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题库(题库+答案) 下载本文

第二章 稀溶液依数性 练习题

一、是非题(共10题)

1. 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沸腾温度不变时的温度。( )

2. 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是由于溶剂摩尔分数减小引起的。( )

3. 等物质的量硝酸钾和碳酸钾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中,该两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相等。( )

4. 凡是浓度相等的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

5.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沸点升高仅适用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而凝固点降低及渗透压则不受此限制。( ) 6. 电解质浓溶液也有依数性变化规律,但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定量关系。( ) 7. 一定量的电解质加入纯水中,此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100℃,但无法定律计算。( )

8. 任何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

9.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合适的范围内,高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就能形成稳定的溶胶。( )

10. AlCl3、MgCl2、KCl三种电解质对负溶胶的聚沉值依次减小。( )

二、选择题 ( 共11题 ) 1. 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溶于水后水溶液凝固点不能降低 (C)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皆小于1 (D)质量摩尔浓度数值不受温度变化

2. 已知乙醇和苯的密度分别为0.800 g·cm-3和0.900 g·cm-3,若将86.3cm3乙醇和 901 cm3苯互溶, 则此溶液中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 (A) 1.52 mol·dm-3 (B) 1.67 mol·dm-3 (C) 1.71 mol·kg-1 (D) 1.85 mol·kg-1

3. 2.5 g 某聚合物溶于 100 cm3水中, 20℃时的渗透压为 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6.1×102 (B) 4.1×104 (C) 6.1×105 (D) 2.2×106

4. 1.0 mol·dm-3蔗糖的水溶液、1.0mol·dm-3乙醇的水溶液和1.0 mol·dm-3

乙醇的苯溶液, 这三种溶液具有相同的性质是 -----------------------------------------------------------------( )

1

(A) 渗透压 (B) 凝固点

(C) 沸点 (D) 以上三种性质都不相同

5. 1.17 % 的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 )

(相对原子质量: Na 23, Cl 35.5) (A) 1.17 % 葡萄糖溶液 (B) 1.17 % 蔗糖溶液

(C) 0.20 mol·dm-3葡萄糖溶液 (D) 0.40 mol·dm-3蔗糖溶液

6.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 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 )

(A) CuSO4 (B) K2SO4 (C) Al2(SO4)3 (D) KAl(SO4)2

7.要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1.00℃ , 必须向 200 g 水中加入 CaCl2的物质的量是(水的Kf=1.86

-1

K·kg·mol)--------------------------------------------------------------------------------( )

(A) 1.08 mol (B) 0.108 mol (C) 0.0540 mol (D) 0.0358 mol

8.某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为 100.400℃ , 则其凝固点为 ---------------------( )

(水的Kb= 0.512 K·kg·mol-1, Kf= 1.86 K·kg·mol-1) (A) -0.110℃ (B) -0.400℃ (C) -0.746℃ (D) -1.45℃

9. 与纯溶剂相比,溶液的蒸气压-----------------------------------------------------------------( )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不变

(D) 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若溶质是挥发性很大的化合物就不一定降低

10. 60℃时, 180 g水中溶有 180 g葡萄糖, 已知60℃时水的蒸气压为19.9 kPa, C6H12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 则此水溶液的蒸气压应为------------------------------------------------( )

(A) 1.81 kPa (B) 9.95 kPa (C) 15.9 kPa (D) 18.1 kPa

11. 若氨水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mmol·kg-1,则其中NH3的摩尔分数为---------------------( ) mm

(A) ───── (B) ────────── 1000/18 [(1000-17m)/18]+m m

2

(C) ─────── (D) 不确定 (1000/18) + m

三、填空题 ( 共 8题 ) 1. (2 分)

体温为 37℃时, 血液的渗透压为 775 kPa, 此时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静脉注射液的浓度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 g·dm-3。

2. (2 分)

当 13.1 g未知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 500 g苯中, 溶液凝固点下降了 2.3 K, 已知苯的Kf= 4.9 K·kg·mol-1 , 则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

3. (2 分)

在 100g 水中溶有 4.50 g 某难挥发非电解质, 于 -0.465℃时结冰, 则该溶质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水的Kf= 1.86 K·kg·mol-1)。

4. (2 分)

樟脑的熔点是 178.0℃, 取某有机物晶体 0.0140 g, 与 0.201 g 樟脑熔融混合(已知樟脑的Kf= 40.0K·kg·mol-1), 测定其熔点为 162.0℃, 此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

5. (2 分)

2.6 g某非挥发性溶质溶解于62.5 g水中, 该溶液的沸点为 100.78℃, 已知H2O的

Kb= 0.51 K·kg·mol-1, 该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6. (2 分)

若 37℃时人体眼睛的渗透压为 770 kPa, 则所用眼药水的总浓度 (假定溶质全是非电解质 )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dm-3。

7. (2 分)

对下列几种水溶液, 按其凝固点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1) 0.1 mol·kg-1 C6H12O6 (2) 1 mol·kg-1C6H12O6

(3) 0.1 mol·kg-1 NaCl (4) 1 mol·kg-1 NaCl (5) 0.1 mol·kg-1 CaCl2 (6) 0.1 mol·kg-1 HAc

8. (2 分)

若萘(C10H8)的苯溶液中, 萘的摩尔分数为 0.100, 则该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 ( 共 7 题 ) 1. (10 分)

3

某浓度的蔗糖溶液在-0.250℃时结冰. 此溶液在 25.0℃时的蒸气压为多少 ? 渗透压为多少 ? (已知纯水在 25℃时的蒸气压为 3130 Pa, 水的凝固点下降常数为 1.86 K·kg·mol-1)

2. (10 分)

某非电解质 6.89 g 溶于 100g 水中, 将溶液分成两份, 一份测得凝固点为- 1.00℃, 另一份测得渗透压在 0℃时为 1.22×103 kPa。根据凝固点下降实验求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并判断渗透压实验是否基本准确 ? (水的Kf= 1.86 K·kg·mol-1 )

3. (10 分)

称取某碳氢化合物 3.20 g, 溶于 50.0 g苯(Kf= 5.12 K·kg·mol-1)中, 测得溶液的凝固点比纯苯下降了0.256℃。

(1) 计算该碳氢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 若上述溶液在 25℃时的密度为 0.920 g·cm-3 ,计算溶液的渗透压。

4. (10 分)

临床上用的葡萄糖 (C6H12O6)等渗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为 0.543℃, 溶液的密度为 1.085 g·cm-3。试求此葡萄糖溶液的质量分数和 37℃时人体血液的渗透压为多少 ? (水的Kf= 1.86 K·kg·mol-1 )

5. (10 分) 已知 10.0 g 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 180 )溶于 400 g 乙醇(相对分子质量60.0),乙醇沸点升高了 0.143℃,而某有机物 2.00 g溶于 100 g乙醇时,其沸点升高了 0.125℃, 在 20℃乙醇的蒸气压为 5851 Pa。

试求 (1) 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

(2) 在20℃该有机物乙醇溶液的蒸气压是多少 ?

6. (5 分)

KNO3在 373 K 和293K时的溶解度分别为 246 g/(100 g水)和 32 g/(100 g 水)。现有 9.9 mol·kg-1 KNO3溶液 100 g从 373 K 冷却至 293 K,将析出固体KNO3多少克?

(相对原子质量: K 39, N 14 )

7. (10 分)

取 2.67 g AlBr3溶于 200 g 水中 , 测得溶液的凝固点为 - 0.372℃ ; 0.753 g BBr3溶于 50.0 g 水中, 测得此溶液的凝固点为 - 0.112℃。通过计算判断这两种盐在水中的电离情况。 ( 水的Kf= 1.86 K·kg·mol-1; 相对原子质量: B 11; Al 27; Br 80 。 )

五、问答题 ( 共 2题 ) 1. (5 分)

乙二醇的沸点是 197.9℃ , 乙醇的沸点是 78.3℃, 用作汽车散热器水箱中的

4

防冻剂, 哪一种物质较好? 请简述理由。

2. (5 分)

有一种称“墨海”的带盖砚台,其结构如图所示,当在砚台中加入墨汁,在外圈加入清水,并盖严,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现象并解释原因。如果告诉你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能否通过计算来说明,为什么?

第一章 溶液 练习题(答案)

一、是非题(共10题)

1. 错 2. 对 3. 错 4. 错 5. 对 6. 对 7. 错

二、选择题 ( 共11题 )

1. (D) 2. (D) 3. (C) 4. (D) 5. (D) 6. (C) 7. (D) 10. (D) 11. (C)

三、填空题 ( 共 8题 )

1. (2 分) 54.2

2. (2 分) 56

3. (2 分) 180 g·mol-1

4. (2 分) 174 g·mol-1

5. (2 分) 27 g·mol-1

6. (2 分) 0.299

7. (2 分) (4) (2) (5) (3) (6) (1)

8. (2 分) 1.42 mol·kg-1

四、计算题 ( 共 8题 ) 1. (10 分) ?Tf= Kfm

5

错 9. 错 10. (D) 8. (D) 9.

