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帆《离散数学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第1章 集合

1、列举下列集合的元素 (1) 小于20的素数的集合 (2) 小于5的非负整数的集合 (3) {i|i?I,i2?10i?24?0且5?i?15} 答:(1) {1,3,5,7,11,13,17,19}

(2) {0,1,2,3,4} (3) {5,6,7,8,9,10,11}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 {a1,a2,a3,a4,a5} 答:{ai|i?I,1?i?5} (2) {2,4,8,} 答:{2i|i?N} (3) {0,2,4,100}

答:{2i|i?Z,0?i?50}

3、下面哪些式子是错误的? (1) {a}?{{a}} 答:正确 (2) {a}?{{a}} 答:错误 (3) {a}?{{a},a} 答:正确 (4) {a}?{{a},a} 答:正确

4、已给S?{2,a,{3},4}和R?{{a},3,4,1},指出下面哪些论断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 {a}?S 错误

1

(2) {a}?R 正确 (3) {a,4,{3}}?S 正确 (4) {{a},1,3,4}?R 正确 (5)R?S 错误 (6) {a}?S 正确 (7) {a}?R错误 (8) ??R正确 (9) ??{{a}}?R 正确 (10) {?}?S错误 (11) ??R错误 (12) ??{{3},4}正确

5、 列举出集合A,B,C的例子,使其满足A?B,B?C且A?C

答:A?{a},B?{{a}},显然A?B,C?{{{a}}},显然B?C,但是A?C。

6、 给出下列集合的幂集 (1) {a,{b}}

答:幂集{?,{a},{{b}},{a,{b}} (2) {?,a,{a}}

答:幂集{?,{?},{a},{{a}},{?,a},{?,{a}},{a,{a}},{?,a,{a}}} 7、设A?{a},给出A和2A的幂集

答:2A?{?,{a}} 22?{?,{?{}}a,{{?}a},{ ,{}}}8、 设A?{a1,a2,,a8}由B17和B31所表示的A的子集各是什么?应如何表示子

A集{a2,a6,a7}和{a1,a3} 答:B17?B00010001?{a4,a8}

2

B31?B00011111?{a4,a5,a6,a7,a8}

{a2,a6,a7}?B01000110?B70,{a1,a3}?B10100000?B160

9、 设U?{1,2,3,4,5},A?{1,4},B?{1,2,5},C?{2,4},确定集合: (1) A?B? (2) (A?B)?C? (3) A?(B?C) (4)(A?B)?(A?C) (5) (A?B)? (6) A??B? (7) (B?C)? (8)B??C? (9) 2A?2C (10)2A?2C 答:(1) B??{3,4},A?B??{4}

(2) A?B?{1},C??{1,3,5},(A?B)?C??{1,3,5} (3) B?C?{2},A?(B?C)?{1,2,4}

(4) A?B?{1,2,4,5},A?C?{1,2,4},(A?B)?(A?C)?{1,2,4} (5) (A?B)??{2,3,4,5} (6) A??{2,3,5},A??B??{2,3,4,5} (7) B?C?{1,2,4,5},(B?C)??{3} (8) B??{3,4},C??{1,3,5},B??C??{3}

,,4}},2A?2C?{{1},{1,4}} (9) 2A?{?,{1},{4},{1,4}},2C?{?,{2},{4}{2(10) 2A?2C?{?,{4}}

10、 给定自然数集N的下列子集:

A?{1,2,7,8},B?{i|i2?50},C?{i|i可被3整数,0?i?30}

D?{i|i?2k,k?Z,0?k?6}

求下列集合: (1) A?(B?(C?D)) 答:B?{1,2,3,4,5,6,7},

C?{0,3,6,9,12,15,18,21,,D?{1,2,4,8,16,32,64}

A?(B?(C?D 2))?{0,1,2,3,4,5,6,7,8,9,1224,,1257,,1360,,138,,64}(2) A?(B?(C?D))??

3

(3) B?(A?C)

解:A?C?{0,1,2,3,6,7,8,9,12,15,18,21,24,27,30},B?(A?C)?{4,5} (4) (A??B)?D

解:A??B?B?A?{3,4,5,6},(A??B)?D?{1,2,3,4,5,6,8,16,32,64}

11、 给定自然数集N的下列子集

A?{n|n?12},B?{n|n?8},C?{n|n?2k,k?N},D?{n|n?3k,k?N} E?{n|n?2k?1,k?N}

将下列集合表示为由A,B,C,D,E产生的集合:

(1) {2,4,6,8} (2){3,6,9} (3){10} (4){n|n?3或n?6或n?9} (5) {n|n是偶数且n?10或n是奇数且n?9} (6) {n|n是6的倍数}

答:A?{1,2,3,4,5,6,7,8,9,10,11},B?{1,2,3,4,5,6,7,8}

C?{2,4,6,8,},D?{3,6,9,12,},E?{1,3,5,7,} {2,4,6,8}?B?C {3,6,9}=A?D {10}=((A?B)?D)?E

(4){n|n?3或n?6或n?9}?{3}?{6}?{9,10,11,12,}

?{3,6,9,10,11,12,}?(A?D)?B?

(5) {2,4,6,8,10,11,13,15,}?((A?E)?(E?B))?((A?D)?B) (6) {n|n是6的倍数}?{6,12,18,24,30}?C?D

12、 判断以下哪些论断是正确的,哪些论断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 (1) 若a?A,则a?A?B

4

答:正确,根据集合并的定义 (2) 若a?A,则a?A?B

答:显然不正确,因为根据集合交运算的定义,必须a同时属于A和B (3) 若a?A?B,则a?B 答:正确

(4) 若A?B,则A?B?B 答:错误

(5) 若A?B,则A?B?A 答:正确

(6) 若a?A,则a?A?B 答:错误

(7) 若a?A,则a?A?B 答:正确

13、 设A,B,C是任意的集合,下述论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1) 若A?B?A?C,则B?C

答:不正确,反例,设A??,则不论B,C是什么集合,都有A?B?A?C??,但显然B,C不一定相等。

(2) 当且仅当A?B?B,有A?B;

答:正确,证明如下:若A?B?B,则对?a?A,有a?A?B?B,则有a?B,因此有A?B。反之,若A?B,则A?B?B显然成立。

(3) 当且仅当A?B?A,有A?B

答:正确,证明如下:若A?B?A,则对?a?A,因此a?A?B,则a?B,则有A?B。若A?B,则?a?A,有a?B,因此由a?A,可以得出a?A?B,因此A?A?B,又A?B?A,有A?B?A。

5

(4) 当且仅当A?C,有A?(B?C)??

答:不正确,因为A?(B?C)?A?B?C?,因此不一定需要满足A?C,而若例如:A?{a,b,c},B?{d,e},C?{a,b},A?(B?C)??A?B??也可以满足。成立,而A?C不成立。

(5) 当且仅当B?C,有(A?B)?C?A

答:不正确,因为若B?C,有(A?B)?C?A成立,但是反之不成立,反例如下:A?{1,2,3,4,5},B?{1,6},C?{1,2},而A?B?{2,3,4,5},

(A?B)?C?{1,2,3,4,5},但是B?C不成立。

14、 设A,B,C,D是集合,下述哪些论断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1) 若A?B,C?D,则A?C?(B?D)

答:正确,证明:对?a?A?C,则a?A或a?C,因为A?B,C?D,因此a?B或a?D,因此a?B?D,即A?C?(B?D)成立。 (2) 若A?B,C?D,则A?C?(B?D) 答:正确

(3)若A?B,C?D,则A?C?(B?D) 答:正确

(4) 若A?B,C?D,则A?C?(B?D)

答:不正确。例如若A?B,C?D,但是A?C??,B?D??,则

??A?C?(B?D)??。 15、 设A,B是两个集合,问:

(1)如果A?B?B,那么A和B有什么关系?

答:因为A?B?B,而A?B?A?B??B,即对?a?B有a?A,a?B?,因此

6

A?B??。

(2) 如果A?B?B?A,那么A和B有什么关系?

答:充要条件是A?B。证明:因为A?B?B?A的(A?B)?A?(B?A)?A,从而有A?A?B,即A?B,同理可证明B?A,因此A?B。

16、 设A,B是任意集合,下述论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1) 2A?B?2A?2B

答:不正确。例如A?{a,b},B?{b,c},则A?B?{a,b,c}

2A?B?{?,{a},{b},{c},{a,b},{a,c},{b,c},{a,b,c}} 2A?{?,{a},{b},{a,b}},2B?{?,{b},{c},{b,c}}

显然2A?B?2A?2B不成立。 (2) 2A?B?2A?2B

答:成立。证明:对?C?2A?2B,则C?2A且C?2B,则C?A,C?B,则因此C?2A?B。反之,若?C?2A?B,则C?A?则C?A且C?B,C?A?B,B,因此C?2A,且C?2B,因此C?2A?2B,即2A?B?2A?2B。 (3) 2A??(2A)?

答:显然不成立,因为左边集合肯定含有?,而右边不含有。

17、 在一个班级的50个学生中,有26人在离散数学的考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

绩;21人在程序设计的考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假如有17人在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取得优秀成绩,问有多少人在两次考试中都取得了优秀成绩?

