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下载本文

好重量的混炼胶料,通过模压机加温硫化和压制,使鞋底与鞋帮紧密连接,一次成型,然后修边整理而成。

也有单独将鞋底模压成型,再将鞋底和制作好的鞋帮粘贴或缝制成一只完整的鞋。

模压成型的鞋大底花纹较复杂、规范,多呈封口状,多数有边埂,左右鞋花纹对称。既有平底鞋,也有中、高跟鞋。有些后跟外侧有耐磨块,有排热胶孔;鞋号、厂名、商标等标记一般在弓部中央。由于胶料里有水份或沾有杂物,常能形成气泡、砂眼、杂物。有时因胶料不足还可能造成缺胶。

同一模具生产的鞋底花纹边缘形态、位置相同,但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型号鞋一般都有多套模具,各模具之间存在一定的公差,经过修理的钢模差别更大,因此同一型号鞋各鞋的特征也可能存在差异。

(三)压延冲切工艺及特征

压延冲切工艺多用于橡胶底的加工。橡胶经混炼加热塑化后,通过压延机制成不同厚度并具有一定图案的长胶条,然后按不同鞋子大底的需要,通过冲切机冲切出不同规格尺寸的鞋大底。然后经上帮用围条粘合、流化等工艺,制成一只完整的鞋。 冲切工艺也用于软塑料底,如泡沫塑料底拖鞋、组装凉鞋和拖鞋等鞋底的加工。

冲切底多为平底鞋,花纹多为波浪形、直线形、网络形,周边无边埂,花纹边缘不封口;左右鞋底花纹不对称,花纹分布是随机的,花纹边缘形态、位置各鞋不同;鞋号、厂名、商标等标记在弓部的位置不固定,围条接头的位置也不固定。围条的粘贴接口一般都在后跟的内侧。由于这道工序是手工操作,粘贴的位置因工人的习惯而异,就使围条的粘贴位置成为稳定特征。有上帮和高温定型过程中所形成的碰撞痕;有压力不均、原料不均所引起的花纹模糊、残缺变形或砂眼、汽泡等。没有抗磨损块,也没有注塑孔痕和排热胶孔。 (四)线纳底特征

线纳工艺多用于布底的加工。一般是将多层棉布重叠粘合以后,再用麻、棉线纳制成鞋底,然后经绱帮制成成品鞋。 线纳工艺有手工纳制和机器扎制两种。家做布鞋的底都是手工纳制,针脚分布各有规律,间距不均匀;一般没有商标、鞋号

和成型的鞋底花纹,鞋底周边为手工裁切,一般不整齐。商店出售的布底鞋为机器扎制底,多为螺旋式扎制,针脚比较规律,较明显粗大。

线纳底特征主要有:鞋型特征,叠层方式,手工或机器轧制的方式,针脚、接头、断线、跳线不均、布质不一、纳底力不同所引起的表面凸凹等。

(五)手工裁切底特征

手工裁切工艺多用于皮底、橡胶轮胎底的加工。用切割刀直接在皮革、旧橡胶轮胎或传送带等原料上切割鞋底。鞋底花纹一般是原料本身的花纹,边沿花纹的长短、形状、角度等各不相同;一般无商标、鞋号等标志。有的还能反映钉帽、针孔、线槽切口以及少量的毛孔痕和褶、皱纹特征。 五、鞋底穿用与修补特征

鞋底穿用与修补中形成的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鞋底的结构特点、穿鞋人的足型特点及穿鞋人的行走特点,可用于足迹的分析和检验鉴定。 (一)鞋底穿用特征

鞋底穿用特征主要是指鞋底在穿用过程中,受到磨损、扭曲、抻张、压缩等力的作用,造成的各种老化、磨损和损伤,包括硬伤、磨损、孔洞、断裂、龟裂及附着物等特征。

1、硬伤特征

鞋底在坚硬锐利的客体上磨、蹭、蹬、踢、碰撞而形成的小沟、缺损、裂口,以及鞋底踩踏在烟头、碳渣、灼热金属等物体而形成的烫伤、凹坑、疤块和孔洞等。硬伤的形状、大小、深浅及出现的部位都属特定特征。这些特征的价值很高,可用来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 2、磨损特征

磨损特征是鞋底在穿用过程中与地面产生摩擦、挤压,使鞋底外表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特征。它包括鞋外底磨损特征和鞋内底磨损特征。磨损的部位、形状、大小和程度具有人各不同、各鞋相异的特点,属于特定特征。

在有花纹的鞋底,磨损的部位首先是鞋底花纹,这些花纹磨损的程度,或者残留花纹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与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等常用来作为认定或否定的重要依据。

3、孔洞特征

一般人的鞋底在拇趾部、掌部等处受到的作用力最大,这些部位形成的磨损也就最为严重。鞋底经长时间穿用,容易将这些部位磨穿而形成孔洞。孔洞的形状、大小、边缘裂口的数量、大小、形状及所在方位都是比较稳定的特征。 4、断裂特征

鞋底经长期穿用,导致其内部缺陷或应力集中处出现局部断裂,形成粗大的沟纹。断裂特征易出现在塑料底、橡胶底掌部跖趾关节弯折处。断裂的形状、长短、宽窄、数量及沟纹边缘小裂口的形状、大小、数量、相互关系等特征,都是价值较高的特定特征。

5、龟裂纹特征

龟裂纹一般出现在橡胶底上。是指鞋底物质在穿用过程中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导致老化,在鞋外底表面产生的纵横交错的细小条状裂纹。龟裂纹出现的部位、形态、大小、长短以及同一方位多条裂纹构成的特殊稳定的图案的形状、边长、角度等,都是很好的个别特征。

6、附着物特征 鞋底附着物,主要是指鞋底上附着的比较稳定的物质。如扎上的图钉、铁屑,粘上的沥青、油漆,填入的石子、煤渣、泥土等明显稳定的物质。附着物的位置、形状、大小、数量、成分及与其他特征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均可作为个别特征使用。 但需要注意,有些附着物容易脱落,使特征消失,因此这类特征在检验中只可作为参考。

另外,有些作案人为了逃避打击,作案时故意在鞋底粘贴或包裹一些物品,以伪装自己的足迹,逃离现场后取掉附着物,对于这种附着物痕迹,在分析和检验时应仔细研究,判断伪装的方式,然后再确定。

(二)鞋底修补特征

人们在穿用鞋时发生损坏,如穿孔、折断、裂纹等,而进行修补。经修补后,在穿鞋足迹上会留下相应的痕迹,而形成新的特征。

鞋底的修补通常包括钉铁掌、粘胶皮和缝线等。

修补特征主要包括:铁掌和胶皮的形态、大小、位置、表面花

纹及铁掌和胶皮与其他特征之间的位置关系,缝线道的位置、形状,针脚的密度、缝线的粗细,钉孔的间距、钉帽的形状及相互关系等。修补都是手工操作,随意性痕强。所以,修补特征的特定性很强,在足迹检验鉴定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六、袜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