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 下载本文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 21 -

下面举的几个例子,只要仔细观察答式,就可以明白是如何按规定变化的,因此就不再进行过细说明了。 游戏1下面火柴棍摆的算式都是错的。请在各式中去掉或添加1根火柴棍,使各式成立:

解:(1)去掉1根,可变为

(2)添加1根,可变为

(3)去掉1根,可变为

游戏2在下列各式中只移动1根火柴棍,使错误的式子变成正确的算式:

解:(1)把221中的1移到等号右边使1变成7。

(2)把17前面的“+”变成“-”,这1根移到等号右边使71变成21。

(3)移动7中1根到4前面去。

游戏3下面的两个算式都是错误的,各移动2根火柴,使它们都变成正确的算式:

解:(1)右边移2根到左边,变为正确算式。

(2)左边的2根火柴移动后,变为正确算式。

游戏4 每式移动3根火柴棍,使各式都变为正确的算式:

为了锻练同学们变换算式的灵活性,我们再做一个游戏。

游戏5 下面是一个不正确的不等式,请移动其中1根火柴,使不等式成立。要求找到尽可能多的不同的移动方法。

分析与解:因为右边的21无法通过移动一根火柴变小,所以只考虑左边算式,或使被减数变大,或使减数变小,或改变“-”、“>”等符号。 将“-”号变为“+”号,有

改变“>”号,有

改变被减数与减数,有

练习14

1.在下面各式中去掉或添加1根火柴棍,使各式变成正确的算式:

2.在下面各式中,只移动1根火柴棍,使各式变为

正确的算式:

3.移动2根火柴棍,使下面的不等式反向: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 22 -

4.在下列各式中移动2根火柴,使它们成立:

5.移动3根火柴棍,使下式成立:

6.在下面的等式中,移动3根火柴棍,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等式:

7.下面是一个不正确的不等式,请移动其中1根火柴,使不等式成立。请找出尽量多的不同移法。

答案与提示练习14

1.(1)12-2=10;(2)14+1=15。 2.(1)7+7=7+7;(2)12-2+1=11; (3)14-7+4=11。 3.4+1<7。

4.(1)2+3=5;(2)19+10+9=38。 5.19×7=133。 6.86-63=23。

7.93-91<32,93-31<92,93+31>32, 33+31<92,53+31<92。 第15讲 趣题巧解

为了考考同学们的智力和灵气,先提几个问题: 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剪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把一根毛线对折两次后剪一刀,毛线被剪成了几段?

一树枝上有10只鸟,用汽枪打中了一只,树枝上还剩几只鸟?

这类智力问题很有趣,但回答时要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圈套”。要想正确地解答这类题目,一是要全面考虑各种情况,二是要充分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再就是还需要些思考问题的灵气和非常规的思考方法。 例1一张长方形纸片有四个角,用剪刀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分析:由于已知“剪掉一个角”,但没有限制如何剪,所以必须对这个已知条件中的“剪法”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否则,不加思索地顺口答出“还剩3个角”,答案就不全面了。当我们仔细考虑“剪法”的各种可能性后,再根据角的定义,就会得到全面而正确的答案。 解:由于剪掉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有下页图所示的三种不同剪法(图中阴影部分为剪掉的角),所以,可能还有5个角、4个角或3个角。

答:还剩5个角、4个角或3个角。

例2 37个同学要坐船过河,渡口处只有一只能载5人的小船(无船工)。他们要全部渡过河去,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渡河多少次?

分析:如果由37÷5=7??2,得出7+1=8次,那么就错了。因为忽视了至少要有1个人将小船划回来这个特定的要求。实际情况是:小船前面的每一个来回至多只能渡4个人过河去,只有最后一次小船不用返回才能渡5个人过河。

解:因为除最后一次可以渡5个人外,前面若干个来回每个来回只能渡过4个人,每个来回是2次渡河,所以至少渡河

[(37-5)÷4]×2+1=17(次)。 答:至少要渡河17次。

例3(1)右图是10枚硬币,移动其中1枚硬币,使每一行上都有6枚硬币。

(2)用12根火柴拼出6个边长为1根火柴的正方形。 分析与解:(1)10枚硬币摆两行,一般来说每行有10÷2=5(枚)。图中的两行却是一行5枚一行6枚,原因是中间有1枚在两行的交叉点上,所以出现了5+6>10。由于题中并没有规定每个位置上只准放一枚,所以,只要使其中1枚硬币在两直行的交叉点上再“重复”一下,即在两行的交叉点上重叠地放2枚硬币(见右上图),就可达到目的。

