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说明书 - 图文 下载本文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 说明书

310030503000295029002850280027502700265026002550表 15 复盛镇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表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8.9 2.3 2004 7 2 人口出生率(‰) 11.3 9.7 7.4 人口自然增长率(‰) 5.2 3.8 0.8 注:本表格数据根据复盛镇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整理。

镇域总人口预测公式 Q=Q0(1+K)N+P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非农业人口(人)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1615.815.615.415.21514.814.614.414.2 K——规划期内人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年限(年)。

考虑到复盛镇特殊的区位及交通优势、良好的工业发展条件,以及江北区打造复盛作为“中小企业创新基地”所将承接江北区 “退二进三”企业等因素,结合实际,预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测复盛镇域总人口以每年370人左右的平均速度机械增长。至2020年,机械增长总人口为5600人。

按照自然增长率2‰和机械增长5600人预测,2020年镇域人口将达到2.55万人。 (三)采取人口年均增长率对人口发展预测进行检验

根据2020年镇域人口2.55万人,即2020年复盛镇域总人口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32%,反推计算得出复盛镇未来15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对照都市区人口整体增长速度, 2020年镇域人口2.55万人的预测结果较为合理。

(都市区整体人口呈较快上升趋势。特别是1990年以来人口增幅加快,1990至

城镇化水平(%)(二)人口发展预测

综合考虑历史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对复盛镇的人口发展进行预测。本次预测以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与国家现行统计口径保持一致。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人口增长主要依赖机械增长。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按2‰预测,人口机械增长主要考虑复盛作为工业新城等特殊因素。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 102 - 2006年1月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 说明书

2003年常住人口增加114.32万人,增长22.7%,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6%)

(四)城镇化水平预测

由于复盛镇处于重庆都市区城乡结合部的特殊情况,考虑到鱼嘴组团的整体发展态势等因素,复盛镇未来15年的城镇化水平应高于重庆市(域)城镇化水平的平均值,同时低于都市区城镇化水平的平均值。

预测2020年城镇化水平略高于重庆市2020年城镇化水平的平均值(65%),达到75%(都市区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90%,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95%)。

则:

近期2010年,镇域规划人口2.13万人,镇区规划人口0.85万人,城镇化水平39%。

远期2020年,镇域规划人口2.55万人,镇区规划人口1.93万人,城镇化水平75%。

七、 村镇体系规划

(一)镇域空间组织结构

空间布局为“中心场镇组团,两个中心村,一条纵向发展轴和两条横向发展轴”。“中心场镇组团”即镇区和离场镇空间距离较近的银盆村;“两个中心村”即镇域北部的协睦村和镇域东南部的华山村;“一条纵向发展轴”即由石庙村开始,经绕城高速路复盛互通到场镇,再经秋坪村最后到达协睦中心村并与渝北区龙兴镇相接。“两条横向发展轴”是指依托319国道和唐复路的横向发展轴,涉及高峰村、镇区、银盆村、秋坪村和华山村等。

(二)村镇等级结构

村镇体系等级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级:镇区,规划区范围为2.73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75平方公里(未包含市级项目用地共0.9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93万人。

第二级:中心村,为协睦村和华山村,建设集贸、商服、文化娱乐等设施,服务本村和周边基层村;两个中心村(协睦村和华山村)规划人口各为0.16万人和0.08万人,中心村建设用地面积各为16公顷、8公顷。

第三级:基层村,即高峰村、银盆村、秋坪村、石庙村,共4个,为当地生产生活服务的集中居住区。基层村规划人口在0.06-0.10万人之间,建设用地按照人均100平方米以内进行控制。

(三)村镇职能结构

根据各个村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确定村镇职能结构,形成“镇区辐射全镇,中心村带动基层村,基层村服务本村”的结构模式。

镇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中心;集居住、商贸、工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应规划建设成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城镇。中心村通达性较好,集中居住人口规模较大,拥有小型商业,邮政代办所,中心卫生室等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能为自身周边基层村服务。

八、 镇域建设用地规划

(一)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结合现状,对整个镇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如下: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 103 - 2006年1月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 说明书

由于镇区用地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同时考虑工业发展的因素,人均建设用地按91平方米计算;考虑到村庄现状建设用地较分散,人均建设用地较多,从节约用地的角度出发,规划要求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二)村庄建设用地选址

