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规范、删掉、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懂得学作文先学做人。
2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太多往事让我们记忆犹新,它们就像一块块碎玻璃,当回忆的阳光扫过,就会瞬间发光。爬山虎,并不是十分罕见的植物,作者却对它印象深刻,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作者简介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
三、初步感知 1.题目解析。
本文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爬山虎为藤本植物。“那片”是指叶圣陶家里那一墙的爬山虎,暗示这是一篇回忆记叙文。课文以此为题,表现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情怀。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教师让学生分段读课文,并检查朗读情况。教师相继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型。
(1)读读新词:
推荐删掉动词融洽黄昏余晖 楷模蕴含眼帘规范燥热客厅
(3)词语解释: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质朴:朴实。 蕴含:包含。摇曳:摇荡。 (4)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推荐——推举居然——竟然 清楚——清晰楷模——榜样 反义词:融洽——别扭简短——冗长 仔细——马虎温柔——暴躁
5.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删、昏、燥几部分要写紧凑。(教师板演)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想想写了什么。(生自读)2.读读难句: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直线、曲线。”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如春风拂面。”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黄昏的到来。” 说说大家是如何理解这些句子的?(全班交流讨论,自由发言)
3.归纳大意:谁来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是不是状物类文章?(生思考、回答)
明确:写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肖复兴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不是,是记事类文章。
[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4.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明确:叶圣陶先生修改得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5.请再次读叶圣陶为“我”修改作文的段落,读后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对叶圣陶先生的印象。
[板书:一丝不苟]
6.课文哪句写出了作者对叶老先生的印象?
明确:“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教师指导分析文章脉络。 明确: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6自然段):“我”的一篇作文获了奖,受到叶老的修改,“我”很高兴。
第二段(第7~9自然段):暑假的一天,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第三段(第10自然段):通过与叶老先生的接触,“我”受益匪浅。 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老先生给“我”改作文,并邀“我”到家中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老批改作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
的文品和人品。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生词。
2.上节课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叶老的人格魅力。
二、句段解读
1.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明确:从这一个量词的修改,就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用词的准确,态度的认真和严谨。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中透露的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明确:“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激。
3.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明确:文字优美,清新自然。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看到爬山虎的独特感受,生动而形象。对美丽的爬山虎的描写可以衬托出作者的好心情,以及对叶圣陶先生的好感。
4.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明确:这是作者第二次提到院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同时也是通过对爬山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我”通过与叶老的交谈,不仅感到叶老亲切随和,而且由衷地敬佩叶老渊博的学识,海纳百川的气度,多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5.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