答:分别用A,B表示在离散和程序设计的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集合,U表示全体学生集合:则#(A)?26,#(B)?21,#(A?B)?50?17?33,则两次考试中都取得了优秀成绩的学生人数为26+21-33=14人。

18、 设A,B,C是任意集合,运用成员表证明: (1) (A?B)?(A??C)?(A?C)?(A??B) 证明:

7

A 0 0 0 0 1 1 1 1 B 0 0 1 1 0 0 1 1 C 0 1 0 1 0 1 0 1 A? A??C A?B A?C A??B 左边 右边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1 1 (3) A?(B?C)?(A?B)?(A?C) 证明: A B C A?B A?C (A?B)?(A?C) B?C A?(B?C)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1 1 0 1 1 1 1 0 0 1 1 1 0 由上得证左右两边相等。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0 0 0 1 0 0 0 19、由S和T的成员表如何判断S?T?应用成员表证明或否定

?) (A?B)?(B?C??A? B答:先分别给出集合(A?B)?(B?C)?和A?B?的成员表如下: A B C A?B B?C (B?C)? (A?B)?(B?C)? B? A?B?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1 0 1 0 0 1 1 1 1 1 1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观察上述表格,我们发现(A?B)?(B?C)?所标记的列中,仅在第五列为1,这

8

意味着当元素u?A,u?B且u?C时,u?(A?B)?(B?C)?,而在其他情形下,元素u?(A?B)?(B?C)?。而集合A?B?所标记的列中,第五和第六行均为1,这意味着u?A,u?B且u?C时,u?A?B?,当u?A,u?B,且u?C时,也有

u?A?B?。所以当元素u?(A?B)?(B?C)?时也有u?A?B?,反之不然,因此(A?B)?(B?C)??A?B?成立。

20、A1,A2,,Ar为U的子集,A1,A2,,Ar至多能产生多少不同的子集?

答:构造由A1,A2,,Ar所产生的集合的成员表,显然该成员表由2r个行所组成。

在该成员表中不同的列可由2r为的二进制数000的列所标记的集合 不相同的,因此由A1,A2,合。

21、证明分配律、等幂律和吸收律9? 1分配律 A?(B?C)?(A?B)?(A?C)

0~11111分别表示,而不同

r,Ar至多可以产生22个不同的集

证明:对?a?A?(B?C),则有a?A且a?B?C,即有a?A,且a?B或a?C,也即有a?A?B或a?A?C,即a?(A?B)?(A?C),因此左边?右边。 对?a?(A?B)?(A?C),则a?A?B或a?A?C,即a?A且a?B,或a?A且a?C,即有a?A或a?B?C,因此a?A?(B?C),因此右边?左边。

2 吸收律A?(A?B)?A

证明:A?(A?B)?A显然成立,对?a?A,则显然有a?A?B,因此有

a?A?(A?B),因此有A?A?(A?B)成立。

22、设A,B,C是任意集合,运用集合运算定律证明: (1) B?((A??B)?A)??U

9

左边?B?(A??B)??A?证明:?B?(A?B?)?A??B?((A??A)?(A??B))

?B?(U?(A??B))?B?(A??B)?U?右边(2) (A?B)?(B?C)?(C?A)?(A?B)?(B?C)?(C?A)

左边?(B?(A?C))?(C?A)证明:

?((C?A)?B)?((C?A)?(A?C))?(C?B)?(B?A)?((A?C?A)?(A?C?C)?(C?B)?(B?A)?(A?C)?(A?C)?右边

(3) (A?B)?(B?C)?(A?C)?(A?B)?(A??B?C)?(A?B??C)

右边?(B?((A??C)?A))?(A?B??C)?(B?(A??A)?(A?C))?(A?B??C)?(B?(A?C))?(A?B??C)?(B?A)?(B?C)?(A?B??C)?(B?C)?(A?((B??C)?B))?(B?C)?(A?(B??B)?(B?C))?(B?C)?(A?(B?C))?(B?C)?(A?B)?(A?C) 由上题的证明可知左边=右边,得证。

23、用得摩根定律证明(A?B?)?(A??(B?C?))补集是

(A??B)?(A?B?)?(A?C)。

证明:

((A?B?)?(A??(B?C?)))??((A?B?)?)?(A??(B?C?))?证明:?(A??B)?(A?(B?C?)?)

?(A??B)?(A?(B??C))?(A??B)?(A?B?)?(A?C)

24、设Ai为某些实数的集合,定义为

A0?{a|a?1} 1Ai?{a|a?1?}(i?1,2,)i?试证明:

i?1Ai?A0

10

证明:设a?1Ai,则比存在整数k,使得a?Ak,因此有a?1?,于是a?1,

ki?1??因此a?A0。另一方面,设a?A0,则有a?1,若a?0,则有a?A1,因此a?i?1Ai。

若0?a?1,则令b?1?a,a?1?b?1?11?1?,令k????1,其中表示的整数1b?b?b?1111部分,则有因此a?1?即a?Ak,于是a?Ai,因此得证。 ?,?1?,

11kki?1bb25、设{A1,A2,,Ar}是集合A的一个分划,试证明A1?B,A2?B,,Ar?B中所

有非空集合构成A?B的一个分划。

r证明:因为{A1,A2,,Ar}是集合A的一个分划,因此由分划的定义,可得

i?1Ai?A,

且Ai?Aj??,i?j,而(Ai?B)?(Aj?B)??,i?j,且

rr(Ai?B)?(i?1i?1Ai)?B(分配律)?A?B,因此A1?B,A2?B,,Ar?B中所有非

空集合构成A?B的一个分划。

26、n个元素的集合,有多少中不同的方法可以分划成两块?

12答:当n奇数时有Cn?Cn?12Cn?Cn??Cn2种不同的方法,当n为偶数时有

n?1?1n/2?Cn种不同的方法。

11

第2章 关系

1、若A?{0,1},B?{1,2},确定集合:

(1)A?{1}?B (2)A2?B (3) (B?A)2 解:A?{1}?B?{(0,1,1),(0,1,2),(1,1,1),(1,1,2)}

A2?B?{((0,0),1),((0,1),1),((1,0),1),((1,1),1),((0,0),2),((0,1),2),((1,0),2),((1,1),2)}

(B?A)2?{((0,1),(0,1)),((0,1),(0,2),((0,1),(1,1)),((0,1),(1,2))((0,2),(0,1)),((0,2),(0,2),((0,2),(1,1)),((0,2),(1,2))

((1,1),(0,1)),((1,1),(0,2),((1,1),(1,1)),((1,1),(1,2))

((1,2),(0,1)),((1,2),(0,2),((1,2),(1,1)),((1,2),(1,2))}

2、在通常的具有X轴和Y轴的笛卡尔坐标系中,若有

3?x?2}X?{x|x?R,?Y?{y|y?R,?2?y?0}试给出笛卡尔积X?Y的几何解释

解:表示横坐标x的范围在?3?x?2,纵坐标y的范围在?2?y?0的二维点集所构成的集合。

3、设A,B,C和D是任意的集合,证明 (1) A?(B?C)?(A?B)?(A?C) (2) A?(B?C)?(A?B)?(A?C) (3) (A?B)?(C?D)?(A?C)?(B?D) 证明:(3) 首先,因为A?B?A,C?D?C,所以 (A?B)?(C?D)?A? C 类似地,(A?B)?(C?D)?B?D,所以有: (A?B)?(C?D)?(A?C)?(B? D 反之,若(x,y)?(A?C)?(B?D),则(x,y)?(A?C),(x,y)?(B?D) 则x?A,y?C,且x?B,y?D,即x?A?B,y?C?D 所以,(x,y)?(A?B)?(C?D) 所以(A?C)?(B?D)?(A?B)?(C?D) 所以(A?B)?(C?D)?(A?C)?(B?D)

4、对下列每种情形,列出由A到B的关系?的元素,确定?的定义域和值域,构造?的关系矩阵:

(1) A?{0,1,2},B?{0,2,4},??{(a,b)|ab?A?B} 解:A?B?{0,2},??{(0,0),(0,2),(0,4),(1,0),(2,0),(1,2)}

12

?111???关系矩阵 M???110??100? ??(2) A?{1,2,3,4,5},B?{1,2,3},??{(a,b)|a?b2} 解:??{(1,1),(4,2)} 关系矩阵M?= ?10? ?00?00 ??01 ?00?

