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下载本文

西师版六年级第11册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总课时: 4课时 分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一、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二、能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先约分后计算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借助分数加法计算知识和整数乘法知识,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一、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运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解题。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把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

2.说一说8×5表示什么?并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3.计算下列各题。 222211111+++ ++++

7777799994.小结:

(1)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同分母分数相加,只要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5.导入新课。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课件出示例1.

1每人吃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分组合作,探讨)

51①“个”是什么意思?

5②“求4人共吃多少个饼?”可以怎样解答?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④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例2.

3①说一说×2的结果。

8②想一想:什么时候约分?怎样约分比较好? 3.①说一说,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②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1.参照加法算式,发现的计算方法: 11111?1?1?11?44+++=== 由此得到: 555555511?44×4==并由此归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555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 分数乘整数计算时应注意: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也可以先约分,然后再计算。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①16+16+16+16+16=( ) ×( ) ②215+215+215+215=( ) ×( ) 2.计算下列各题。 27×4 5×111 3×3210 15×4 29×3 10×25 7420×12 15×10 3.解决问题。

①一堆煤,每天用去415吨,5天用去多少吨?

②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425千克,50千克这种大豆含油多少千克?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乘法 总课时:4课时 分课时:第2课时 学习目标:

一、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二、进一步熟练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体会分数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二、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计算。 过程设计:

2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计算下列各题。 3552×2 ×4 9× 5× 761215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的?。

3.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每时可以行驶100千米,4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列式计算,并汇报结果。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课件出示例3.

①说一说,例3与什么活动第3题有什么异同?自己尝试列出解答算式。 ②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你想怎样列式解答。

2.为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讨论、交流)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根据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可以列出算式:

49(1)100× (2)100×

55442. (1)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千米的,就是求

5544100千米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是因为求100千米的是多少,

55就是把100千米平均分成5份,表示其中的4份是多少。(2)是和(1)一样的方法。

3.列式计算,并按照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

3424×2 8× 50× 30×

20915155777×9 12× 120× 60×

441292.列式计算。

11①40厘米的是多少? ②80吨的是多少?

5662③25米的是多少? ④600元的是多少?

533.解决问题。

28①小明每小时打印15页文稿,小时可以打印多少页文稿?小时可以打印

35多少页文稿?

3

②小丽家七月份用去电费80元,八月份电费站七月份的多少元?

4,八月份用电费是55③运输队要搬运水泥45吨,一个上午就运走了这批水泥的上午搬运水泥多

9少吨?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乘法 总课时: 4课时 分课时:第3课时 学习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二、理解、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充分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三、经历课本提供的例题素材,深刻认识到分数乘法与生产劳动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一、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推导。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计算下列各题。

523320× 18× ×25 16×

43544733×12 15× 80× 32× 958102.列式计算。

41①50米的是多少? ②30公顷的是多少?

52(过程要求: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体会。)

通过练习,理解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引入新课。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例4.

①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自己尝试列出解答算式。3133(× ×) 5254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

3133③怎样计算× ×呢?小组交流讨论。

5254④讨论总结分数乘分数怎样算?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313131.可以这样理解:每时耕地公顷,时耕地的公顷数就是公顷的,求公

525251顷的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233132. 公顷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公顷的就是把公顷

55253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结合课本的图示可知道公顷的就是把1公顷平

523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结果是公顷。

10313?13333?393.×==(公顷)×==(公顷) 525?210545?4204.总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根据算式涂一涂。 2142× × 3235

2.列式计算。

4(1)28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754(2)一根钢管长米,根长多少米?

253.计算下列各题。 22425453× × × × 3573978221345378×× ×25× ×× 3427915415课后反思:

5

课题:分数乘法(练习课) 总课时:4课时 分课时:第4课时 学习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较熟练地、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能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一、运用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二、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数学问题。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口算下列各题。

12526× 10× ×16 0×

3583537114312× × × ×

37837942.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是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

3.观察上面两个计算法则,看一看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想一想,能不能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归纳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分数乘分数(或整数),把分子(整数当做分子)乘积作分子,分母乘积作分母。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课本练习一第13题。

(1)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第14题。

先判断大小,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第15题。 (1)“所占空间”是什么意思?

(2)想一想,房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该计算什么?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第13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应该注意计算时,先约分,然后再乘。

2.通过第14题发现: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比1大的数,积一定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比1小的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3. 第15题:上一学期我们学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所以这里的

3“所占空间”就是体积。房子的形状是长方体,体积公式是长乘宽乘高,算式是×

5 6

21× 。 53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 41511217125× × × × 92624251019142.列式计算。

1233(1)吨的是多少? (2)米的是多少?

43845543(3)公顷的是多少?(4)千克的是多少?

685103.在○里填上“>”、“<”或“=”。

24331116×○16 ×4○ ×○

354410104.解决问题。

2(1)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80千米,从甲站到乙站行了小时,甲乙两站间的

3铁路长多少千米?

11(2)盖一座大楼,计划投资1200万元,实际投资占计划的,实际投资多

12少万元?

81(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米,宽是长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45(4)师徒共同加工400个零件,其中师傅完成全部的。那么徒弟完成全部

8的几分之几?师傅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课后反思:

课题:解决问题 总课时:3课时 分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一、能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能运用连乘计算,解决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三、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

二、运用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题。

7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计算下列各题。 3187276××5 ×25× ×× 5678387431543957×× ×× ×× 9428109414102.列式计算。

48(1)20吨的是多少?(2)165千米的是多少?

515547(3)米的是多少米?(4)36公顷的是多少公顷?

856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课本8页例1.

(1)自己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2)“行了全程的”怎样理解?找出把什么看作单位“1”。

3(3)求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实际是求什么? 2.例2.

