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理论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大纲

一、《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植物造景原理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景观设计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本课程主要教授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植物配植的艺术手法,园林植物造景常用形式及城市绿地、城市小环境的植物景观设计。

二、《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本专业课加强应用性和实用性,在学生已掌握园林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强化学生自我思考问题,动手设计的基本技能,介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设计方法,当前该领域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国内外优秀的作品,开动学生积极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尽可能多的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植物造景的实质内涵,掌握植物造景的基本特点;认识植物造景功能,明确植物造景的应用范围;了解我国园林中植物造景的特点与现状及国外园林植物造景的动态。

【主要内容】: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含义及特征、园林植物造景功能、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园林植物观赏特性

【教学目的及要求】:认识园林植物类别,掌握其应用特点;熟悉园林植物观赏特性,理解其在植物造景设计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园林植物类别与特点、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第三章 园林植物的功能作用

【教学目的及要求】:熟悉植物空间的构成及空间的特性、掌握植物的各种美学功能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与发挥、掌握植物的环境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内容】:园林植物的建造功能、园林植物的美学功能、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

第四章 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重点掌握园林植物意境美的创造;生态学原理与景观设计原理在人工园林植物群落模拟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环境因子对植物景观的生态作用;自然群落与园林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学原理;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

第五章 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

【教学目的及要求】:识记和理解树木丛植、群植、林植、篱植以及花坛、花境、模纹花坛、盛花花坛、地被植物、垂直绿化等基本词汇的含义;领会花坛、花境、草坪、垂直绿化、意境主题景观、植物空间景观等的设计原则;掌握园林植物景观构成基本词汇的应用手法;能熟练应用花坛、花境、草坪、树群设计等的基本原则进行具体设计和绘图表达。 【主要内容】:植物配置的原则;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攀缘植物造景的形式;花卉的配置形式;

第六章 道路的植物造景

【教学目的及要求】:熟悉道路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掌握植物材料的选择及景观营造。 【主要内容】:城市道路的植物造景;园林道路的植物造景;高速公路的植物造景。

第七章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居住区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及植物材料的选择及景观营造。 【主要内容】:居住区绿地 造景的饿基本要求;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

四、学时分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合计 绪论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功能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 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 道路的植物造景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 章节名称 总学时 2 4 2 2 6 4 2 22 理论学时 2 4 2 2 6 4 2 实验学时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 材:《园林植物造景》,臧德奎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年。 参考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金煜编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祝遵凌,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年。

六、考核措施

1、考试内容的依据:本门课程成绩的考核依据教学大纲,自学部分不做考试要求。 2、考试方式:考查。

3、考试成绩的组成与比例:采取平时成绩与综合作业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综合作业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七、本教学大纲在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园林专业强调动手能力,老师的作用是正确的引导,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多交流,多探讨,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质,避免教师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缺乏互动性的填鸭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