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下载本文

10.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了20%,则现在1元钱( )。 (1)只值原来的0.8元 (2)只值原来的0.83元 (3)与原来1元饯等值 (4)无法与原来比较

11.若要了解某市居民的收人情况,则比较适合采用( )。 (1)简单随机抽样 (2)类型抽样 (3)整群抽样 (4)机械抽样 12.∑q1p0一∑q0p0表示( )。

(1)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2)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增减数 (3)由于产量的变动而引起的价格增减数 (4)由于产量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增减数

13.如果产值增加50%,职工人数增长20%,则全员劳动生产率将增长( )。 (1)25% (2)30% (3)70% (4)150%

14.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l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 (1)10% (2)90% (3)110% (4)111%

15.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用于编制下列哪种指数?( ) (1)工业生产指数 (2)零售商品价格指数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二,判析题

1.统计指数的本质是对简单相对数的平均。 ( )

2.在编制综合指数时,虽然将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但是,同度量因素仍起权数作用。 ( ) 3.在编制总指数时经常采用非全面统计资料仅仅是为了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 ) 4.拉氏数量指数并不是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惟—公式。( )

5.在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中,可变构成指数是专门用以反映总体构成变化影响的指数。 ( ) 6.在由三个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是不同的。 ( ) 7.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则价格指数应为85%。 ( )

8.固定权数的平均数指数公式在使用时,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有不同的公式。 ( ) 9.说明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数是质量指数。 ( )

10.我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一般采用统计报表资料为权数计算平均数指数。 ( ) 三、计算题

1.某市几种主要副食品调整价格前后资料如下: 调整前 蔬菜 猪肉 鲜蛋 水产品 零售价 (元/500克) 0.30 2.20 1.80 6.80 销售量 (万担) 5.00 4.46 1.20 1.15 调整后 零售价 (元/500克) 0.40 2.44 1.92 7.60 销售量 (万担) 5.20 5.52 1.15 1.30 试计算:

(1)各商品零售物价和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2)四种商品物价和销售量的总指数。

(3)由于每种商品和全部商品价格变动使该市居民增加支出的金额。 2.某地区2002—2003年三种鲜果产品收购资料如下;

试计算三种鲜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说明该地区2003年较之2002年鲜果收购价格的提高程度,以及由于收购价格提高使农民增加的收入。 2002年 芦柑 香蕉 旺季平均价格(元/担) 110 120 收购额 (万元) 250 300 2003年 旺季平均价格(元/担) 118 128 收购额 (万元) 300 330 鲜桃 98 80 106 120 3.试根据以下关于某企业三种产品产值和产量动态的资料,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使企业所增加的产值。

产品 甲 乙 丙 4.某企业资料如下表所示: 商品名称 甲 乙 丙 总产值(万元) 基期 145 220 350 报告期 168 276 378 报告期出厂价格比基期增长(%) 12 15 5 实际产值(万元) 1993年 400 848 700 2003年 4260 1135 1432 2003年比1993年产量增长(%) 74 10 40 要求:(1)计算出厂价格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加的总产值; (2)计算总产值指数和产品产量指数;

(3)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简要分析总产值变动所受的因素影响。 5.某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表所示: 车间 甲 乙 平均职工人数(人) 一季度 900 1100 二季度 600 1400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一季度 1588 2909 二季度 2000 3420 要求: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简要分析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二季度比一季度变动所受的因素影响。 6.根据下列资料,计算某市粮食物价指数、副食品物价指数、食品类物价指数和全部零售商品物价指数。 类别和项目 一、食品类 (一)粮食 1.细粮 2.粗粮 (二)副食品 1.食用植物油及油料 2.食盐 3.鲜菜 4.干菜 5.肉禽蛋 6.水产品 7.调味品 8.食糖 (三)烟酒类 (四)其他食品 二、衣着类 三、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四、医疗保健类 五、交通和通讯工具类 六、娱乐教育文化类 七、居住类 八、服务项目类 7.某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收购金额如下表:

