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题文)《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性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 ....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 ....3.下列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去跳广场舞,身体棒棒的。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C.“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这句话中的动词有“爬、折、寻”。“在地上或桂花树上”是修饰说明“寻蝉蜕”的地点的。 D.“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这句话中的“疲倦不堪”可换为同义词“疲惫不堪”,语意不改变。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 ....
B.爸爸涨工资了,妈妈喜出望外地说:“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真高兴!” ....C.导游把我们分成两组,爬山的爬山,玩水的玩水,大家各得其所。 ....D.我们班的张伟是个名副其实的“书虫”,吃饭时他都抱着书在看。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B.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的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地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C.光明啊,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D.你认为我会想旅鼠那样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吗?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43.理解填空。
(1)《咏雪》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对父亲的朋友是这样批驳的: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星星 臧克家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小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1)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2)“夜空是另一个世界”一句有什么含义?
3)“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用星星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四、综合性学习
8.古代有许多描写牛郎织女的诗歌,请你写出一首。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10分)《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下列各项中“而”字解释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援弓缴而射之 2)选出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B、与朋友交而不信:相信 C、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D、不舍昼夜:舍弃
3)选出译句不正确的一项(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B、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C、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很高兴吗? 4)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传不习乎 B、不亦说乎 C、温故而知新 D、人不知而不愠 5)不是谈论学习态度的一句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人不知而不愠 D、温故而知新 10.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径去”之狼动作及心理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 (4)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纪念白求恩》,完成后面小题。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
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白求恩的年龄和来华路途? 2)文中②③两节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话是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为“ ”,请谈谈哪种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4)“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5)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学完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后,该如何来反驳他。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为我“扎红” 冯骥才
①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
②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扎红”。记得十二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经八十六岁了,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其他人也笑着,我心里深深地感动。所有孩子自出生那一刻,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执着不灭;而我竟有如此洪福,六十岁了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一时心涌激情,对母亲说,待十二年后,还要她再为我“扎红”,母亲当然知道我这话里边的含意,笑嘻嘻地连连说好。
③十二年过去,我的第六个本命年来到,如今七十二岁了。
④母亲呢?真棒!她信守诺言,九十八岁寿星般的高龄,依然健康,面无深皱,皮肤和雪白的发丝泛着光亮;最叫我高兴的是她头脑仍旧明晰和富于觉察力,情感也一直那样丰富又敏感,从来没有衰退过。而且,今年一入腊月,她就告诉我,已经为我预备了红腰带,要在除夕那天亲手给我扎在腰上,还说她要自己来绣这腰带上的花儿。
⑤除夕到了,一早儿母亲郑重地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摺得十分齐整的红腰带,打开给我看,一端是母亲用黄线绣成的“马年大吉”四个字。每个字的笔画都很规整,针脚细密。母亲抬起头看着我说:“你看我绣得还行吗?我写好了字,开始总绣不好,太久不绣了,眼睛看不准了,手也有些不稳了。我拆了三次绣了三次,马字下边儿的四个点儿间距总摆不匀,现在这样还可以吧。”我感觉此刻任何语言都无力于心情的表达。妹妹告诉我说,母亲在绣的时候,还换过一次线呢,开头用的是粉红色的线,后来觉得不够显眼,又换成了黄线。妹妹见了还笑着对母亲说:“你要是再拆再绣,布就扎破了。”
⑥母亲在为我“扎红”时,显得极其认真。她两手执带绕过我腰时,只说了一句:“你的腰好粗啊。”随后又调整带面,使正面朝外,再把带子两端汇集到腰前正中,拉紧拉直;结扣时,更打了一个好看的
蝴蝶结,并把带端的字露在外面。这一切,她都做得一丝不苟,庄重不阿,有一种仪式感,叫我感受到这一古老风俗里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⑦我比母亲高出一头还多,低头正好看到她的头顶,她稀疏的白发中间,露出光亮的头皮。母亲真的老了,尽管我坚信自己有很强的能力,却无力使母亲重返往昔的生活。
⑧然而此刻,我并没有陷入伤感。因为我现在仍然拥有人间最珍贵的母爱。我的鬓角虽然已经花白,却依然是一个孩子,还在被母亲呵护着。
⑨感谢母亲长寿,叫我们兄弟姐妹一直有一个仍由母亲当家的家;在远方工作的手足每逢过年时,依然能够其乐融融地回家过年,享受那种来自童年的深远而常在的情味,也享受着自己一种美好的人生情感的表达——孝顺。
⑩孝,是中国人视为人的准则的一个字,是一种缀满果实的树对根的敬意,是万物对大地的感恩,也是人性的回报和回报的人性。
?我相信,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
?此刻,心中更有一个祈望,让母亲再给我扎一次红腰带。这想法有点神奇吗?不,人活着,什么美好的事都有可能。
1)在作者眼中,母亲的“棒”表现在哪些方面? 2)联系全文,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⑨段中说孩子们“享受着自己一种美好的人生情感的表达——孝顺”,孩子们的“孝”表现在哪里?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这句话的理解。 七、作文
13.请以“那一次,我________”为题,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个人信息相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A 5.A
二、名句名篇默写
6.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三、诗歌鉴赏
7.1)诗人通过对另一个世界中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2)与之对立的是黑暗的现实世界,隐隐表达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于是把目光投向另一个世界,寄托自己的理想。
3)平等、互爱、团结合作。
4)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5)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