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原因例析 下载本文

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后来人们用以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上面例句中既然说?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 连连失利?, ?只获得第八名?,那么就不能说是?功亏一篑?(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决赛中惜败获得亚军才是?功亏一篑?)。 例2: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因人成事?这一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曰:‘公等录录,此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意思是: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后面的?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相矛盾。 例3: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这一成语出自《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意思是: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此成语用在句中,明显与前面的?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相矛盾。 例4、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例5、开始,人家送礼他都不收,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就不以为然了。

?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认为错?,可用?不以为非?。

例6:临出发了,张林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七手八脚?指一起动手,和前文矛盾。 十、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例: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高考题)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

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等等。 例:凝望的视野里,是凝重的海岸线和喧闹的街道,如今的小镇便像一座鳞次栉比的盆景。

?鳞次栉比?也可写作?栉比鳞次?。它的意思是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密密挨着。现多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很多。

例: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炙手可热?,它出自杜甫的《丽人行》,诗中说?炙手可热执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意思是说?手一接近便感到热?,用来比喻权势气焰之盛,而在这一项中将它理解为?热门或热销?,就不恰当了。

例: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当然是正确的了。

十一、要辨明词义的轻重

例: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本句。

例: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义无反顾?,意思是?道义上不容许徘徊退缩;只能勇往直前?。而句中?为出版画册而放弃休息时间?与?道义?无关。

例: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这次被选为全市优秀共青团员。

?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名望很大。运用不当是因为不分语义轻重。 类似错误精萃:

例1: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见《现代汉语词典》)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例2: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上面例句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可改为?丢盔卸甲?。

例3: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见《现代汉语词典》)上面例句中作者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十二、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

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

例: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它出自《礼记》,?轮?有高大的意思,?奂?有众多的意思,它一般用来形容房屋的高大华美,而有的同学看到有?美?的意思,例句中又是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上一些花鸟虫兽、人物形象的神态,就认为是对的,其实错了。 例: 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这个句子划线部分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们学习的是支离破碎的东西。但?目无全牛?能不能表达这种意思呢?如果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以及它的具体内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进行判断了。?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经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许多小的部分组成的。这个成语形容技艺精湛纯熟。看来,?目无全牛?在这里是用错了的。 类似的成语高考高过的还有:火中取栗(1998年)

例: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例: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例:我们要用韦编三绝的精神同邪恶势力划清界线。

这个句子划线部分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毅然决然之类的,但?韦编三绝?却没有这样的意思,?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它原来的意思是指孔子晚年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如果弄清了这个成语的出处和故事的内容,我们会很容易判断划线部分的成语使用的正误。 知识板块: 注意成语的源出,分辨其含义

中国的成语,往往源自古代的一些典故,它的词义与典故有着莫大的关联,要准确的把握成语的词义,就必须探源,而不能望文生义。下面这些成语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登堂入室?,源于《论语》:?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用?入门?、?升堂?、?入室?来比喻再学习上的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后用?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目无全牛?,《庖丁解牛》里说,庖丁给文惠君解牛,动作和声响,同音乐一样有节奏。文惠君大为惊叹。庖丁说:?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后来就用?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赔了夫人又折兵?,源出《三国演义》,周瑜把孙权的妹妹许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来招亲,打算乘机扣留,夺还荆州。结果刘备到东吴成婚后,设计带着夫人逃了出来。所以蜀国士兵讥笑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即用以比喻想占便宜,反而遭到双重损失。?豁然开朗?,来自晋代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火中取栗?,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有吃到,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倒好处。 知识板块:

常见且易错的成语

我国的成语浩如烟海,要一个中学生全部掌握,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应把重点放在常见且易错的成语上。如: 1、不足为训: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 2、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3、惨淡经营:煞费心思,着意布臵、谋划和管理某项事业。 4、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5、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6、改弦更张: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引申为改革变更。

7、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8、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医术高明。

9、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深。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

10、身临其境:亲自到某个地方,应与?设身处地?相区别。 11、文不加点: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敏捷。 12、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13、 两小无猜:指幼年男女天真无邪,相处融洽。 14、紧锣密鼓:多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15、 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16、 祸起萧墙: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17、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18、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