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下载本文

1.3.7 《XXX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1.4 综合评价与结论 1.4.1 综合评价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XXX省《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XXX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精神要求,市场前景较好,建设容和规模切合实际,技术方案科学可行,投资估算合理,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措施得力,运行方案科学可行,符合环保要求和规定。

从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分析来看,①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式可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② 投资收益率高,回收期较短,偿债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③ 项目实施后,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从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陕南中草药、重楼和白芨产业链的形成,带动退耕农户的增收,同时为中草药、重楼和白芨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通过建立仿生种植示点。开展中草药、重楼和白芨的良种先育、繁育和保存研究,建立优质资源库,为名优道地中草药的稳定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1.4.2 结论

该项目有显著地综合效益,具有可行性。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XXX位于XXX省秦岭南鹿,,属长江水系流域,北连关中,总面

积34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辖19镇,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9.3万人。XXX地处秦岭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多年来为确保南水北调不受污染,镇安不能发展大型工业尤其是化工企业,因此XXX农民只有农业收入,基本没有工业收入,多年来全县财政收入维持在2亿元以下,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特别是居住在山区的乡、村、镇农民生活更加贫困。

2.1 贫困根源分析

2.1.1 XXX是一个“九山半水半份田”的山区农业县,受自然条件制约,山区耕地少,土壤贫瘠,因而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种田连最基本的吃饱穿暖的要求都满足不了,无疑,此路不通。传统的农业无法让他们摘掉贫困的帽子,要发展经济,只有在人均6.8亩的林地上做文章了。

2.1.2 无工不富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XXX山高林密,是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之一,为保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不受污染,国家限制在镇安山区发展工业企业,因而也影响到XXX的财政收入;

2.1.3 XXX大片山林规划为国家生态林,近年来已禁止砍伐林木,大部分农民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

2.1.4 XXX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农民种田主要是靠天吃饭使种田的产量不稳,农民收入起伏较大;

2.1.5 XXX地处秦岭深处,距沿海港口及国家其它大城市较远,造成产品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产业的发展。

2.1.6 农民综合素质较低、技能差、主观依赖性强。大部分青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