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 交响乐赏析 巩武天 下载本文

交响乐赏析课程学习的总结与启示

抱着对音乐的兴趣和对艺术欣赏的向往,我满怀期待的选修了巩武天老师的《交响乐赏析》。身为理科生的我从小没有太多机会接触艺术,却对音乐以及乐器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也了解到了关于音乐的很多艺术知识,可以说获益匪浅。

了解

“艺术讲究双重品格--感性和理性。”交响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也不例外。“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在这门课的开头,老师先为我们介绍了交响乐,带着我们初步了解了交响乐的内涵及起源。初次接触交响乐,对这门艺术学科不甚了解,便只能跟着老师的节奏慢慢深入。那么什么是交响乐呢?交响乐是由管弦乐队创作的大型管弦乐曲,由五个器乐组组成:铜管、木管、弦乐、打击乐器和色彩性乐器。交响乐来源于浪漫的意大利,由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来。交响乐的名称来源于古希腊,意为和音、和谐。正如其名字一样,交响乐的演奏要求乐队高度统一、乐章和谐。这节课老师还带我们欣赏了奥尔夫的《布兰诗歌》,共分三个部分:春,酒和爱情。初次欣赏交响乐,就被它的魅力震慑到了。

巴洛克音乐

不同时期的交响乐有不同的发展,这次我们主要了解了主调音乐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主调音乐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作曲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欣赏者可以迅速进入音乐世界,而和声是主调音乐的创作基础。

巴洛克是艺术的一种形式,而巴洛克音乐则是这种艺术风格的一个分支。17世纪这种艺术风格在欧洲广为盛行,因此这段时期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兴起于16世纪晚期,而在18世纪达到兴盛。著名的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都在巴洛克时期大放异彩。这种艺术形式的主要风格和特点有:节奏强烈,曲风激昂,曲调起伏,并且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巴洛克音乐是音乐形式的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巴赫的《四季》。

《春》

刚听到这部交响乐,一阵轻快活泼的旋律飘入耳朵。似是感受到了春天扑面而来的蓬勃

朝气,春风和煦,阳光正好,小草刚萌新芽,柳树又酿新枝。操场上,公园里,孩子们打打闹闹,一旁的老人们安静的坐着,享受春天的温暖与光明。在第二小节,节奏变得舒缓,像是谁在发出浅浅的倾诉,低吟着哀伤柔软的心事。刚刚的晴朗不复存在,天空中飘来了几朵乌云,互相拉扯着,誓要吞噬万里晴空。风渐渐起了,嬉闹的人群也逐渐散去。都说春雨贵如油,春雨以它独有的方式向大地宣誓着自己的主权。第三小节中,旋律听起来甚是熟悉,和第一小节类似,却比第一小节更加婉转。乌云散去,天空放晴,植物们吸收了充足的水分,庄稼们得到了充分的滋养。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

《夏》

在第一小节,开始的节奏微弱,时断时续,音乐中蒸腾着夏日的暑气,慵懒的蝉鸣和怠工的人们。这夏天是如此的炎热,人们的心都已飞到了远处。接着,曲风一转,忽然变得凌厉而强烈了起来。一阵咄咄逼人的节奏奏出了突然而至的疾风骤雨,雨大如豆,倾盆而下,赶得人无处可去。接着,节奏又回归了,与开头相呼应,暴雨过后,烈日不减。

第二小节,节奏更加缓慢了。嗡嗡琴声抒写了夏日的燥热与不安,而这份烦忧又时不时地被隆隆雷声打断。狂风骤雨像是不速之客,打破了稀有的宁静。

第三小节,节奏猛烈而激昂,雨开始真正的下起来了。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却都是暴雨的诉说。这场雨终于不再遮掩和羞涩,真正的在天空中施展自己的魅力。

《秋》

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金秋时节,人们喜迎丰收,欢欣雀跃,载歌载舞。四处一片金黄,人们的心中充盈着激动喜悦。辛苦过后,人们享受着劳动的果实,安心的休憩。小憩过后,胜利的号角再度吹响,迎着夕阳,再次踏上征程。

《冬》

进入冬季,一片萧肃。天寒地冻不说,各种植物都进入了休眠状态。大家围火取暖,室内温暖如春,而室外则冰天雪地。人们不甘于室内活动,想要外出。步行在冰上,不断滑倒又一次一次站起来。冬天虽然寒冷、寂静,但它预示着新的开始。

