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教师要吃透教材和掌握学生实际;要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造成一定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揭示认识过程中的具体矛盾,排除认识上的障碍,以树立正确的观点等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几条具体途径。

第二节 启发式教学在其他教学法中的运用

一、启发式在讲授法中运用

讲授法的涵义。启发式讲授的两种基本形式:演绎式和归纳式。启发式讲授的基本要求。

二、启发式在谈话法中的运用

谈话法的涵义,启发式谈话的两种具体形式:问答式和对话式。启发式谈话的基本要求。

三、启发式在演示法中的运用

演示法的涵义。演示法的具体形式:图片、图表、幻灯、录像和电影等。启发式演示的基本要求。

四、启发式在讨论法中的运用

讨论法的涵义。启发式讨论法的具体形式,启发式讨论的基本要求。 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 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学的主要方法和要求

基本概念的讲授必须遵循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正确地把握概念的实质,不断指导学生分清比较接近,易于混淆的概念,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练习。

8

讲授基本原理的总原则与讲清基本概念相同。方法多种多样,讲清基本原理的内容和实质,注重“解感”,说明原理的实际意义,举例要有科学性、典型性、针对性、趣味性、现实性,引导学生用原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

二、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培养能力和掌握知识的关系。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品德的关系。

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辨别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意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思想教育寓于基础知识教学之中;了解学生思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多种形式结合,多渠道并举等。

第四节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方法

一、《心理品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二、《法律常识》的教学方法 三、《社会发展简史》的教学方法 四、《科学人生观》的教学方法 五、《经济常识》的教学方法 六、《政治常识》的教学方法

第五节 直观教学

一、直观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精心制作和应用直观教具,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直观教学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有助于引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

二、直观教具的分类、制作和应用

9

直观教具从性质上可分为形象性直观和逻辑性直观两类,直观教具的制作和应用。

三、电化教学的地位、作用和应用

电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课常用的电化教学形式。

第六节 观摩教学与评议

一、观摩教学的意义和要求

观摩教学是开展集体性教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观摩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

观摩教学的要求。 二、观摩教学的评议

教学评议的标准。评议会的程序及要求。

第八章 学习指导 [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学习指导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意义,了解如何培养学习动因,掌握学习指导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学习指导的意义和学习动因的培养

一、学习指导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调动学生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

二、学习动因的培养

兴趣、感情、学习气氛是促进学生学好知识的三个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激发兴趣、培养感情,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第二节 学习指导的内容和要求

一、学习指导的内容

10

对学习指导的基本认识,指导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分清主次,有重点的学习。指导学生记忆概念、原理的方法。

二、学习指导的要求

教学示范,随时指点,重在引导,逐步放手,从实际出发。

第九章 练习、复习、考查、考试和质量分析[7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练习、复习、考查、考试和质量分析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掌握练习、复习、考查、考试的方法和命题的基本原则,明确成绩评定的标准。掌握学习质量分析的标准和要求。

第一节 练习和复习

一、练习和复习的意义

练习和复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指导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新旧知识联系的环节,通过复习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教学。

二、练习的形式和方法

练习有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课堂练习一般有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两种。课外练习有书面回答问题、写心得体会,进行调查访问等。练习的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

三、复习的形式和方法

复习常用的形式和方法:日常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 总复习的地位、要求。各种复习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考查、考试和成绩评定

一、考查、考试的目和意义

考查、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