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 下载本文

号杆身及上盖分别打标记。 或专用工装锯片铣刀厚2mm 以基面和一侧面定位装夹工件,铣连杆体和盖结合X62组合夹具或7 铣 面,保直径方向测量深度为27.5mm 以基面和一侧面定位装夹工件,磨连杆体和盖的结合8 磨 面 以基面及结合面定位装夹工件,铣连杆体和盖9 铣 5?0.05?0.10专用工装 M7350 X62组合夹具或专用工装 X62W mm?8mm斜槽 1锪 0 1钻 1 1扩 2 1铰 3 1钳 4 1镗 5 1倒角 6 1 以基面、结合面和一侧面定位,装夹工件,锪两螺栓座面R12?0。30mm,R11mm,保证尺寸22?0.25mm Z3050 钻2—?10mm螺栓孔 先扩2—?12mm螺栓孔,再扩2—?13mm深19mm螺Z3050 栓孔并倒角 铰2—?12.2mm螺栓孔 用专用螺钉,将连杆体和连杆盖装成连杆组件, 其扭力矩为100—120N.m 粗镗大头孔 T6 8 Z3050 大头孔两端倒角 精磨大小头两端面,保证大端面厚度为387 ?0.170?0.232X62W mm M7130 磨 7 1镗 8 1镗 9 20 重 2钳 1 2钻 2 2压铜套 3 2挤压铜 4 2倒角 5 2镗 6 2珩磨 7 2检 8 8 以基面、一侧面定位,半精镗大头孔,精镗小头孔至可调双轴镗 图纸尺寸,中心距为190?0.1mm 精镗大头孔至尺寸 T2115 称称量不平衡质量 弹簧称 按规定值去重量 钻连杆体小头油孔?6.5mm,?10mm Z3025 双面气动压床 压床 套孔 小头孔两端倒角 Z3050 半精镗、精镗小头铜套孔 T2115 珩磨大头孔 珩磨机床 检查各部尺寸及精度 2探伤 9 3入库 0 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大、小头孔和两端面,较重要的加工表面为连杆体和盖的结合面及连杆螺栓孔定位面,次要加工表面为轴瓦锁口槽、油孔、大头两侧面及体和盖上的螺栓座面等。

连杆的机械加工路线是围绕着主要表面的加工来安排的。连杆的加工路线按连杆的分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切开之前的加工;第二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切开后的加工;第三阶段为连杆体和盖合装后的加工。第一阶段的加工主要是为其后续加工准备精基准(端面、小头孔和大头外侧面);第二阶段主要是加工除精基准以外的其它表面,包括大头孔的粗加工,为合装做准备的螺栓孔和结合面的粗加工,以及轴瓦锁口槽的加工等;第三阶段则主要是最终保证连杆各项技术要求的加工,包括连杆合装后大头孔的半精加工和端面的精加工及大、小头孔的精加工。如果按连杆合装前后来分,合装之前的工艺路线属主要表面的粗加工阶段,合装之后的工艺路线则为主要表面的半精加工、精加工阶段。

1.5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5.1 工艺过程的安排

在连杆加工中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加工精度:

(1)连杆本身的刚度比较低,在外力(切削力、夹紧力)的作用下容易变形。

(2)连杆是模锻件,孔的加工余量大,切削时将产生较大的残余内应力,

9

无损探伤及检验硬度 并引起内应力重新分布。

因此,在安排工艺进程时,就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即把粗加工安排在前,半精加工安排在中间,精加工安排在后面。这是由于粗加工工序的切削余量大,因此切削力、夹紧力必然大,加工后容易产生变形。粗、精加工分开后,粗加工产生的变形可以在半精加工中修正;半精加工中产生的变形可以在精加工中修正。这样逐步减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逐步修正加工后的变形,就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条件。

各主要表面的工序安排如下:

(1)两端面:粗铣、精铣、粗磨、精磨

(2)小头孔:钻孔、扩孔、铰孔、精镗、压入衬套后再精镗 (3)大头孔:扩孔、粗镗、半精镗、精镗、金刚镗、珩磨

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则视需要和可能安排在工艺过程的中间或后面。 1.5.2 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大部分工序选用连杆的一个指定的端面和小头孔作为主要基面,并用大头处指定一侧的外表面作为另一基面。这是由于:端面的面积大,定位比较稳定,用小头孔定位可直接控制大、小头孔的中心距。这样就使各工序中的定位基准统一起来,减少了定位误差。具体的办法是,如图(1—5)所示:在安装工件时,注意将成套编号标记的一面不与夹具的定位元件接触(在设计夹具时亦作相应的考虑)。在精镗小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