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幼教》真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A、学年 B、学期 C、每日目标 D、主题

42.评价对课程实施具有( )、鉴定、诊断和改进等作用。 A、导向 B、激励 C、甄别 D、引导

43.王老师想了解班上幼儿在益智区使用材料,与同伴交往及操作兴趣等情况,建议她采用( )进行观察。

A、追踪观察法 B、定点观察法 C、扫描观察法 D、定人观察法

44.幼儿环境创设应具有多元指向,它应当指向幼儿的行为,幼儿的( )、幼儿的社会化,幼儿的健康,园所环境的视觉效果及园所文化的展现。 A、认知 B、语言 C、情感 D、态度

45.在创设“春天”主题墙时,教师先设计了一面“春天大自然有什么变化”的问题墙,而后又呈现了幼儿户外寻找春天秘密的图片、作品等,这种环境创设是属于( )创设。 A、展览式 B、操作式 C、填充式 D、记录式

46.体验式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体现真实性、( )、社会性。 A、模拟性 B、适宜性 C、挑战性 D、开放性 47.( )幼儿能感知物体上下、前后的空间位置。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48.( )不属于有效教师互评策略中的激励式互动策略。 A、情境感染 B、启发思考 C、语言催化 D、情感分享

49.对幼儿参与活动状态的关注可从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 )和生成状态等方面进行。

A、投入 B、交流 C、互动 D、思维

50.( )是教育活动中自我评价和内部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A、反思 B、成长档案袋 C、观察 D、作品分析 51.活动区设置不科学的做法是( )。 A、在教室入口处创设构建区 B、在美工区旁边创设科学探索区 C、在益智区旁边创设阅读区 D、在表演区旁边创设建构区

52.在“蝴蝶与花”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幼儿:“蝴蝶是怎样找到花的呢?”幼儿边回答边做双臂上下摆的动作,教师又问:“你看到的蝴蝶是这样找花的吗?”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A、追问式回应 B、启发式提问 C、反应式回应 D、重复式回应

53.( )可观察的外部行为表现和内部心理体验等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基本机构要求。 A、游戏时间 B、游戏情境 C、游戏空间 D、游戏伙伴 54.下列关于幼小衔接表述正确的是( )。 A、幼小衔接主要是教幼儿学会拼音和认字 B、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形式,不利于幼小衔接

C、幼小衔接主要是激发幼儿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愿望 D、幼小衔接主要是参加各类兴趣班的学习

55.幼儿的行为表现和( )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A、情绪变化 B、活动兴趣 C、活动结果 D、发展变化

56.适合幼儿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游戏主要有手部游戏、( )、歌谣游戏等。 A、表演游戏 B、语言游戏 C、构建游戏 D、探索游戏 57.离园时,东东开心地对妈妈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还给我贴了好多颗小星星呢!”妈妈和老师沟通后才发现并没有这回事,妈妈觉得孩子撒谎了,感到非常担忧,对此,你认为( )。

A、东东撒谎了,必须高度重视,及时教育引导

B、东东将想象与现实混淆了,这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正常表现。 C、这是儿童“双重人格”的表现,建议家园教育要保持一致

D、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恰当运用表扬、奖励等方法,应加以改进 58.异物入眼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①用力眨眼,利用泪水将异物带出 ②用手或手帕擦去异物 ③用温水或蒸馏水冲洗眼睛

④翻开眼睛找到异物后用干净的棉签、纱布擦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9.幼儿园在为幼儿选择、购买玩具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 ①符合安全及卫生标准 ②课操作性和可控性 ③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 ④教育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0.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区别主要是( )。 ①游戏主要来源不同 ②游戏内容来源不同

③游戏中小情节的产生不同 ④游戏过程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每题5分,共10分

1. 简述如何运用家庭、幼儿园的优势,构建家园互助平台? 2. 简述如何保证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的安全? 二、案例分析(8分)

辉辉是个腼腆、害羞的孩子,平时很少说话,几乎从不发言。在今天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小朋友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连辉辉也举起了小手。老师高兴极了,连忙请他发言。辉辉站起来,小脸涨得通红,什么也不说,老师表扬辉辉有进步,能勇敢举手,并说没想好没关系。请他坐下再想想。过一会,老师提出新的问题时,辉辉又举起了小手,老师再次请他回答。可辉辉挠头,还是什么也说不出来,老师依然鼓励她继续努力,想好了再举手。又过了一会,老师给了辉辉第三次机会,辉辉依然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教师的教育行为和辉辉的行为表现,并提出帮助辉辉学会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策略。

三、论述:(1题12分)

在开展“好玩的水”主题活动时,教师在科学探索区的墙面上安装了高低不同的水管。一开始,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将装好的水从水管高处往下倒,看着水流下来十分兴奋。玩了几天后,孩子就没兴趣了。此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观察记录表,还投放了不同的运水工具,如各种

管子,塑料袋,框子,海绵等,以及探索“水的沉浮”的材料。科学探索区又热闹起来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幼儿在活动时所提供的支持策略,并且结合日常教学实践阐述区域活动中适宜的材料应具备的特征? 四、活动设计:20分

设计一节课中班社会活动《生活中的规则》。要求写明:活动的意图(2分)、活动目标(3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的重难点(2分)、活动过程(11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ABCCC 6-10 BADDB 11-15 CBCCB 16-20 CCCDA 21-25 BCACA 26-30 BDBAB 31-35 DBDBB 36-40 DDCBC 41-45 BDBCA 46-50 DBBCB 51-55 ABBCA 56-60 BBCCA

简答题 1、

①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第一位老师,而幼儿园能够运用集体环境推动幼儿的社会性,情绪和道德发展;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②在构建家园的互助平台是,要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态度,充分发挥幼儿园和家庭的互补作用和各自优势。 ③注重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④建立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平台,如个别或指导,集体形式和其他形式的指导等等。 2、

①.注意户外活动场地和设备的安全,卫生。

②.培养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使幼儿掌握户外活动必备的技能。 ③.户外活动前,对幼儿的身心状态进行准确掌握,避免潜在风险。 ④.掌握户外活动时间,注意调控户外活动节奏。 论述题 ①

区角活动的一般指导策略包括: A.利用角色转换,支持幼儿活动 B.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切磋 C.利用环境材料,转嫁指导意图

D.利用规则因素,方便幼儿自我调控 ②

适宜的材料应具备如下特征:

A.丰富性 B.层次性 C.情感性 D.自然性 E.探索性 活动设计题:

活动意图:根据中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了使幼儿熟悉生活中的基本规则,遵守规则,设计本机社会活动课程。 ③

活动目标:知道生活中一些具体规则的含义 学会遵守生活中一些具体的规则

能够在同学和伙伴中倡导一起遵守基本规则

活动准备:规则标识、纸牌、CD、尺子等等。 重难点:重点认识不同的规则,并进行熟悉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这些生活规则活动过程(略)。 案例分析题

答:①材料中教师表现出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和师幼互动策略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能够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并以平时的态度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过程中对在言行上对幼儿进行鼓励,并耐心对待幼儿的回答。

②材料中的辉辉是一个性格腼腆、害羞,但敢于尝试,突破自我局限的学生,在气质类型上看,属于抑郁类型。

③针对辉辉的气质特征和性格特点,教师应采用如下几种策略: A、注重言语上的鼓励、表扬

B、创设多样化,有趣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辉辉表达的欲望 C、教会辉辉具体的言语表达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