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考情分析】
(1)本专题的知识复习要明确两个方面,即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从宏观上把握“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两个重点”、“三对关系”。
(2)一个核心:维护社会公平,从分配制度、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认识维护公平的措施。 两条主线:个人收入分配与国家收入分配。 两个重点:社会公平的维护和财政的作用。
三对关系:公平与财政的关系、公平与税收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重点知识梳理】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1)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社会公平。为此,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 2.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方面,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另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②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第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2)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公平问题的表现 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等 维护社会公平的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效率是1
原因 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③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④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⑥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①生产决定分配,因而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保证。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维护社会公平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措施 保障机制。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⑤政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国家收入与分配 1.国家财政的本质
财政包括国家的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财政支出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可见,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通过收入与支出参与社会分配、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2.国家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的关系。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关系。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3.调节财政收支关系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主要 经济发展水平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表现 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
2
分配政策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①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源与流的关系 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②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措施 富 (2)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本质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①财政收入代表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②财政收入和支出都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来理解。财政收入从动态看,是国家筹集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看,是国家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财政支出从动态看,是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从静态看,是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
(3)不同的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的关系 实施 条件 措施 目的 济增长 联系 具体采取哪种政策,必须依据当时客观经济运行状况,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4)辩证看待财政赤字
①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它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财政赤字有害或者无害。 ②由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赤字如何弥补,如果用发行国债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不会引起纸币发行过量,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如果用增发纸币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就会导致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导致通货膨胀。 三、征税与纳税 1.全面把握税收
(1)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关系:税收是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是区别于财政收入其他形式的基本标志。
(3)税收的作用:一是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二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税收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3
(4)我国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5)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在我国,对公民而言,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国家而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因此,公民应自觉诚信纳税。
(6)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例1. (2016·高考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股权激励方式”。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实际是按生产要素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的大小来进行分配。这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属于分配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项排除;各类企业采用的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不属于按劳分配方式,C项排除;D项夸大了股权激励方式的作用,排除。
【变式探究】(2015·高考广东卷)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481、0.477、0.474、0.4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 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