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参 下载本文

课本第 2-3 页 小复习 【教学目标】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2、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3、会数出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

4、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 < 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教学重点】 1、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数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 2、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须知】

本课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复习上一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表内乘除法及相应的两步计算式题、正方形、长方形的相关知识。教材设计了一个登险峰的情境,“登险峰”是一个有趣的载体,教学中可以通过不断变换山门上的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登险峰。

解乘除法应用题是学生必须具有的能力,这里借助“植树”这一场景让学生们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乘法不等式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可以从题2第④小题这类“够不够”问题引出。

【教学建议】 一、题1 登险峰

1.创设情景引入。先用投影薄膜或多媒体课件将课页投影在黑板上,通过登险峰的整个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从险峰的第一道山门往上攀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集体解题。第一道山门,门上是表内乘法题。

2.第二道山门,门上是一组有余数的除法问题,被除数逐次增加10,除数逐次增加1,商相同,余数逐次增加1。

9

28 ÷ 3 = 9 余 1

38 ÷ 4 = 9

(38 2)

48 28

3 × 9 + 1 =

(余 2 1) 48 ÷ 5 = 9

余 3

58 ÷ 6 = 9

4 × 9 + 2 =

5 × 9 + 3 =

6 × 9 + 4 =

从(1)通过逆运算得到(2),经过观察分析可得出(1)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等式右边逐次增加10就等于等式左边逐次增加1个9与1个1,依次类推。教师在教学时可安排学生用(2)的形式对(1)的答案进行检验。

3.山门3 是两步计算式题 山门4 是几个几加减几个几

山门3与山门4以“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为基础,注意学生在答题时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及时进行反馈。

4.山门5是走迷宫,这里走迷宫在本套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学生尚未有走迷宫的策略,只是凭直觉。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迷宫出口开始往里找寻道路取到钥匙这样比较容易。

5.山门6是最后一道门“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来考虑。 登上险峰后,可以利用投影片与教学平台,改变山门上的题,然后再次登峰达到复习的目的。

二、题2植树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教学中可先从植树节谈起,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整理题中的信息和数据、解决问题,学生应该注意到每一小题所需的信息、数据有些已经在前提中进行描述。

学生在解题时应注意书写格式,将算式、单位名称、答句写完整。 三、乘法不等式

可以利用第三册教材中的“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直观地引入乘法不等式。 例如 小兔在数射线上3格一跳

10

跳了几次后 小兔还在20以内?

b)跳了几次后 小兔超过了20?

□ × 3 < 20

1 × 3 < 20

2 × 3 < 20

3 × 3 < 20

4 × 3 < 20

□ × 3 > 20

7 × 3 > 20

8 × 3 > 20

9 × 3 > 20

10 × 3 >

学生们通过尝试找到答案:

教学时要强调的是这些题都有多个解或无数多个解。

经过上述的准备练习,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解课本中的题,并从自己解出的答案中寻找“最大的是几”。 11

课本第 4 页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学目标】

1.能将14×6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2.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教学重点】

将14×6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计算7×12时,需对第二个因数12进行分拆 【教学须知】

在《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中,已出现了几个几加几个几的题型,学生们现在学习的是它的逆向问题“将几个几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分拆办法有很多种。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为乘法分配律的出现作了准备。

有学者认为,乘法分配律在数学中的作用,相当于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灵活运用分配律是一种数学技能,可以提高运算效率。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感知和认识对于学生后面学习多位数的乘除法以及简便运算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建议】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从具体的生活中常见的情节“海南大西瓜”引入例题:14箱大西瓜,每箱装6个,一共有几个?

学生们很快就能列出算式:14×6,从小胖的话“怎么计算14×6,没有这样的口诀噢!”自然而然地引出将14×6分拆为能够用口诀计算的乘法题,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过程:

这里要鼓励学生们寻找不同的分拆,但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找到所有不同的分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了解有很多不同的分拆并能列举出一、两种就行了。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一年级)的策略列出所有分拆的情况。

2.练一练

12

小丁丁将14个6 分拆成10个6加4

小亚将14个6 分拆成7个6加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