(1)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33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在这里表示什么? 4433②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在这里表示什么? 55(2)通过分析,你发现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例1是把全程看作单位“1”,求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2实际就是求84千米的是多少,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2即84×=56(㎞)

33332.例2中是把总面积看作单位“1”,表示玫瑰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是

4453把玫瑰种植面积看作单位“1”,表示红玫瑰占玫瑰种植面积的。要求出红玫瑰种

5植面积必须先求出玫瑰的种植面积,两步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33计算。算式是:20××

45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

8

138213573×× ×× ×× 24934861410

410753526×× ×48× ××32

5138720122.解决问题。

49(1)小明身高90厘米,小强身高是小明的,小刚身高是小强的。小刚

310身高是多少厘米?

5(2)3个同学跳绳,小红跳了120下,小东跳的是小红的,小丽跳的是小

86东的,小丽跳了多少下?

52(3)某农场有土地1350公顷,今年计划用其中的种经济作物,种的甘蔗占

32经济作物的,种甘蔗多少公顷?

5课后反思:

课题:解决问题(练习课) 总课时:3课时 分课时:第2课时 学习目标:

一、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分数乘法知识解决问题。

二、进一步掌握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知识,发展应用意识。

三、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一、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分数乘法知识解决问题。 二、运用求有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题,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口算下列各题。

42131320× × × ×5

532431041525143× × × × 94658572 9

2.列式计算。

42(1)50的是多少? (2)60的是多少?

5337(3)100吨的是多少?(4)150千米的是多少?

810过程要求:说出算式及结果,并对2题进行简要小结。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课本9页课堂活动.

(1)第1题。议一议,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然后反馈。 (2)第2题。

①分析数量关系。谁是单位“1”的量?分别说一说各洲的陆地面积是非洲面积的几分之几?

②算一算,其它六个洲的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各洲的陆地面积?

(3)第3题。爬行类动物有多少怎样表示?怎样求哺乳类动物?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找谁是单位“1”的方法:谁的几分之几就把谁看作单位“1“。 2.把非洲的陆地面积看作单位“1”。图上的分数代表各洲占非洲陆地面积的几分之几。计算各洲的面积实际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3.这个题提出的问题通常有两个,一是问爬行类动物的数量;二是求哺乳类动物的数量。这两个问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

174161732× 125× ×

48551481475349×21× ××30 ×× 75910615102.列式计算。

123(1)8个是多少?(2)千克的是多少?

54932(3)15个的是多少?

593.解决问题。

3(1)一包茶叶500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

51(2)一根钢管长8米,用去一部分后,还剩下全长的,剩下多少米?

47(3)某超市上午卖出花生油64箱,下午卖出的是上午的,下午卖出多少箱

4花生油?

10

(4)南街小学600人,其中一年级学生数占全校学生数的

2,一年级学生中153女生占,一年级有女生多少人?

8课后反思:

课题:解决问题(打折问题) 总课时:3课时 分课时:第3课时 学习目标:

一、了解打折的含义,懂得“几折”就是十分之几。

二、进一步理解、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方法。

三、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一、会解决有关商品价格打折的问题。

二、会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决有关商品价格打折的问题。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计算下列各题。

42138310× × × ×5

534431043565447× × × × 946585782.列式计算。

53(1)21的是多少? (2)18吨的是多少?

61491(3)150元的是多少?(4)360千米的是多少?

10103.揭示课题,引入新课:打折问题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课本12页例3.

(1)从题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六折”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现价是原价的几分之几?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解答? (4)250元应该与什么数比较才能判断出够不够? 2.如果打八折,买这些农具一共要花多少元?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1

1.“六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

6,它表示把原价平均分成10份,现价占其中10的六份。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3.应该先计算出买农具花的钱数,再和250元比较一下,就能判断出够不够。 4.各小组展示解答方法。最后进行总结。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列式计算。

7(1)240元的是多少?

84(2)400吨的是多少?

55(3)560千米的是多少?

78(4)630千克的是多少?

92.看线段图写算式。 (1) 180元

3 是多少?

58(2) m

9

5 是多少?

83.解决问题。

(1)新华书店为了促进“读书节”活动,全场图书打九折,一本原价54元的图书,打折后只卖多少元?

(2) 如果这些衣服一律打八

上衣 220元 折,买一套这样的服装 裤子 150元 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课后反思:

12

第二单元《圆》

课题: 圆 总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认识扇形,了解扇形的大小与它的圆心角的关系。

二、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

三、使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 重点难点:

一、圆的半径、直径的意义及之间的关系。 二、圆的半径、直径的意义及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安排:共11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出示图形:

2、提问:

如果把以上图形按某一种特征分成两类,你想应该怎样分?(分成圆和不是圆)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知识。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同时呈现一个圆:

2、你能画一个圆吗?

3、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圆?(圆规) 4、指导学生用圆规画圆。 5、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半径r 圆心o 直径d 6、试想一下,圆有多少条对称轴?谁是它的对称轴? 7、什么是扇形?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用圆规画圆时,用圆规的一只脚固定一点,另一只脚绕着这个点旋转一圈。

13

画圆时,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一般用字线o表示。

2、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3、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试一试:在圆中能画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量一量它们的长度,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结:圆的直径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

1的一半。用字母表示:d=2r或r=d。

2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4、看课本18页例3:

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用圆规画圆: (1)画几个圆心在同一个点而半径不相等的圆;画几个圆心不在同一点而半径相等的圆。

(2)画半径为2.5厘米的圆,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2、你能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

3、找出下面每个圆的圆心和直径,在一个圆内画出扇形。 5、议一议: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 课后反思:

课题:圆 总课时: 分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经历探究圆的大小、位置变换组成图案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二、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用直线绕成圆的图案的过程。

14

三、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一、利用圆形设计图案。 二、利用圆形设计图案。 教学时间安排:共11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什么是圆?

2、什么是圆的半径、直径? 3、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怎样用圆规画圆? (指名演示)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课本20页例4: 你会画这些图案吗?

