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毓林先生的认知语言学课程 下载本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社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语言学会理事。

2 论著目录

2.1 专著

《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袁毓林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2004年。

《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汉语词类划分手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

2.2 论文

《浅谈修饰性暗喻》,《语文学习》1981年第12期。 《汉语量词的描摹性》,《汉语学习》1981年第6期。 《浅谈“衍词”》,《修辞学习》1982年第3期。 《“怎么样”补议》,《语文战线》1982年第12期。

《着色点染化虚为实——谈谈虚摹的修辞手法》,《语文月刊》1982年第9期。 《“约喻”浅说》,《语文月刊》1984年第4期。

《浅论“的”字结构的修辞作用》,南通师专《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2期;第一作者,与丛林先生合作。

《信手挪用盎然生趣——介绍挪用的修辞手法》,《修辞学习》1984年第4期。 《比喻结构的转换生成研究初探》,《杭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VAN句式位移与A的性质》,《汉语学习》1986年第2期。 《语用研究的兴起》,《语文导报》1986年第6期。

《简论口头语体的特征和类型》,《中学语文教学》1986年第7期。 《论比较修辞学的对象范围及其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 《简论语用常规的修辞偏离——从会话公设角度看有关的修辞方式》,《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理解当代语言学的一把钥匙——推荐《语言学中的逻辑》》,《语文导报》1987年第2期。

《从预设看否定形式的比喻》,《汉语学习》1987年第1期。 《关于动词对宾语的褒贬选择》,《汉语学习》1987年第3期。 《《变换分析的平行性原则》指要》,《语文导报》1987年第6期。

《系统方法的成功使用——读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语文导报》1987年第8期。

《怎样建立同义歧形句的描写框架——介绍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语文导报》1987年第8期。

《论修辞学的研究角度》,《修辞学论文集》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 《从语用学和修辞学的关系,论修辞学的理论目标、对象范围和研究角度》,《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表达精确风格庄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语体风格分析》,《语体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与倪宝元先生合作,第二作者。

《论句法的强制性——从一类N1N2名词的句法语义分析展开》,《汉语学习》1988年第1期。

《例谈“的”字结构的几种格式》,《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第8期;第一作者,与丛林先生合作。

《语言交际的匹配机制及其规约》,《修辞学研究》第四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

《论变换分析方法》,《汉语学习》1989年第1期。

《准双向动词研究》,《语言研究》1989年第1期。

《话语的结构类型和连接手段》,《云梦学刊》1989年第2期。 《语用学研究述评》,《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 《祈使句式和状态补语的类》,《汉语学习》1991年第1期。 《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祈使句式“V+着”分析》,《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4期。 《自然语言理解的语言学假设》,《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正反问句及相关的类型学参项》,《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 《语言学范畴的心理现实性》,《汉语学习》1993年第4期。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句法空位和成分提取》,《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 《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

.OntheValenceofNounsinMandarin,SocialSciencesinChina,No.3,1994.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

《融会古今中西对流——赵元任早年的语言研究及其影响》,《汉语学习》1995年第6期。

.LinguisticHypothesesConcerningNaturalLanguageUnderstanding,SocialSciencesinChina,No.4,1995.

《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1期。 《认知科学背景上的语言研究》,《国外语言学》1996年第2期。 《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中国语文》1996年第4期。 《“者”的语法功能及其历史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关于分词规范和规范词表的若干意见》,《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4期。 .TheoreticalReflectionsonCognitiveLinguistics,SocialSciencesinChina,No.4,1997. 《语言信息的编码和生物信息的编码之比较》,《当代语言学》1998年第2期。 《建立语法学的逻辑学基础——中国语法学晚出之原因探析》,《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言难题征答》,《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3、4期。

《一价名词的配价和配位分析》,《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汉语动词的配价层级和配位方式》,《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面向当代科技的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北大中文研究》(创刊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并列结构的否定表达》,《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3期。 《论否定句的焦点、预设和辖域歧义》,《中国语文》2000年第2期。

《照应的结构限制和认知解释》,《继承与创新——王维贤倪宝元教授教学科研50年纪念文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否定式偏正结构的跨维度考察》,《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商务印书馆,2002年。

《流水句中否定的辖域及其警示标志》,《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3期。 《述结式的结构和意义的不平衡性——从表达功能和历史来源的角度看》,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第1期(创刊号),2000年。

《一个汉语词类的准公理系统》,《语言研究》2000年,第4期。

《连谓结构的否定表达》,《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稼轩词中“见底道”的结构和意义献疑》,《语文研究》2001年,第2期。 《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汉语学习》2001年第3期。 《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取向》,《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述结式配价的控制-还原分析》,《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 《朱德熙先生评传》,《汉语学报》2001年下卷,2003年出版。 《名词代表动词短语和代词所指的波动》,《中国语文》2002年第2期。

《汉语话题的语法地位和语法化程度——基于真实口语的历时和共时考量》,《语言学论丛》第25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

《多项副词共现的语序规则及其认知解释》,《语言学论丛》第26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

《汉语句子的文意不足和结构省略》,《汉语学习》2002年第3期。 《稼轩词“甚今年”句的结构和意义补议》,《语文研究》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