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讨论作业20140328 下载本文

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效益分析初探

内部控制是一项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涉及企业供、产、销,行政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内务法治等方方面面的,系统性、综合性的经济管理活动。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过程中,必须考虑其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和提升,即在最大限度保证实现既定目标和内部控制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以减少费用和降低成本。因此,任何企业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时都必须在内部控制的成本付出和因控制实现的收益增加及损失降低之间寻求科学、有效的平衡节点。本文拟就此进行分析,并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实践需求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及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成本含义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促进企业实现整体战略目标。因此,从成本付出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必要性和相关性划分,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具体可以分解为设计成本、实施成本、评价成本、环境资源成本。其中设计成本可以理解为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所发生的人工费用、研究费用;环境资源成本可以理解为为了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而付出的一系列管理成本;实施成本可以理解为塑造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实施控制活动所付出的人工费,硬件成本费用,以及为持续控制执行等工作所发生的成本付出;评价成本可以理解为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穿行测试、结果诊断等方式评价和报告内部控制所发生的成本支出。

1

二、内部控制效益含义

企业内部控制对有效履行职业经理人职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企业经营管理层履行受托经营责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组织行为和制度保障。因此,内部控制收益着重从理顺所有者与经营者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建立健全信息透明、制度实施有效、管理绩效明显、成果数据显然的控制系统,合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经营收益。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健全、执行有效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经营和公司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最大限度有效解决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损失。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层风险防控水平、合理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建立健全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减少企业运营损失即为实施内部控制所收获的效益。

三、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及成本效益评价模型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得越全面,内部控制制度越严密,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会越强。但是,即使这样,也不可能完全保证经营管理的绝对合法合规和资产的绝对安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严密性的增加,企业投入内部制度的人力、物力、财力一定会相应增加,而获取的边际收益会减少。这就要在企业内部控制成本投入与收益之间找到一个可控区间,在这个可控区间内,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而增加的成本小于等于其增加的收益,超越这个区间,企业再提高内控水平就脱离了现实意义了。 (一)合理评估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对策,

2

寻找风险控制支出与收益的可控成本区间

企业管理风险从本质上说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每家企业都需要对自身可容忍的风险和最大的控制成效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确定一个可变动的最低和最高的成本数值范围,即可控成本区间。

企业应该对具体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本企业和行业通常内部控制水平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根据现有生产经营条件下能够实现,且是企业有效运行所必需的内部控制成本支出,即最低风险成本控制线;合理确定企业为了因高效优质运行和扩张发展预期遭遇最大风险必需付出的最大内部控制成本支出,确定内部最高风险成本控制线。企业管理层应该在最高风险成本控制线与最低风险成本控制线成本的最低数值之间的差额就是合理的内部控制成本区间。

(二)对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收益进行配比测试,及时修正,寻求成本与收益的动态平衡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内外部环境调查、产品工序流程梳理、制定引导企业发展的内控制度、制度培训、实施制度、穿行测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修正等循环过程。企业应该以经营和管理风险基本可控为前提,追求内部控制对于经营活动效率和效果最大化。首先,应该在确定的成本区间对内部控制成本进行明细分解,各项成本控制指标逐层分解到各下级层面个各个事业部门、班组。 同时要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不断获取最新的可靠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出合理的标准,对内部控制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

3

其次,在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之后,企业应该根据行业及企业自身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高风险成本控制线和低风险成本控制线,适应最新环境。第三,只有不断了解变化,及时调整,使企业在不断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不断改进自身,努力去适应环境,利用环境,促使控制成本小于等于所产生的预期内控边际效益,定期进行成本与效益的配比测试,及时修正调整,使其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并符合企业的实际状况。

(三)根据企业风险性质特征不同,对风险进行合理分类,建立低、中、高风险分别控制机制和成本效益评价模型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分类管理主要是针对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类,从而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施以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力度,以合理分配有限的企业经营管理资源。根据企业在内部管理过程中风险可控程度不同分为实施常规管理控制行为即将风险降低趋向于零的可控风险——低风险,我们称这一类风险为企业管理基础风险;通过完善管理控制制度,加大内部控制力度,增加内部控制人力、物力、财力能够控制的风险——中等风险,我们称这一类风险为战术防控风险;因市场风险、政策因素等外在影响所导致的内部控制系统崩溃或接近完全失效的风险——高风险,我们称这一类风险为战略防控风险。低风险线Q2以下的为低风险区,为实现低风险付出的管理成本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前提条件,这一类风险防控存在零星、微小和基础性等特征,因此,低成本区内的内部控制管理不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高风险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