错 8. m = ?Tf/Kf= 0.250/1.86 = 0.134 (mol·kg-1)

蔗糖的摩尔分数: 0.134/(0.134+1000/18.0) = 0.00241 ?p = p0水·x质 = 3130×0.00241 = 7.54 (Pa) p溶液 = 3130 - 7.5 = 3122 (Pa) 或p溶液 = 3130×0.998 = 3122 (Pa) 设c≈m

? = cRT = 0.134×8.31×298 = 332 (kPa)

2. (10 分) W

?Tf = Kfm = Kf×──────× 1000 M×100

Kf×W×1000 1.86×6.89×10.0

M = ───────── = ───────── = 128 (g·mol-1) ?Tf×100 1.00 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 。 W

? = cRT?mRT = ──────× 1000RT M×100

6.89 = ───────× 1000 × 8.31 × 273 = 1.22×103 (kPa) 128×100 因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等, 说明渗透压实验基本准确。

3. (10 分)

(1) ?Tf= Kfm

3.20 1000 0.256 = 5.12×───×───M = 1.28×103g·mol-1 M 50.0

3.20/1280

(2) ? = cRT= ─────────×1000×8.31×298 = 107 (kPa) (50.0+3.20)/0.920

4. (10 分) ?Tf = Kfm

0.543 m = ──── = 0.292 (mol·kg-1H2O) 1.86 0.292×180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100 % = 4.99 % 1000 + 0.292×180 0.292

6

c = ──────────────× 1000 = 0.301 (mol·dm-3) (1000 + 0.292×180)/1.085 ? = cRT = 0.301×8.31×(273 + 37) = 775 (kPa)

5. (10 分)

(1) 由?T = Kbm先计算乙醇的Kb, 然后再计算有机物摩尔质量M。

10.0 1000 0.143 = Kb×───×───Kb= 1.03 (K·kg·mol-1)

180 400

2.00 1000 0.125 = 1.03×───×───M = 165 (g·mol-1) M 100 (2) 乙醇溶液的蒸气压p = p0x

100/60.0 p = 5851×─────────── = 5.81×103 (Pa)

(100/60.0)+(2.00/165)

6. (5 分)

KNO3的摩尔质量为 39 + 14 + 48 = 101 g·mol-1, KNO3溶液浓度为9.9 mol·kg-1时,在 1000 g 水中 KNO3含量为: 9.9×101 = 1000 (g) , 即 100 g 这种溶液中含 KNO3 50 g, 水 50 g, 它在 373 K时不饱和, 但冷却到 293 K 时, KNO3的析出量为: 50 - 16 = 34 (g)。

7. (10 分)

?Tf 0.372

AlBr3: m测 = ─── = ──── = 0.200 (mol·kg-1) Kf 1.86

0.267×1000 m计 = ─────── = 0.0500 (mol·kg-1)

267×200 m测 = 4m计

AlCl3在此溶液中完全电离。

?T’f 0.112

BBr3: m’测 = ──── = ──── = 0.0602 (mol·kg-1) Kf 1.86

0.753×1000 m’计= ─────── = 0.0600 (mol·kg-1)

251×50.0 m′测≌m′计

BBr3在此溶液中不电离。

7

五、问答题 ( 共 2题 ) 1. (5 分) 用乙二醇较好。因为它的沸点高, 难挥发。而乙醇的沸点比水低, 在汽车行驶时,当散热器水箱受热后, 溶液中的乙醇先挥发, 容易着火。 _

2. (5 分)

砚中外圈水干枯,砚台中墨汁变淡。因为墨汁是浓的溶液和悬浊液的混合物,其蒸气压比纯溶剂水的蒸气压低,为此水不断蒸发并溶入墨汁中,直至蒸发完,致使墨汁变淡。

不能通过计算说明,因为墨汁为浓液体,而Raoult公式只能对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一、是非题

[1] 弱酸的标准解离常数愈大,其解离度一定也愈大。(

[2] 如果将NaOH及NH3·H2O溶液均稀释一倍,则两溶液中c (OH- )均减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

[3] 因为难溶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它们都是弱电解质。( )

[4]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对于反应HCN + H2O 都是碱。( )

[5]计算H2S饱和溶液的c(H+ )时,可只按K(H2S)计算。因此,当H2S溶液中加入Na2S时,将不改变H2S溶液中的c (H+ )。( )

二、选择题

[1]pH = 2.00的溶液与pH = 5.00的溶液,c (H+ )之比为 ( )。

(A) 10; (B) 1000; (C) 2; (D) 0.5。

[2]pH = 1.00的HCl溶液和pOH = 13.00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

(A) 1.00; (B) 13.00; (C) 7.00; (D) 6.00。

[3] 通常,在HAc (aq)平衡组成计算中,常取K(HAc) = 1.75 ×10-5,是因为()。

(A) K与温度无关;

8

H3O+ + CN-来说,H2O和 CN-

(B) 实验都是在25℃条件下进行的;

(C) 温度为25℃,溶液浓度为1.0 mol·L-1时,K (HAc) = 1.75 ×10-5; (D) K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4] 某一弱碱强酸盐MA,其标准水解常数K=1.0 ×10-9,则相应弱碱的标准解离常数K为.( )。

(A) 1.0 ×10-23; (B) 1.0 ×10-5; (C) 1.0 ×10-9; (D) 1.0 ×10-14。

[5]已知:K(HCN) = 6.2 ×10-10,则NaCN的标准水解常数为( )。 (A) 1.6 ×10-6; (B) 6.2 ×10-10; (C) 6.2 ×10-24; (D) 1.6 ×10-5。

[6] 下列各种盐在水溶液中水解但不生成沉淀的是( )。

(A) SnCl2; (B) SbCl3; (C) Bi (NO3 )3; (D) NaNO2。

[7] 在HAc溶液中,加入适量NH4Ac来抑制HAc的解离,这种作用为.(

)。

(A) 缓冲作用; (B) 同离子效应; (C) 盐效应; (D) 稀释作用。

[8]下列溶液中,pH值最大的是( )。 (A) 0.1 mol·L-1 HAc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 HCl; (B) 0.1 mol·L-1 HAc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 NaOH; (C) 0.1 mol·L-1 HAc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

(D) 0.1 mol·L-1 HAc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 NaAc。

[9]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同一种物质既可作为酸又可作为碱的为两性物质; (B) 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一切非水溶液; (C) 化合物中没有盐的概念;

(D) 酸可以是中性分子和阴离子、阳离子。

9

[10] 醋酸在液氨和液态HF中分别是( )。 (A) 弱酸和强碱; (B) 强酸和强碱; (C) 强酸和弱碱; (D) 弱酸和强酸

[11]Debey 和 Huckel提出了离子相互作用的离子氛理论。离子氛的实质是( )。

(A) 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 (B) 分子间力; (C) 离子极化力; (D) 弱的共价键。

[12] 向含有AgCl (s)的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gCl的溶解度增大; (B) AgCl的溶解度、K均不变; (C) K(AgCl ) 增大; (D) AgCl的溶解度、K均增大。

[13] 在BaSO4 饱和溶液中,加入Na2 SO4 (s),达平衡时( )。 (A) c ( Ba2+ ) = c ( SO42- ) ;

(B) c ( Ba2+ ) = c ( SO42- ) = [ K( BaSO4 ) ]1/2; (C) c ( Ba2+ ) ?c ( SO42- ), [ c ( Ba2+ ) /= K( BaSO4 ) ;

(D) c ( Ba2+ ) ?c ( SO42- ), [ c ( Ba2+ ) /?K( BaSO4 )。

[14] 已知K( PbI2 ) = 7.1 ? 10-9,则其饱和溶液中c ( I- ) =()。 (A) 8.4 ? 10-5 mol ·L-1; (C) 2.4 ? 10-3 mol·L-1;

(B) 1.2 ? 10-3 mol ·L-1 (D) 1.9 ? 10-3 mol ·L -1。

]·[ c ( SO42- ) /

]

]·[ c ( SO42- ) /

]

[15] 下列物质中溶解于HAc的是()。

(A) ZnS; (B) PbS; (C) MnS; (D) Ag2S 。

三、填充题

10

[1]已知K(HAc)=1.75 ×10-5,0.20 mol·L-1HCl 溶液的c (H+ ) =

______________mol·L-1,0.10mol·L-1 HAc溶液的c (H+ ) = ______________mol·L-1。

[2]已知 0.10 mol·L-1某二元弱酸H2A溶液中的c (A2- ) = 4.0 ×10-11 mol·L-1,

c (HA- ) = 1.3 ×10-3 mol·L-1,则该酸的K= ________,K= ________。

[3]Na2CO3水溶液显________ 性,是因为________ 发生水解造成的。其一级水解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对应的K= ________。

[4]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PO43-、NH4+、H2O、HCO3-,既可作为酸又可作为碱的是________ 和________。

[5] 对于下列反应[Al (H2O)6 ]3+ + H2O → [Al (OH) (H2O)5 ]2+ + H3O+来说,反应物中,________ 是酸,而________ 是它的共轭碱。

[6] 温度不变时,用水稀释含有大量BaSO4 固体的溶液,只要BaSO4 固相不消失,K( BaSO4 ) 就________________,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