村庄建设用地选址应尽可能对原有建设用地加以利用,并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相协调。

在生产作业区附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向阳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选择建设用地。选址时应避开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并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

村庄建设用地应根据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现有建筑和建设投资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三)村庄居住用地

村庄居住用地在村庄建设用地中的比重较大,其择址应慎重考虑。

村庄居住用地应重点考虑保护环境、方便出行等因素,按在村庄建设用地中的比重不低于50%布置。

(四)公共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为村民提供基本的日常服务,在各村均应相应的安排,尽可能布置在靠近中心的地段。

村庄公共建筑在村庄建设用地中比重不宜过大,不宜超过12%。 (五)工业建设用地

为了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各村可安排适当规模的生产建设

用地。

一类无污染的工业用地可安排在居住或公共建筑用地附近;二类有轻微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常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和河流下游,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规模较小的一、二类工业在报环保及相关部门批准后,在镇域范围内相对集中布置,以便于管理和污染治理。

(六)“四线”管制。

在镇域范围内规划蓝线、绿线、道路红线和黑线。

1.蓝线:即河流二十年一遇洪水位线,沿自然岸线两侧等高线划定。 2.绿线:即各种绿地的边界线,绿线同时又是禁建区界线。

3.道路红线:即规划城镇道路和公路的路幅边界线,在镇域范围内是公路红线,在镇区范围内是城市道路红线。

4.黑线:即电力、电信、燃气、给水、排水等市政管网保护范围线。

九、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一)规划原则与目标

以方便群众、提高生活品质为原则,根据《村镇规划标准》,按“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结构分别配置。

以为居民和村民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为目标:适龄儿童就近上学、实现及时求医、方便平常购物、丰富文化娱乐等。

(详细配置见附表二《镇域公共建筑配置一览表》)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 104 - 2006年1月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 说明书

(二)公共设施布置规划 1.教育设施

镇区规划18班完全中学1座,24班小学1座,9班幼儿园2座。(近期保留复盛镇实验学校为初中和小学结合设置,并在原址上适当扩大用地规模,远期发展调整为24班小学用地。)

协睦村、秋坪村、华山村的小学主要完善教学设施,改善校园环境。生源不足、交通不便、教学环境相对较差的小学可逐步搬迁、合并,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中心村须设置幼儿园、托儿所,基层村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2.商业服务设施

镇区配建经营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百货商店、生产资料市场、邮政所、信用社、酒店旅馆等。

中心村配置一定规模的商业服务设施,包括百货商店、邮电代办所等基本商业服务场所。

基层村主要规划邮政代办点等各种商业性服务设施,添置小卖部、小吃店等,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3.集贸市场

镇区中心地段建设集贸市场,规模较大,为全镇乃至更广范围的物资交流服务。 在中心村设置二级综合市场,二级综合市场指进行农村一般性的生产、生活物资交易经营的市场,交易门类包括粮食、肉类、食品、五金等。综合市场较一级市场规模小,物资类别不如镇区市场齐全,但能满足村民基本的日常需要。

基层村在规划期内不建设市场。

4.文化娱乐设施

伴随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异不断缩小,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将越来越丰富。本次规划在镇区设置完善的文化娱乐设施,配建文化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灯光球场等设施;中心村建设文化娱乐所,包括文化站、老年活动和青少年之家等;基层村配置文化活动室、广播站、老年活动室等基本文化场所。

5.医疗卫生设施

在新镇区中心规划一座包括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指导站的综合医院,床位100张,并在老镇区设有门诊部;中心村和基层设置卫生所,不断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水平。

规划全镇形成完善的医疗体系,从镇区到中心村再到基层村,根据需要配置不同规模的医疗卫生设施,村村应有医疗点,并能对各类不同的病情、伤情和疫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医治和控制。

十、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一)规划目标

结合镇域产业规划,以镇区为全镇交通枢纽,在镇域范围内形成快捷、方便的道路系统,并与周边镇保证较好的衔接。镇域道路系统以唐复路、复龙公路、复鱼公路和复华公路为主轴,实现村村通公路。

(二)道路规划

镇域对外交通的通道主要包括渝涪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唐复路、复龙公路、复鱼公路、复华公路以及部分村镇二级、三级公路。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 105 - 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