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下载本文

10.【答案】B

【解析】解: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图中的等高距为30米;图中最高处海拔2100--2130米。 故选: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考查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常考知识点,多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11.【答案】A

【解析】解:依据左图中的方向和位置判断,小张的车在右图中的位置是在玉泉路和复兴路交汇处,行驶方向正前方是东,所以有此可判断小张位于①点,由西向东行驶。 故选:A。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一般定向法:通常“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本题考查地图中方向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12.【答案】C

【解析】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手机提供的电子地图具有语音提示功能,具有实时导航的功能,也能指示附近加油站位置;与手机提供的电子地图相比,实时路况指示牌只能显示路况信息。 故选:C。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13.【答案】C

【解析】解:纬度度数不同的纬线长度不相等,故A错误; 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故B错误;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故C正确;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牢记即可。 14.【答案】A

N位于赤道以北,排除③地和④地;从【解析】解:从不明物体坠落地的纬度看,45°

E,排除②地(在西经度区);验证①地,符合45°N、124°E。 其经度124°

故选:A。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

第13页,共18页

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15.【答案】B

【解析】解:根据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

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

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断松原市(45°N、124°E)位于以西为东半球,20°

东半球、北半球。 故选:B。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本题主要考查了半球的划分,认真读图分析解答。 16.【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非洲与南美洲轮廓,南美洲的东岸凸出的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的部分遥相呼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据此推测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该漫画反映的是大陆漂移假说。 故选:B。

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理解是答题的前提。 17.【答案】A

【解析】解:从图中看出,C大陆是南美大陆,D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东岸和非洲大陆西岸轮廓几乎完全吻合,这能最好地证明大陆漂移学说,说明地球上现在的海陆分布是由于大陆漂移而形成。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理解解答即可。 18.【答案】B

【解析】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根据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清主次,解答本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即可。 19.【答案】C

第14页,共18页

【解析】解:冬至日太阳直射③即南回归线,此时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 故选:C。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昼夜长短的特点等,理解解答即可。 20.【答案】D

A地区为北寒带,【解析】解:地图中,阳光斜射得很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终日不出,

气候终年寒冷;故选项A正确。

B地区为北温带,这里四季变化较为明显;故B正确。

C地区位于热带,这里有太阳直射现象,正午的太阳高高悬在空中,气候终年炎热;故C正确。

D地区位于南温带,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C少;故D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D。

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

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

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纬度范围是66.5°

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寒带终年严寒,且有极昼极夜现象。 本题考查了五带的划分及特征,读图记忆解答。 21.【答案】B

【解析】解: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该线南部有太阳直射现象,北部是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读图可得,②是北回归线,故B正确。 故选:B。

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

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范围是66.5°

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本题考查地球五带的分界线及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22.【答案】C

【解析】解:七大洲中面积居第二位的是非洲,图中的丙表示非洲,该大洲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故选:C。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本题考查大洲的轮廓及概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3.【答案】C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甲是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故A正确。

第15页,共18页

丙是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故B正确。 乙是北美洲,位于北半球,故C错误。 丁是南极洲,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本题考查大洲的轮廓及概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4.【答案】B

【解析】解:平均海拔低于200米的地形为平原。读图可知,该大洲57%的地形低于20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一般平均海拔低于200米的地形为平原

本题考查了陆地地形的名称及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5.【答案】B

【解析】解:从该大洲不同海拔陆地面积所占比重示意图看出,该大洲的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平原面积广大,因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洲颜色大部分是绿色。 故选:B。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的判读以及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

W 东南 低 热带和南温带,120°26.【答案】C D ③ 昼短夜长 北半球和东半球 0°

的分界线上

【解析】解:(1)小明和在美国的哥哥收看直播的时间不一样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成的;

(2)小明爸爸在北京参加庆典大联欢,需要携带一幅北京市地图 (3)国庆节地球公转到示意图中的③段即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山东省临沂昼短夜长。

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4)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

线是赤道。读图可得,北京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5)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图中A地的经

W.B地位于A地的东南方向,B地的纬度是23.5°S,属于低纬度,位纬度是0°,120°

于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上。

故答案为:(1)C;(2)D;(3)③;昼短夜长;(4)北半球和东半球;(5)0°,120°W;东南;低;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上。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及经纬网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第16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