[7] 在PbF2的饱和溶液中,测得c ( Pb2+ ) = 1.9 ? 10-3mol·L-1 ,则c ( F- ) = ????????_ mol·L-1,K( PbF2 ) = ?????????????????。

[8] 已知298 K 时的K( Mg (OH)2 ) = A,则此温度下,Mg(OH)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S =???????mol·L-1,饱和溶液中的c ( OH- ) = ????????????? mol·L-1

[9] 含有CaCO3固体的水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时,该溶液为___??????????溶液,溶液中[c(Ca2+)/c]和[c(CO32-)/c]的乘积 ?????????????K(CaCO3)。当入

11

少量Na2CO3(s)后,CaCO3的溶解度将????????,这种现象称为?????????????____。

[10]37℃时,K = 2.5 ×10-14,此时纯水的pH = ________,pH + pOH = ________。

四、问答题

[1] 试分析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异同点,举例推导两者之间的关系。

[2] 试证明任何弱酸(或弱碱)溶液被稀释至n倍时,其解离度增大至原来的

n倍,

并说明其适用条件。

[3]CaCO3在纯水、 0.1mol·L-1NaHCO3溶液、 0.1 mol·L-1 CaCl2溶液、0.5 mol·L-1 KNO3溶液、0.1 mol·L-1Na2CO3溶液中, 何者溶解度最大?请排出CaCO3溶解度大小顺序。并简要说明之。

[4] 试分析0.10 mol·L-1 HAc和0.10 mol·L-1 NaAc溶液组成的缓冲溶液对加入少量酸、碱或用水适当稀释时的缓冲作用。

[5] 已知下列沉淀转化反应均能自发正向进行 ( K> 1 ): PbCl2 + 2 I-PbI2 + CrO42-PbCrO42- + S2-

PbI2 + 2 Cl- PbCrO4 + 2 I- PbS + CrO42-

根据上述事实,试排列PbCl2、PbI2 、PbCrO4、PbS各难溶物质的K由大到小的顺序。并推断出上述各物质间还能发生多少个沉淀转化反应,以反应方程式表示之。

五、计算题

[1]已知K(HAc) = 1.75 ×10-5,HCl和HAc溶液的浓度均为0.20 mol·L-1。 (1) 两种溶液的pH值各为多少?

(2) 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值为多少?混合后 HAc的解离度改变的倍数为多少?

12

[2]将100 mL 0.030 mol·L-1 NaH2PO4与50 mL 0.020 mol·L-1 Na3PO4溶液混合,试计算混合溶液的pH值。(H3PO4:K= 7.1 ×10-3,K= 6.3 ×10-8,

K= 4.2 ×10-13)

[3]已知K( MgF2 ) = 6.5 ? 10-9,将10.0 mL 0.245 mol·L-1 Mg(NO3 )2溶液与25.0 mL 0.196 mol·L-1 NaF溶液混合,是否有MgF2沉淀生成,并计算混合后溶液中c ( Mg2+ ) 及c ( F- )。

[4] 在含有Pb2+ 和Cr3+(浓度均为2.0 ? 10-2 mol·L-1)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设体积不变)。计算哪种离子先被沉淀出来? 用此法能否将两者完全分离 ? ( K( Pb (OH)2 ) = 1.2 ? 10-15,K( Cr (OH)3 ) = 6.3 ? 10-31 )

[5]已知K(FeS)=6.3?10-18,K(CuS)=6.3?10-36,K(H2S) =1.32?10-7,K(H2S)=7.1? 10-15。

(1) 在0.10 mol·L-1 FeCl2溶液中,不断通入H2S,若不生成FeS沉淀,溶液 pH值最高为多少?

(2) 在某溶液中FeCl2与CuCl2的浓度均为0.10 mol·L-1,不断通入H2S时,何者生成沉淀,各离子浓度分别为多少?

====================答案==================== 一、是非题 [1] 错 [2] 错 [3] 错 [4] 对 [5] 错

二、选择题

[1] B [2]A [3] D [4]B [5]D [6]D [7]B [8]B [9]B [10]C [11]A [12]B [13]C [14]C [15]C

三、填充题

[1]0.20;1.3 ×10-3。

13

[2]1.7 ×10-5;4.0 ×10-11。 [3] 碱;CO32-;CO32-+ H2O [4]H2O;HCO3-。

[5][Al (H2O)6 ]3+;[Al (OH) (H2O)5 ]2+。 [6] 不变;不变。

[7]3.8 ? 10-3 ;2.7 ? 10-8。 [8]( A / 4 )1/3; 2 S。

[9] 饱和;等于;降低;同离子效应 。 [10] 6.80,13.60。

四、问答题

[1] 解:

相同点:两者均能表示弱电解质解离能力的大小。 不同点:解离度随浓度而变,而解离常数与浓度无关。

HA

A- + H+

HCO3- + OH-;K / K (H2CO3 )。

平衡c / mol·L-1:c - c?c?c?

cK = c(1??) = c1??

c??)2(c?(c)?2?

当?很小,如< 1 % 时,则

???c K= (c / c ) ?2 或? = Kcc/c?c/c?[2] 解:当?≥500 或?≥500 时

KaKb

c1?12 = c2?22

若c1 = n c2

所以,n c2?12 = c2?22 ?2 =

n?1

14

c/c?c/c?其适用条件为?≥500 或?≥500 。

KaKb[3] 解:

CaCO3在0.5 mol·L-1 KNO3溶液中,因为盐效应溶解度最大。其次在水中。

在NaHCO3 、Na2CO3 、CaCl2溶液中,因为同离子效应,CaCO3溶解度小于纯水中。在根据c ( CO32- )、c ( Ca2+ )大小,可排出如下顺序:

KNO3 ?纯水? NaHCO3? Na2CO3 = CaCl2 [4]解:

HAc

H+ + Ac-

平衡c /( mol·L-1 ) 0.10 - xx 0.10 + x

在0.10 mol·L-1 HAc - 0.10 mol·L-1 NaAc溶液中,c (HAc) =

c (Ac- ) = 0.10 mol·L-1,相对于纯0.10 mol·L-1 HAc 或 0.10 mol·L-1 NaAc溶液来说,c (HAc)、c (Ac- ) 皆较大。加入少量酸之后,H+与Ac-结合生成少量HAc,c(HAc) 和c (Ac- )变化较小,两者比值基本不变,pH值也几乎不变。

加入少量碱之后,OH-与HAc反应,仅使c (HAc)稍有变小,c (Ac- )稍有变大,两者比值也基本不变。

加适量水稀释,使c (HAc)、c (Ac- )以相同倍数减小,c (HAc) /

c (Ac- ) 基本不变。表明这类溶液具有一定缓冲能力。

[5] 解:

K( PbCl2 ) ?K ( PbI2 ) >K ( PbCrO4 ) ?K( PbS )

还能发生的沉淀转化反应有: (1) PbCl2 + CrO42- PbCrO4 + 2 Cl-

15

(2) PbI2 + S2-(3) PbCl2 + S2-

五、计算题 [1]解:

PbS + 2 I- PbS + 2 Cl-

(1) c (HCl) = 0.20 mol·L-1,c (H+ ) = 0.20 mol·L-1,pH = 0.70

c (HAc) = 0.20 mol·L-1 c (H+ ) =

1.75?10?5?0.20 mol·L

-1 = 1.9 ×10-3mol·L-1

pH = 2.72 (2) 混合后:

c (HCl) = 0.10 mol·L-1,c (H+ ) = 0.10 mol·L-1,c (HAc)

= 0.10 mol·L-1

HAc

H+ + Ac-

平衡c /( mol·L-1 ) 0.10 - x 0.10 + xx

.10?x)x1.75 ×10-5 = ((00 .10?x)x = 1.8 ×10-5 c(H+ ) = 0.10 mol·L-1

?3pH=1.00

c (Ac- ) = 1.8 ×10-5 mol·L-1

?1 = 1.9?10 = 0.95 %

0.20?2 = 1.8?10 = 1.8 ×10-2 %

0.10?5?1 = 0.95% = 53 ( 倍 ?21.8?10?2%)

[2] 解:

n (H2PO4- ) = 0.030 mol·L-1×0.100 L = 3.0 ×10-3 mol

n (PO43- ) = 0.200 mol·L-1×0.050 L = 1.0 ×10-3 mol

16

混合后,两者反应:

H2PO4- + PO42- 2HPO42-

生成 余下

n (HPO42- ) = 2.0 ×10-3 mol n (H2PO4- ) = 2.0 ×10-3 mol c (H2PO4- ) = c (HPO42- ) pH = pK= -lg 6.3×10-8 = 7.20

所以

[3] 解:

混合后:c ( Mg2+ ) =

100.?0.245 mol·L-1 = 0.070 mol·L-1

350.c (F- ) =

250.?0196. mol·L-1 = 0.14 mol·L-1

350.

c ( Mg2? )c ( F? )2£[]?[?] = 1.4 ? 10-3 ?cc Q?K,有MgF2沉淀。

MgF2 (s)

