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下载本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目 录

1.愚人食盐 2.战国策·秦策二 3.王右军诈睡 4.戴震难师 5.曾子杀猪 6.千金市骨 7.高帽子 8.赵威后问齐使 9.学弈 10.永某氏之鼠 11.魏文侯从谏 12.原谷谏父 13.截竿进城

14.陈太丘与友期行

15.乐羊子妻 16.子产不毁乡校 17.习惯说 18.陈实与梁上君子 19.割席分坐 20.临江之麋 21.木兰从军

22.《李将军列传》(节选) 23.当止不止

24.《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节选25.工之侨为琴 26.三人成虎 27.郢书燕悦

28.赵普

1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ww.szzx100.com

①至于他家( ) ②更为益盐( ) ..③既得盐美 ④缘有盐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译】 ②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愚人的“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译】 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译】 【参考答案】

1.①到 ②改变 ③已经 ④因为 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 ①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或者,动作:“愚人无智,便空食盐。”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 4.启示: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战国策·秦策二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ww.szzx100.com ①管与止之( ) 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

2

③小者必死 ( ) 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者,甘饵也

【译】 ②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译】 3.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答】 4.概括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 ①卞庄子(代词) ②那么 ③小的老虎 ④却

2.①人是老虎最美好的食物。 ②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就是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了。

3.文章的寓意:智慧带来胜利和荣耀 事半功倍 或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启示:我们做事情要运用智慧,善于观察,仔细思考,找到科学合理 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就可以提高效率,甚至是事半功倍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②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③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ww.szzx100.com

①王右军年减十岁时( ) ②方忆右军未起( ) ..③相与大惊曰( ) ④及开帐(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

【译】 ②信其实熟眠

【译】 3.王敦为什么认为“不得不除之”?

【答】

3

4.“于时人称其有智”,你认为王右军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答】

【参考答案】

1.①不满 ②才 ③一起 ④等到

2.①王羲之睡醒,已经听到他们谈论的话,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 ②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

3.因为王敦与钱凤商议的是叛逆的阴谋(便言逆节之谋),一旦泄露出去可是要灭九族的,所以如果睡在帐中的王羲之知道此事,必是要除去的。

4.睡在帐中的王羲之无意中听到了王敦与钱凤商议叛逆的阴谋,知道没有活路了,不满十岁的他没有惊慌失措,就佯装出熟睡的状态(假装呕吐弄脏脸和被子都全然不知),骗过了王敦与钱凤的眼睛。这是他机智过人的地方。

戴震难师

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也?“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④二千年矣。“”然则⑤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注】①先生:这里指戴震。 ②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③就傅:跟随老师。 ④几(jī):差不多。 ⑤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蕴蓄者久矣( ) .

②日数千言不肯休( ) .

③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 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

【译】 ②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译】 3.文中戴震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与《论语》所提倡的哪些观点相一致?请你各列举一句。 【答】 4.塾师为什么把戴震评价为“非常儿”?

【答】

【参考答案】

1.①积蓄,积累 ②每日,每天 ③距离 ④这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