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下载本文

第三章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导论

(一)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 1、古代欧洲的社会福利思想 (1)柏拉图

●要建立由哲学家当国王的正义国家,实质上是要建立由有哲学知识的奴隶主贵族当国王的贵族整体。

●柏拉图还以神秘色彩规定了理想国的人们天生的不平等性和等级的不可逾越性。柏拉图主张在第一和第二等级中取消财产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制,甚至在第一和第二等级中实行公妻制度。

●他还提出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财产公有制 。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修改了自己的思想,主要是:第一,废除了公有制,恢复了财产私有制;第二,取消了公妻制度,恢复了个人家庭制 。 (2)亚里士多德

●国家则是这种自然发展的最高阶段。作为最高统治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效忠现行的政体;二是要具有高度的才能;三是具有符合现政体的善德与正义。 ●统治者要治理好一个国家还必须掌握正确的统治方法 。

●在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中,中庸之道是至高善德,是人类一切社会行为和政治行为应追求的至高境界,这也成为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的核心。 ●亚里士多德把正义分为“普遍的正义”和“特殊的正义”。 古罗马时期的西塞罗

●国家是一个道德的集合体,实现正义是建立国家的根本目的,保护私有财产是国家的职能所在,这是人们同意建立国家的原因所在。

●在政体的形式上把国家分为王政、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 。 ●提出法治,反对人治。

●平等有着特殊的含义:所谓的平等是指法律上的平等权利,实际上是等级平等。 2、基督教社会福利思想

基督教教义对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西方早期社会慈善行为与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西方早期社会慈善

●中世纪欧洲社会救济中,教会慈善救济占有重要地位。 ●个人慈善行为

●以特许状形式规定市民的互助义务

●中世纪欧洲行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救济职能。 2、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第一,不系统性。

第二,基督教深深影响着早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更多地带有宗教性而不是社会性,更有理由被称为宗教福利思想而不是社会福利思想。

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一)社会经济变革与社会问题的社会化

●西方真正意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萌发于15~16世纪开始的欧洲社会变革。

●社会经济的变革表现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始于15~16世纪的社会经济变革,其特点是西欧封建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开始出现 。

●第二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所推动的欧洲工业化的发展,其突出特点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建立近代工厂制度,以工业化带来的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来彻底战胜封建经济,巩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成果,最终完成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

(二)社会思想变革与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1、文艺复兴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

●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内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逐步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新的社会价值观念,这种观念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揭露和批判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第二,提倡理性、以人为本和人性的解放。第三,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生活。第四,主张政教分离,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2、宗教改革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宗教改革就是“复兴”古代的神学,使宗教回归其本源的基督教教义。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宗教领域反击神本主要,弘扬人性。 ●宗教改革运动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强调基督教徒依靠个人的信仰而不是教会与教职人员的工作、依靠自己的勤奋工作而不是单纯宗教行为表达对上帝的虔诚,从而宣扬了现实生活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其次,强调宗教生活民族化和世俗权力神圣化。

3、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启蒙运动提倡唯物主义,强调追求科学,希望通过科学将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理性代替对宗教的绝对信仰。在人文思想上重视对人本身的研究,强调人的价值及其影响。

●启蒙运动在政治思想上高举自然法的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强调包括生存权在内的基本人权,奠定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基础。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社会契约学说。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

(一)、不同时期的西方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 1、主流社会福利思想的阶段性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思想,而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又都有一种主要的福利思想居于主导地位,我们称之为时期的主流社会福利思想。 2、不同阶段社会福利思想派别的多样性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以某种主流福利思想为派别为主,多种社会福利思想派别并存的特点。 (二)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观念 1、自助观念——19世纪末期以前

2、国家福利观念——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 3、共同责任观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

(三)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 1、家庭保障 2、国家保障 3、社会保障

第四章 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一、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福利社会——实业制度