Mg2+ + 2 F-

开始c ?( mol·L-1 ) 0.070 0.14

平衡c ?( mol·L-1 ) x 2 x

?9.?103 3654 x= Kx = = 1.2 ? 10?3

4

c ( Mg2+ ) = 1.2 ? 10-3 mol·L-1 c ( F- ) = 2.4 ? 10-3 mol·L-1

[4]解:

Pb2+开始沉淀:

0.020?1512.?10- c (OH) = mol·L-1 = 2.4 ×10 -7 mol·L-1

Cr3+开始沉淀:

17

?316.3?10-3c (OH ) = mol·L-1 = 3.2 ×10-10 mol·L-1

0.020

所以 Cr3+先被沉淀。

Cr3+沉淀完全时:

?316.3?10- 3c (OH) = mol·L-1 = 4.0 ×10-9 mol·L-1

?510.?10

此时Pb2+还没有被沉淀,所以可以分离。

[5]解:

6.3?10(1) 不生成 FeS ,c ( S2- ) =

0.10?18 mol·L-1 = 6.3 ×10-17

mol·L-1

?7?15132.?10?71.?10?010.+c ( H ) = mol·L-1 = 1.2 ×10-3

-176.3?10mol·L-1

pH= 2.92

(2) 因为K( CuS )小,先生成CuS 沉淀,设沉淀完全。

Cu2+ + H2 S

CuS (s) + 2H+

c ( H+ ) = 0.20 mol·L-1

0.20?7?15132.?10?71.?10?010.2- c ( S) = mol·L-1 = 2.3 ×10-21 2mol·L-1

6.3?10c ( Cu2+) =

?36?212.3?10 mol·L-1 = 2.7 ×10-15 mol·L-1

Fe2+不沉

2?c(S2?)c(Fe)[?]?[]

18

第四章 缓冲溶液 练习题 一、选择题 ( 共10题 )

1. 下列各混合溶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A) HCl (1 mol·dm-3) + NaAc (2 mol·dm-3) (B) NaOH (1 mol·dm-3) + NH3(1 mol·dm-3) (C) HCl (1 mol·dm-3) + NaCl (1 mol·dm-3)

(D) NaOH (1 mol·dm-3) + NaCl (1 mol·dm-3)

2. 人体中血液的pH值总是维持在7.35 ~ 7.45范围内,这是由于……………………()

(A) 人体内有大量的水分(水约占体重70 %) (B) 新陈代谢的CO2部分溶解在血液中

(C) 新陈代谢的酸碱物质等量地溶在血液中

? (D) 血液中的HCO3和H2CO3只允许在一定的比例范围中

3. 0.36 mol·dm-3 NaAc溶液的pH为(HAc:Ka = 1.8 ? 10-5)……………………………()

(A) 4.85 (B) 5.15 (C) 9.15 (D) 8.85

4.配制pH = 9.2的缓冲溶液时,应选用的缓冲对是……………………………………() (A) HAc-NaAc (Ka = 1.8 ? 10-5)

(B) NaH2PO4-Na2HPO4 (Ka2 = 6.3 ? 10-8) (C) NH3-NH4Cl (Kb = 1.8 ? 10-5)

(D) NaHCO3-Na2CO3 (Ka2 = 5.6 ? 10-11)

5. 为测定某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将待测弱酸溶于水得50 cm3溶液,把此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NaOH中和,然后与另一份未被中和的弱酸混合,测得此溶液pH为4.00,则此弱酸的Ka为…………………………………………………………………………………() (A) 5.0 ? 10-5 (B) 2.0 ? 10-4 (C) 1.0 ? 10-4 (D) A, B, C均不对

6. 配制pH = 7的缓冲溶液时,选择最合适的缓冲对是…………………………………()

(Ka(HAc) = 1.8 ? 10-5,Kb(NH3) = 1.8 ? 10-5;

H3PO4:Ka1 = 7.52 ? 10-3,Ka2 = 6.23 ? 10-8,Ka3 = 4.4 ? 10-13; H2CO3:Ka1 = 4.30 ? 10-7,Ka2 = 5.61 ? 10-11)

(A) HAc-NaAc (B) NH3-NH4Cl (C) NaH2PO4-Na2HPO4 (D) NaHCO3-Na2CO3

7. 不能配制 pH = 7 左右的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混合物是…………………………()

19

(A) NaHCO3-Na2CO3 (B) NaH2PO4-Na2HPO4 ? HclO-NaClO (D) H2CO3-NaHCO3

-8

(已知HclO :K = 3.4 ? 10

H2CO3:K1 = 4.2 ? 10-7,K2 = 5.6 ? 10-11

H3PO4:K1 = 7.6 ? 10-3,K2 = 6.3 ? 10-8,K3 = 4.4 ? 10-13)

8. 将0.10 mol·dm-3 HAc与0.10 mol·dm-3 NaOH等体积混合,其pH值为 (Ka(HAc) = 1.76 ? 10-5)………………………………………………………………………() (A) 5.27 (B) 8.73 (C) 6.73 (D) 10.49

9. 用0.20 mol·dm-3 HAc和0.20 mol·dm-3 NaAc溶液直接混合(不加水),配制1.0 dm3

-3

pH = 5.00的缓冲溶液,需取0.20 mol·dm HAc溶液为…………………………………() (pKa(HAc) = 4.75) (A) 6.4 ? 102 cm3 (B) 6.5 ? 102 cm3

2 32 3

(C) 3.5 ? 10cm (D) 3.6 ? 10cm

10. 20 cm3 0.10 mol·dm-3的HCl溶液和20 cm3 0.10 mol·dm-3的NaAc溶液混合,其pH为 (Ka(HAc) = 1.76 ? 10-5)…………………………………………………………………() (A) 3.97 (B) 3.03 (C) 3.42 (D) 3.38

二、填空题 ( 共 6题 ) 11. 2 分

体温为 37℃时, 血液的渗透压为 775 kPa, 此时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静脉注射液的浓度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 g·dm-3。

12. 3 分

已知K(HAc) = 1.8 ? 10-5,pH为3.0的下列溶液,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它们的pH值为:HAc溶液_________________;HCl溶液_________________;HAc-NaAc溶液________________。

13. 4 分

(1) Ag+、Pb2+、Ba2+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为0.10 mol·dm-3,往溶液中滴加K2CrO4试剂,各离子开始沉淀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Ni2+、Cd2+浓度相同的两溶液,分别通入H2S至饱和,_____________开始沉淀所需酸度大,而_________________开始沉淀所需酸度小。 PbCrO4Ksp = 1.77 ? 10-14 BaCrO4Ksp = 1.17 ? 10-10 Ag2CrO4Ksp = 9.0 ? 10-12

20

NiS Ksp = 3 ? 10-21 CdS Ksp = 3.6 ? 10-29

14. 2 分

?血液中存在 H2CO3 -HCO3缓冲溶液,它的作用是除去乳酸(HLac),其反应方

程式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H2CO3:Ka1 = 4.2 ??10-7,Ka2 = 4.8 ??10-11,HLac:Ka = 8.4 ??10-4)。

15. 2 分

??下列物质HCO3,NH4,Ac?中,属于质子酸的是______________,其共轭碱是

________________。属于质子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共轭酸是_________________。

16. 2 分

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一种效应较前一种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多。

三、计算题 ( 共 4题 ) 17. 10 分 要配制450 cm3 pH = 9.30的缓冲溶液,需用0.10 mol·dm-3氨水和0.10 mol·dm-3盐酸各多少?若在此溶液中含有0.020 mol·dm-3 MgCl2,能否产生Mg(OH)2沉淀?

-11

( NH3的pKb = 4.74,Ksp(Mg(OH)2) = 1.8 ? 10)

18. 5 分

现有pH为3.00,5.00,10.00的强酸或强碱溶液:

(1) 将pH = 3.00和pH = 5.00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 = ? (2) 将pH = 5.00和pH = 10.00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 = ?

19. 10 分

在血液中,H2CO3-NaHCO3缓冲对的功能之一是从细胞组织中迅速地除去运动产生的乳酸(HLac:K (HLac) = 8.4 ? 10-4)。

? (1) 已知K1(H2CO3)= 4.3 ? 10-7,求HLac +HCO3H2CO3 + Lac-的平衡

常数K;

? (2) 在正常血液中,[H2CO3] = 1.4 ? 10-3 mol·dm-3, [HCO3] = 2.7 ?

10-2mol·dm-3求pH值;

(3) 若1.0 dm3血液中加入5.0 ? 10-3 mol HLac后,pH为多少?

21

20. 5 分

用0.0200 mol 丙酸和0.0150 mol 丙酸钠溶解在纯水中配成1.00 dm3缓冲溶液,精确计算以下各溶液pH(小数点后两位):

(1) 该缓冲溶液pH是多少?