义域和值域 (1) ??{(i,j)|i?j} 解:图略

0??0?0??0?0??5、设A?{1,2,3,4,5,6},对下列每一种情形,构造A上的关系图,并确定?的定

??{(1,1),(2,2),(3,3),(4,4),(5,5),(6,6)} 定义域D??A,R??A

(2) ??{(i,j)|i整除j}

解:??{(1,1),(1,2),(1,3),(1,4),(1,5),(1,6),(2,2),(2,4),(2,6),(3,3),(3,6),(4,4),(5,5),(6,6)}

定义域D??A,R??A

(3) ??{(i,j)|i是j的倍数}

解: ??{(1,1),(2,2),(3,3),(4,4),(5,5),(6,6),(2,1),(3,1)

(4) ??{(i,j)|i?j}

?解: ?{(6,5),(6,4),(6,3),(6,2),(6,1)(5,4),(5,3),(5,2),(5,1)

(4,3),(4,2),(4,1)

(3,2),(3,1)

(2,1)}定义域D??{6,5,4,3,2},R??{5,4,3,2,1}

(5) ??{(i,j)|i?j}

13

(4,1),(5,1),(6,1),(4,2),(6,2),(6,3)}定义域D??A,R??A

解:定义域D??{5,4,3,2,1},R??{6,5,4,3,2}

??{(1,2),(1,3),(1,4),(1,5),(1,6),(2,3),(2,4),(2,5),(2,6)(3,4),(3,5),(3,6),(4,5),(4,6),(5,6)}(6) ??{(i,j)|i?j,ij?10}

解:? ?{(1,1),(1,2),(1,3),(1,4),(1,5),(1,6),(2,1),(2,2),(2,3) (2,4),(3,1),(3,2),(3,3),(4,1),(4,2),(5,1),(6,1)}定义域D??{6,5,4,3,2,1},R??{6,5,4,3,2,1}

(7) ??{(i,j)|i?j,(i?j)2?A}

解: ??{(1,1),(1,2),(1,3),(2,1),(2,2),(2,3),(2,4),(3,1)

(8) ??{(i,j)|i/j是素数}

解:??{(2,1),(3,1),(5,1),(4,2),(6,3),(6,2)} 定义域D??{2,3,4,5,6},R??{1,2,3}

6、设?1?{(1,2),(2,4),(3,3)}和?2?{(1,3),(2,4),(4,2)},试求出?1??2,?1??2,D?2RRD?1, D ( ?1 ? ? , ? 1 , ? 和 R ( ?1 ? ?2 ), 并证明:D(?1??2)=D?1?D?2 2)2?R? 2 R(?1??2)?R?1(3,2),(3,3),(3,4),(3,5),(4,2),(4,3),(4,4),(4,5)(4,6),(5,3),(5,4),(5,5),(5,6),(6,4),(6,5),(6,6)}定义域D??A,R??A

解:?1??2?{(1,2),(2,4),(3,3),(1,3),(4,2)}

?1??2?{(2,4)}

D?1?{1,2,3},D?2?{1,2,4},R?1?{2,4,3},R?2?{3,4,2} D(?1??2)?{1,2,3,4} R(?1??2)?{4}

证明:D(?1??2)=D?1?D?2

设x?D(?1??2),则必存在y,使得(x,y)??1??2,所以(x,y)??1或者

(x,y)??2,x?D?1或者x?D?2,因此,即x?D?1?D?2,所以D(?1??2)?D?1?D?2;

反之,设x?D?1?D?2,则x?D?1或者x?D?2,所以存在y1,使得(x,y1)14

??1,或者存在y2,使得(x,y2)??2,由并集的定义知,(x,y1)??1??2,或者

(x,y2)??1??2,总之有x?D?1??2,故D?1?D?2?D(?1??2)。

证明:R(?1??2)?R?1?R?2

设y?R?1??2,则必存在x,使得(x,y)??1,(x,y)??2,因此b?R?1且

b?R?2,由交集的定义b?R?1?R?1,故R(?1??2)?R?1?R?2。

A1和A2是分别具有基数n1和n2的有限集,7、试问有多少个A1到A2的不同关系? 答:A1?A2的所有子集都是A1到A2的一个关系,所以共有2

8、找出集合A?{a1,a2,?,an}上普遍关系和恒等关系的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特征。

答:A上的普遍关系??A2的关系矩阵是全1矩阵,而恒等关系的关系矩阵是单位矩阵。

9、下列是集合A?{0,1,2,3}上的关系:?1?{(i,j)|j?i?1或者j?i/2},

#(A1?A2)个不同的关系。

?2?{(i,j)|i?j?2},试确定如下的复合关系:

(1)?1??2 (2)?2??1 (3)?1??2??1 (4)?13 解:(1)?1?{(0,1),(1,2),(2,3),(0,0),(2,1)},?2?{(2,0),(3,1)}

?1??2?{(1,0),(2,1)}

(2)?2??1?{(2,1),(2,0),(3,1)} (3)?1??2??1?{(1,1),(1,0),(2,2)} (4)?12?{(0,2),(1,3),(1,1),(0,1),(0,0),(2,2)} ?13?{(0,3),(0,1),(1,2),(0,2),(0,0),(0,1),(2,3),(2,1)}

10、 设?1,?2,?3是集合A上的关系,试证明:如果?1??2,则有: (1)?1??3??2??3 (2)?3??1??3??2 (3)?1??2

证明:(1)对?(x,y)??1??3,由复合关系的定义,?z?A,使得,(x,z)??1,

(z,y)??3,因为?1??2,所以(x,z)??2,所以(x,y)??2??3,所以

~~?1??3??2??3

(x,z)??3,(z,y)??1,(2)对?(x,y)??3??1,由复合关系的定义,使得,?z?A,

因为?1??2,所以(z,y)??2,所以(x,y)??3??2,所以?3??1??3??2。

~(3)对?(x,y)??1,有(y,x)??1,因为?1??2,所以(y,x)??2,所以(x,y)??2,

15

~也即?1??2。

~~?1??2?{(1,3),(1,4),(3,3)}求一个基数最小的关系,11、给定?1?{(0,1),(1,2),(3,4)},

使满足?2的条件。一般地说,若给定?1和?1??2,?2能被唯一的确定吗?基数最小的?2能被唯一确定吗?

答:?2?{(2,3),(2,4),(4,3)}。一般地说,若给定?1和?1??2,?2不能被唯一的确定。基数最小的?2也不能被唯一确定。

12、给定集合A1,A2,A3,设?1是由A1到A2得关系,?2和?3是由A2到A3得关系,试证明:

(1)?1?(?2??3)=(?1??2)?(?1??3)

证明:根据并集和复合关系的定义,?1?(?2??3)和(?1??2)?(?1??3)都是

A1到A3上的关系,下只需要证明它们由完全相同的序偶组成。

设(a,c)??1?(?2??3),必存在b?A2,使得(a,b)??1,(b,c)??2??3,所以有(b,c)??2或者(b,c)??3,所以有(a,c)??1??2或者(a,c)??1??3,也即

(a,c)?(?1??2)?(?1??3),也即?1?(?2??3)?(?1??2)?(?1??3);反之,若(a,c)?(?1??2)?(?1??3),也即(a,c)?(?1??2)或者(a,c)?(?1??3),若(a,c)?(b,c)??2??3,(?1??2),(b,c)??2,则存在b?A2,使得(a,b)??1,则(a,b)??1,

则(a,c)??1?(?2??3),若(a,c)?(?1??3)同理可得,因此有(?1??2)?(?1??3)??1?(?2??3)。则?1?(?2??3)=(?1??2)?(?1??3)。 (2)?1?(?2??3)?(?1??2)?(?1??3)

证明:设(a,c)??1?(?2??3),则存在b?A2,使得,(a,b)??1,(b,c)??2??3,则(b,c)??2,且(b,c)??3,所以(a,c)??1??2,且(a,c)??1??3,即

(a,c)?(?1??2)?(?1??3),所以?1?(?2??3)?(?1??2)?(?1??3)。

13、给定??{(i,j)|i,j?I,j?i?1},?n是什么?

答:I?{?,?3,?2,?1,0,1,2,3,?},??{?,(?2,?1),(?1,0),(0,1),(1,2),(2,3),(3,4),?}

?2?{?,(?3,?1),(?2,0),(0,2),(1,3),(2,4),(3,5),?},则?n?{(i,j)|i,j?I,j?i?n}

14、对第9题中的关系,构造关系矩阵 (1)M?1 (2)M?1

解:?1?{(0,1),(1,2),(2,3),(0,0),(2,1)} ?2?{(2,0),(3,1)}

M?2?0?0???1??0000??000?000??100??1?0?M?1??0?16 ?0100??010?101??000?

(3) M?2??1

解:?2??1?{(2,1),(2,0),(3,1)}

使得?k??t。

M?2??1?0?0???1??0000??000?100??100?15、设A是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是A上的关系,试证明必存在两个正整数k,t,证明:因为?是A上的关系,所以对于任意正整数r,?r也是A上的关系,另一方面,因为#(A)?n,所以#(A?A)?n2,#(2A?A)?2#(A?A)?2n,也即A上只有

22n个不同的关系,因此在关系?,?2,?3,?,?2,?2

2n2n2?12中必有两个是相同的,也

即存在两个正整数k,t,使得?k??t,其中1?k?t?2n?1。

16、设?1是由A到B的关系,?2是由B到C的关系,试证明?1??2??2??1。 证明:由题设知道?1??2和?2??1都是由C到A的关系,因此只要证明它们由完全相同的序偶组成。设(c,a)??1??2,则(a,c)??1??2,因此必存在元素b?B,

~~~~使得(a,b)??1,(b,c)??2,所以(b,a)??1,(c,b)??2,所以(c,a)??2??1。反之,设(c,a)??2??1,则必存在元素b??B,使得(c,b?)??2,(b?,a)??1,所

~以(a,b?)??1,(b?,c)??2,所以(a,c)??1??2,所以(c,a)??1??2,所以

~~~~~~~~~~~?1??2??2??1。

17、(1)设?1和?2是由A到B的关系,问?1??2??1??2成立吗? 答:成立

~一定是自反的吗? (2)设?是集合A上的关系,如果?是自反的,则?~~~~~~答:是的。证明:若?是自反的,则对所有的a?A,有(a,a)??,则一定有

~,则?~也是自反的。 (a,a)??~也是对称的吗? 答:是的。 (3)若?是对称的,则?~也是可传递的吗?答:是的 (4)若?是可传递的,则?证明:若?是可传递的,由定义可知,若(x,y)??,则一定有(x,z)??,(y,z)??,

~,~,(z,y)??~,一定有(z,x)??~也是由逆关系的定义,也即,若(y,x)??,则?可传递的。

18、图2-9给出了集合{1,2,3,4,5,6}上的关系?的关系图,试画出关系?5和?8的图,并利用关系图求出关系?的传递闭包。 解:

17

图2-9

关系??{(1,3),(1,5),(2,5),(4,5),(5,4),(6,3),(6,6)}

?2?{(1,4),(2,4),(4,4),(5,5),(6,3),(6,6)} ?3?{(1,5),(2,5),(4,5),(5,4),(6,3),(6,6)}

?4?{(1,4),(2,4),(4,4),(5,5),(6,3),(6,6)} 因为?4??2,所以?5??3,?8??2

23传递闭包。????????