1、实业制度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人的最大幸福

●圣西门认为,一种好的社会制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就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过上最幸福的生活。一切违背这一原则的社会都是不好的社会,只有实业制度才把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幸福作为根本目的。 2、实业家和科学家是实业制度的领导者

●圣西门设想,在未来理想制度里,社会的管理权已从懒惰者和寄生阶级手里转入了实业家和科学家手里。这种由实业家和科学家组成的权力机构,不是为少数人谋私利的工具,而是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公益组织。 3、实业制度下的财产所有制

●圣西门认为财产的所有制问题是社会大厦的基础,因此也是必须首先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圣西门的原则是“使它兼顾自由和财富,又造福于整个社会”。这种所有制的社会显然有利于普遍福利的增进,但并没有废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4、实业制度的劳动与分配原则

●实业制度下,人人平等。这种平等首先体现在劳动制度上。在实业制度下,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劳动的特权,游手好闲的寄生阶级将被消灭,而且人们的社会地位也主要是由他们的劳动情况决定的。实业制度中,个人的收入应当和他的才能和贡献相适应。

5、实业制度下的?°协作化?±经济

●实业制度必须制定明确的合理配合的工作计划。这项工作是由科学家或科学院负责完成,然后交给实业家或实业家委员会负责执行并保证这个计划的实现。 6、实业制度具有高尚的道德文明

● 实业制度下的社会关系是平等而和谐的。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全新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傅立叶的社会福利思想

福利社会——和谐制度 1、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

●按照傅立叶的计划,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是“法朗吉”。所谓“法朗吉”实际是一种从生产到消费涉及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协作组织。

●法朗吉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各种工业只是农业的辅助或副业。 2、和谐制度的劳动和分配原则

●人人自愿劳动和“按比例分配”是和谐制度劳动和分配的基本原则。

●未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主要依赖于劳动竞赛而不是文明制度下无政府状态的竞争。竞赛造成的唯一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目的是增进全社会成员的生活福利。

●法朗吉的全部劳动收入分配给成员,但不是绝对平均主义分配,而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资本和才能“按比例分配”或“均衡分配”。 3、和谐制度下的居民生活

●傅立叶还详细描述了法朗吉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法朗吉人的权力机构是最高会议。

三、欧文的社会福利思想

福利社会?a?a合作公社

●合作公社不仅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新社会的基层组织。这是一个和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人人平等的福利社会。

1、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未来社会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私有制下的利润,而是为了满足公社成员和全体社会成员最大限度的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 2、一个农、工、商、学相结合的大家庭组织

●欧文主张合作公社应当确定合理的规模,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能力、特长有效地组织劳动。

3、产品丰富,实行按需分配

●公社成员将通过简易、正常、健康和合理的工作,生产出满足其消费欲望还有余的为数极多的剩余产品。公社内部没有了商品、交换;各公社之间因自然条件和生产状况不同,其剩余产品可互相交换 。 4、重视文化、道德教育的发展

●未来社会的成员,必将是在德、智、体、劳、行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新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面贯彻公社的教育制度。公社制度具有普遍的民主精神,妇女的地位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实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

第五章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导论

(一)亚当2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

亚当2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亚当2斯密最重要的著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简称《国富论》)。 1、劳动价值学说与工资理论

●劳动价值学说构成亚当2斯密经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亚当2斯密认为,劳动是社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不论是谁,只要自己的收入来自于自己的资源,他的收入就一定来自于他的劳动、资本或者土地。

●有关工资的理论构成斯密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亚当2斯密指出,依靠劳动生活者的工资至少必须能维持其生活所需.工资不仅与劳动者生活资料所需直接相关,更与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直接相关。 2、社会财富与社会福利

●亚当2斯密指出,社会财富的增长必须服务于人类繁荣与幸福的需要,社会尤其应该关注普通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改善。

●亚当2斯密同时指出,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保持协调,必须对劳动者需求的状况保持一致。并且亚当2斯密以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财富和收入的增长与人类幸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