(2) 向10.0 cm3该缓冲溶液加入1.00?10-5 mol NaOH,溶液pH是多少? (3) 取10.0 cm3该缓冲溶液稀释至1000 cm3,溶液pH是多少? 丙酸Ka = 1.34 ??10-5

第四章 缓冲溶液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共10题)

1. (A) 2. (D) 3. (C) 4. (C) 5. (C) 6. (C) 7. (A) 8. (B) 9. (D) 10. (B)

二、填空题 ( 共 6题 15分 )

11. 54.2 12. HAc溶液:3.1 HCl溶液:3.3 NaAc-HAc溶液:3.0 13. (1) Pb2+,Ag+,Ba2+ (2) CdS,NiS

?14. HLac +Zn(NH3)24H2CO3 + Lac?, 2.0?103

?????15. HCO3,NH4; CO23,NH3; HCO3,Ac; H2CO3,HAc

16. 减小,增大,小

三、计算题 ( 共 4题 ) 17. 10 分

9.30 = 14.00 - pKb + lg[NH3]?[NH4]

=14.00-4.74 + lg(010.?V(NH3)?010.?V(HCl)/450---(1)

010.?V(HCl)/450V(NH3)

+ V(HCl) = 450

--------------------------------------------------- (2) (1) (2)联立解V(NH3) = 300 cm3V(HCl) = 150 cm3

溶液pH = 9.30,即pOH = 4.70, [OH?] ? 2.0 ? 10-5 mol·dm-3, 当 [Mg2+] = 0.020 mol·dm-3时

[Mg2+][OH?]2 = 0.020 ? (2.0 ? 10-5)2 = 8 ? 10-12 < Ksp(Mg(OH)2) 故不能产生 Mg(OH)2沉淀。

18. 5 分

(1) [H+] = (1.0 ? 10-3 + 1.0 ? 10-5) / 2 = 5.0 ? 10-4 (mol·dm-3) pH = -lg [H+]= 3.30

22

(2) [OH?] = (1.0 ? 10-4 - 1.0 ? 10-5) / 2 = 4.5 ? 10-5 (mol·dm-3) pH = 14 + lg [OH?] = 9.65

19. 10 分

?-[HCO][Lac[HCO][Lac]][H?]K(HLac) 8.4?10?432233??? (1) K = = 2.0 ? 10 -??7?K(HCO)][H]4.3?10[[HLac][HCOHLac][HCO3]1233ca14.?10?3 (2) pH = pK1 - lg= 6.37 - lg= 6.37 - (-1.28) = 7.65

cs2.7?10?2ca(14.?50.)?10?3 (3) pH = pK1- lg= 6.37 - lg= 6.37 - (-0.54) = 6.91

cs(2.7?05.)?10?220. 5 分

0.0150= 4.87 - 0.12 = 4.75 0.02000.0150+0.0010(2) pH = 4.87 +lg= 4.80

0.0200+(-0.0010)(1) pH = pKa +lgCH3CH2COO- + H3O+

平衡浓度/ mol·dm-3 0.000200 - x 0.000150 - xx

(3) CH3CH2COOH + H2O

(0.000150?x)x= 1.34 ??10-5

0.000200?xpH = 4.82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练习题 一、选择题 ( 共 9题 )

1. 某一电池由下列两个半反应组成:AA2+ + 2e?和B2+ + 2e?B 。 反应A + B2+A2+ + B的平衡常数是1.0 ? 104,则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是…()

(A) +1.20 V (B) +0.12 V (C) +0.07 V (D) -0.50 V

2. 当pH = 10、氢气的分压为100kPa时,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是…………………………()

(A) -0.59 V (B) -0.30 V (C) 0.30 V (D) 0.59 V

3+ 2???Cr+ I2 + H2O 反应式中,配平后各物种的化学计量3. 在Cr2O7+ I?+ H+ ?数从左至右依次为……………………………………………………………………………………() (A) 1,3,14,2,11,7 (B) 2,6,28,4,3,14 2 (C) 1,6,14,2,3,7 (D) 2,3,28,4,11,14 2 4. 不用惰性电极的电是…………………………………………………………()

23

池反应

(A) H2 + Cl2???2HCl(aq)

3+?3+

??Ce+ Fe (B) Ce?4+ + Fe2+???AgCl(s) (C) Ag+ + Cl??4+

??Hg2Cl2 + Sn (D) 2Hg2+ + Sn2+ + 2Cl??

5. 已知:??(Fe3+/Fe2+) = 0.77 V,??(Br2/Br?) = 1.07 V,??(H2O2/H2O) = 1.78 V,

??(Cu/Cu) = 0.34 V,??(Sn/Sn) = 0.15V

2+

4+

2+

则下列各组物质在标准态下能够共存的是………………………………………………() (A) Fe3+,Cu (B) Fe3+,Br2 (C) Sn2+,Fe3+ (D) H2O2,Fe2+

6. 有一原电池:

Pt│Fe3+(1 mol·dm-3),Fe2+(1 mol·dm-3)‖Ce4+(1 mol·dm-3),Ce3+(1 mol·dm-3)│Pt 则该电池的电池反应是……………………………………………………………………() (A) Ce3+ + Fe3+= Ce4+ + Fe2+ (B) Ce4+ + Fe2+= Ce3+ + Fe3+ (C) Ce3+ + Fe2+= Ce4+ + Fe (D) Ce4+ + Fe3+= Ce3+ + Fe2+

??2HCl(aq) + 2Ag(s) 7. 电池反应:H2(g,100kPa) + 2AgCl(s)?E?= 0.220 V,当电池的电动势为0.358 V 时,电池溶液的pH为………………………()

E?E? (A)

pH2(B)

0.358?0.220

0.059 (C)

0.358?0.220

2?0.059(D) 0

8. 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也相同,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的浓度不同,它们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A)E?= 0,E = 0 (B)E?≠0,E ≠0 (C)E?≠0,E = 0

(D)E?= 0,E ≠0

9. 已知V3+ / V2+ 的??= -0.26 V,O2/H2O的??= 1.23 V,V2+离子在下述溶液中能放出氢的是…………………………………………………………………………………………()

(A) pH = 0的水溶液 (B) 无氧的pH = 7的水溶液 (C) pH = 10的水溶液 (D) 无氧的pH = 0的水溶液

二、填空题 ( 共 9题 )

24

10. Cu┃CuSO4(aq)和Zn┃ZnSO4(aq)用盐桥连接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正极是___________,负极是_________________。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溶液颜色变为________,这时电动势_____________;在 Zn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这时电池的电动势_________。

11. 已知:铅蓄电池的阴极反应(25℃)是PbO2(s) + 4H+ + 2e?= Pb2+ + 2H2O,??= 1.47 V,

对应的能斯特方程式为,若[H+]增加到10倍,电极电势就增加伏,若[Pb2+]增加到100倍,电极电势就减小伏,若PbO2的质量增加2倍,电极电势。

12. 镍?镉电池的总放电反应为2Ni(OH)3(s) + Cd(s) = 2Ni(OH)2(s) + CdO(s) + H2O(l)

它所涉及的两个半反应是:正极,负极。

13. 列各电极的??大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g+/Ag) (3)??(AgI/Ag)

(2)??(AgBr/Ag) (4)??(AgCl/Ag)

14. 有下列几种物种:I?、NH3·H2O、CN?和 S2- ;

(1) 当________________存在时,Ag+ 的氧化能力最强;

(2) 当________________存在时,Ag的还原能力最强。

7

(Ksp(AgI) = 8.51 ? 10-17,Ksp(Ag2S) = 6.69 ? 10-50,K稳(Ag(NH3)?) = 1.1 ? 10, 221

K稳(Ag(CN)?2) = 1.3 ? 10 )

15. 已知电池:Ag│AgBr│Br?(1 mol·dm-3)‖Ag+(1 mol·dm-3)│Ag

则(1) 电池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电池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电池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416. 已知298K时MnO+ 8H+ 5e= Mn+ 4H2O = 1.49 V

+ ???

SO24+ 4H+ 2e= H2SO3 + H2O ?= 0.20 V

2? (1) MnO?4在酸性溶液中把H2SO3氧化成SO4,配平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标准态时的电池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当电池中H+ 浓度都从1mol·dm-3增加到2mol·dm-3,电池电动势_______________(增大、降低、不变)。

25

17. 要使反应Cu + 2H+ = Cu2+ + H2能够实现,[H+]最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2+/Cu) = 0.34 V)

18. 电池反应Cu(s) + Cl2(g) = Cu2+(aq) + 2Cl? (aq) 的电池符号为: ,

试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原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情况:当增大Cu的质量,原电池的电动势,当增大Cl2(g)压力,原电池电动势,当增大Cu2+(aq)浓度,原电池的电动势。

三、计算题 ( 共 6题 ) 19. 10 分

反应Zn(s) + Hg2Cl2(s) = 2Hg(l) + Zn2+(aq) + 2Cl?(aq),在25℃,当各离子浓度均为1.00 mol·dm-3时,测得电池的电动势为1.03 V,当[Cl?]= 0.100 mol·dm-3 时,电池的电动势为1.21 V,此条件下 [Zn2+] = ?

20. 10 分

已知:??(Fe3+/Fe2+) = 0.77 V,??(I2/I?) = 0.54 V,K稳(FeF3) = 1.1 ? 1012 问:(1) 在标态下Fe3+ 能否把I?氧化为I2?

(2) 当在Fe3+ 中加入足量的F?,平衡后 [F?] = 1.0 mol·dm-3时,Fe3+ 还能否把I?氧化成I2 ?