19、试证明:若?是基数为n的集合A上的一个关系,则?的传递闭包为

????i

i?1??ini?n证明:由定义????,要证明?????,因为?????i,所以只要证明

i?1?i?inini?设(a,b)???,则必存在正整数k,使得(a,b)??k,若k?n,?????即可。

i?1?ii?1i?1i?1i?1则(a,b)???,若k?n,则在A中必存在k?1个元素ai1,ai2,?,aik?1,使得:

i?1i?1nii?1 a?ai1,ai1?ai2,?,aik?1?b

因为k?n,所以在a,ai1,ai2,?,aik?1,b这k?1个元素中必有两个元素air?ait(0?r?t?k,记a为ai0,记b为aik),因此下述关系

a?ai1,?,air?1?air,air?ait?1,?,aik?1?b

成立,这表明a?kb,k1?k?(t?r),k1?k。若k1?n,用类似的方法又可找到

ik2?k1,使a?k2b,?,最后必可找到一正整h,使a?hb且h?n,因此(a,b)? ? ? ,

n故 ? ? ? ? ? 。

i?1i?1?inii?1

20、下列关系中哪一个是自反的、对称的、反对称的或者可传递的? (1)当且仅当|i1?i2|?10(i1,i2?I)时,有i1?i2;

答:是自反的,对称的,非可传递的,例如13?9,9?1,但13?1不成立。 (2)当且仅当n1n2?8(n1,n2?N)时,有n1?n2;

答:非自反的,因为1?1不成立,但1?N。对称的,非可传递的,因为1?10,10?2,但是1?2不成立。

(3)当且仅当r1?|r2|(r1,r2?R)时,有r1?r2。

答:自反的,非对称的,非可传递的,因为5?(?8),?8?1,但是5?1不成立。

18

21、设?1和?2是集合A上的任意两个关系,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若?1和?2是自反的,则?1??2也是自反的;

答:正确。因为?1和?2是自反的,因此对任意a?A,有a?1a,a?2a,因此a?1?2a,所以?1??2也是自反的。

(2)若?1和?2是非自反的,则?1??2也是非自反的;

答:错误;例如A?{a,b,c},?1?{(a,a),(b,b),(c,a)},?2?{(a,a),(b,b),(a,c)},

?1和?2都是非自反的,但是?1??2?{(a,a),(b,b),(c,c)}是自反的。

(3)若?1和?2是对称的,则?1??2也是对称的;

答:错误,设A?{a,b,c},?1?{(a,b),(b,a)},?2?{(a,c),(c,a)},显然?1和?2是对称的,但是?1??2?{(b,c)}是非对称的。 (4)若?1和?2是反对称的,则?1??2也是反对称的;

答:错误,设A?{a,b,c},?1?{(a,b),(c,c)},?2?{(b,c),(c,a)},显然?1和?2是反对称的,但是?1??2?{(a,c),(c,a)}不是对称的。 (5)若?1和?2是可传递的,则?1??2也是可传递的;

答:错误,设A?{a,b,c},?1?{(a,b),(b,c),(a,c)},?2?{(b,c),(c,a),(b,a)},显然?1?2是可传递的,但是?1??2?{(a,c),(a,a),(b,a)}却是不可传递的。

22、证明若?是对称的,则对任何整数k?1,?k也是对称的。

证明:数学归纳法,当k?2时,若(a,b)??2,则根据复合关系的定义,存在元素c,使得(a,c)??,(c,b)??,因为?是对称的,所以(c,a)??,(b,c)??,所以

(b,a)??2,因此?2是对称的,假设当n?k时成立,则当n?k?1时,若(a,b)??k?1,则存在元素c1,使得(a,c1)??k,(c1,b)??,因为?和?k是对称的,

因此(c1,a)??k,(b,c1)??,所以(b,a)??k?1,因此:

n?k?1 时成立,即得证。

23、已知A?{1,2,3,4}和定义在A上的关系??{(1,2),(4,3),(2,2),(2,1),(3,1)},试证明?不是可传递的。求出一个关系?1??,使得?1是可传递的,你能求出另一个关系?2??也是可传递的嘛?

答:证明:?显然不是可传递的,因为(1,2)??,(2,1)??,但是(1,1)??。

?1?{(1,2),(4,3),(2,2),(2,1),(3,1),(1,1),(4,1),(4,2)},能找出另一个关系。

?1?{(1,2),(4,3),(2,2),(2,1),(3,1),(1,1),(4,1),(4,2),(3,3)}。

19

24、图2-10表示在{1,2,3}上的12个关系的关系图。试对每一个这样的图,确定其表示的关系是自反的还是非自反的;是对称,非对称还是反对称;是可传递的还是不可传递的? 答:

自反的、非对称的、非反对称的,非可传递的

自反的、对称的,非反对称的、可传递的

非自反的、非对称的、反对称的、可传递的

20

自反的、非对称的、反对称的、可传递的

25、图2-11给出了{1,2,3}上的两个关系的关系图,这些关系是等价的吗? 答:

(a) (b)

答:图(a)表示的关系??{(1,1),(2,2),(3,3),(1,2),(2,1),(1,3),(3,1)}具有自反性,对称性,但是不具有传递性,因为有(2,1),(1,3)??,但是(2,3)??,因此不是等价关系。

图(b)表示的关系??{(1,1),(2,2),(3,3),(1,2),(2,1)},具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因此是等价关系。

26、在N上的关系?定义为当且仅当ni/nj可以用形式2m表示时,有ni?nj,这里m是任意整数: (1)证明?是等价关系

证明:对?n?N,n/n?1?20,因此n?n,所以关系?具有自反性。

对i,j?N,若i?j,即存在m,使得i/j?2m,则有j/i?2?m,因此有j?i。所以关系?具有对称性。

对i,j,k?N,若i?j,且j?k,即存在m1,m2,使得i/j?2m1,j/k?2m2,则i/k?2m1?m2,因此有i?k,所以关系?具有传递性。 综上可得关系?是等价关系。 (2) 找出?的所有等价类

答:

[1]??{1,2,4,8,16,}?{2k,k?0,1,2,3,4,}

[3]??{3,6,12,24,}?{3?2k,k?0,1,2,3,4,}

[5]??{5,10,20,40,}?{5?2k,k?0,1,2,3,4,}

N???{[1]?,[3]?,[5]?,,[2k?1]?}

27、有人说,集合A上的关系?,如果是对称的且可传递的,则它也是自反的,

21

其理由是,从ai?aj,由对称性得aj?ai,再由可传递性便得ai?ai。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1,2,3},??{(1,2),(2,1),(1,1)},显然?是对称的,且?是可传递的,但是它不是自反的。

28、设有集合A和A上的关系?,对于所有的ai,aj,ak?A,若由ai?aj和aj?ak可推得ak?ai,则称关系?是循环的,试证明当且仅当?是等价关系时,?是自反且循环的。 证明:先证充分性

若?是等价关系,则?是自反的,对称的,可传递的。对于所有的ai,aj,ak?A,若ai?aj且aj?ak,则ai?ak,由对称性则有ak?ai,因此关系?是循环的。 再证必要性

若对于所有的ai,aj,ak?A,若有ai?aj,又由自反性,有aj?aj,则由?是循环的,可得aj?ai成立,即?具有对称性。

若对于所有的ai,aj,ak?A,若由ai?aj和aj?ak,由?是循环的有ak?ai,由对称性可得ai?ak,因此?具有可传递性。 又由?是自反的,则?是等价的。

A29、设?1和?2是A上的等价关系,试证明:当且仅当??中的每一等价类都包含1A于??的某一等价类中时,有?1??2。 2证明:先证充分性

AA设??中的每一个等价类都包含于对任一(ai,aj)??1,有??2的某一个等价类中,1ai?1aj,因此ai?[ai]?1,aj?[ai]?1。又由假设必有某元素b?A存在,使得[ai]?1?[b]?2,因此有ai?[b]?2,aj?[b]?2,所以(ai,aj)??2,故有?1??2。

再证必要性:

A设?1??2,并设[ai]?1是??中任一等价类,对任一x?[ai]?1,有ai?1x,即1(ai,x)??1,由假设(ai,x)??2,即x?[ai]?2,故有[ai]?1?[ai]?2。

30、已知?1和?2是集合A上分别有秩r1和r2的等价关系,试证明?1??2也是A上的等价关系,它的秩最多为r1r2,再证明?1??2不一定是A上的等价关系。 证明:由交集的定义?1??2?{(a,b)|(a,b)??1且(a,b)??2}

对于?a?A,因为?1,?2都是自反的,所以(a,a)??1,且(a,a)??2,因为

(a,a)??1??2,所以?1??2是自反的。

对于?a,b?A,若(a,b)??1??2,则(a,b)??1,(a,b)??2,由?1和?2的对称性知(b,a)??1,且(b,a)??2,因而有(b,a)??1??2,故?1??2是对称的。