(2)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才能拼出,12根火柴只能拼出3个正方形,即使如左下图所示,也只能拼出4个正方形。如果我们放弃“在平面上拼”这种平常的思路,而改为在“立体空间中去拼”的新思路,那么就可能“柳暗花明”。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 23 -

当思路转向立体空间后,自然会联想到正方体图形。因为它有六个正方形表面,而且正方体的棱恰好是12条,所以完全符合题意。 拼法如右上图所示。

例3的解法说明,“换一个角度”或“换一个方向”去思考问题,往往能收到“奇效”!本题(2)如果把思路始终局限在平面上那么就绝无出路。事实上,题目中并没有这样的限制,而是习惯的思维方式把我们限制了。一旦转到立体空间去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4一群动物在一起玩叠罗汉游戏。每只动物的重量都是整千克数,其中,最轻的重1千克,最重的重60千克。叠罗汉规定每只动物上面的总重量不能超过自己的重量。在重1~60千克的动物都有的情况下,它们最多能叠几层?(叠一个动物算一层)

分析与解:由于要求叠的层数尽量多,所以应该想到:①最上一层应是最轻的动物;②每只动物上面的总重量尽量等于自己的重量(也满足“不超过”自己的重量要求)。按这两条原则叠罗汉,能很容易找出各层的动物重量,从上到下,它们依次为: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4层 第5层 第6层 第7层 第8层

1 2 3 6 12 24 48 96

因为96>60,所以这群动物最多只能叠七层罗汉。(叠法不唯一)

如果只有重1,3,5,7,9,11,21千克的七个动物,按例4中的要求叠罗汉,那么最多能叠几层?它是由哪些重量的动物叠出来的?(答案: 5层;由重1, 3, 5, 9, 21千克的动物叠出)

例5(1)小丽家里的闹钟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响铃,提醒小丽起床,准备上学。有一次,小丽第二天要6点钟起床到学校去大扫除,她在头天晚上9点时把闹钟钟面时间调到8点半还是调到9点半,才能使闹钟第二天早晨6点钟响铃?

(2)小明和小强约定10点钟在学校门口碰面,小明的表慢5分钟,而他却以为慢10分钟;小强的表慢10分钟,而他却以为快5分钟。他俩会面时,谁迟到了?先到者等了多少时间才见到迟到者?

分析与解: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正确时间”和“钟面时间”的含意。

(1)要使闹铃6点钟响,即比平常提前半小时响,此时的钟面时间是6点半,它比正确时间多半小时。所以,在头天晚上9点调时针时,必须使钟面时间比正确时间多半小时,即应调到9点半。

(2)以正确时间为准。小明以为他的表慢10分,所以,他比钟面时间提早10分到达,实际上他的钟面时间只比正确时间慢5分,所以小明提前了10-5=5(分);小强以为他的表快5分,所以,他比钟面时间晚到5分,实际

上他的钟面时间比正确时间慢10分,小强迟到了

10+5=15(分)。会面时,小强迟到了,小明等了小强 5+15=20(分)。

例6(1)三个小朋友三分钟削三支铅笔,照此效率,六个小朋友几分钟削六支铅笔?

(2)三只猫三天吃三只老鼠,照此效率,六只猫六天吃几只老鼠?

分析与解:这两个问题用来训练对倍数关系的准确理解。

(1)中小朋友个数变成2倍,削的铅笔也变成2倍,所以,完成的时间应不变,即3分钟。

如果具体分析,那么由已知条件推知,一个小朋友削一支铅笔需3分钟,所以,六个小朋友削六支铅笔还是需3分钟。

(2)中猫的只数变成2倍,天数也变成2倍,所以,吃的老鼠只数就变成了2×2=4(倍),即吃了 3×4=12(只)。

具体分析,由已知条件推知,一只猫三天吃一只老鼠,所以,当猫变成6倍(六只),而天数不变时,就有六只猫三天吃1×6=6(只)老鼠。进而,当猫不变(六只),而天数变为2倍(六天)时,就有六只猫六天吃老鼠 6×2=12(只)。 练习15

1.画三条线段,能构成几个角?