21. 已知电池:

Pt,H2(p?)│HAc(1 mol·dm-3),NaAc(1 mol·dm-3)‖KCl(饱和)│Hg2Cl2│Hg ??(Hg2Cl2/Hg) = 0.24 V,测得此电池的电动势为0.52 V .

(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 计算K(HAc)。

22. 10 分

已知:??(Ag+/Ag) = 0.7991 V,??(AgBr/Ag) = 0.071 V,??(Zn2+/Zn) = -0.763 V,

???(Ag(S2O3)32/Ag) = 0.010 V

求:(1) 将50 cm3 0.15 mol·dm-3 AgNO3与100 cm3 0.30 mol·dm-3 Na2S2O3混合,混合液中Ag+ 浓度;

(2) 确定0.0010 mol AgBr能否溶于100 cm3 0.025 mol·dm-3的Na2S2O3溶液

?中(生成 Br?和Ag(S2O3)32);

? (3) 在(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后,求残留的Ag(S2O3)32占原有浓度的百

2-分比(不考虑 Zn2+ 与S2O3的配合作用)。

23. 5 分

?已知:??(NO3/NO) = 0.96 V,??(S/S2-) = -0.48 V,Ksp(CuS) = 1.3 ? 10-36

26

?计算反应:3CuS + 2NO3+ 8H+3S + 2NO + 3Cu2+ + 4H2O 的平衡常数。

24. 5 分

??已知 PbSO4 + 2e?= Pb + SO24?= -0.359 V

Pb2+ + 2e?= Pb ??= -0.126 V

当[Pb2+] = 0.100mol·dm-3,[SO42-] = 1.00mol·dm-3时,由PbSO4 / Pb和Pb2+ / Pb两个半电池组成原电池。

(1) 写出该原电池的符号及电池反应方程式,并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2) 计算PbSO4的Ksp。

四、问答题 ( 共 3题 ) 25. 5 分

铜包屋顶被氧化为绿色是潮湿空气中大气氧化作用的一个实例。试计算Cu被O2

氧化的电动势并予以解释。(已知:??(O2/H2O) = 1.23 V,??(Cu2+/Cu) = 0.34 V)

26. 10 分

?

已知下列电对的?A值:

电对 Fe2+ / Fe H+ / H2 Cu2+ / Cu I2 / I? O2 / H2O2 ??/ V -0.44 0 0.34 0.54 0.68

?电对 Fe3+ / Fe2+ NO3/ NO Br2 / Br? H2O2 / H2O

??/ V 0.77 0.96 1.08 1.77

回答下列问题,并写出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 (1)为什么FeCl3溶液能腐蚀铜板?

(2)Fe2+离子应保存在酸性介质中,能否给亚铁盐溶液中加一些HNO3? (3)在Br?和I?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只使I?氧化,应选择氧化剂H2O2和Fe2(SO4)3中的哪一种?

(4) 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和稀硝酸反应,得到的产物有何不同?

27. 10 分

- ??2??已知:?A:Cr2O7/Cr3+ = 1.33 V ?B:CrO2/CrO= -0.13 V 24 H2O2/H2O = 1.78 V HO2-/OH? = 0.87 V O2/H2O2 = 0.68 V Fe3+/Fe2+ = 0.77 V

Cl2/Cl? = 1.36 V

(1) K2Cr2O7在酸性介质中能氧化哪些物质? 写出反应方程式; (2) 欲使CrO?选择哪种氧化剂为好? 写出反应方程式; 2在碱性介质中氧化,

(3) K2Cr2O7在1 mol·dm-3 HCl中能否使Cl?氧化?为什么?如在12 mol·dm-3浓HCl中,反应能否进行? 通过计算说明。

27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共 9题 )

1. (B) 2. (A) 3. (C) 4. (C) 5. (B) 6. (B) 7. (B) 8. (D) 9. (D)

二、填空题 ( 共 9题 27分 ) 10.

Cu┃CuSO4,Zn┃ZnSO4,深蓝色,减小,增大。

0.0592[H?]42+2+?11. ??(PbO2/Pb) =?(PbO2/Pb) + , 0.12, 0.06, 不lg2?2[Pb]变

12. Ni(OH)3(s) + e?= Ni(OH)2(s) + OH?(aq)

Cd(s) + 2OH?(aq) = CdO(s) + H2O(l) + 2e?

13. (1) > (4) > (2) > (3)

14. (1) NH3·H2O (2) S2-

15. (1) Ag+ + e?= Ag (2) AgBr + e?= Ag + Br? (3) Ag+ + Br?= AgBr

16.

+- (1) 2MnO? 2Mn2+ + 5SO24+ 5H2SO34+ 4H + 3H2O

-3-3+-3- (2) Pt│SO24(1.0 mol·dm),H2SO3(1.0 mol·dm),H(1.0mol·dm)

-32+-3+-3

‖MnO?(1.0 mol·dm),Mn(1.0 mol·dm),H(1.0 mol·dm)│Pt 4(3) E?= 1.49 - 0.20 = 1.29 (V)

K = 1.88 ? 10218

(4) 降低。

17. 5.8 ? 105mol·dm-3

18. (-) Cu(s)|Cu2+(aq)‖Cl-(aq)|Cl2(g)|Pt (+), 不变, 变大, 变小

三、计算题 ( 共 6题 )

19. 10 分

E =E?-

0.05910.0591lg Q =E?-lg 1.00 =E?

z228

所以E?= 1.03 V 改变条件后:

0.059lgK? 222?0.059(0.100)[Zn] 1.21 = 1.03 -lg 21 1.21 = 1.03 -

[Zn2+] = 7.91 ? 10-5 mol·dm-3

20. 10 分

2+

(1) Fe3++ e????Fe ??= 0.77 V

?

?? 2I ??= 0.54 V I2+ 2e??所以Fe能把I?氧化成I2。

3+

??FeF3此时:Fe的浓度降低。 (2) Fe3+ + 3F??3+

[Fe3?][F?]31[Fe3?]?1.0?= K不稳 = 9.1 ? 10-13

1.0[FeF3]K稳0.0599.1?10?13lg?(FeF3/Fe) =?(Fe/Fe) = 0.77 += 0.06 (V) 11?2+

3+

2+

所以此时Fe3+不能将I?氧化成I2。

21.

(1) 负极:2HAc + 2e?= H2 + 2Ac? 正极:Hg2Cl2 + 2e?= 2Hg + 2Cl?

电池反应:Hg2Cl2 + H2 + 2Ac?= 2HAc + 2Hg + 2Cl? (2) [HAc] = [NaAc]

[H?][Ac?]= Ka,所以 [H+] = Ka

[HAc]E =?(Hg2Cl2/Hg) –?(H+/H2)

0.52 = 0.24 - (0 + 0.059 lg [H+]) = 0.24 - 0.059 lgKa

Ka = 1.8 ? 10-5

22. 10 分 (1) lgK稳=

1?(0.7991?0.010)= 13.35

0.0591? Ag(S2O3)32

K稳 = 2.2 ? 1013

2- Ag+ + 2S2O3混合后浓度/mol·dm-3

0.15?500.30?100 0

150150 = 0.050 = 0.20 -3

平衡浓度/mol·dmx 0.20-0.10+2x 0.050-x

0.050?x13+-13

= 2.2 ? 10x = [Ag] = 2.3 ? 10

x(0.10?2x)2 29

0.071?0.7991Ksp= 5 ? 10-13

0.0591?2-? AgBr + 2S2O3 Ag(S2O3)32 + Br

(2) lgKsp(AgBr) =

平衡浓度/mol·dm-3 (0.025-0.020)+2x 0.010-x 0.010-x

?K = KspAgBr ?K稳(Ag(S2O3)32) = 11

(0.010?x)2-4

= 11 x = -8.6 ? 10 2(0.005?2x)可溶的AgBr > 0.0010 mol

所以在Na2S2O3浓度为0.025 mol·dm-3时,AgBr全部溶解。

2+?2-11 (3) Ag(S2O3)32 + 2Zn = Ag + 2Zn + 2S2O3

0.010?(?0.763)zE??lgK =K = 1.2 ? 1013 0.05910.0591?3?Ag(S2O3)32全部被Zn还原,设平衡时x = [Ag(S2O3)2]

(0.0050?x/2)1/2(0.025?2x)2= 1.2 ? 1013

xx = 3.7 ? 10-18 mol·dm-3

3.7?10?18所以残留率 = ? 100 % = 3.7 ? 10-14 %

0.010

23. 5 分

?/NO) = 0.96 V ??(NO32-??(S/CuS) =??(S/S) +

110.0590.059lg= -0.48 +lg= 0.58 Ksp(CuS)1.3?10?3622(V)

E? = (0.96 - 0.58) V lgK =

6?(0.96?0.58)K = 4.4 ? 1038

0.059

24. 5 分

-32+-3-(1) Pb(s),PbSO4(s)│SO24(1.0 mol·dm)‖Pb(0.100 mol·dm)│Pb(s)

-电池反应:Pb2+ +SO24= PbSO4

E =?(+) –?(-) = (-0.126 + (0.0591/2)·lg0.100 - (-0.359) = 0.203 (V)

(2) lgK?= zE?/ 0.0591 = 2 ? [-0.126 - (-0.359)] / 0.0591 = 7.885 lgKsp = -lgK = -7.885 Ksp = 1.30 ? 10-8

四、问答题 ( 共 3题 ) 25. 5 分

??2H2O(l) 还原半反应:O2(g) + 4H+(aq) + 4e??