2、学生观察图案,思考图案形成的过程,说一说画出这些图案的方法和步骤。

3、怎样在正方形中,设计用线段绕成圆的图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例图画法说明: (1)任意画一个圆。

(2)在圆上画一条直径(用虚线表示)

(3)在这个直径左上方画一个半圆,半圆的直径等于这个圆的半径。

(4)在这个直径右下方画一个半圆,与前一个半圆连接,这个半圆的直径等于原来圆的半径。

2、说一说,怎样在正方形中,用线段绕成圆的图案? 分析:

把正方形的每边分成相同的等份,按1-1、2-2、3-3……6-6画线段。猜一猜,照这样接着绕下去,能

绕出一个圆吗?演示 3、想一想:

在什么情况下,绕成的图形更接近于圆?

使学生通过推想明白,当正方形的每条边分成的相同的等份数量越多,每份长度越短,所绕成的图形更接

15

近于圆。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完成课本“课堂活动”第1——3题。

2、在下面的图形中用颜色涂出你喜欢的图案。 3、在正方形中,设计用直线绕成曲线图案。

3、以圆规为主要工具,设计你喜欢的图案。 如:

课后反思:

课题:圆 总课时: 分课时: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二、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三、通过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一、认识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 二、会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时间安排:11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出示图形: 2、提出问题: 16

(1)这两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周长是指什么? (2)要求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请学生结合图形说明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看课本24页插图: 观察图形,说一说:

(1)小朋友们在玩什么? (2)铁环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3)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一些? 指名回答

2、学习例1: (1)认识周长。

出示圆纸片,学生思考:哪里是圆的周长?

要测量这个圆的周长,你能不能运用手中的工具想出一个简便、可行的测量方法呢?

3、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圆纸板,先测量它的直径,再测出圆的周长,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小组测量完成、交流后议一议: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教师说明:

圆的周长总是比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周长除以直径 的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 示,字母“π”诗作pài

板书:

圆周长=π 直径说明: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 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3.14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 C=πd或C=2πr

3、向学生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成果。 4、教学例2:

自行车车轮的外直径约是71厘米,车轮转一周,自行车约前进多少米?(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思考试做 板书:

71厘米=0.71米

3.14×0.71≈( )米

17

答:自行车约前进( )。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判断:

(1)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 (2) 圆周长越长,圆周率越大。 (3) π是一个两位小数。

(4) 圆周长等于半径的2π倍。 2、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d=2m d=1.5cm r=6dm r=0.5m 3、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花圃,半径是20米,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2)地球赤道的半径大约是0.65万千米,绕赤道一周大约有多少万千米?(得数保留整万千米)

(3)一辆自行车车轮外直径约70厘米,如果每分钟转100圈,每分钟可前进多少米? 课后反思:

课题:圆 总课时: 分课时: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掌握已知圆周长求直径和半径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二、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一、已知圆周长求直径和半径。 二、已知圆周长求直径和半径。 教学时间安排:共11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板书:

圆周长=π 直径2、说一说,你对π有哪些了解。

(1)π是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 (2)π的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18

(3)π的值在计算时,取挖近似值3.14. 3、计算面各圆的周长。

d=25cm d=1.8dm r=0.6m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教学例3: 出示:

一个花台的周长约31.4米,这个花台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米? 2、从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圆周长31.4米。所示问题:圆的直径和半径。 3、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已知圆周长,怎样求出直径和半径?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解答,教师了解

学生的解答情况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展示学生的解答方法: (1)解设花坛的直径是d米。 根据C=πd,得 3.14d=31.4

d=31.4÷3.14 d=10 r=10÷2=5米 答:略

(2)根据C=πd,得 d=31.4÷3.14=10米,r=5米 2、小结:

(1)说一说周长、直径、半径的关系。 (2)了解已知周长求直径和半径的意义。 3、尝试练习:

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37.68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半径呢? 学生独立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d=4cm r=80mm r=15m

2、根据条件计算各圆的半径: C=28.26米 C=53.38米 3、解决问题:

(1)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饭厅内挂着一只大钟,它的分针长是40厘米,这根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3)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5米。要用多长的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5圈?(接头处忽略不计)

19

课后反思:

课题:圆 总课时: 分课时: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能综合应用圆周长知识解决问题。

二、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一、应用圆周长知识解决问题。 二、应用圆周长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11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r=12cm r=18cm d=2.5m

2、根据条件计算各圆的半径。

d=18cm C=25.12m C=37.68dm 过程要求: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分别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 (4)全班反馈,学生自主评价。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课本练习五第6题

3厘米

20

(1) 说一说这个半圆面的周长。

(2)按照学生说明,教师板书:圆周长的一半+直径=半圆周长。 (3)学生列式计算

(4)汇报计算结果,同学之间互相校对。

2、完成课本26页课堂活动2题:测量,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课本练习5第6题: 圆周长的一半: 板书:3.14×3÷2

然后再加上直径就是半圆的周长 3.14×3÷2+3 学生解答

2、课堂活动2题

小组合作,先测量出直径是多少,然后计算半圆周长。允许各小组测量的数据有误差。

学生演示,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指导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d=7cm r=12dm

2、某饭店大厅中央有一根大柱子,大柱子的周长是3.14米,这个柱子的直径是多少米?

3、一辆自行车车轮外直径是71厘米。如果平均每分转100圈,通过一座2400米长的桥,大约需要几分钟?

4、杂技演员表演独轮车走钢丝,车轮直径是0.5米, 走过23.55米长的钢丝,车轮要转动多少周?

5、国庆活动中,学校舞蹈队要做一些花环,如果每个花环用2.5米长的竹条做成,那么花环的直径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6、石英钟的分针尖端到钟面中心的距离是15厘米,该分针转动一周,它的尖端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课后反思:

21

课题: 圆 总课时: 分课时: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圆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会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圆面积。 三、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 重点难点:

一、知道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会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圆面积。 教学时间安排:11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8厘米 20厘米

底12厘米,高6厘米 底9厘米,高5厘米 (1)学生计算各图形的面积。

(2)说一说各图形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猜一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例1:

(1)说一说,这个圆和正方形的关系。

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圆半径是r,圆直径是2r,正方形边长是2r (2)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边长=2r×2r=4r2

(3)(3)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比较谁大,谁小?

