(BC)- △rHm 12. 氢和氧的反应发展为爆炸是因为:

(A) 大量的引发剂的引发 (B) 直链传递的速度增加 (C) 自由基被消除 (D) 生成双自由基形成支链

13. 对于一个一级反应,如其半衰期 t(1/2) 在 0.01 s 以下,即称为快速反应,此时它的 速率常数 k 值在:

(A) 69.32 s-1 以上 (B) 6.932 s-1 以上 (C) 0.06932 s-1 以上 (D) 6.932 s-1 以下 14. 如果臭氧 (O3) 分解反应 2O3→ 3O2的反应机理是: O3→ O + O2 (1) O + O3→ 2O2 (2) 请你指出这个反应对 O3而言可能是: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5 级反应 15. 放射性

的半衰期为 8 h,1 g 放射性

在 24 h 后还剩下:

(A) 1/8 g (B) 1/4 g (C) 1/3 g (D) 1/2 g

16. 一级反应完成 99.9% 所需时间是完成 50% 所需时间的: (A) 2 倍 (B) 5 倍 (C) 10 倍 (D) 20 倍

17. 在平行反应中要提高活化能较低的反应的产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A) 升高反应温度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反应温度不变 (D) 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18. 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

B,A

C,下列哪个结论是不正确的:

(A) k(总)=k1+ k2 (B)k1/k2= [B]/[C] (C) E(总)= E1+ E2 (D) t(1/2) = 0.693/(k1+ k2) 19. 均相反应 A + B

C + D , A + B

E + F 在反应过程中具有 △[C]/△[E] = k1/k2的关

系,△[C],△[E] 为反应前后的浓差,k1,k2是反应 (1),(2)的速率常数。下述哪个是其充要条件? (A) (1),(2) 都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B) 反应前 C,E 浓度为零 (C) (1),(2) 的反应物同是 A,B (D) (1),(2) 反应总级数相等 20. 连串反应 A

B

C 其中 k1= 0.1 min-1, k2= 0.2 min-1,假定反应开始时只有 A,

且浓度为 1 mol·dm-3 ,则 B 浓度达最大的时间为:

(A) 0.3 min (B) 5.0 min (C) 6.93 min (D) ∞ ABCBB DBCBB BDABA CBCAC

33

选择题

*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

物化试卷(一)

1. 液体的表面自由能 γ 可以表示为:

(A)(? H/?A)T,p,n (B)(? F/? A)T,p,n (C)(? U/?A)S,V,n (D)(? G/?A)T,V,n 2. 对大多数纯液体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是:

(A) (?γ/? T)p> 0 (B) (?γ/? T)p< 0 (C) (?γ/?T)p= 0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3. 已知 400 K 时,汞的饱和蒸气压为 p0,密度为 ρ ,如果求在相同温度下,一个 直径为汞滴的蒸气压,应该用公式:

(A)p = p0+ 2γ/R' (B) ln(p/p0) =ΔVapHm(1/T0- 1/T)/R (C) RTln(p/p0) = 2γM/ρR' (D) p = nRT/V

4. 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 Δp = p'- p0= 2γ/R' 中,R' 的符号: (A) 液面为凸面时为正,凹面为负 (B) 液面为凸面时为负,凹面为正 (C) 总为正 (D) 总为负 5.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那一个因素无关:

(A) 温度 (B) 液体密度 (C) 重力加速度 (D) 大气压力 6. 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凹面下液体所受的压力 p 与平面液体所受的压力 p0相 比: (A) p = p0 (B)p < p0 (C) p > p0 (D) 不确定

7. 将一毛细管端插入水中,毛细管中水面上升 5 cm,若将毛细管向下移动,留了 3 cm 在水面,试问水在毛细管上端的行为是:

(A) 水从毛细管上端溢出 (B)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 (C)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D) 毛细管上端水面呈水平面 8. 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A) 大 (B) 一样 (C) 小 (D) 不定