权数 48 25 98 2 48 6 2 17 4 38 21 5 7 13 14 16 10 3 3 8 7 5 组指数或类指数(%) 100.0 100.0 106.1 100.0 96.7 101.7 122.7 140.2 98.6 103.0 102.3 108.1 116.4 109.7 98.0 105.2 108.0 128.3 112.6 商品类别和名称 总指数 一、粮食类 稻谷 小麦 玉米 二、经济作物类 三、木材类 四、工业品油漆类 五、禽畜产品类 六、蛋丝类 七、干鲜类 八、干鲜菜及调味品类 九、土副产品类 十、药材类 十一、水产品类 代表 规格品 等级 二级 中等 中等 计量 单位 千克 千克 千克 平均价格(元) 基期 1.74 2.62 2.20 报告期 1.76 2.66 2.26 指数(%) 101.15 101.53 102.73 105.11 104.23 101.23 99.36 101.35 102.38 108.40 105.40 102.50 98.60 报告期实际收购额(元) 90000 60000 20000 10000 50000 20000 35000 15000 10000 30000 50000 30000 40000 10000 要求:(1)计算各类产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收购额。 (2)计算该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

8.某企业报告期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的总产值分别是80万元、32万元、150万元,产品价格报告期和基期相比分别为105%、100%和98%,该企业总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8.5%.试计算三种产品产量和价格总指数以及对总产值的影响。

9.某地区社会商品零售额报告期为9.89亿元,比基期增加1.29亿元,零售物价指数涨了3%,试分析报告期比基期的商品销售量的变动情况。

10.某地区市场销售额,报告期为4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5万元,销售量与上年相比上升3%,试计算: (1)市场销售量总指数; (2)市场销售价格指数;

(3)由于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11.某地区,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的个体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10%、104%、108.5%、118%,它们的固定权数分别为11%、29%、35%、25%,试计算这四类商品的零售物价指数。 12.某企业2003年和2002年的产值和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年份 2002 2003 产值(万元) 450 650 职工人数(人) 总人数 800 840 其中:生产工人数 640 714 试分析该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值增长中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作用。 (1)就生产工人及工人劳动生产率两个因素进行分析。

(2)就职工人数、生产工人占职工人数比重及工人劳动生产率三个因素进行分析。 以上两种分析,都要计算相对影响程度和绝对影响额。 13.某化工厂两种产品产量和原材料耗用的资料如下: 产品 名称 产量 基期 q0 电石 石灰 10 9 报告期 q1 11 10 石灰石 焦炭 石灰石 焦炭 原材料名称 每吨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吨) 基期 m0 0.85 0.55 2.00 0.14 报告期 m1 0.84 0.54 2.00 0.15 每吨原材料价格 基期 p0 25.0 90.0 7.0 90.0 报告期 p1 25.0 86.0 6.8 86.0

试分析原材料费用总额变动受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 14.某企业基期和报告期工人基本工资如下: 按技术级别分组 5级以上 3~4级 1~2级 基期 工人数(人) 45 120 40 平均工资(元) 600 500 300 50 180 135 报告期 工人数(人) 平均工资(元) 680 540 370 试分析该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变动情况(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 15.试根据下表资料,从相对程度和绝对额两个方面分析原材料费用总额变动分别受产量(Q),每吨产品材料消耗量(M)和材料价格(P)因素的影响。

产量(Q) 产品 基期 甲 乙 100 40 报告期 120 46 材料 名称 A B A B 每吨产品材料消耗量(M) 基期 1.1 0.5 2 0.2 报告期 1.05 0.48 2.1 0.19 每吨材料价格(P)(元) 基期 40 15 40 15 报告期 45 22 45 22 答案: —、1. (4) 2. (2) 3. (3) 4. (4) 5. (1) 6. (3) 7. (2) 8. (3) 9. (1) 10. (2) 11. (2) 12. (4) 13. (1) 14. (4) 15. (4)

二、1.√ 2.√ 3.X 4.√ 5.√ 6.√ 7.X 8.X 9.X 10.X 三、1.(1)略 (2)Kp??pq?pq10001101?112.28%

??Kp????pq?pq1000??112.37%?

??Kq??Kq??qp???115.60%

?qp?qp???115.51%?

qp???1101(3)

?pq??pq110001?3.0228(元)

??pq??pq10?2.634(元) pq??p?ppq1101?2.Kppq??1?kpq11p?750?107.15%

699.981111?p1q1??p0p1q1?750?699.98?50.05(万元)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