30

??= 1.23 V

Cu2+(aq) + 2e????Cu(s) 假定大气潮湿空气pH =7,则?(O2/H2O) = 0.82 V

??= 0.34 V

差值E = 0.48 V,因而大气将铜氧化的反应是自发反应:

2+ 2Cu(s) + O2(g) + 4H+(aq)???2Cu(aq) + 2H2O(l)

铜包的屋顶事实上仍然经久耐用,这是因为其绿色表面是一种钝化层之故(在CO2和SO2存在条件下,会形成水合碳酸铜和硫酸铜;靠海地区铜绿中还含有Cl-离子)。

26. 10 分

(1) 因??(Fe3+/Fe2+) –??(Cu2+/Cu) > 0.2 V

2Fe3+ + Cu = 2Fe2+ + Cu2+

? (2) 因??(NO3/NO) –??(Fe3+/Fe2+) ? 0.2 V,故不能加HNO3。

?否则发生反应:3Fe2+ + 4H+ +NO3= 3Fe3++ NO + 2H2O (3) 因??(Br2/Br?) >??(Fe3+/Fe2+) >??(I2/I?)

而??(H2O2/H2O) >??(Br2/Br?)

且??(Fe3+/Fe2+) –??(I2/I?) > 0.2 V,故应选用 Fe2(SO4)3 2Fe3+ + 2I?= 2Fe2+ + I2

(4) 因??(H+/H2) –??(Fe2+/Fe) > 0.2 V

?/NO) –??(Fe3+/Fe2+) ? 0.2 V ??(NO3 Fe + 2H+= Fe2+ + H2

? Fe + 4H+ +NO3= Fe3+ + NO + 2H2O

27. 10 分

(1) 能氧化Fe2+ 和H2O2。

2-Cr2O7+ 6Fe2+ + 14 H+= 2Cr3+ + 6Fe3+ + 7H2O

2-Cr2O7+ 3H2O2 + 8 H+= 2Cr3+ + 3O2 + 7H2O

(2) 应选择 H2O2在碱性介质中作氧化剂。

2-?

2CrO-2 + 3HO?2= 2CrO4+ H2O + OH 第九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 共12题 )

1. 第二电离能最大的原子,应该具有的电子构型是……………………………………() (A) 1s22s22p5 (B) 1s22s22p6 (C) 1s22s22p63s1 (D) 1s22s22p63s2

2. 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中:

①所有原子核均由中子和质子构成;②原子处于基态时,次外层电子不一定是8个;③稀有气体元素,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8电子;④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其中正确叙述

31

是…………………………………………………………………………() (A) ①② (B) ②③ (C) 只有② (D) 只有④ 3. 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A,IIA,IIIA族金属的M3+ 阳离子的价电子都是8电子构型 (B) ds区元素形成M+ 和M2+ 阳离子的价电子是18+2电子构型 (C) IVA族元素形成的M2+ 阳离子是18电子构型

(D) d区过渡金属低价阳离子(+1,+2,+3)是 9 ~ 17 电子构型

4. 在各种不同的原子中3d和4s电子的能量相比时……………………………………() (A) 3d一定大于4s (B) 4s一定大于3d (C) 3d与4s几乎相等 (D) 不同原子中情况可能不同

5. 下列电子构型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A) ns2np3 (B) ns2np4 (C) ns2np5 (D) ns2np6

6. 下列各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 (A) K > Na > Li (B) O > Cl > H (C) As > P > H (D) 三组都对

7. 核外某电子的主量子数n = 4,它的角量子数l可能的取值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以下第二周期各对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次序不正确的是………………………() (A) Li < Be (B) B < C (C) N < O (D) F < Ne

9. 下列离子半径变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 2+ 3++ 2+ 3+ - (A) F> Na> Mg> Al (B) Na> Mg> Al> F

(C) Al3+ > Mg2+ > Na+ > F- (D) F- > Al3+ > Mg2+ > Na+

10. 按鲍林(Pauling)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下列各能级中,能量由低到高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A) 3d, 4s, 5p (B) 5s, 4d, 5p (C) 4f, 5d, 6s, 6p (D) 7s, 7p, 5f, 6d

32

11. 量子力学中所说的原指……………………………………………………() (A) 波函数?n,l,m,ms (B) 电子云 (C) 波函数?n,l,m

(D) 概率密度

子轨道是

12. 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套量子数(n,l,m,ms)的电子,能量最大的电子具有的量子数是………………………………………………………………………………() (A) 3,2,+1,+1 (B) 2,1,+1,-1 22 (C) 3,1,0,-1 2

二、填空题 ( 共 7题 ) 13.

Na原子核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n, l, m, ms依次为;Sc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依次为;P原子核外最高能级上的三个电子的量子数分别为,,和。

14. 29号元素Cu的电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层电子的四个

(D) 3,1,-1,+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三周期有两个成单电子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最多可达_____个;3d轨道为半满的+3价阳离子是___________。

16. 前六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以上。

17. 3d轨道的主量子数为____________,角量子数为____________,可能的磁量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旋量子数为____________。

18. 在下列空白处填入所允许的量子数: (1) n = 1,l = _____,m = _____; (2) n = 2,l = 1,m = _____; (3) n = 3,l = 2,m = _____。

三、问答题 ( 共 3题 )

33

19.

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试推测:

(1) 该元素的电子结构;(2) 处在哪一周期哪一族?(3) 是非金属还是金属?(4) 最高氧化态及其氧化物的酸碱性。

20. 回答以下各问题:

(1) 写出原子序数为 32 的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符号、元素名称以及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试用四个量子数分别表示这个元素原子最外层各价电子的核外运动状态

最外层各价电n l m ms 子 (3) 分别画出此元素原子最外层px电子的轨道角度分布图及电子云径向分布图。

21.

写出原子序数为24、34的元素的名称、符号、电子排布式,说明所在的周期和族。

第九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共12题 )

1. (C) 2. (C) 3. (D) 4. (D) 5. (B) 6. (B) 7. (D)8. (C)9. (A)10. (B)11. (C)12. (A)

二、填空题 ( 共 7题 ) 13.

3, 0, 0,1(或?1 );4, 0, 0,1 (或?1);3, 1, 0,1;3, 1, 1,1;3, 1, 222222-1,1 2(后面三个空中,ms也可同时为?1) 214. [Ar] 3d104s1,

n = 4 l = 0 m = 0 ms= +1或-1 22 34

n = 3 l = 2 m= 0,±1,±2 ms= +1,-1 2215. Si, S; 6, Fe3+。

16. F; Cs; 2.0。

17. 3; 2; +2,+1,0,-1,-2; +1(或-1) 22

18. (1) 0, 0。 (2) 0,±1 。 (3) 0,±1,±2。

三、问答题 ( 共 3题 )

19. (1) [Ar]3d54s2

(2) 此元素是第四周期ⅦB族元素,为Mn

(3) 此元素价层电子有5个d电子,属于d区元素,具有明显金属性。 (4) Mn的最高氧化态为+7,相应的氧化物为Mn2O7,属酸性氧化物。

20. (1)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Ge , 锗, 第四周期, ⅣA族

(2) 最外层各价电n l m ms 子 14s2 4 0 0 2 4p2 (3)

-+4 4 4 D0 1 1 0 +1或-1,0 0或+1,-1

-1 2都是+1 2或都是-1 2r / nm

21.

原子序数 24 34

名称 铬 硒

符号 电子结构式 Cr [Ar] 3d54s1 Se [Ar]

3d104s24p4

周期 4 4 族 ⅥB ⅥA

35

2-Cr2O7+ 6e? + 14H+

2-/Cr3+) = 1.33 +?(Cr2O72Cr3+ + 7H2O

0.059lg [12]14 = 1.48 (V) 6所以反应可进行。

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练习题 一、选择题 ( 共 9题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色散力仅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 (B) 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取向力

(C) 诱导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D)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其熔点、沸点也会高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

2. 下列物质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a. CuCl2 b. SiO2 c. NH3 d. PH3

(A) a > b > c > d (B) b > a > c > d (C) b > a > d > c (D) a > b > d > c

?3. 下列关于O2和O?的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22是…………………………………() (A) 两种离子都比O2分子稳定性小

?? (B)O22的键长比O2键长短

?? (C)O22是反磁性的,而O2是顺磁性的

2? (D)O?2的键能比O2的键能大 4. 下列各组判断中,不正确是…………………………………………………………() (A) CH4,CO2,BCl3非极性分子 (B) CHCl3,HCl,H2S极性分子

(C) CH4,CO2,BCl3,H2S非极性分子 (D) CHCl3,HCl极性分子 5. 下列离子中具有顺磁性是…………………………………………………………() (原子序数:Al 13, K 19, Mn 25, Zn 30 ) (A) K+ (B) Mn2+ (C) Zn2+ (D) Al3+ 6. BF3与NH3之间的结合是…………………………………………………………()