22

对于?a,b,c?A,若(a,b)??1??2,(b,c)??1??2,则有(a,b)??1,(b,c)??1,

(a,b)??2,(b,c)??2,由?1,?2的传递性知(a,c)??1,(a,c)??2,因而(a,c)??1??2,故?1??2是可传递的。所以?1??2也是A上的等价关系。

对于?1??2,由并集的定义知?1??2?{(a,b)|(a,b)??1或者(a,b)??2} 对于?a?A,因为?1是自反的,所以(a,a)??1,因而(a,a)??1??2,所以?1??2是自反的。对于?a,b?A,若(a,b)??1??2,则(a,b)??1或者(a,b)??2,由于

?1和?2都是对称的,因此有(b,a)??1或者(b,a)??2,因而有(b,a)??1??2,故?1??2也是对称的。

对于任意的a,b,c?A,若(a,b)??1??2,(b,c)??1??2,则(a,b)??1或者

(a,b)??2;(b,c)??1或者(b,c)??2,因为(a,b)和(b,c)不一定能同时属于?1,

也不一定能同时属于?2,所以无法推出(a,c)??1或者(a,c)??2,因而也就无法推出(a,c)??1??2,这说明?1??2的可传递性不一定能成立,因此推不出

?1??2是A上的等价关系。

,(1,3),(3,1)}反例:设A?{1,2,,3A上的关系?1?{(1,1),(2,2),(3,3),

?2?{(1,1),(2,2),(3,3),(1,2),(2,1)},显然?1和?2均是等价关系。

?1??2?{(1,1),(2,2),(3,3),(1,3),(3,1),(1,2),(2,1)},这里?1??2是自反的,对称的,但是不可传递的。

31、设?1是集合A上的一个关系,?2?{(a,b)|存在c,使(a,c)??1且(c,b)??1}。试证明:若?1是一个等价关系,则?2也是一个等价关系。

证明:因为?1是自反的,因此对?a?A,有(a,a)??1,由(a,a)??1,因此有(a,a)??2,故?2是自反的。

对于任意的a,b?A,若(a,b)??2,则必有元素c?A,使得(a,c)??1且

(c,b)??1,由?1的对称性又有(b,c)??1且(c,a)??1,因而有(b,a)??2,故?2是

对称的。

对任意的a,b,c?A,若(a,b)??2,(b,c)??2,则必有元素d,e?A,使得:

(a,d)??1,(d,b)??1 (b,e)??1,(e,c)??1

由?1的可传递性,又有(a,b)??1,(b,c)??2,于是又有(a,c)??2,故?2是可传递的。

由上得证?2是一个等价关系。

32、设A是由4个元素组成的集合,试问在A上可以定义多少个不同的等价关系?

23

答:根据等价关系与分划一一对应,将A分划为一块:有一种方法,将A分划为

1两块:2+2方式有1/2C42种,1+3方式有C4种

将A分划为三块:只能是1+1+2方式,有C42种 将A分划为四块:有一种方法

因此集合A上不同等价关系的个数为15种。

33、设?1和?2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下列各式哪些是A上的等价关系?为什么? (1)(A?A)??1

答:不是等价关系,因为不具有自反性 (2) ?1??2

答:不是等价关系,因为不具有自反性 (3) ?12

答:是等价关系,证明如下:?1是自反的,?12显然也是自反的。若(a,b)??12,则有复合关系的定义,存在c?A,使得(a,c)??1,(c,b)??1,由?1的对称性有

(c,a)??1,(b,c)??1,由复合关系的定义有(b,a)??12,因此?12是对称的。若(a,b),(b,c)??12,由复合关系的定义,? d?A,(a,d)??1,(d,b)??1?e?A,(b,e)??1,(e,c)??1

d ) ??由对称性, ( d , a ) ? ? 1,( b , ? 1 ( b ,a ) ? ? 1 ,

(e,b)??1,(c,e)??1?(c,b)??1

所以(c,a)??12,由?12的对称性,(a,c)??12,因此?12具有传递性。因此?12是A上的等价关系。 (4)r(?1??2)

?2?{(1,1),(2,2),(3,3),(2,3),(3,2)},答:不一定是A上的等价关系。例如A?{1,2,3},?1为A上的普遍关系,则r(?1??2)?{(1,1),(2,2),(3,3),(1,2),(2,1),(1,3),(3,1)}不具有传递性,因为(2,1),(1,3)?r(?1??2),但是(2,3)?r(?1??2)。

34、对于下列集合中的’整除’关系,画出次序图: (1) {1,2,3,4,6,8,12,24} 答:

24

(2) {1,2,3,4,5,6,7,8,9,10,11,12} 答:

35、对于下列集合,画出偏序关系’整除’的次序图,并指出哪些是全序 (1){2,6,24} 答: 是全序 (2){3,5,15} 答: 非全序 (3){1,2,3,6,12} 答: 非全序 (4){2,4,8,16} 答:

25

是全序 (5) {3,9,27,54} 答: 是全序

36、如果?是集合A中的偏序关系,且B?A,试证明:??(B?B)是B上的偏序关系。

证明:对任意的a?B,必有(a,a)?B?B,又因为a?A及?的自反性,所以

(a,a)??,因此(a,a)???(B?B),故??(B?B)是自反的。

对任意的a,b?B,若(a,b)???(B?B),且(b,a)???(B?B),则有(a,b)??,且(b,a)??,由?的反对称性,有a?b,因此??(B?B)是反对称的。 对任意的a,b,c?B,若(a,b)???(B?B),(b,c)???(B?B),则(a,b)??,且

(b,c)??,由?的可传递性必有(a,c)??,由B?B的定义,(a,c)?B?B,于是(a,c)???(B?B),因此??(B?B)是可传递的,由上得证??(B?B)是B上的

偏序关系。

37、 给出一个集合A的例子,使得包含关系?是幂集2A上的一个全序。 答:A?{1,2,3},2A?{?,{1},{2},{3},{1,2},{2,3},{1,3},{1,2,3}}

2A上的关系??{?,{1},{1,2},{1,2,3}}。

38、给出一个关系,使它既是某一集合上的偏序关系又是等价关系

答:A?{1,2,3},??{(1,1),(2,2),(3,3)},显然?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可传递性,还具有反对称性,因此既是A上的;偏序关系,也是等价关系。

39、图2-12表示{1,2,3,4}上的四个偏序关系图。画出每一个的次序图,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全序,哪些是良序 答:

26

(a)

??{(1,1),(2,2),(3,3),(4,4),(1,2),(3,2),(3,1),(3,4),(1,4)} 不是全序,也不是良序

(b)

??{(1,1),(2,2),(3,3),(4,4),(1,3),(2,3),(1,4),(2,4)}不是全序也不是良序

(c)

??{(1,1),(2,2),(3,3),(4,4),(3,1),(1,2),(3,2),(1,4),(3,4),(4,2)} 是全序也是良序

27

(d)

??{(1,1),(2,2),(3,3),(4,4),(3,1),(4,3),(4,1),(4,2)}非全序,也不是良序。

40、 一个集合上的自反和对称关的关系称为相容关系

(1) 设A是人的集合,?是集合A上的关系,定义为当且仅当a是b的朋友时,有a?b,试证明?是A上的相容关系。

证明:对?a?A,因为任何的人都是自己的朋友,也就是有a?a,因此?具有自反性,若a?b,也就是a是b的朋友,那么一定有b是a的朋友,则有b?a,因此?是对称的,因此?是A上的相容关系。

(2) ?是正整数集N上的关系,当且仅当两个正整数n1和n2中有相同的数字时,

n1?n2 ,试证明?是一个相容关系;

证明:显然,对?n?N,有n?n,因此?具有自反性;若n1?n2,则表示n1和n2中有相同的数字,因此n2和n1也有相同的数字,因此n2?n1。所以?具有对称性,所以?是N上的一个相容关系。 (3) 再举出一个相容关系的例子

答:等价关系都是相容关系,反之则不成立。

(4) 设?1和?2是A上的两个相容关系,?1??2是相容关系吗??1??2是相容关系吗?

答:?1??2和?1??2都是相容关系,前题30中证明了若?1和?2是A上的等价关系,则?1??2也是等价关系,而?1??2具有自反性和对称性。

28

第3章 函数

1. 以下关系中哪一个构成函数? (1) {(n1,n2)|n1,n2?N,n1?n2?10}

答:不构成函数。象的唯一性不能满足,因为(1,2),(1,3)都属于这个集合。而12,13等这样的数在N中无像,所以象的存在性也不能满足。 (2) {(n1,n2)|n1,n2?N,n2?小于n1的素数的个数} 答:是函数,象的唯一性和存在性都能满足。

2. 设A?2U?2U,B?2U,给定由A到B的关系:

S,1?S|1S,? f?{(( U}1,S2)S2)S2f是函数吗?若是的话,f的值域Rf?2U吗?为什么?

