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导学案(学生版) 下载本文

宿豫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教案 王传青 2013-5-8

登 高

【学习目标】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3、掌握诗歌鉴赏“一词领全诗型”的答题模式。 4、背诵本首诗。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一、作家作品简介

杜甫创作的四个时期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二、作品特点: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

- 1 -

宿豫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教案 王传青 2013-5-8

三、自学检测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写出诗句的字面意思。找出本诗的诗眼。

诗眼:

四、信息链接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公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和方法: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五、合作探究

【探究点1】分析意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营造什么样的意境?

- 2 -

宿豫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教案 王传青 2013-5-8

2、颔联写了哪两种景?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这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3、(1)颈联哪些字眼可以充分突出是抒情?各有何含义?

(2)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探究点2】本诗的诗眼是如何贯穿在全诗中的?

【探究点3】

1、此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2、比较阅读《秋兴八首》(其一)与《登高》。

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 3 -

宿豫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教案 王传青 2013-5-8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感情基调上:

结构安排上:

遣词造句上:

不同点 :

六、巩固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蟀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 l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2 分)

( 2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6 分)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