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2-14)
c. 采用压力测试的求参方法
使用条件:当径向距离较小、抽水延续时间较长时,ΔP-lgt 呈直线段,这时:
式中:ΔP—抽水孔压力降低值(Pa); S—弹性释水系数(无量纲); T—导水系数(m2/s); t—抽水延续时间(s); 其余符号与(2.3.3中d)相同 实际应用中采用半对数法用抽水孔资料进行求参。
2.3.5 复杂条件下热储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如抽水影响受到不同水文地质边界影响时,则选则符合水文地质条件的公式进行计算,(参见《供水水文地质
手册》第二册)。或按边界水力性质设置虚井按势叠加原理进行计算。
3.地热井单井可开采量计算与确定
3.1单井涌水量的确定
一般可依据地热井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绘制的Q=f(s)曲线,确定水流方程以内插法计算确定。对于层状热储地热田,则应依据该井开采可能影响区内的可采热储存量与地热井开采期排放的总热量进行均衡验算确定。 3.2 单井50年地热开采总量计算 3.2.1 井域热储层单位面积可采热储量计算
依据地热井抽水试验资料,用内插法(最大水位降深以不大于30 m为宜,区域水位下降速率不大于2m/a)初步确定地热井可开采流体量,并以公式(3-1)计算按此量开采50年所排放的总热量。
(3-1)
式中:QW——地热井开采50年所排放的总热量(kJ);
Q——地热井的日可开采量(m3/d); CW——地热水平均比热容(kJ/(m3〃℃)); tW——地热水平均温度(℃);
t0——天津地区常温层温度(℃); T---50年内单井累计抽水天数(d);
依据地热井地质剖面,按公式(3-2)计算确定地热井开采利用热储层单位面积可开采的热储存量。
(3-2)
式中:Qr ——地热井开采影响区内单位面积可开采热储量(kJ/m2);
K ——热储层地热采收率(0.15~0.20); H ——地热井所利用的热储层厚度(m); Cr ——热储层的平均比热容(kJ/(m3〃℃)); tr —— 热储层平均温度 (℃); t0——天津地区常温层温度(℃)。
3.2.2 单井50年地热开采所需热储水平面积计算
按均衡原理以公式(3-3)计算热储层可采热储存量与地热井开采50年排放总热量保持均衡所需的热田面积,并按圆面积公式估算地热井的井距。
(3-3)
式中:F——保持均衡所需的热田面积(m2);
QW——地热井开采50年所排放的总热量(kJ); Qr ——地热井开采影响区内可开采热储量(kJ/m2)。
3.2.3 地热开采井布井合理间距(D)计算
(3-4)
在该地热田尚无其它地热生产井或已有井的井距超过计算的布井间距,可将地热井抽水试验资料初步确定的可开采量作为该井的可开采量;若已有井井距小于计算的布井间距,则应以已有井距的二分之一为半径划定的圆面积作为该井可开采的控制范围,并以该范围内的可采热储存量作为该井地热水开采允许排放的热量,进而反求其可开采量。
当抽水影响直径大于热均衡原理计算的井距时以抽水影响直径作为井距。
3.3 对井开采的开采量评价 3.3.1 回灌井可灌量计算 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