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全版 下载本文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3.1 市场需求分析

3.1.1 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

a.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批发市场已经成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截止到2000年底,已发展到4532个,农业部定点的市场已发展到248家,基本覆盖了全国除西藏和港澳台以外的地区。初步统计,定点市场的年经营额近1000亿元,是农产品流通的“大动脉”,因而成为抓好放心农产品的重要领域。目前,大中城市消费鲜活农产品的50%~7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通常是城市规模越大,这个比重就越高。批发市场的发展,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农民已成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市场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形式的竞争格局,各种农产品购销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

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大型批发市场。例如,北京大钟寺、河北乐亭、山东寿光、深圳布吉、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西安西北、南京农贸、成都四马桥、长沙马王堆和长春果品批发市场等,辐射能力强,社会知名度高。其中,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年经营额100多亿元,辐射20多个省、自治区

和直辖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汇集、传递中心。深圳布吉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20亿元,辐射了整个珠江三角洲乃至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由于这些大型批发市场辐射半径大,具有较强的交易和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和发现功能、结算功能、风险分散功能,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在部分批发市场得到应用。有些市场加入了全国性的信息网,设立了电子信息屏幕,向社会公布信息。有些市场引人了电子票据结算等现代化交易方式,提高了交易的规范性,促进了市场交易的发展。有些市场在培育市场主体,实行会员制,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有些市场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试行了拍卖竞价,开展了电子商务,进一步完善了商品的交易方式,增强了流通服务功能。

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服务链条不断拉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市场顺应形势的要求,不断加强软件、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不仅提供农产品集散场所,还逐步开展农产品包装、贮藏、运输以及信息传递、代理结算等配套服务,有的还建立了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开办连锁经营网点,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b. 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起点低,总体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伴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通常是谁有钱、有地,经当地政府批准,甚至只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一个批发市场就办起来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批发市场发展

不平衡、布局不合理。从全国来看,这种不平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产地批发市场与销地批发市场之间的差距上。

经营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绝大多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服务设施简陋,不配套,尤其缺乏贮藏保鲜设施。许多批发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像个“放大”的集贸市场。交易手段落后,全国4249个农产品批发市场,98%以上基本是以传统的现货、对手交易为主,代理结算还不普遍。至于实行会员制,采取竞价拍卖、远期合约交易和期货交易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加入农业部信息网的190多家批发市场中只有30多家实行了电子收费和电子结算。

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低,业务经营存在盲目性。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体绝大多数是分散的农民,他们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的经营知识,且大都不具备法人资格,在业务经营上存在着严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信息网络建设滞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从中央到地方对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是比较重视的,近年来发展也很快,但由于信息网络隶属于不同的地方和部门,资源不能共享,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1.2 广西农产品流通概况

目前广西农产品流通呈现五个“不适应”,农产品流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广西农业主要矛盾由体制约束转变为市场约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由区域性转为全国性和世界性,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广西农产品的流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广西农产品流通呈现“五个不适应”: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对市场需求不适应;农产品生产规模和成本对市场竞争不适应;市场信息工作对市场开发和生产结构不适应;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对大市场、大流通不适应;封闭、落后的经营观念对市场开放化和竞争化不适应。

目前广西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多达746.7万个,其中农户714.7万个,农业企业2.0万个;在其中2175.4万从业人员中,农民占了98.5%。由于如此众多的生产单位的经营行为都是由个体意志支配,使得步调难以协同,农业结构难以合理,要么生产多了,要么生产少了。此外,由如此多无序生产者的农民个体为市场提供几乎相同的各种大宗农副产品,必然加剧农产品市场的无序竞争。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虽然各地流通队伍发展较快,数量上有了较大规模,但是多数是分散弱小的小商小贩、个体流通户、经纪人或代理人,老百姓统称之为“九八佬”,他们在经营中大多数被动等待市场的反应,不能为农产品生产起到“领航”的作用。

因此,广西必须下大力气培育龙头农业企业,使之成为流通的主体。统计表明,到2001年,广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236家。而农业比较发达的山东高达5556家,是广西的5.5倍。广西龙头企业对农户生产和运销的带动面不到30%。

3.1.3 某地区市集贸市场概况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某地区的集贸市场已形成面向全国、涉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的较为成熟的产业。在流通方式和渠道上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