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地热单(对)井资源评价技术要求 下载本文

2.3.2 单位涌水量计算,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q = Q/S (2-2)

式中:q——单位涌水量(m3/h〃m); Q——单井涌水量(m3/h); s——抽水降深值(m)。

需根据各个落程的数据,做出Q=f(s)关系曲线图。 Q-S解析式的确定方法一 S=a1Q+a2Q2+a3Q3

a1、a2、a3 为待定系数; Q-s解析式确定方法二

依据三次降深试水资料(QI;SI),采用曲度法确定曲线类型,并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系数。(详见《供水水文地质手册》第二册)

当抽水降落漏斗未到达热田边界时,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2.3.3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 a.单井抽水试验时的Dupuit 公式及溪哈尔特抽水引用影响半径经验公式。

承压完整井:

(2-3)

(溪哈尔

特公式) (2-4)

式中 K——含水层渗透系数 (m/d); Q—— 单井涌水量 (m3/d); sw——井筒水位降深值 (m); M——承压含水层有效厚度 (m); R—— 抽水影响引用半径 (m); rw——抽水井热储段半径 (m)。

利用(2-3)和(2-4)式,采用迭代法计算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

b.当带有一个观测孔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 承压完整井:

(2-5)

c.带有两个观测孔时

Thiem公式:

(2-6)

式中 h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 (m);

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和r2处观测孔(井)中

水柱高度 (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与井中水位降深s之差,h1=H0 -s1;h2=H0-s2。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当地热井中的降深较大时,可采用修正降深。修正降深s'与实际降深s之间的关系为:

(2-7)

H0:—静止水头高度(m) d. 采用压力测试方法的求参公式

式中:K—热储层渗透系数(m/s) Q—抽水流量(kg/s) g—重力加速度(m/s2) M—热储层有效厚度(m)

r1—观测孔与抽水孔之间的距离(m) rw—抽水孔出水段的半径(m)

ΔP—使水达到稳定状态下时抽水孔与观测孔之间的压力差(Pa)

无观测孔时: r1为抽水影响半径,采用(2—4)式计算。

2.3.4 承压水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 a.Theis 配线法

两张相同模数的双对数坐标纸上,分别绘制Theis 标准曲线W(u)-1/u 和抽水试验数据曲在线s-t,保持坐标轴平行,使两条曲线配合,得到配合点M的水位降深[s]、时间[t]、Theis井函数[w(u)]及[1/u]的数值。或在模数为6.25cm的双对数透明纸上绘制s-t抽水试验曲线与W(u)-1/u标准量板套对,按下列公式计算参数(r为抽水井半径或观测孔至抽水井的距离):

(2-8)

(2-9) (2-10) (2-11)

b.Jacob 直线图解法

当抽水试验时间较长,u= r2/(4at)<0.01时,在单对数坐标纸上抽水试验数据曲线s-lgt为一直线(延长后交时间轴于t0, 此时s=0.00m),在直线段上任取一个对数周期,查得t1、s1、t2、s2,则有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