答:f是函数。f的值域Rf?2U。因为对?C?2U,则C?U,则对(C,C),

C?C?C,因此象C的像源为(C,C)。

3. 下列集合能够定义函数吗?如果能,试指出它们的定义域和值域? (1) {(1,(2,3)),(2,(3,4)),(3,(1,4)),(4,(1,4))}

答:能定义函数。Df?{1,2,3,4},Rf?{(2,3),(3,4),(1,4)} (2) {(1,(2,3)),(2,(3,4)),(3,(3,2))}

答:能定义函数。Df?{1,2,3},Rf?{(2,3),(3,4),(3,2)} (3) {(1,(2,3)),(2,(3,4)),(1,(2,4))}

答:不能定义函数。因为有一对多的情况。 (4) {(1,(2,3)),(2,(2,3)),(3,(2,3))}

答:能定义函数。Df?{1,2,3},Rf?{(2,3)}

4. 设函数f:A?B,S?A,等式f(A)?f(S)?f(A?S)成立吗?为什么? 答:不成立。因为f(A)?f(S)?f(A?S)成立,但是f(A?S)?f(A)?f(S)不成立。下面证明f(A)?f(S)?f(A?S)。

设b?f(A)?f(S),则b?f(A)且b?f(S),所以必存在a?A使f(a)?b。由于所以a?S,于是a?A?S,因此b?f(A?S),故fAb?f(S),()f?S()f?A(S)?f(A?S)?f(A)?f(S)不成立,反例如下:

设A?{a1,a2,a3,a4},S?{a2,a3},则A?S?{a1,a4},函数f:A?B的定义为:

f?{(a1,b1),(a2,b1),(a3,b2),(a4,b3)}。显然f(A)?{b,2b,3b,}f(S)?{b1,b2},1f(A?S)?{b1,b3},f(A)?f(S)?{b3},f(A?S)?f(A)?f(S)。由上可知f(A)?f(S)?f(A?S)不成立。

29

5 设有函数f:A?B,试证明等式f(A?B)?f(A)?f(B),等式?Cf(A?B)?f(A)? f(成立吗?为什么?B)证明:设c?f(A)?f(B),则c?f(A)或者c?f(B)。若c?f(A),则存在a?A使得f(a)?c,因此有a?A?B,所以c?f(A?B)。若c?f(B),类似地,有

c?f(A?B),故f(A)?f(B)?f(A?B)。

反之,若c?f(A?B),则存在b?A?B,使得f(b)?c。由并集的定义b?A或者b?B,因此c?f(A)或者c?f(B),于是c?f(f(A?B)?f(A)?A)?f(,B)故

。由上得证f(Bf(A?B)?f(A)?f(B)。

f(A?B)?f(A)?f(B)不成立,因为f(A?B)?f(A)?f(B),反之不成立。

证明:设c?f(A?B),则存在a?A?B使得f(a)?c。因为a?A且a?B,所以c?f(A)且c?f(B),因此c?f(A)?f(B),故f(A?B)?f(A)?f(B)。 反例如下:

设A?B?{a,b,e,d},其中A?{a,e,d},B?{b,e},C?{c1,c2,c3},函数于是:A?B?{e},f:A?B?C定义为f(a)?f(b)?c1,f(e)?c2,f(d)?c3,

f(A?B)?{c2},f(A)?{c1,c2,c3},f(B)?{c1,c2},f(A)?f(B)?{c1,c2},这里

元素c1?f(A)?f(B),但是c1?f(A?B)。

6. 设有函数f:A?B和g:B?C,使得g?f是一个内射,且f是满射。证明g是一个内射。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若f不是满射,则g不一定是内射。 证明:任取b1,b2?B,并设b1?b2。因为f是满射,所以必有a1,a2?A,使得

f(a1)?b1,f(a2)?b2,根据函数象的唯一性的条件,由b1?b2可得a1?a2。又

因为g是由B到C的函数,所以有c1,c2?C,使得g(b1)?c1,。于是根据复合函数的定义,得:

a)?g(1b)?, g?f(11cg?f(a2)?g(b2)?c2

因为g?f是内射,所以由a1?a2,可知c1?c2。此即g(b1)?g(b2),故g是内射。 例子:

图3-1

30

图3-1中的例子可说明当f不是满射时,g不一定是内射。

7. 在下列函数中,确定哪些是内射,哪些是满射,哪些是双射。 (1) f1:N?Z,f1(n)?小于n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

答:f1(2)?1,f2(3)?1,因此f1不是内射,是满射,因此不是双射。 (2) f2:R?R,f2(r)?2r?15; 答:是内射,是满射,因此是双射 (3) f3:R?R,f3(r)?r2?2r?15

答:因为f3(?5)?f3(3)?0,所以不是内射,f3(r)?(r?1)2?16。显然对于任意的r?R,f3(r)??16。因此不是满射,因此不是双射。 (4) f4:N2?N,f4(n1,n2)?n1n2

答:因为f4(4,1)?f4(2,2)?41?22?4,所以f4不是内射。

对于任意的n?N,有f4(n,1)?n1?n。即对于任意的n?N,n有像源(n,1),所以f4是满射,但是不是双射。 (5) f5:N?R,f5(n)?log10n

答:因为n?N,所以n?1,因此log10n?0,因此不是满射。是内射(函数的单调性)。因此不是双射。

(6) f6:N?Z,f6(n)?等于或大于log10n的最小整数;

答:因为f6(3)?1,f6(4)?1,因此不是内射是满射。因此不是双射。(Z是非负整数集合)

(7)f7:(2U)2?(2U)2,f(S1,S2)?(S1?S2,S1?S2)

答:对任意S1,S2?2U,S1?S2,(S1,S2)?(S2,S1),但是f(S1,S2)?f(S2,S1),因此不是内射。又(?,U)?(2U)2,但是找不到S1?2U,S2?2U,使得S1?S2??,

S1?S2?U。

因此不是满射,因此也不是双射。

8. 设A,B都是有限集,#A?n,#B?m,问存在着多少个不同的内射f:A?B?存在多少个不同的双射?

答:若要使得函数f:A?B成为内射,必须满足#A?#B,即n?m,否则由Am!n?到B不可能存在内射。当n?m时,由A到B可定义Am个不同的内射。(m?n)!此即为从B的m个元素中取出n个元素的排列数。要使函数f:A?B成为双射,必须满足#A?#B,即n?m。否则,由A?B不可能存在双射。当n?m时,

m?m!个不同的双射。 由A到B可定义Am

31

9. 下列函数中,确定哪些是内射,哪些是满射,哪些是双射。

ii是偶数?2(1) f1:I?I,f1(i)??

?(i?1)/2i是奇数答:因为f1(2)?1,f1(3)?1,因此不是内射。是满射,因此不是双射。 (2) f2:Z7?Z7,f2(x)?res7(3x)

答:res7(3x)表示3x被7除后的非负余数,于是按照函数f2的定义,得:

f2(0)?0,f2(1)?3,f2(2)?6,f2(3)?2,f2(3)?5,f2(4)?5,f2(5)?1,f2(6)?4

显然f2又是内射,又是满射,因此是双射。 (3) f3:Z6?Z6,f3(x)?res6(3x)

答:f3(0)?res6(0)?0,f3(1)?res6(3)?3,f3(2)?res6(6)?0,f3(3)?res6(9)?3,

f3(4)?res6(12)?0,f3(5)?res6(15)?3。因此f3不是内射不是满射,因此也不

是双射。

10. 设A?{a1,a2,,an},试证明任何从A到A的函数,如果它是内射,则它必

是满射,反之亦真。

答:反证法。已知f:A?A是内射,假设f不是满射,则在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没有像源,即集合A中的元素至多只有n?1个像。但是#(A)?n,因此A中至少有两个元素对应同一个像,这与f是内射相矛盾。

反之,已知f:A?A是满射,假设f不是内射,则A中至少有两个元素对应同一个像,即A在A中至多有n?1个像,这与f是满射矛盾,所以f是内射。

11. 设有函数f:A?B,定义函数g:B?2A,使得: g(b)?{x|x?A,f(x?) b试证明如果f是满射,则g是内射;其逆成立吗?

答:设b1,b2?B,b1?b2,因为f是满射,存在x?A,使得f(x)?b1?b2,因此

x?g(b1),x?g(b2),因此g(b1)?g(b2),因此g是内射。其逆不成立。因为当g是内射时,可能有一个元素b,使g(b)??,这意味着元素b?B在A中没有像源,因此f不是满射。举例如下:A?{a1,a2,a3},B?{b1,b2,b3},函数f和g的定义如下,此时g是内射,但是f不是满射。

32

图3-2

12. 设函数f:Z?Z?Z,g:Z?Z?Z。这里f(x,y)?x?y,g(x,y)?xy。试证明f和g是满射,但是都不是内射。

答:但是f(x,y)?f(y,x)?x?y,因此f不是内射。但是对?z?Z,(x,y)?(y,x),有f(z,0)?z?0?z,因此f是满射。同理,(x,y)?(y,x),但是

g(x,y?)g(y?,x),因此xyg不是内射,但是对?z?Z,g(z,1)?z?1?z,因此g是满射。

13. 设有函数f:R?R和g:R?R,这里f(x)?x2?2和g(x)?x?4。求出f?g和g?f。并说明这些函数是否是内射,满射或双射。 答:f?g?f(g(x))?f(x?4)?(x?4)2?2?x2?8x?14 g?f?g(f(x))?g(x2?2)?x2?2

因为(f?g)(0)?(f?g)(?8),因此f?g不是内射,又因为(x?4)2?2??2,因此也不是满射。因此不是双射。g?f也不是内射,也不是满射,也不是双射。但是

g(x)?x?4是内射是满射,因此也是双射。f(x)?x2?2不是内射,不是满射,

因此也不是双射。

14. 设有函数f,g,h:R?R,给定为f(x)?x?2,g(x)?x?2,h(x)?3x。试求出g?f,f?g,f?f,f?h,h?g,f?h?g。 答:g?f?g(f(x))?g(x?2)?x?2?2?x f?g?f(g()x)? xx?2?2?,

f?f?f(f(x))?f(x?2)?x?4,f?h?f(h(x))?f(3x)?3x?2 h?g?h(g(x))?h(x?2)?3x?6f?h?g?f(h(g(x)))?f(h(x?2))?f(3x?6)?3x?4

15.设A?{1,2,3,4},定义一个函数f:A?A,使得f?IA,而且是双射,求

f2,f3,f?1,以及f?f?1。能否找到一个双射g:A?A,使得g?IA,但是g2?IA?