2.用6根长短、粗细一样的火柴棍拼出四个等边三角形(即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如何拼?

3.一只挂钟,1点整敲1下,2点整敲2下??12点整敲12下,每半点整敲1下。一昼夜(24时)一共要敲多少下?

4.打靶时,小林和小峰各打了三枪,环数为1,2,4,5,7,9环。已知小林的总环数比小峰的总环数多6环。哪几环是小峰打的?

5.五个小朋友围坐在一个大圆桌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为1,2,3,4,5号。老师给1,2,3,4,5号小朋友分别发1,2,3,4,5个苹果。从5号小朋友开始,依次按顺时针方向看,若邻坐的苹果比自己少,则送给对方一个;若邻坐的苹果不比自己少就不送。照此做下去,到第三圈为止,他们每人手中各有多少个苹果? 6.球场休息时,保管员慌忙中把甲、乙、丙三个运动员先前交给他的水瓶都递送错了,结果甲喝的是丙的。乙、丙各喝的是谁的?

7.有一个台称,只能称40千克以上的重量,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的体重都在20~39千克之间,他们都想知道自己的体重。用这台称怎样才能知道他们各自的体重?

8.(1)三个小朋友三分钟削三支铅笔,九个小朋友六分钟削几支铅笔?

(2)三只猫三天吃三只老鼠,六只猫几天吃18只老鼠?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答案与提示 练习15

1.能构成0,1,2,3,4,5,6,7,8,9,10,12个角。

- 24 -

上面两个图就是数阵图。准确地说,数阵图是将一些数按照一定要求排列而成的某种图形,有时简称数阵。要排出这样巧妙的数阵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还是先从几个简单的例子开始。

例1 把1~5这五个数分别填在左下图中的方格中,使得横行三数之和与竖列三数之和都等于9。

2.如右图的立体图形。

3.180下。 4.2,4,5环。

提示:[(1+2+4+5+7+9)-6]÷2=11, 只有2+4+5=11。 5.每人都是3个。

提示:初始及各圈结束后,每人的苹果数如下图:

6.乙喝的是甲的,丙喝的是乙的。

7.先甲、乙、丙合称,设重量为a千克;再甲、乙合称,设为b千克;再甲、丙合称,设为C千克。由此求出:

丙=a-b,乙=a-c,甲=b+c-a。 8.(1)18支;(2)9天。 第16讲 数阵图(一)

在神奇的数学王国中,有一类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变化多端,引人入胜,奇妙无穷。它就是数阵,一座真正的数字迷宫,它对喜欢探究数字规律的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以至有些人留连其中,用毕生的精力来研究它的变化,就连大数学家欧拉对它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阵呢?我们先观察下面两个图:

左上图中有3个大圆,每个圆周上都有四个数字,有意思的是,每个圆周上的四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3。右上图就更有意思了,1~9九个数字被排成三行三列,每行的三个数字之和与每列的三个数字之和,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不信你就算算。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道题太容易了,七拼八凑就写

出了右上图的答案,可是却搞不清其中的道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其中的道理,只有弄懂其中的道理,才可能解出复杂巧妙的数阵问题。

分析与解:中间方格中的数很特殊,横行的三个数有它,竖列的三个数也有它,我们把它叫做“重叠数”。也就是说,横行的三个数之和加上竖列的三个数之和,只有重叠数被加了两次,即重叠了一次,其余各数均被加了一次。因为横行的三个数之和与竖列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9,所以

(1+2+3+4+5)+重叠数=9+9,

重叠数=(9+9)-(1+2+3+4+5)=3。

重叠数求出来了,其余各数就好填了(见右上图)。 例2 把1~5这五个数填入下页左上图中的○里(已填入5),使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分析与解:与例1不同之处是已知“重叠数”为5,而不知道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什么数。所 以,必须先求出这个“和”。根据例1的分析知,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只有重叠数被加了两遍,其余各数均被加了一遍,所以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

[(1+2+3+4+5)+5]÷2=10。

因此,两条直线上另两个数(非“重叠数”)的和等于10-5=5。在剩下的四个数1, 2, 3, 4中,只有1+4=2+ 3=5。故有右上图的填法。

例3 把1~5这五个数填入右图中的○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分析与解:例1是知道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不知道重叠数;例2是知道重叠数,不知道两条直线上的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