9. 用同一滴管分别滴下 1 cm3 NaOH 水溶液、 水、乙醇水溶液, 各自的滴数为: (A) 水 15 滴, NaOH 水溶液 18 滴, 乙醇水溶液 25 滴 (B) 水 18 滴, NaOH 水溶液 25 滴, 乙醇水溶液 15 滴

(C) 水 18 滴, NaOH 水溶液 15 滴, 乙醇水溶液 25 滴 (D) 三者的滴数皆为 18 滴 10.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 (B) 平面液面没有附加压力 (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34

m 的

11. 二元溶液及其溶剂的比表面自由能分别为γ 和 γ0,已知溶液的表面超量 Γ2< 0,则γ与 γ0之间的关系符合以下哪种?

(A) γ > γ0 (B) γ = γ0 (C) γ< γ0 (D) 不能确定 12. 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后,所产生的结果是: (A) dγ/ da < 0,正吸附 (B) dγ/ da < 0,负吸附 (C) dγ/ da > 0,正吸附 (D) dγ/ da > 0,负吸附

13. 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 如烷基苯磺酸盐, 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 (B)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 (C) 防止农药挥发 (D) 消除药液的泡沫

14. 把细长不渗水的两张白纸互相靠近(距离为 d ),平行地浮在水面上, 用玻璃棒轻轻 地在两纸中间滴一滴肥皂液, 两纸间的距离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A).(B).(C)都有可能 15. 对于亲水性表面,其各界面张力之间关系是:

(A)γ(s-l) > γ(s-g) (B) γ(s-l) < γ(s-g) (C)γ(s-l) = γ(s-g) (D) 不能确定 16.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所基于的一个假定是 :

(A) 吸附热是个常数 (B) 平整的固体表面

(C) 理想的气体行为 (D) 吸附和脱附的活化能均为零 17. 高压下,气体 A 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化,, 其机理如下: A + K

AK

B + K 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 反应表观为几级?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无级数 18. 称为催化剂毒物的主要行为是:

(A) 和反应物之一发生化学反应 (B) 增加逆反应的速度 (C) 使产物变得不活泼 (D) 占据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19. 纯水的表面张力为 γ1,某溶质的表面张力为γ2 ,且 γ2> γ1,制成水溶液后,溶质的表面浓度为Cs,本体浓度为 C,则:

(A) Cs> C (B) Cs< C (C) Cs= C (D) Cs= 0

20. 已知 293 K 时,水-辛醇 的界面张力为 0.009 N/m,水-汞的界面张力为 0.375 N/m,汞-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0.348 N/m,故可以断定:

(A) 辛醇不能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 (B) 辛醇可以在水-汞界面上铺展开 (C) 辛醇可以溶在汞里面 (D) 辛醇浮在水面上 CBCAD BCACC AABAB AADBB

35

选择题

物化试卷(二)

1. 已知 293 K 时,水-空气的表面张力为 0.07275 N/m, 当已知 298 K 和 101.325 kPa下,可逆地增大水的表面积 4 cm2, 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 (A) 2.91×

J (B) 0.291 J (C) -2.91×

J (D) -0.291 J

2. 在 298 K 时,已知 A 液的表面张力是 B 液的一半,其密度是 B 液的两倍。如果 A ,B 液分别用相同的毛细管产生大小相同的气泡时,A 液的最大气泡压力差等于 B 液的: (A) 1/2倍 (B) 一倍 (C) 二倍 (D) 四倍

3.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物系时,将具有不同饱和 蒸气压。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 者之间的关系是:

(A) p(平) > p(凹) > p(凸) (B) p(凹) > p(平) > p(凸) (C) p(凸) > p(平) > p(凹) (D) p(凸) > p(凹) > p(平) 4. 有一露于空气中的球形液膜,若其直径为0.2 cm,表面张力为0.7 N/m,则该液膜所受的附加压力: (A) 1.4 kPa (B) 2.8 kPa (C) 5.6 kPa (D) 8.4 kPa

5. 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中,漂浮着一个足够大的水滴,当用一根内壁干净、 外壁油污的玻璃毛细管接触水滴时,将会出现:

(A) 水并不进入毛细管 (B) 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内一定高度 (C) 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的另一端 (D) 水进入毛细管并从另一端滴出 6. 气固相反应 CaCO3(s)

CaO(s) + CO2(g) 已达平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若把 CaCO3(s)

的颗粒变得极小,则平衡将: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移动 (D) 来回不定移动 7. 同一固体, 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熔点哪个高?