答:定义函数f:A?A,使得f(1)?2,f(2)?3,f(3)?4,f(4)?1,显然f?4,f2(3)?1,f2是双射且f?IA。函数f2:A?A,f2(1)?3,f2(2)(4)?;函数2f3:A?A,f3(1)?f2(f(1))?f2(2)?4,类似地f3(2)?1,f3(3)?2,f3(4)?3。

可定义函数g:A?A,使得g(1)?2,g(2)?1,g(3)?4,g(4)?3。显然g?IA,但g2?IA。

33

16. 设f:R?R,f(x)?x3?2,试求f?1。 答:f?1(x)?3x?2

34

第7章 格和布尔代数

1、下列各集合对于整除关系|都构成偏序集。在每个集合中对存在有最大下界和最小上界的元素对,找出它们的最大下界和最小上界;指出各集合中是否有最小元素和最大元素。

(1)L?{1,2,3,4,6,12} (2)L?{1,2,3,4,6,8,12,24} (3)L?{1,2,3,,12}

解:(1)偏序集的次序图如下:

4和6的最大下界为1,最小上界为12;

2和3的最大下界为1,最小上界为6; 3和6的最大下界为3,最小上界为6; 该集合的最大元素为12,最小元素为1。 (2)偏序集的次序图如下:

该集合最小元素为1,最大元素为24。任何两个元素的最小

上界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最大下界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3)偏序集的次序图如下:

35

该集合没有最大元,有最小元素为1。

2、 试证明在格中若a?b?c,则有

a?b?b? c (a?b)?(b?c)?(a?b)?(b? c证明:(1)因为a?b,所以a?b?b,又因为b?c,所以b?c?b,所以有

a?b?b?c成立。

(2)因为a?b,所以a?b?a,a?b?b;又因为b?c,所以b?c?b,

b?c?c,所以(a?b)?(b?c)?a?b?b,(a?b)?(b?c)?b?c?b,所以有:

(a?b)?(b?c)?(a?b)?(b?c)成立。

3、试证明在格中对于任意元素a,b,c,d有(a?b)?(c?d)?(a?c)?(b?d) 证明:因为a?b?a,c?d?c,所以由格的保号性(a?b)?(c?d)?a?c

因为a?b?b,c?d?d,所以由格的保号性(a?b)?(c?d)?b?d 因此,(a?b)?(c?d)是a?c和b?d的下界,所以: (a?b)?(c?d)?(a?c)?(b?d)

4、在第一题中,哪一个偏序集构成格?

答:第1和第2个偏序集构成了格,因为该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存在最大下界和最小上界。但是第3个集合中的元素则不满足这个条件。

5、下图给出了三个偏序集的次序图,其中哪些构成格?

不是格,因为最下层两个元素没有下确界。

(a)

36

(b) 是格,因为任何两个元素都有下确界和上确界。

不是格,因为最上层两个元素没有上确界。

6、设?L,?,??是格,试证明对于所有的a,b,c?L,则有:

(a?b)?(a?(b?c))?b?(a?c))

证明:根据格的分配律,我们有 a?(b?c)?(a?b)?(a? c) 因为a?b,所以a?b?b,所以(a?(b?c))?b?(a?c))。

7、 设?L,?,??是一个格,如果对于所有的a,b,c?L,有 (a?b)?(a?(b?c))?b?(a?c))

则称?L,?,??是模式格,下图所给出的格是模式格吗?证明你的结论。

解:不是模式格,因为对于b,d,c这三个元素,b?d,但是b?(d?c)?b?a?b,

而d?(b?c)?d?e?d,并不满足模式格的要求,因此不是模式格。

8、证明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元素的格中,不会有元素是它自身的补。

证明:因在格中求补元,此格必为有界格,设?L,??为有界格,若#(L)?2,则

L?{0,1}。因为0?0?0,0?0?0,1?1?1,1?1?1,0?1?0,0?1?1,因此0和

37

1互为补元,即具有两个元素的格中不存在以自身为补元的元素。若#(L)?2,设存在l?L,l?0且l?1,若l以自身为补元,则由补元的定义:

l?l?0?l?l?l?1,可得l?0?1,与假设矛盾。因此不存在以自身为补元的元素。

9、设?L;?,??是一个格,#(L)?1,试证明如果?L;?,??有元素1和元素0,

则这两个元素必定是不相同的。

证明:反证,假设这两个元素是相同的,并记l?0?1,则根据最大元素和最小

元素的定义,我们有对?l1?L,0?l?l1?l?1,则l?l1,因此#(L)?1,这

与条件矛盾。

10、举例说明并非每一有补格都是分配格;并非每个分配格都是有补格。 解:由下图(a)表示的格由于元素z无补元,因此不是有补格;但是对任意三个元

素都满足分配等式,因此是分配格。

(a)

下图(b)表示的格中,0和1互为补元, x,y两两互补,因此是有补格。又 因为x?(y?z)?x?1?x,(x?y)?(x?z)?0?0?0,即

x?(y?z)?(x?y)?(x?z)

所以不是分配格。

(b)

11、 设?L,??是一个格,a,b?L,且a?b(即a?b,但是a?b),令集合

38

La? B?{x|x?且证明?B,??也是一个格。

x?} bl1?l2?lub(l1,l2)。,

l2?b(gl,l)证明:因为?L,??是格,所以对任意l1,l2?L,有l1?1l2由B的定义知B?L,a?B,所以B??。对任意x,y?B, 由于?L,??是格,所以x?y和x?y在L中存在且唯一。 下证x?y?B,x?y?B。

由B的定义知a?x?b,a?y?b。所以a?x且a?y,根据格的保号性及

等幂性有a?a?a?x?y,所以a?x?y。类似地,x?b,y?b得x?y?b,所以

a?x?y?,即bx?y?B。类似地可证明a?x?y?b,即x?y?B。

12、设?L;??是一个格,试证明对于任意的元素a,b,c?L,有下列命题成立: (1) 若a?b?a?b,则a?b

(2) 若a?b?c?a?b?c,则a?b?c (3) a?[(a?b)?(a?c)]?(a?b)?(a?c)

证明:(1) 因为a?a?b?a?b?a,所以a?a?b,同理有b?a?b,因此a?b。

a?a?b?c?a?b?c?a (2) 因为b?a?b?c?a?b?c?b,所以a?b?c?a?b?c?a?b?c。

c?a?b?c?a?b?c?c (3) 由格的分配律

a?[(a?b)?(a?c)]?(a?(a?b))?(a?(a?c))?(a?b)?(a?c)

又因为a?[(a?b)?(a?c)]为(a?b)?(a?c)和a的上确界,因此

a?[(a?b)?(a?c)]?(a?b)?(a?c)

因此得证。

13、设a和b是格?L;??中的两个元素,试证明当且仅当a,b不可比时,。 a?b?a,a?b?b证明:必要性:(反证)已知 a,b不可比,因为一定有a?b?a,所以若a?b?a,

则a?b,因此a,b可比,因此矛盾。

充分性:(反证)假设a,b可比,则由格的性质,a?b?a且a?b?b,矛盾。

14、设集合A?{a,b,c},集合A上所有分划所构成的集合为P(A),你能否适当定义P(A)上一个偏序关系?,使得?P(A);??成为一个格?

解:记P(A)?{?i},其中?i为A的一种分划,定义P(A)上的偏序关系为,若分

39

划?i是?j的一个细分,则?i??j。显然有,对任意?i?P(A),?i??i因此具有自反性;若?i??j,?j??i,则?i??j因此具有反对称性;若?i??j,?j??k,则?i??k(根据细分的定义很容易得出),所以具有可传递性,因此是偏序关

?1?{{a},{b},{c}},?2?{{a,b},{c}}系。A?{a,b,c}中3个元素,共5种:?3?{{a},{b,c}},?4?{{a,c},{b}}

?5?{{a,b,c}} 则对定义二元运算?i??j??i(若?i??j),?i??j??1(若?i和?j不可比) ?i??j??(j若?i??j),?i??j??5(若?i和?j不可比) 可以画出该偏序关系的次序图如下:

显然定义的偏序关系是格。

15、试证明在格中对任意元素a,b,c,有

(a?b)?(b?c)?(c?a)?(a?b)?(b?c)?(c?a)

证明:因为a?b?a,b?c?b,c?a?a,所以(a?b)?(b?c)?a?b, (( a?b)?(b?c)?)c(?a)?a(?b?)a?,所以可得:a?b (a?b)?(b?c)?(c?a)?a, ?同理有:b (a?b)?(b?c)?(c?a)?b?,和c(a?b)?(b?c)?(c?a)?a?c 所以(a?b)?(b?c)?(c?a)?(a?b)?(b?c)?(a?c)成立。

