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最新文档 下载本文

浅谈如何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部分,课堂练习不仅是学生学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开展思维训练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怎样加强课堂练习的设计与优化,也逐渐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关注、探究的焦点课题,这不仅能进一步锻炼、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能构建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紧紧围绕教材与学情设计

教材作为教师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授课前,教师应对数学教材认真钻研,透彻理解教材,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准确把握,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对学情做出全面考虑,以此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若能从具体学情出发,制订的教学目标则能全面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获得更理想的授课效果。基于教材与学生学情出发设计的课堂练习,在保障课堂教学方向、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让其对本节课所学重难点做出准确把握,然后再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合作学习,而这些教学环节的开展往往都需要通过课堂练习完成,所以教师应对课堂练习的数量、质量做出全面把握。 二、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并

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学生的创新与扩展思维。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与合作能力,在具体设计中,应尽可能围绕一个或是几个知识点,采用更新颖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思维能力作出全面训练,避免一味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不断接受机械训练,真正达到熟能生巧。尤其是在教育形式不断革新发展的背景下,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课辅材料,各种教学网站上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此,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中,不应盲目地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要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层面出发,对大量教学资源作出恰当取舍,从而对课堂练习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 三、重视课堂练习的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通常都是为了后面的学习训练奠定良好基础,新旧知识之间通常都拥有密切的联系。对此,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对新旧知识的练习做出准确把握,在教授新课过程中,通过高效的课堂练习开展复习铺垫,将新旧知识的共同点挖掘出来,从而自然地导出新知识。在设计、实施课堂练习过程中,广大数学教师应对这一特点进行准确把握。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如何在三角形内部画高”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练习。一是,画出平行四边形指定边上的高;二是,画出梯形指定底上对应的高。在完成这一练习过程中,因为学生前期已经对怎样画梯形、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一定掌握,

通过这两组的练习能利用知识迁移,为学生下一环节画出三角形的高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提供相应图形,让学生将三角形的高找出来,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不仅可以轻松找出哪条线为三角形的高,也能在练习中认识到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到对边的一条垂线段,在此基础上画出三角形的高便更加轻松了。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迁移的运用,以此丰富练习的内容与形式。

四、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应用能力来设计练习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又是为生活服务的,我们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结合起来,做到更加贴近生活,做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让同学们熟知,只有多多观察日常事务,才会更加熟悉与掌握数学知识。譬如,在进行“米与厘米”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同学们放学后,在家中找出1米的物品,自己再进行测量,增加记忆,之后记录下来,第二步,将家中1厘米的物品进行摆放,看看多少个1厘米的物品可以形成1米,之后进行记录。同学们在第二天数学课堂上可以和同学们进行分享,或者一起进行试验。这样开放式的课堂练习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记忆力,还能将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的结合。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还提出了要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到课外中去,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走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什么东西是1米的,什么是1厘米的,大家可以将自己找到的物品带到课

堂中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告知方法,互相学习,在这种形式的练习下,学生们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而且记忆犹新。

五、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等多方面进行思考,不仅在内容的设计上要生动、形象,而且还要在形式上推陈出新,结合时代的特点;在题目的类型方面也要从多方面选取题目,避免重复使用,引起学生们的反感,?c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数学小典故,讲给学生们听,这样也能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也能促进教学进度,在进行分组之后,也可以进行小组游戏,选出优胜的小组进行嘉奖,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设计操作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现在教师主要在研究的就是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动手实践表达出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假如只学习数学知识,缺乏动手的实践能力,那么学习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在实践应用中,使学生充分掌握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的数

学知识,多多设计操作性强的课堂练习,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已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对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