2、看课本31页例2:

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像下面这样拼接,议一议: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教师引导,总结:

圆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也就是半径平方(r2)的3倍多一些。 2、平行四边形与圆之间的关系:

2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1所以圆面积=C×r

21 =×2πr×r

2 = π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3、试一试

修建一个半径是30米的圆形鱼池,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试做,演板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口算下面各题:

42= 32= 12= 0.22=

2、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水池的半径是15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 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圆形储粮仓,它的直径是8米,这个储粮仓 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某饭店大厅有一只挂钟,分针长40厘米,经过1 小时,分针扫过的面积的多少平方厘米 课后反思:

课题:圆 总课时: 分课时: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二、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三、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一、知道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会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圆面积。 教学时间安排:共11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23

1、说一说圆面积公式: 板书:S=πr2

2、计算下面各圆的面积

直径4米 半径6厘米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例4

量得一张圆桌的周长是3.14米,这张圆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生尝试解答

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课堂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并记录存在的问题。

3、学生汇报解答过程和结果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展示板书:

圆半径:3.14÷2÷3.14=0.5(米)

面积:3.14×0.52

=3.14×0.25 = (平方米) 答:略 2、小结:

(1)说一说已知圆周长求圆面积的方法。

(2)说一说要求圆面积需要几个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什么? 3、即时练习:

你能解决课本30页最上面的问题吗?

学生审清题意,按照题目要求列式解答,并汇报解答过程和结果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完成课本练习六第4、5题。 2、判断:

(1)圆的半径越大,圆面积也越大( )

(2)a2大于2a( )

(3)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4)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时,它的周长和面积刚好相等( ) (5)圆的半径扩大2倍,面积也扩大2倍( )

3、一块圆形纸板的半径是4分米,这块纸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某城市中央广场有个大型的圆形喷泉,喷泉水池的周长是56.52米,占地面

24

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个底面是圆开形的锅炉,底面圆的周长是7米,底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课后反思:

课题:圆 总课时: 分课时: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

一、经历探究圆的形状变换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进一步熟练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一、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会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圆面积。 教学时间安排:共11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画圆练习:

(1)用圆规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 (2)指定半径或直径画圆 r=2cm d=5cm 2、填表

r d C S

8cm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

5dm 疑: 25.12m 1、出示32页课堂

活动1题

(1)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指导过程,说一说圆与所拼接的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2)看课本32页图形。

(3)讨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近似的梯形或三角形,可以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依据。

25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情况。

(4)教师引导,并用板书配合说明。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拼成梯形推导:

圆面积=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高

235C+C) ×2r÷2 16161= C×r 21=×2πr×r 2=(

=πr2

拼成三角形推导:

1×底×高 214 =×C×4r

2161 =×C×r

21 =×2πr×r

2圆面积=三角形面积=

=πr2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根据条件计算各圆的面积 r=2m d=18dm C=18.84cm

2、一个圆形纸板,它的半径是3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圆形井盖,它的直径是80厘米,这个井盖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4、一个圆柱形铁桶,桶口周长是12.56分米,给这个桶做个圆形盖子,桶盖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课后反思:

26

课题:圆 总课时: 分课时: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一、圆与长方形、正方形组合的图形面积。

二、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三、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一、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二、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安排:11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长1.5米,宽0.8米 三角形:底20厘米,高12厘米 正方形:边长15厘米 圆形:半径5厘米 圆形:直径18厘米 半圆形:直径10分米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例1:

学校阅览室的窗户上面是半圆,下面是正方形(如下图) 窗户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1.2米

2、观察图形,说一说半圆和正方形的关系? 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半圆的走私,都是1.2米。 3、怎样计算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应为:正方形的面积+半圆面积

4、思考:一张可折叠的圆桌,直径是1.2米,折叠后成了正方形,折叠后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折叠部分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

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交流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教师板书:窗户的面积: 半径:1.2÷2=0.6(米)

半圆的面积:3.14×0.62÷2

27

=3.14×0.36÷2 =0.5652(平方米)

正方形的面积:1.2×1.2=1.44(平方米)

窗户的面积:0.5652+1.44=2.0052≈2(平方米) 答:窗户的面积约是2平方米。 2、折叠后桌面的面积:(把正方形看作两个三角形,底边是圆的直径,高是半径)

1.2×(1.2÷2)÷2 =1.2×0.6÷2 =0.36(平方米)

0.36×2=0.72(平方米) 3、折叠部分的面积:(折叠部分的面积正好是圆与正方形面积的差)

3.14×0.62-0.72

学生计算结果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圆形:半径6厘米 正方形:边长8厘米

长方形:长25厘米,宽10厘米 2、根据条件计算各圆的周长和面积 d=4dm d=1m r=12cm

3、某钟表厂生产一种圆形挂钟,它的周长是9.42分米直径是多少分米?4、从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上剪下最大的一 个圆。

(1) 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 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课后反思:

课题:圆 总课时: 分课时: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理解、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环形面积的计算。

28

二、理解掌握计算圆环面积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共11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根据条件计算各圆的面积 r=5cm d=8dm C=12.56m

2、想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思考回答) 3、根据条件计算半径

d=16m d=1.8m C=25.12m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课堂活动2题

如图:求花坛周围小路的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解决方 法

花坛的半径是8米,花坛周围的小路正好是2米宽 小路2米 花坛半径8米

2、想一想:

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环形的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的 解决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外圆面积-内圆面积=环形的面积 4、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板书:

外圆半径:8+2=10(米)

外圆面积:3.14×102=314(平方米) 内圆面积:3.14×82=200.96(平方米)

小路面积:314-200.96=113.04(平方米) 答:略

2、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3、即时练习:

一种环形铁片,内直径是20厘米,外直径是30厘米,这个铁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9

(1)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学生列式解答。 (3)全班反馈。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完成练习七1、2题。

2、广场中央有个圆形喷泉,直径是40米,绕喷泉有一条小路宽2米,这条小路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环形铁片,内直径是20厘米,外圆周长是94.2厘米,这个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座雕塑的基座是圆形的,半径为15米,在它的周围植上5米宽的环形草坪

(1) 草坪有多少平方米?

