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下载本文

二、地下岩溶管道、裂隙、孔隙的分布规律 三、地下岩溶率 第四节 表层岩溶带 一、表层岩溶带的发育特征及区域分布规律 二、表层岩溶带的形态特征 第五节 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 一、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控制作用 二、碳酸盐岩与岩溶发育 三、水动力条件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四、岩溶发育期 第三章 岩溶水文地质特征 第一节 岩溶含水层 一、岩溶含水层组划分 二、岩溶含水层的蕴藏(裸露、覆盖和埋藏)条件 三、主要岩溶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水力联系 第二节 岩溶地下水类型 一、岩溶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二、纯碳酸盐岩岩溶水的含水介质特征 三、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水的含水介质特征 第三节 岩溶流域的边界条件 第四节 岩溶流域的水文地质分区 第四章 岩溶水系统 第一节 岩溶水系统的结构 一、地下河系的结构 二、主要蓄水构造的结构特征 三、表层岩溶泉水的系统结构特征 四、地下水之间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 第二节 岩溶水系统划分 第三节 岩溶水系统的水动力场、温度场和化学场

36

第四节 岩溶水系统的概念模型 第五章 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一节 天然资源 一、地下水资源计算区的划分 二、天然补给量 三、天然排泄量(径流模数法) 四、水文分析法概算地下水资源量 第二节 可开采资源评价 一、地下水可开采资源评价原则 二、地下河岩溶水可开采资源评价 三、蓄水构造岩溶水可开采资源评价 四、表层岩溶泉水的可开采资源评价 第三节 碳酸盐岩分布区储存资源计算 一、储存资源量计算方法 二、参数的确定 三、计算结果 第四节 水均衡分析 一、水均衡模型 二、水资源计算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节 岩溶水水质评价 一、水质评价方法 二、岩溶水水质组份单项评价 三、岩溶水水质综合评价 第六节 与二十年前岩溶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对比 第六章 岩溶水的开发利用条件 第一节 开发利用岩溶水的允许开采量的可行性分析 一、 开发利用地下河水的允许开采量可行性分析 二、 开发利用蓄水构造岩溶水允许开采量可行性分析

37

三、 开发利用表层岩溶泉水允许开采量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 地下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二、 蓄水构造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三、 表层岩溶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节 岩溶水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条件 一、 地下河水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 蓄水构造岩溶水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条件 三、 表层岩溶泉水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条件 第四节 岩溶水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地下河水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 二、岩溶地下水抽水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 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工程方案 第一节 岩溶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第二节 岩溶地下河水开发利用工程方案 第三节 蓄水构造岩溶水开发利用工程方案 第四节 表层岩溶泉水开发利用工程方案 第八章 岩溶环境地质问题 第一节 干旱缺水状况 第二节 石漠化及水土流失 第三节 洪涝灾害 第四节 地下水污染 第五节 其它环境地质问题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11.4 资料立卷归档

11.4.1 在本项目调查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有关地质成果,包括图纸、图表、文字及其计算材料、照片、录像、录音、磁带、光盘等均应经过整理、立卷,组成保管单位后编目、归档。

38

项目工作中文件材料的形成、检查和最终验收是地质生产和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确保项目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证明材料,属于需立卷归档的资料。

11.4.2 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质量要全面符合部颁有关科技档案和地质工作技术规范、规定和原本地质档案归档办法。复印件不得归档。 11.4.3 地质工作项目完成时,项目负责人应指定一名科技人员对本项目所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进行分类、组卷、编目归档,并填写好明细帐,由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审核签署,向本单位科技档案部门办理归档手续。 11.5 资料汇交

11.5.1项目工作报告制度: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暂行制度》的要关要求,及时向项目综合组上报项目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11.5.2 中间性资料汇交:本项目工作中的年度工作总结、野外工作总结必须及时汇交项目综合组。综合组要求汇交的其它资料,项目组也要按时提交。

11.5.3 项目最终成果资料汇交

汇交项目综合组的资料,包括: (1)实际材料图;

(2)项目成果报告书及其附图、附表; (3)项目成果资料电子文档; (4)项目空间数据库资料。

汇交给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档案馆的资料和项目工作单位存档资料,按有关规定执行。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