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下载本文

教育性质、工作要求的差别,使每个人形成了各具特性的外部结构形态及行走运动功能。因此,每个人行走动力定型的作用力及人体重心在足底上的反映形式不一样。在形成足迹时,这些特殊性必然在足迹中得到相应的反映。所有这些特征的总和,不可能在其他人的足迹中重复出现。即使人们穿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型号的鞋,每个人的足迹特征也都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特定性。因此,足迹也具有人各不同的特点。足迹的特定性是足迹检验的理论基础。

足迹的特定性为足迹检验认定某造痕体或认定人身提供了根本依据。

(二)足迹的相对稳定性

足迹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同一人不同时期形成的足迹,其基本特征保持不变的特性。

由于人的赤足形态、鞋袜底形态以及行走动力定型的形成和变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足迹中的特征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每个人不同时期形成的足迹,其基本特征变化不大,相同特征会重复出现,有很强的规律性。 足迹的相对稳定性这一特点,为足迹检验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基本条件。

(三)足迹的反映性

足迹的反映性,是指足迹既能反映出人足及其所穿鞋、袜的外部结构形态,同时又能反映出人的行走习惯动作,这是客观必然的。

无论正常足迹,还是变形足迹,包括受外在环境影响的足迹,甚至故意伪装而发生变化的足迹,都能不同程度地反映行走人自身的特殊特征。这是我们认识和利用足迹的前提条件。 根据足迹的反映性这一特点,能够认定留痕体,并能分析留痕者的个人突出特点。

(四)足迹的连续性

足迹的连续性,是指足迹形态及其特征的重现性。 人行走是一种重复的周期性动作,在不同周期的相同阶段上,人体各部位动态和重心变化一般都相同,其运步方式和足碾动情况也一样。因此,在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体运动器官和生理

机能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形成的足迹,其形态特征反映都一样。

第二节 赤足特征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赤足足迹的形态、大小特征及足底皮纹特征,为利用赤足足迹分析作案人特点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赤足足迹的形态、大小。 难点:足底皮纹特征。 教学形式:

讲授、多媒体。 课时分配:

理论教学:赤足足迹的形态、大小2课时; 足底皮纹特征、其它特征2课时。 实验教学:2课时。

思考题:

1、如何确定赤足足迹的特征?

2、如何区分赤足与手掌的乳突纹线?

足迹特征是指足迹中能反映出造痕体相应部位形态或特殊行走习惯的反映形象的总称。足迹特征是人行走运动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足迹分析和鉴定的基础。

根据造痕体的不同,将足迹特征分为赤足特征、鞋袜特征、步法特征等。

赤足特征是指赤足足迹中反映的赤足接触部位外表结构形态特征。包括赤足足迹的形态、大小、足底皮纹特征和其它特征。 一、赤足足迹各部位的名称(图3-2-3)

赤足足迹,按其自然形态,并结合解剖学的学名,可以将其分为足趾、足掌(足跖)、足弓和足跟四个区,统一编号、命名。 二、赤足足迹的形态、大小 (一)赤足足迹的形态 1、足趾痕迹形状与分布

(1)趾头痕迹大小

拇趾大,小趾小,二、三、四趾大小较均匀。如果发现趾头大小相差悬殊,如拇指过大,或其它趾过大或过小,就可作为特征来利用。当然,必须在趾头痕迹遗留完整的情况下确定特征,如有时足趾会重叠,或有其他因素影响,使足趾遗留不完全。所以要仔细分析,避免差错。

(2)趾头痕迹形状

因年龄不同,生活地区的差异,生产方式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对特定足趾形状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故其形状多样。一般有伞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锥形、不规则形。 (3)足趾痕迹分布

足趾痕迹分布状况,与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和劳动条件等因素有关。日常习惯性不穿鞋和穿鞋,穿合脚鞋,穿大鞋或拖鞋与软帮鞋,穿小鞋或尖而硬的鞋等,都能直接影响具体人足趾的排列,从而形成如下各种分布: ①分散型(分散趾痕)

分别以五个趾痕前缘中点与相应的趾的掌痕前缘突出中点作连线为各趾痕纵轴线,根据纵轴线构成的形状和朝向可将分散趾痕分为:

放射型分散趾痕:各趾痕纵轴线向不同方向展开的放射型分散趾痕。其五趾痕迹间距大,一般是不穿鞋、少穿鞋或穿大鞋者所留。

同向型分散趾痕:各趾痕纵轴线是平行方向的为同向型分散趾痕。根据纵轴线的朝向还可分为朝前,或朝内侧,或朝外侧的同向型分散趾痕。五个趾痕间距较均匀。

②并拢型(并拢趾痕)

各趾痕纵轴线向同一点的方向汇集的为并拢趾痕。五个趾痕间距很小,较为常见。

在足迹中,有时不容易区分趾痕是分散趾所留还是并拢趾所留。因为在力的作用下,赤足外观可出现一定的形变,导致足趾该分散的不分散,该并拢的不并拢。所以在工作中,不能直接机械比对。

③重迭型(重迭趾痕)

重迭趾又称背趾。重迭趾的形式有:第二趾重迭,第三趾重迭;第二、四趾同时重迭;第二、三、四趾中的两趾并迭。在平面足迹中,由于足趾重迭缘故,一般反映不出痕迹或反映出趾尖的痕迹。在立体足迹中,若蹬踩力较轻,仍可看出趾重迭的现象;若蹬踩力较重,重迭趾可能改变为并拢趾,五趾都有痕迹反映,这样就难于辨出重迭的足趾。要注意和缺趾的区别。 (4)足趾前缘顶点连线的形状

人的足趾长短不一,关系复杂,将五个足趾前缘顶点用直线相连,可构成各种形状: ①多角形

由于各趾长短排列不同,往往是第二与第四趾突出,把其顶点用直线连接后呈凸凹齿状,成角点在第二、三、四趾上。各趾间线段长短、角度大小都是较好特征。

②角形

由于有一个或两个足趾突出向前,其余趾前缘突出点正好位于斜线上,它们的顶点连线呈角形。 ③斜坡形

由于拇趾突出向前,第二、三、四趾和小趾的顶点位于直线斜坡上,连线呈一条斜行直线。 ④特殊形

由于足趾发育不平衡,如拇趾很长,或小趾很短,使拇趾痕突出向前幅度很大,或小趾痕与相应掌前缘无明显分界,各趾痕顶点连线呈不规则的阶梯形。

足趾前缘顶点连线的形状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几何图案,其线的长短、角度大小、数目和趾位等各不相同,构成了不同的种类特征。

(5)足趾痕间隙大小和形状

足趾痕间隙的特征,与足趾的分布和足趾边缘的形状有直接联系。在足迹中,五个足趾痕构成四个间隙,它们间的距离可分为宽、中、窄。四个间隙有的很大,有的很窄。相邻足趾的内、外侧缘各自的前后连线,相互构成的形状有:漏斗形;中间小两头扩大的;前端小后端扩大的;平行的。 (6)趾节区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