16、试证明在格中对于任意元素a,b,c?L,有:

(a?b)?(b?c)?(c?a)?(a?b)?(b?c)?(c?a)

时,格?L,??是分配格。

证明:必要性:设?L,??是分配格,则对于任意a,b,c?L有:

(a?b)?(b?c)?(c?a)?[(a?b)?(b?c)?c)?][a(?b?)b(?c?a?[(a?b)?c]?[b(?c)?a]

?(a?c)?(b?c)?(b?a)?(c?a)?(a?b)?(b?c)?(c?a)充分性:对于任意a,b,c?L,令a??(a?b)?(a?c),b??b?c,c??a,则

40

a?,b?,c??L满足等式:

(a??b?)?(b??c?)?(c??a?)?(a??b?)?(b??c?)?(c??a?) (1)

于是式(1)的左边

?[((a?b)?(a?c))?(b?c)]?[(b?c)?a]?a?[(a?b)?(b?c)?(c?a)]?a左边

?[(a?b)?(b?c)?(c?a)]?a?(b?c)?a因为a?a?b,a?a?c,故a?(a?b)?(a?c) 所以a?[(a?b)?(a?c)]?(a?b)?(a?c)。 将a?,b?,c?带入(1)的右边得

?[((a?b)?(a?c))?(b?c)]?[(b?c)?a]?[a?((a?b)?(a?c))]?([((a?b)?(a?c))?(b?c)]?[(a?b)?(a?c)])?[(b?c)?a]右边?[(a?b)?(a?c)]?[(a?c)?b]?(a?b)?[(a?c)?((a?c)?b]?(a?b)?(a?c)所以有a?(b?c)?(a?b)?(a?c)。因此是分配格。

41

第8章 图论

1、图1所示之图是否同构于图2

图1 图2

h(v5)?u6,h(v6)?u5,显然h是双射且满足同构的定义。

答:根据点和边的关联关系,构造h:V1?V2,h(vi)?ui,i?1,2,3,4,

2、图3中所给出的两个8结点图是否同构?证明你的回答

图3(a) 图3(b) 答:上述两个图不同构。

证明:因为图3(b)中4个度数为3的结点中每一个均与另外两个度数为3的结点相邻,而图3(a)中的每个度数为3的结点只与另外一个度数为3的结点相邻,所以不同构。

3、证明在任何图中奇次度结点的个数是偶数。

证明:反证,假设图G中存在奇数个奇次度结点,则图中不论偶次度结点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该图的结点总度数为偶数,但是任何图的所有结点度的总和又为边数的两倍,因此必为偶数,矛盾!

4、设G是具有4个结点的完全图,试问: (1)G有多少个子图? (2)G 有多少个生成子图?

42

(3)如果没有任何两个子图是同构的,则G的子图个数是多少?请将这些子图构造出来?

12?2个,含有三答:(1)含有一个结点的子图有C4个,含有两个结点的子图有C434?8个,含有4个结点的子图有C4?64个,所以共有112个个结点的子图有C4子图。

(2) G的生成子图包含G的所有结点,因为G有6条边,构成子图时,每条边有被选和不被选择两种情况,因此G生成的子图为26=64种。 (3)G的所有不同构的子图如下:共18个。

5、在图4中找出其所有的真路和环,该图是否包含有割边?

图4

解:真路:v1v2v5cv3v6等。环:v1v2v5v4v1等。其中{v3,v4}是割边,因为该条边不在G的任何环中出现。

6、图G的邻接矩阵为:

43

?00110?0?00001?1???10000?0 A???

?10000?0?01000?1??01001??0给出,G是否是连通的?

解:直接由邻接矩阵给出图G的一个图解,如下图所示,显然G是不连通的。

7、求下图中图(a)和图(b)的全部断集:

(a)

(b)

S6?{a,e,f,c},S7?{b,d,e,f}都是边割集。

解:对于图(a)S1?{a,f,d},S2?{a,e,b},S3?{b,c,f},S4?{c,f,d},S5?{g},对于图(b)S1?{a,b},S2?{f,g},S3?{c,d,e},S4?{a,c,d,f}都是边割集。

8、证明图G的任一生成树和任一边割集至少有一条公共边。

证明:设图G中若有一个边割S与G的一棵生成树T没有公共边,那么删去S后所得子图G?S必包含T,这意味着G?S仍连通,与S是边割集矛盾,所以一定

44

有S与T至少有一条公共边,

9、试作出一个连通图G,使之满足等式K(G)??(G)??(G)。 解:

上图中由定义可得K(G)??(G)??(G)?2

10、设图G中各结点的度都是3,且结点数n与边数m间有如下关系 2n?3?m 问(1) G中结点数与边数各为多少? (2) 在同构的意义下G是唯一的吗?

解:(1) 由题知该图的总度数为3n,由握手定理知边数与度数的关系为2m?3n,又由2n?3?m,可以解出边数m?9,结点数n?6。

(2) 在同构的意义下图G不唯一,见第一节的例8中图(b)和图(c)。

11、若图G的补图同构于G,则称G为自补图。试证明下图所示的图是自补图。你能否找到其他5结点的自补图。

证明:上图的补图为

图G与其补图的结点集合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因此两个图是同构的。

45

12、已知关于人员a,b,c,d,e,f,g的下述事实:

a说英语;b说英语和西班牙语;c说英语、意大利语和俄语;d说日语和西班

牙语;e说德语和意大利语;f说法语、日语和俄语;g说法语和德语,试问上述7人中是否任意两个人都能交谈?如有必要,可由其余5人中所组成的译员链帮忙?

解:设7个人为7个结点,将两个懂同一种语言的人之间连成一条边,即表示他们能直接交谈。这样就得到一个简单图G,问题就转化为G是否连通,G如下图所示,因为G中任意两个结点是连接的,所以G是连通图。因此,上述7个人中任意两个能交谈。

13、试从下图中找出一条欧拉回路:

解:agbhiljklfejcdecba

14、试在下图中找出一条欧拉路:

解:haghbgfecdfcbah。

15、判断下面4个图哪个是欧拉图,哪个是哈密顿图,在各适当情况下指出欧拉回路和哈密顿环。

46

(a)

解:图(a)是欧拉图,存在一条欧拉回路为abfcbgcdhgfea;图(a)是哈密顿图,存在一个哈密顿环abcdhgfea。

(b)

解:图(b)是欧拉图,具有一条欧拉回路abecfbdca,不是哈密顿图。

(c)

解:图(c)不是欧拉图,是哈密顿图,存在一个哈密顿环abcdhgfea。

(d)

解:图(d)不是欧拉图,也不是哈密顿图。

16、 构造下图中图G的闭包,并判断G是否为哈密顿图?如果不用观察的方法,你能说出你判别的根据嘛?

47

解:先求图G的闭包n=6。因为deg(v5)?deg(v6)?6;deg(v2)?deg(v3)?6,所以连接v5与v6,v2与v3得图G1:

deg(v2)?deg(v4)?6,

因此,连接v2与v4,v1与v5,v4与v6,v1与

在图G1中,因为

deg(v1)?deg(v5)?6,deg(v4)?deg(v6)?6,deg(v1)?deg(v3)?6,v3的图G2:

在图G2 中,因为deg(v1)?deg(v4)?8,因此连接v1与v4得图G3:

且G3是G的闭包,因此G是哈密顿图。

17、某流动售货员居住在a城,打算走销b,c,d城后返回a城。若该四城间的距

48

离如下图所示,试找出完成该旅行的最短路线。

解:本题要求售货员将4个城市走且仅走一次,形成一个哈密顿环,并使得所走的路线最短。因此满足条件的走法应该是a?b?d?c?a。

18、构造互不同构的所有6结点的树。

解:先画出6个顶点,然后分别考虑顶点的度数最大为2,3,4,5的情况,不同构的树有5个,如下图所示:

19、试证明当且仅当图G中得每一条边均为割边时,图G是树林。

证明:设连通图G的每条边都是割边,则去掉任一条边后得到的子图不连通,这说明G中没有回路,根据树的定义知,G是一棵树。反之,若G是一棵树,根据树的性质,去掉任一条边后就不连通了,所以G的每条边都是割边。

20、证明或反驳下一结论:连通图G的任一边为G的某一生成树的弦。

49

解:若连通图G含有割边,则e为任何生成树的弦;

若G不含割边,那么对G的任一边e?,e?一定在某个环路?上,用破圈法构成生成树TG时,可在?中删去e?,相对生成树TG,e?一定是弦。

因此该结论当G不含割边时才成立。

21、试证明具有m条边的连通图最多具有m?1个结点。

证明:数学归纳法 当m?1时,显然一条边且连通,则只能有两个点,即n?2;假设当m?k时,点数n?k?1,则当m?k?1时,增加的一条边由于连通所以一定去某点相邻接的,因此最多增加一个点,所以点数n?k?2,所以由数学归纳法结论成立。

22、n个结点的完全图的环秩是多少?

n(n?1)22解:n个结点的完全图的边数为 C n ? ,因此其环秩为Cn?(n?1)。

2

23、一棵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3个度为3的结点,4个度为4的结点,2个度为5的结点,其余均为度为1的结点,问它有几个度为1的结点? 解:设有n个度为1的结点,则总的度数为n+10+9+16+10=n+45

根据树的定义,一棵树的边数等于点数减去1,而总度数又等于边数的两倍,因此有

(n+45)/2=5+3+4+2+n-1=13+n 解得: n=1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