(2) 如果植1平方米草坪的成本为20元,那么植这块草坪的成本至少是多少

元?

课后反思:

课题:圆 总课时: 分课时:第十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有关知识,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二、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方法学习。

三、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二、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时间安排:共11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

(1)在圆上画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标出。 (2)说一说,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 2、在同圆中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习题:

工人师傅给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木桶打一道铁箍,接头处要4厘米,需要多长

30

的铁丝?如果给这个木桶配一个木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木板?

(1) 认真审题,理解题目含义。 (2) 说一说你要解决的问题。

(3) 需要多长的铁丝,求的是什么?

(4) 需要多少平方厘米木板,求的是什么? (5) 学生独立解答。

(6) 全班反馈,教师进行简要评价。 2、练习:

有一面墙,长16米,高4米,墙上有4个窗户(如下图) 如果在墙面上贴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

1.6米 1.6米 (1)怎样计算贴瓷砖的面积?

(2)每个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习题1板书:

(1)需要多长的铁丝,即求圆的周长: 3.14×50+4 =157+4

=161(厘米) 答:略

(2)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即求圆的面积: 50÷2=25(厘米)

3.14×252=1962.5(平方厘米)

答:略 2、方法:

这面墙的面积-4个窗户的面积=贴瓷砖的面积 (学生解答,共同纠正)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填一填:

(1)在同一个圆中,半径是直径的( )

(2)要画一个周长为6.28分米的圆,圆规两脚尖的 距离应该是( )

(3)一个圆的半径增加1厘米,周长就增加( ) (4)一个半圆的半径是r厘米,这个半圆的周长( )

31

2、判断:

(1)圆周率大于3.14( )

(2)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扩大6倍( ) (3)圆的对称轴只有一条,就是它的直径( ) (4)正方形的周长和圆周长相等,则圆面积较大( )

3、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圆形井盖,半径是0.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呢? 5、一只手表分针长1厘米,走1小时分针的尖端走过多少厘米?

6、一个圆形喷泉的直径是20米,绕四周铺一条宽1米的人行道,人行道占地多少平方米?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课题:分数除法(一) 总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是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二、难点是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 教学时间安排:共5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出示教科书第44页单元主题图。 1.看图后,你想说些什么?

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解决的算式。针对学生列出的除法算式提问:我们学过解答这些问题吗?它们属于什么范围的问题?

引出课题:分数除法。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进入“分数除法”的学习当中,让它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4.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做一个游戏开始。游戏内容:写两个因数相乘的乘法算式,使两个因数的乘积是1。(不能重复)

游戏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游戏时间:2分钟。

32

评比标准:写得又对又多的小组为胜。

5.展示学生完成的算式,评选出优胜的小组。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在学生刚才写出的算式中选出几组分数。(若没有,老师写出几组)

请同学们看看刚才你们写出的这几组乘积是1的算式,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两个因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

2.是不是将分子和分母颠倒后相乘的两个数,积都是1呢? 试一试,并想想为什么?

3.出示:0.5×2=1,(如果学生游戏的算式中有相应的例子可直接用)它们的乘积也是1,这样的算式可不可以看成是

分子和分母颠倒的呢?小组议一议。

全班交流后验证:0.5可以看作是“1”的一半,即为12,

整数2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12与2即为一对分子和分母颠倒的数。 4.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说说乘积是1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吗? 5.在数学上,人们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认识倒数) 6.理解“互为”的意义。

(1)“互为”是什么意思?(互相)

一个人能说互相吗?互相肯定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所以,“互为”二字充分说明了倒数应该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结合学生的算式来说明)比如12乘2等于1,所以12和2互为倒数,也可以说2是12的倒数或者12是2的倒数。

(3)指名学生结合另外的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倒数。我们能单独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吗?

(4)想一想:在我们学过的数的概念中,哪些用一个数也不能单独表示它的含义?(约数、倍数、互质数)

(5)写一个两个数相乘积是1的算式,跟你的同桌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试着说说下面两组数的倒数。 ①47、56、13、18 ②32、85、9、1、1313

(1)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求倒数的方法。

全班交流后得出: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将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 (2)观察比较每组数中每个数与它的倒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充分让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

①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②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小组内讨论)

学生充分交流后小结: 互为倒数是要求乘积是1的两个数。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没有倒数。

33

3.若用字母a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那么它的倒数该怎样表示?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定?

a的倒数为1a(a不为0)。

4.完成教科书第45页“填一填”,独立完成,同桌交换检查。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对口令。(同桌中一人任意说一个数,另一人很快的说出相对应的倒数) 2.辩一辩。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2)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3)18是倒数。( )

(4)因为x×y=1,所以x和y互为倒数。( ) (5)所有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 3.练习九第2题。

4.开放性练习。

23×( )=( )×4 =52×( )=1×( )括号里都可以填哪些数字?你有几种填法?根据是什么?

填法(1):23×32=14×4=52×25=1×1每个括号都填出所给数的倒数。

填法(2):23×3=12×4=52×45=1×2每个括号都填出所给数的倒数的2倍。 填法(3):只要每个括号都填出所给数的倒数的a倍即可。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除法(一) 总课时: 分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利用已有知识理解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二、通过实践运用,选择合理的方法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难点是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时间安排:共5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出示学生大扫除的画面

出示:将操场的45平均分给六年级两个班打扫。

34

2.根据这一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选择学生的问题板书:每个班打扫这个操场的几分之几?(若学生没有提出,则由教师提出)

(2)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45÷2 )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想一想,你能利用什么方法解答45÷2 ?(小组合作完成) 2.交流解决方法,并说明理由。 预计学生的方法主要会有:

①将45化成小数0.8,用0.8÷2=0.4,0.4即为25。 ②45÷2=(4÷2)5=25 。

③45÷2可以看作将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2 个15,即25。

3.引导学生对使用的算法算理进行深入分析。

(1)第①种方法中的0.8是怎样得到的?怎样得到25的?

