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题目-43单选7多选15判断4简答1论述(精) 下载本文

D.里急后重

E.呕吐,粘液血便,明显脱水

4.痢疾与霍乱不同之处: ADE A.侵犯乙状结肠 B.粪-口途径传播 C.可以有携带者 D.侵袭性腹泻

5.HBeAg(+)的正确概念是:AB A.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 B.传染性大的指标 C.病情严重的标志 D.相应的抗体属保护性抗体 E.是病毒外壳的成分之一

6.痢疾持续高发的原因:ACDE A.感染病原体后免疫力不持久 B.易感人群增加

C.病原体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D.菌型多,菌株耐药性增加 E.卫生状况不良

7.感染性复写容易经水传播的原因:ABCD A.水体容易受到传染缘的污染

B.一般腹泻病原体在水体存活的时间较长

13

E.抗菌治疗非常重要

C.污染的水体容易污染食物

D.在流行区和流行季节,人们有饮食生冷的习惯 E.进入疫区的外来人员对病原体易感性高

三、判断题

1.狂犬病目前尚没有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几乎100%死亡,病死率是所有传染病中最高的。(√)

2. 狂犬病的潜伏期相对较长,长可达数月,但也可短为数天。从我国现有的狂犬病病例来看,大多数病例的潜伏期为半年以内,一般为半个月至三个月。(√)

3. 根据狂犬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程改变,一般将狂犬病分为狂躁型(脑炎型)和麻痹型(抑郁型、哑型狂犬病)两型,两型所占的比例几乎各半。(×)

4.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包括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病毒动物。(√)

5.登革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6.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较巩固的免疫力,可持续数年。(×)

7.猩红热为C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

14

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8. 猩红热病情轻重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轻症病人。典型病人临床症状有以下五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脱水期、恢复期。(×)

9.布鲁氏杆菌病流行情况受风雪及旱灾影响较大,但一般不受水灾影响。(√)

10.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呼吸道病毒引起,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

11.人群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12.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该病病死率较高。(×)

13. 基孔肯雅热主要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15

14. 钩体病按流行形式一般分为稻田型、洪水型和雨水型,南方以稻田型和雨水型为主,北方以洪水型和雨水型为主。(√)

15. 西尼罗病毒病是由西尼罗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年来流行于非洲、欧洲、美洲、澳洲、中东地区、印度次大陆等地区。人感染西尼罗病毒潜伏期为3~14天,80%为隐性感染,无明显不适;严重者造成死亡,多数死亡病例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四、简答题

1.在传染病感染的过程中,免疫应答都发挥哪些作用?

答: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应答可分为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和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两大类。保护性免疫应答又分为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类。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进入体内异物的一种非特异性清除机制,包括天然屏障(如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的外部屏蔽,以及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内部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如补体、溶菌酶、纤连蛋白、各种细胞因子)。

特异性免疫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包括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2.请简述传染病的再燃与复发之间的异同。

答:复发是指当患者进人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潜伏于组织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