交响乐将四个季节的特点展现的分明而淋漓尽致,不禁让人再次感叹音乐的魅力,只是听到声音就可以联想出一副生动的画面。

古典主义音乐

欣赏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我们又开启了古典主义音乐的新篇章。不同语境下的古典主义有着不同的含义,而我们所学习的古典主义音乐是指特定的一段时间内所创作出来的音乐,

具体是指1750年至1827年这段时间。古典主义音乐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古典主义音乐重于器乐,而在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当时人类的精神启蒙,使欧洲人不在盲目信奉宗教,而是更加相信理性,使感情和理智、心灵和思想取得完美的演绎。古典主义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却是最美的旋律和最干净的和弦,使听者得以接受精神的升华与灵魂的洗礼,使人类在生命的进程中迈进了一大步。

接下来我们欣赏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作,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并享有乐圣的称号。很久之前就曾聆听大师级别的代表作,但因为年龄尚小没有更深层次的体会与领悟,再次有幸听到,心中感慨万千。

第一小节

交响曲的开端高昂激亢,饱满振奋而富有激情。在第一小节中,仿佛能看到千军万马奔腾而过,气势恢宏,志在必得。将军有条不紊的指挥着,节奏时而紧凑,时而缓慢,却不乏将军的决心与耐心。队伍过泥潭,踏草地,马不停蹄,只为了最后的胜利,胜利!尚未将敌人驱逐出境,又怎敢恣意放松休憩?战士们咬紧了牙关,心中一腔热血,将军一声令下,谁敢不从?这浴血奋战的精神,正是对扼住命运咽喉这一主题的最好反馈。他们要胜,不要输给眼前和心中的敌人。

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中,节奏变得舒缓而有张力,像是一首抒情的诗,娓娓道来,却在这温柔的诗中时不时蹦出来一两个不甘沉寂的响亮音符。战争终于结束了,将士们沉浸于胜利的喜悦,却也没有忘记那些为胜利牺牲的人。时而悲伤,时而喜悦,情绪交织,百转千回,错综复杂。战斗后的静思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互相交错,最后转化为坚定的决心。对啊,战争已经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这曲调深沉、安详、优美,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经苦难,人们终于可以享受这一份宁静。章节的结尾,英雄们在黑暗与沉寂中醒来,光明迸射,美好的未来触手可及。

第三小节

第三小节中,节奏又重回高亢。短暂的安逸并没有持续多久,战争就又一触即发。将士们没有时间再享受平和,只得快马加鞭再回战场。可是他们的心里却没有一个“不”字。为

了国家,为了人民,这些都是值得的!

第四小节

第四小节中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经历了长久的战争,战士和人民都疲惫不堪。好不容易再次迎来胜利曙光,自然是欢欣雀跃,庆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这个新主题,像一股巨浪从英雄心底流出,自信、豪迈而勇往直前。庞大的尾声,响起了C大调光辉灿烂的凯旋进行曲,它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乐曲终了,余音绕梁,心中还是波澜起伏。我仿佛听到了交响乐的另一边贝多芬不甘的嚎啕和呐喊,也仿佛看见了他长跪于地悲恸欲绝。然而他并没有弯了脊梁,仍然挺直胸脯,哪怕命运扼住了喉咙,他也从未放弃!这就是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的原因吧,不屈服,不认命,昂首生活,回应挑战。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也同样在全球享有盛誉,而这首曲子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与收获。不同于《命运》,这首交响曲的曲调更加轻松活泼而又雄伟壮丽,其中第四章是著名的主题《欢乐颂》,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王国。高昂而又激动人心的旋律将古典主义音乐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上课时,老师还带领我们哼唱了《欢乐颂》,哼唱时由浅入深,要求我们用心体会音乐内在的含义。

浪漫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的赏析结束之后,我们又进入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学习。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观感,作品富有幻想性,多是对大自然的描写。大自然宽容,平静,万物和谐又没有矛盾的产生,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在课上,我们欣赏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完成此曲时,贝多芬的双耳已经完全失聪,但这首交响曲却轻快而诙谐,五个乐章抒写了一首午后宁静的田园交响诗。眼前是明媚的春光,身处空气清新的大自然,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快板的演奏则让人忍不住也跟着一起旋转跳跃。这也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