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查出后多读几遍。
(2)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识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读下列词语, 读准加拼音的汉字。
cáokǎn
曹冲
chēnɡ
称
象 官员 议论
停
guānyìlùndǐ
zhònɡliànɡ
重
量
砍树 画线
xiàntínɡ
rán
止 到底 做 法 岁月
zuòsuì
zhàn
站立 船 只 然 后 四根 柱子 一杆
chuánɡēnzhùgǎnchènɡ
秤
3.汇报交流识记生字情况。 (1)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①同偏旁的字。
木字旁:“根”“柱”“杆”。课件出示树根、柱子、木质栏杆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木字旁识记生字。注意“杆”是个多音字,在“枪杆、一杆秤、杠杆”里读ɡǎn,在“旗杆、栏杆、标杆”里读ɡān。
言字旁:“议”“论”。课件播放学生课堂小组讨论的小视频,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再现理解“议论”的含义。这两个字的意思相近,构成词语“议论”,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②加一加、减一减识字。
砍=石+欠 员=口+贝 柱=木+主 称=秤-平+尔 站=立+占 岁=山+夕 止=正-一 杆=秆-禾+木 ③比一比识字。
“重”和“量”:这是一组字形相近的生字,两个字中都有“里”字。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④字谜识字:“上”多一竖。(止) (2)交流其他识字方法。
4.出示生字,学生以开火车读、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学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
5
[底]半包围结构,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得舒展。最后一笔点不能漏写。
[站]立字旁的提要写得短,右下边的“口”要写得稍大一些。 [船]舟字旁的提要写得短,注意右边不出头。右边的竖弯不带钩。 [然]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的最后一点不能漏写。
(2)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教师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姿势正确,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预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写字、识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牵引到学习状态以后,教师还要巧妙地过渡到写字教学中,如生字记得牢,肯定也能写得工整、端正;请你当当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工整、端正,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自由读课文。
过渡:曹冲为什么要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同学们在上课前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读课文要弄懂的重要问题。下面请大家轻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学生交流读书情况,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故事中有曹操、曹冲、官员们这些人物。)
3.教师引导,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过渡: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一般来说,一个故事都有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起因;再就是故事发展的经过,也就是过程;最后是故事的结果。同学们已经将课文读过几遍了,那现在能和老师一起分一分吗?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起因);第二部分是第3、4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经过);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结果)。
4.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6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啊,我们要来看看故事的起因,大象是
哪里来的?为什么要称象呢?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大象是哪里来的?有哪些人去看大象? (大象是别人送给曹操的;看大象的人有曹操、曹冲和官员们。)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交流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出示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①思考: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的?(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②学生画一画大象的样子,教师课件出示大象的各种图片,感受大象的身子像墙,腿像柱子。
③指导朗读:“又高又大”要重读,表现大象的特点。
④教师引导:“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大象的耳朵、鼻子分别像什么:____像____,____像____。
(4)交流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①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②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预设:教师可问学生:官员们看象、议论象是先后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学生能回答出是同时进行的,再告诉学生当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时,就可以用关联词“一边……一边……”。
③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到底”的意思。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小结:第2句中的“到底”表示深究的意思,说明官员们对大象的体重都非常好奇,表达效果比第1句好。
④学生讨论当时的场面应该是怎样的,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7
(当时的场面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官员们交头接耳地议论大象的体型、重量,既吃惊,又好奇。)
小结:这么一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官员们十分好奇。他们的议论被曹操听到了,于是他让大家想出称象的办法,大家想出来了吗?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本课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通过对比,体会“才”字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能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生字词,学生读一读。
过渡: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
曹冲 称象 官员 议论 重量 砍树 画线 停止 到底 岁月 站立 船只 果然 四根 柱子 一杆大秤 2.读读语段,指名写出生字,教师点评。
七十多suì的王大爷划着小chuán,靠岸卖莲蓬。他zhàn在船头,大声吆喝着:“卖莲蓬啰,刚刚采摘的嫩莲蓬!”岸边的一棵大树dǐ下,有人正在乘凉,听到吆喝声走了过来,挑了一些莲蓬。王大爷拿出一ɡǎn chèng,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