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荆州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成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原因 (2)描述荆州城区中心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分析荆州衰落的原因。 问题②:分析武汉兴起的原因。
【答案】(1)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并且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成为农业发展中心;紧邻长江干流,东达吴越、西抵巴蜀、北上中原、南下湘粤,交通便利 (2)特征:城区中心从江陵逐步转移到荆州、沙市,不断向(东)南方向(或下游)迁移。原因:该地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泥沙堆积,长江干流不断(向南)偏离,码头的位置(城区交通中心)随之(向南)移动,城区中心随之(向南)移动 (3)问题①:荆州江面过宽,渡江交通条件差;元代后荆州行政中心地位改变。(或问题②:地处汉江、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元代后是行省治所。)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及交通。第(1)题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第(2)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第(3)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有河流、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荆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地处江汉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基础好;紧邻长江干流,水运便利。
(3)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如下:①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弱。②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重要因素。③经济、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产生着巨大影响。问题①和问题②都需要从交通条件的优劣和政治中心的变化两个方面分析。 【点睛】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
主要因素 河流 气候 具体表现 具有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御功能 城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且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表形态 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河套灌区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该灌区年引黄河水量为50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灌区农作物灌溉分夏灌、秋灌和秋后灌三个阶段,夏灌从每年5月上旬到6月底,秋灌从9月初到9月中旬。这两个阶段的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的灌溉。秋后灌溉是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长期以来,河套灌区由于灌水较多,而排水工程没有跟上去,土壤盐碱化日趋加剧,严重影响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下图为河套灌区区城图。
工业革命后,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1)简述河套灌区水渠密布的原因。
(2)说明河套灌区进行秋后灌的主要目的及其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3)试为河套地区促进农业良性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需求大;降水少,蒸发量大,农业活动需要稳定的灌溉
水源;地势平坦,便于开挖沟渠 (2)主要目的:降低土壤盐度;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第二年春播。影响:使下游河段水量减少,威胁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使下游河段水质变差;河流的搬运作用减弱,河口三角洲堆积作用减弱;导致下游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3)加快灌区灌排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有灌有排;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土壤盐碱化;及时疏浚渠道,防止泥沙淤积
【解析】(1)河套灌区降水较少,降水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灌溉,这一地区地势平坦,农业发达,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所以水渠密布。
(2) 不合理的灌溉,容易造成盐碱的积累,秋季灌溉,可以将表层的盐分洗去,降低土壤盐分。同时增加土壤的水分,有利于第二年春播。
上游地区用水量增大,会使下游河段水量减少,威胁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使下游河段水质变差;河流的搬运作用减弱,河口三角洲堆积作用减弱;导致下游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3) 主要是采取良好的灌溉技术,做到有灌有排,避免造成次生盐碱化;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保护。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株洲古称建宁,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是我国华中南部、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之间最大的铁路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株洲既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又是新兴的工业城市,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国电力机车之都”。2015年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居全国首位。下图为株洲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株洲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评价株洲老工业基地建设的资源条件。
(3)近几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迅速,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株洲位于湘江沿岸,便利的水运促进了其形成和发展;铁路的建设(株洲为铁路枢纽,位于京广线、湘黔线、浙赣线交汇处)带动了株洲的发展,使其规模迅速扩大;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株洲的发展 (2)有利条件:湘江穿过,水资源充足;周边地区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工业用地资源条件好。不利条件:煤炭和铁矿资源短缺 (3)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早,产业基础好,产品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国内外铁路、轻轨等交通运输迅速发展,产品需求量大;国家对高端制造业的大力扶持;铁路和水运便利,有利于产品的运输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株洲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图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基本原
理和区域地理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农业区位、交通运输建设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株洲古称建宁,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是我国华中南部、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之间最大的铁路枢纽,周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工业用地资源条件好,但煤炭和铁矿资源短缺。
(2)株洲位于湘江沿岸,便利的水运促进了其形成和发展;铁路的建设带动了株洲的发展,使其规模迅速扩大;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株洲的发展。 (3)近几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可以从产业基础好、产品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