(A) 大块的高 (B) 粉状的高 (C) 一样高 (D) 无法比较

8. 往液体 (1) 的表面滴加一滴与其不互溶的液体 (2),两种液体对空气的表面张力 分别为 γ(1,3) 和 γ(2,3),两种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为 γ(1,2)。则液体 (2)能在液体 (1) 上铺展的条件为: (A) γ(1,2) > γ(1,3) + γ(2,3) (B) γ(1,3) > γ(2,3) + γ(1,2) (C) γ(1,3) < γ(2,3) + γ(1,2) (D) γ(1,2) < γ(1,3) + γ(2,3)

9. 已知某溶液溶于水后,溶液表面张力γ与活度 a 的关系为: γ = γ0- Aln(1 + ba),其中 γ0为纯水表面张力,A、b 为常数,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表面过剩 Γ 与活度 a 的关系为:

(A) Γ = - Aa / RT(1+ba) (B) Γ = - Aba / RT(1+ba) (C) Γ = Aba / RT(1+ba) (D) Γ = - ba / RT(1+ba) 10. 乙醇水溶液表面张力 γ = (72 - 0.5a + 0.2a) N/m,若表面超额 Γ > 0, 则活度: (A) a > 1.25 (B) a = 0.25 (C) a < 1.25 (D) a = 0.5

36

11. 水银完全不润湿玻璃表面,若将半径为 5× m 的玻璃毛细管插入水银中后 (水银的密度 ρ =

13600 kg·m-3,其表面张力 γ = 0.520 N/m),管内水 银面将:

(A) 上升 0.15 m (B) 下降 0.15 m (C) 上升 0.015 m (D) 下降 0.015 m 12. 用 BET 流动法测定硅胶小球的比表面时,要求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最好: (A) 只有化学吸附 (B) 只有物理吸附 (C) 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 (D) 没有任何吸附 13.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 θ = bp/(1 + bp) 中,常数 b 的物理意义是: (A) 吸附作用平衡常数的倒数 (B) 吸附作用的平衡常数 (C) 吸附过程的速率常数 (D) 脱附过程的速率常数 14. BET公式的最主要用途之一在于:

(A) 获得高压下的吸附机理 (B) 获得吸附等量线 (C) 获得吸附等压线 (D) 测定固体的比表面

15. 测得H2在洁净的金属 W 表面上吸附热为 150.6 kJ/mol, 而H2的解离能为 436 kJ/mol, 而用 H 原子在 W 表面上吸附时, 吸附热为 293 kJ/mol, 则H2 在 W表面上吸附性质为: (A) 原子态吸附, 生成吸附共价键 (B) 原子态吸附, 生成离子键 (C) 分子态吸附, 生成氢键 (D) 分子态吸附, 生成吸附配位键 16. 某气体 A2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发生解离反应, 其机理为: A2(g) + 2K

2AK

C + D + 2K

若 A2的压力较高, 其吸附也较强, 则该反应表现为几级反应?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三级 17. 氨在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动力学遵循: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18. 低压下,气体 A 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其机理为: A(g) + K

AK ─→ B(g) + K 第一步是快平衡, 第二步是速控步, 则该反应表观为几级?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无级数 19. 若用 γ 和 a2分别表示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活度,则在定温下加入表面活性剂后: (A)

> 0 (B)

< 0 (C)

= 0 (D)

≥ 0

20. 同一固体, 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溶解度哪个大?

(A) 大块颗粒大 (B) 粉状颗粒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AACBC BABCC BBBDA AABBB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