(2)第②种方法根据分数乘法得到启示:用分子除以分子后的结果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后的结果作分母。由于2可以看作是分母是1的分数,而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所

以过程省略不写。

4.针对以上算法,你还有什么疑问?

5.如果没有疑问,那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将操场的45平均分给六年级三个班,每班打扫它的几分之几?”

(1)先试一试用刚才的方法解决,看看有什么问题? (用以上三种方法都出现了在解决过程中除不尽的情况) (2)独立思考:怎样解答这道题?

提示:可借助画图来理解,寻找解决方法。 (3)引导学生交流方法,分析算理。 图示结果的形成过程。

把45平均分成3份,求其中的一份,就是求45的13。

(4)再对比45÷3=45×13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被除数没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5)这种方法是否对于所有的分数除以整数都能用?用这个方法解答刚才的45÷2,验证其结果。

(6)通过验证,你能对这种方法进行总结吗?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对口令:一人任意说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另一人 将它转换成相对应的乘法。 2.试一试

56÷3 23÷4 87÷4 3.议一议,下面说法对吗?

(1)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35

(2)因为0.25×4=1,所以0.25和4互为倒数。

(3)1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商就是这个整数的倒数。 (4)如果a不等于0,那么13÷a=13a。

4.今天我们对什么知识进行了探究?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 数?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

67÷3 12÷3 710÷5 1516÷20 58÷5 313÷6 53÷20 1340÷26 2.列式计算:

(1)把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2)什么数乘8等于45? 3.解决问题:

(1) 李阿姨买了8个鸡蛋,一共重25千克,平均每个鸡蛋 重多少千克?

(2) 一间学生宿舍住4人,每天用水49吨,平均每人每天 用水多少吨?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除法(一) 总课时: 分课时: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通过猜想、类推、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二、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一、重点是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二、难点是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时间安排:共5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复习。

(1)说出各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结果。 1013÷5 16÷4 35÷12 89×2 (2)说出此题的算式及所表示的意义。

36

一辆小轿车2分行驶2400米,1分行驶多少米?

(3)根据分数除法意义,把下面乘法算式改写出两道除法算 式。

15×35=7 2.设问。

(1)上面所写出的除法算式中,哪个是分数除法?

(2)我们已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分数除法,那么,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呢?

3.回顾学法,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看谁最先学会。 教师:我们是怎样探索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讲解算理。 (1)出示例3。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列出算式。

①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应列出怎样的算式? ②板书:900÷34。

③自己试算一下。(学生可能会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来计算,

也可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来进行计算都可以) ④引导激发思维:想一想能不能按照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计算? (4)讨论算法。

①根据题意画出思路图。 ②分析:

A.已知34分行900米,求14分行多少米,该怎么算? (900÷3)

B.900÷3,还可以写成什么算式?(900×13)

C.14分行“900×13(米)”,求1分行多少米,又怎样? (900×13×4)

D.900×13×4中的“×4”是什么意思? E.这个算式还可以写成什么算式表示? ③板书:

900÷34=900×13×4=900×43 ④观察思考:

A.这个等式前后有什么变化? B.34与43是什么关系?

C.由除法转化为乘法,说明了什么?

D.从900÷34=900×43这个等式,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5)教师小结:由上例可知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7

板书:900÷34=900×43=1200(米) (6)试一试。

8÷56 21÷715 6÷89 2.研究算法。

(1)出示例4:25÷47。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指名学生板算: 25÷47=25×74= (4)试一试。

27÷23 13÷54 3.9÷34 (5)师生研讨。

①算式中的“÷”为什么可以变成“×”?

②整数或者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时分别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 ③怎样验证这种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④指名学生板算出验证过程。

⑤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用一句比较恰当的话来叙述吗?让同桌学生相互议论,再指名回答。

⑥教师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3.看书质疑。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课堂活动第1题。

提示:第1行算式中的除数有什么特点?第2行算式中的除数有什么特点?把所得的商与被除数比较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汇报规律:

如果除数>1时,那么商<被除数; 如果除数=1时,那么商=被除数; 如果除数<1时,那么商>被除数。 2.课堂活动第2题。

根据第1题得出的规律,不计算,直接比大小。 3.练习十第7题。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完成练习十第1、4、5题。 2.填一填。

3÷23=3?32 6÷37=6? 73

9÷35=9×( )( ) 10÷57=10×( )( ) 3.判断正误,并改正。 (1)1÷57=57

(2)15÷35=15×35 (3)4÷45=4×54=5

(4)18÷29=118×29=181

38

4.解决问题。

(1)李师傅45小时加工零件20个,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 个零件?

(2)一根钢管截去4米后,还剩58米,截去的是剩下的几倍?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除法(一) 总课时: 分课时: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一、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练习。

二、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习惯。 重点难点:

一、重点是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二、难点是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练习。 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计算。

34÷3 47÷8 910÷6 521÷10 716÷7 33÷1112 14÷715 18÷1213 小结:如何计算分数除法? 2.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你还想学习什么?猜一猜,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什么?

板书:分数除以分数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例5(1):25÷47 学生审题

(1)观察算式特点,说说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2)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你将怎样计 算这道题?

