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4.治理方法
首先进行检查,编制专项处理方案,然后根据审批后的方案进行处理。对于孔径大于200的进行返工或经设计设核定处理;对于孔径小于200的现浇混凝土梁、柱孔洞处理,采取安全措施,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将孔洞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凿掉,要凿成斜形,避免有死角,以便灌筑混凝土,柱子的孔洞和梁的处理一样:将孔洞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凿掉,要凿成斜形,然后灌筑混凝土。
为使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应将剔凿好的孔洞用清水冲洗,或用钢丝刷仔细清刷,并充分湿润,保持湿润72小时后,浇筑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水灰比可控制在0.5以内,并按要求掺膨胀剂,采用小振捣棒分层仔细捣实,认真做好养护,同时做好试件。
有的孔洞在浇筑混凝土前要支牢模板,再浇筑混凝土,伸出结构面的混凝土影响装修时,可将伸出部分再剔掉。
(三)缺棱掉角 1.现象
梁、柱、板墙和洞口直角边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2.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混凝土水化不好,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1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造成缺棱掉角。
3.预防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2)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公斤/厘米2以上),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4.治理方法
缺棱掉角较小时,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清水冲洗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对于较大的掉角,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并认真养护。
(四)外形规格偏差 1、板面不平整 1)现象
混凝土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筑,有时只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用铁锹拍平,使混凝土板厚控制不准,表面有锹印,粗糙不平。
32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使板面出现凹坑和印迹。
(3)模板支柱没有支承在坚硬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足,以致在浇筑混凝土时或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3)预防措施
(1)浇筑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其有效振动深度约20~3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厘米。
(2)控制混凝土板浇筑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灌筑地点,随浇筑随移动,以保持板面的水平。
(3)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以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承部分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下沉。
(5)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模板和支撑,如有变形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
2、歪斜凹凸 1)现象
柱、墙、梁等混凝土外形竖向偏差、表面平整超过允许偏差值。 2)原因分析
(1)模板支架支承在松软地基上,不牢固或刚度不够,变形超过允许
33
偏差值。
(2)放线误差过大,模板就位调整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穿墙螺栓没有锁紧,致使结构超过厚度或发生歪斜。
(3)混凝土浇筑不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塔吊料斗直接往模板内倾倒混凝土,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
(4)组合柱浇筑混凝土时利用外墙模板,因该处砖墙较薄,容易发生鼓胀,影响外墙平整。
3)预防措施
(1)支架的支承部分和大型竖向模板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
(2)柱模板外面应设置柱箍。一般柱子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该处柱箍要加密。现浇框架群柱模板,宜左右拉结形成一个整体;现浇柱预制梁结构,柱模板四周应支上斜撑或斜拉杆,用花篮螺栓调节,以保证其垂直度。
(3)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混凝土浇筑时,每排柱子应由外向内对称顺序进行,不得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防止柱子模板倾斜。
(5)板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厘米,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米。避免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6)独立柱混凝土初凝前,应对其垂直度再次进行校核,如有偏差应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