(3)学生试做,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5)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交流自己的想法。

2.归纳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9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教科书第51页中间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口答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说说如何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运算? 2.练习十第7题。 3.练习十第8题。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判断正误。

(1)数a除以数b(零除外),等于a乘b的倒数。( ) (2)一个数(零除外)除以15,这个数就扩大5倍。( ) (3)一个数(零除外)除以分数,这个数就扩大了。( ) (4)6÷25=6÷5×2。( ) 2.计算下列各题。

45÷4 160÷58 59÷10 87÷4 712÷34 29÷43 215÷45 310÷925 3.解决问题。

(1)小明56小时走了5000米,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米? (2)把94升可乐装入容量是38升的小瓶里,可以装几瓶?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除法(一) 总课时: 分课时: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一、运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的运算。

二、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习惯。 重点难点:

一、重点是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的运算。

二、正确的进行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的运算。 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计算。

815÷4 9÷1823 314÷67 920÷34 350×8 49×118 1118×922 14×37

40

小结:如何计算分数除法?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板书: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例5(1):89÷23÷47 学生审题

(1)观察算式特点,说说这是一道什么算式?使学生得出:这是一道分数连除算式。 (2)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分数连除应当怎样计算? (3)学生试做,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板书:89÷23÷47 89÷23÷47 =89×32×74 =

(4)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5)交流汇报。

2.出示例5(2):25×34÷67,学生审题。 (1)观察,说说这是一道什么算式?

(这是一道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 (2)比一比,看谁能又对又快地计算出结果。 (3)指名板演,交流方法,选择优化的算法。 板书:25×34÷67 =25×34×76 =

3.从例5的计算中可以看出:在分数连除或者分数乘除混 合

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应当怎么办?

启发学生总结出:在分数连除或者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 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教科书第51页下面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口答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说说如何计算分数连除或者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2.练习十第12题。

(1)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13题。先独立思考,打8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结果,相互进行评价。 4.思考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汇报展示。

41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口算。

12÷25 38×45 45÷2 10×15 4×13 4÷13 12×13 12÷13 2.脱式计算。

415÷13÷25 34×25×56 124÷34÷23 67×15÷314 49÷811×311 1021÷57×78 3.练习九第10题。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总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二、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难点是用算术方法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13。

2.公鸡只数的49是母鸡的只数。 3.乒乓球队人数的49是男生人数。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关键是找出 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 式解答。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出示例1:运来的水泥有24吨,运来的水泥是黄沙的25。 运来的黄沙有多少吨?

从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说一说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板书:黄沙的25等于24吨

42

由于黄沙的吨数是未知的,所以我们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用x表示) 2.学生试做。

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解:设黄沙有x吨。 25x=24 x=24÷25 x=60

答:黄沙有60吨。

检查解答结果。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列方程和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再检验书写格式。

3.还可以怎样解决?指名板演: 24÷25=24×52=60(吨)

4.小组讨论、汇报:方程解答和算术方法解答各自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5.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问题时,可采用什么方法?

小结:单位“1”的量未知的分数应用题,可以顺着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思考。还可以根据

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答。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课堂活动第1题。

议一议:各题中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课堂活动第2题。

明确等量关系式:王军体重的67=36千克。 3.练习十一第3题。 口算:做接龙游戏。 4.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 的?

独立解决,交流汇报。 5.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解答,汇报交流。

6.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35是21,这个数多少? (2)一个数的67是420,这个数多少?

(3)什么数的45是360?120占什么数的23?

2.解决问题。

(1)小光村有梯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5,全村耕 地面积有多少公顷?

43

(2)一条裤子78元,是一件上衣价钱的23,上衣的价钱是 多少元?

(3)商店运来60箱苹果,正好是梨的56,运来梨多少箱? 3.练习十一第4、6、7题。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总课时: 分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通过对比练习,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二、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等量关系式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提问: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得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算式或列方程解答。

2.专项练习:先说说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67。 (2)一块地的213种大豆。

(3)小刚的年龄是他爸爸的27。

(4)仙人掌盆数的58是仙人球的盆数。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分数乘除法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创设情境。

出示例2:长江流域约有120种矿产资源,可供开发的占56。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种数约占全国的3037。 2.提出问题。

(1)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 (2)全国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 3.解决问题。

(1)找一找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44

(2)小组讨论各需要什么方法解决?

(3)尝试列式解决所求的问题,把53页例2的空填完整。 (4)全班交流、汇报。 板书: 120×56=100(种)

答: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100种。 解:设全国的矿产资源有x种。 3037x=120 x=120÷3037 x=120×3730

x=148 答:全国的矿产资源有148种。 4.议一议。

这两个问题在数量关系,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总结:第(1)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第(2)个问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用方程解决或直接列除法算式解决。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课堂活动第3题。

(1)议一议这段话中分数的意义。

(2)提出问题:月季有多少株?美人蕉有多少株? (3)独立解答。

(4)汇报展示,相互评价。 2.练习十一第5题。

自己试做,汇报交流:对比两个小题的不同之处。 3.练习十一第10题。 4.练习十一第12题。

明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决方法。 5.思考题。

6.你有什么体会?这节课哪位同学的表现你赞赏?为什 么?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15是30,这个数是多少? (2) 一个数的45是100,这个数是多少? (3)45千米的310是多少千米?

(4)甲数是58,占乙数的1516,乙数是多少? 2.解决问题。

(1) 一块果园4公顷,苹果树的种植面积占果园面积的34, 苹果树占地多少公顷?

(2)果园里有苹果树4公顷,占果园总面积的34,果园总面 积是多少公顷?

(3)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正好是蓝毛衣的57,商店运来

45

蓝毛衣多少包?

(4)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蓝毛衣包数是红毛衣的35,商 店运来蓝毛衣多少包?

3.练习十一第8、9、11题。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总课时: 分课时: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会有条理分析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三、接受勤俭节约的习惯教育。 重点难点:

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每月有多少零花钱。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谈谈对零花钱支配的看法。教师结合课前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养成教育。(赞扬一些同学把剩余的零花钱都存起来,在学校开展向贫困地区孩子献爱心的活动中,用自己存的零用钱积极捐款或买学习用具给贫困地区孩子,有的还主动帮助小区里的孤残家庭,希望这样的精神在班上继续得到发扬)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他小学,也有不少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位同学的存款情况。(投影出示在某储蓄所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每条信息)在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提供的信息中直接告诉了小红的存款是多少了吗? 揭示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明确信息。

请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①小明、小华和小红的钱都存在了储蓄所里。 ②小明存了88元。

③小华存的钱是小明的34是把小明的钱数看作单位“1”。 ④小华存的钱是小红的65是把小红的钱数看作单位“1”。

学生反馈在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与小红的存钱有关系?并请学生说出理由。 学生要能表达清楚:第②、③、④条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

有关系。因为小红的存款与小华的存款有关,而小华的存款又与小明的存款有关,所以他们说的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

46

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相等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红所存钱数的65=小明所存钱数的34 2.拟定解决方案。

教师:除了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外,同学还可能有别的思路,请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

最后推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解决方案。 3.交流展示,质疑问难。(投影展示) 方法1:

解:设小红存了x元钱。 65x=88×34 x=66÷65 x=55

答:小红存了55元钱。

思路:小红、小明的存款都与小华的存款有关,小华存的钱既是小明的34,又是小红的65。这样小华的存款数既可以用“小明的存款数×65”表示,又可以用“小红的存款数×34”表示,也就是:小红的存款数×65=小明的存款数×34。用x表示小红的存款数,小华的存款数就可以表示为65x元,小明的存款是88元,小华的存款数是

88×34。 方法2:

解:小华存的钱数:88×34=66(元) 小红存的钱数:66÷65=55(元) 答:小红存了55元。

思路:小红、小明的存款都与小华的存款有关系,要想求出小红的存款数,必须先求出小华的存款数,所以第一步先求出小华的存款是多少元,也就是求出小明 的34是多少。第二步根据小华的存款数是小红的65,求出小红的存款是多少元。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第58页课堂活动第2题。

1.请学生拿出测量的数据,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已掌握的方法,独立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并理清思路。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方法1:

解:设××的身高为x厘米。 25x=40(不定数)÷58 25x÷25=64÷25 x=160

答:××的身高为160厘米。 方法2:

40÷58÷25=160(厘米) 答:略

47

4.请学生对比本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解答 时要注意什么?

5.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吗?在解决信息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解方程。

3×=1225 58×=120 34×=300×25 2.解决问题。

(1)六年级召开联欢会,买来香蕉9千克,苹果是香蕉的23,又是芒果的54,六年级买了多少千克芒果?

(2) 一个长方体的宽是长的23,长是高的56,已知宽是40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花圃里有茶花24株,刚好占菊花的38,桂花是菊花的54,桂花有多少株? (4)村里有槐树25棵,杨树占槐树的45,柳树是杨树的34,柳树有多少棵? 3.=教科书第58页练习十二第1、2题。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总课时: 分课时: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一、体验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方法。

二、学会分析信息,寻找等量,能按照构建方程的基本程序和格式解决问题。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一、重点是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进一步熟练掌握两步计算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过程设计: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同学们去过长江三峡旅游吗?虽然有的同学没去过,大家也从自己查阅的资料中了解了有关三峡的知识。

2.请学生简介自己了解到的三峡知识。 3.老师还了解到这样的一条信息:

巫峡长40千米,比西陵峡长度的12多2千米。 提出问题:西陵峡长多少千米? 揭示课题:解决问题(二)。

48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先请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条信息的。 估计学生会想到:

(1)把西陵峡的长度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 (2)西陵峡比巫峡长。

(3)巫峡的长度等于西陵峡的二分之一再加2千米。 (4)巫峡长度减去2千米就是西陵峡长度的二分之一。 ……

学生也许会收集到这样一些错误的信息:巫峡长度的两倍加上2千米就是西陵峡的长度……

教师要注意倾听,及时辨析。

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等量,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归纳板书:

西陵峡长度的12+2千米=巫峡的长度

西陵峡长度的12=巫峡的长度-2千米(如果学生未提出就 先不板书)

3.请学生尝试根据第一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通过投影将学生列式的情况进行展示,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格式进行规范。 板书:

解:设西陵峡长x千米。 12x+2=40

4.学生独立完成方程的解答,反馈并板书: 12x+2=40 12x+2-2=40-2 12x÷12=38÷12 x=76

答:西陵峡长76千米。

5.请学生说说用列方程方法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所给的信息,找准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再列出对应的方程。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请学生想一想,此题还可以怎样解答?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解答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

2.小组汇报解决方法,并要求汇报的同学阐述清楚解题思路。 方法1:

利用第二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12x=40-2解答。 方法2:

用算术方法解答。

(40-2)÷12或(40-2)×2

注意:在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容易出现(40+2)×2或40×2-2等错误。

49

第一种是有学生会机械地认为多2就是要加2,而忽略2千米是40千米这个量里多出的部分而不是西陵峡长度多出的部分,需要从40里减掉才能算出西陵峡二分之一的长度。第二种情况是学生题意理解不够准确,误认为2千米是2个40里多出来的。

教学时一定要组织学生讨论、辨析,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弄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

3.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用哪种方法解答?为什么? 估计学生会想到:

(1)本题是把西陵峡的长度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不能直接用分数乘法,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这样解决问题比较容易,也不容易出错。

(2)只要把题里的数量关系分析清楚,虽然单位“1”未知,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答。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找出下列题中的等量关系。

(1)小华有邮票60枚,比灵灵的12还多8枚。灵灵有邮票多少张?

(2)一张椅子40元,比一张桌子的13还少5元,一张桌子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课堂活动第3题。

(1)先让学生与同桌之间说一说等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示学生在用方程解决后可以在选择其他方法进行解答。

(3)学生汇报时要求先分析自己解题思路,再展示算法。

(4)评价哪一位同学的表达题意,分析问题方法可以值得借鉴。 3.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重新阅读第42页主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小组内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

谈一谈自己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练习十二第3、4、5题。要求学生先用方程解决,学有余力的同学再选择一、二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除法(探索规律) 总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数的排列规律。

二、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不同规律,初步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