(A) 分子间力 (B) 氢键 (C)?键 (D) 配位键

7. 下列各分子中,偶极矩不为零的分为………………………………………………()

36

(A) BeCl2 (B) BF3 (C) NF3 (D) CH4

8. 下列原子轨道中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反的不成对电子,则沿x轴方向可形成?键的是……………………………………………………………………………………………()

(A) 2s - 4dz2

(B) 2px- 2px

(C) 2py- 2py

(D) 3dxy - 3dxy 正

9. 试判断下列说法,是……………………………………………………………() (A) 离子键和共价键相比,作用范围更大 (B) 所有高熔点物质都是离子型的

(C) 离子型固体的饱和水溶液都是导电性极其良好的 (D) 阴离子总是比阳离子大 二、填空题 ( 共 6题 )

10. 氢键一般具有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分子间存在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________,而具有内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往往是_________________。

2-11. 下列分子和离子 POCl3,SOCl2,ICl?2,S2O3和 SF4的几何构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现有下列物质:H2S,HNO3,PH3,NH3,H2O,HF2-,

OHCHO

不存在氢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有分子内氢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分子间氢键,且氢键键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PCl3分子的几何构型是________,XeF2分子的几何构型是________,SnCl2的几何构型是 __________,AsF5分子的几何构型是________,ClF3分子的几何构型是________。

14.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的三条原则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用VSEPR指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几何构型:

-PO34 ___________________,

? PbCl2 ________________, AlF36___________________。

37

三、问答题 ( 共 7题 )

16. 试说明下列各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子的几何构型,并指出各自分子之间可能存在哪些分子间作用力:NF3,BF3,ClF3

17. 确定下列变换中,杂化轨道和空间排布变化情况。

??(1) BF3?BF4?;(2) H2O?H3O+;(3) PCl5?PCl4;(4) PCl5?PCl6;

18. 二甲醚 (CH3—O—CH3)和乙醇 (CH3CH2OH)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沸点分别是-23℃和78.5℃,为什么差别这样大?

19. SiCl4沸点较高(57.6℃),SiH3Cl沸点较低(-30.4℃),为什么?

20. 说明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递增的原因。

F2 Cl2 Br2 I2 m.p./℃ -220 -101 -7 113.5 b.p./℃ -188 -35 59 184

21. 请填空回答: NH3 BBr3 中心原子杂化轨道 (注明等性或不等性) 分子几何构型 共价键有无极性 分子有无极性 分子间作用力 22.

请填空回答: 中心原子杂化轨道 (注明等性或不等性)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构型 分子空间构型 分子有无极性

38

BeCl2 H2S SF6 无

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共 9题 )

1. (D) 2. (B) 3. (B) 4. (C) 5. (B) 6. (D) 7. (C) 8. (B) 9. (A)

二、填空题 ( 共 6题 )

10. 方向,饱和,升高,较低

11.四面体形、三角锥形、角形、四面体形、变形四面体。

12. PH3,H2S;HNO3,

OHCHO; HF2-

13. 三角锥,直线形, V型,三角双锥, T 型

14. a. 能量相近 b. 轨道最大重叠 c. 对称性匹配

15. 正四面体形 V形八面体形

三、问答题 ( 共 7题 ) 16.

NF3 BF3 ClF3

32

N以不等性sp杂化 B以等性sp杂Cl以不等性sp3d杂化

三角锥 平面三角形 近似T型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色散力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

力 力

17.

(1) (2) (3) (4)

H2O ? H3O+ -??BF3 ?BF4 PCl5 ?PCl4 PCl5 ?PCl6

Sp2 ?sp3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sp3 ?sp3 V形? 三角锥形

sp3d?sp3 sp3d?sp3d2

三角双锥形? 三角双锥形? 正四面体形 正八面体形

18.因为乙醇分子间形成氢键,加强了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沸点大大高于分子间不存在氢键的二甲醚。

19. 除了少数强极性分子(HF、H2O)外,大多数分子间作用力以色散力为主,色散力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加。以上两分子SiCl4是非极性分子,SiH3Cl是弱极性分子,它们分子间作用力都是以色散力为主,又因SiCl4的相对分子质量> SiH3Cl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前者的色散力大于后者,因而前者沸点高于后者。

39

20. 这些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是色散力,而色散力随分子中电子数目增加,原子变大,外层电子离核较远,分子变形增加,所以色散力增加,因而熔、沸点逐渐增加。 21. NH3 BBr3 中心原子杂化轨道 (注明等性或不等不等性sp3 等性sp2 性) 分子几何构型 三角锥形 平面三角形 共价键有无极性 有 有 分子有无极性 有 无 分子间作用力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色散力 键

22. 10 分 (4014) 4014 BeCl2 H2S SF6 中心原子杂化轨道 等性sp 不等性sp3 等性sp3d2 (注明等性或不等性)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直线形 四面体形 八面体形 构型 分子空间构型 直线形 V形 八面体形 分子有无极性 无 有 无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练习题 一、选择题 ( 共 7题 ) 1. 0.01mol氯化铬(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AgNO3处理,产生0.02mol AgCl沉淀,此氯化铬最可能为…………………………………………………………………………() (A) [Cr(H2O)6]Cl3 (B) [Cr(H2O)5Cl]Cl2·H2O (C) [Cr(H2O)4Cl2]Cl·2H2O (D) [Cr(H2O)3Cl3]·3H2O

2. 已知某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磁矩为4.90 B.M.,而同一氧化态的该金属离子形成的另一配合物,其磁矩为零,则此金属离子可能为…………………………………………………() (A) Cr(Ⅲ) (B) Mn(Ⅱ) (C) Fe(Ⅱ) (D) Mn(Ⅲ)

3. Fe(Ⅲ)形成的配位数为6的外轨配合物中,Fe3+离子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是…() (A) d2sp3 (B) sp3d2 (C) p3d3 (D) sd5

4. 对于配合物中心体的配位数,说法不正确的

40

是………………………………………()

(A) 直接与中心体键合的配位体的数目 (B) 直接与中心体键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C) 中心体接受配位体的孤对电子的对数 (D) 中心体与配位体所形成的配价键数

5. 在FeCl3与KSCN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NaF,其现象是………………………………() (A) 产生沉淀 (B) 变为无色 (C) 颜色加深 (D) 无变化

6.在[Co(en)(C2O4)2]配离子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A) 3 (B) 4 (C) 5 (D) 6 7. HCN的离解常数为Ka,AgCl的溶度积常数为Ksp,Ag(CN)?2的稳定常数为K稳,反应 AgCl +2HCN

?Ag(CN)2 + 2H+ + Cl?的平衡常数K为……………………………

()

(A) Ka·Ksp·K稳 (B) Ka+Ksp+ K稳 (C) 2Ka +Ksp + K稳 (D) Ka2·Ksp·K稳

二、填空题 ( 共 8 题 )

8. 下列生物配合物的中心金属离子分别为:

(1) 叶绿素:; (2) 辅酶B12:; (3) 铜蓝蛋白:; (4) 羧肽酶A:。

9.

配位化合物H[PtCl3(NH3)]的中心离子是_________,配位原子是________,配位数为________,它的系统命名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Mn(acac)3的磁矩为4.90 B.M.,试指出:

(1) 中心原子氧化态______ , (2) 中心原子的配位数______ , (3) 中心原子未成对电子数_____, (4)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__________ , (5)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_____________ 。 注: acac-为乙酰丙酮根CH3CCHCCH3

OO-

41

11. 下列各配离子,其稳定性大小对比关系是(用<或>表示)

(1) [Cu(NH3)4]2+[Cu(en)3]2+ (2) [Ag(S2O3)2]3-[Ag(NH3)2]+ (3) [FeF6]3-[Fe(CN)6]3- (4) [Co(NH3)6]3+[Co(NH3)6]2+

12.

根据价键理论填写下表: 配合物 磁矩/B.M. 中心体杂化轨道配合物空间结构 类型 [Cu(NH3)4]2+ 1.73 Ni(CO)4 0 [Co(CN)6]3- 0 [Mn(H2O)6]2+ 5.92 Cr(CO)6 0

13. 第一系列过渡元素M2+ 最外层电子数为16,则该离子为____________ ,M

?2?属于________族,M2+ 与Cl?、CN?分别作用形成MCl24、M(CN)4配离子,这两个

配离子中M2+ 所采用的杂化轨道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配离子几何构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四异硫氰根合钴(Ⅱ)酸钾和二氯化亚硝酸根·三氨·二水合钴(Ⅲ)两者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五氰·一羰基合铁(Ⅱ)配离子、二氯·二羟基·二氨合铂(Ⅳ)、四硫氰根·二氨合铬(Ⅲ)酸铵、二水合一溴化二溴·四水合铬(Ⅲ)和六氰合钴(Ⅲ)酸六氨合铬(Ⅲ)的结构简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 共10题 ) 17.

1.0 dm3 0.10mol·dm-3 CuSO4溶液中加入6.0mol·dm-3的NH3·H2O 1.0dm3,求平衡时溶液中Cu2+的浓度。(K稳= 2.09 ? 1013) 18.

42

已知:

(a) 某配合物的组成(质量分数)是:Cr 20.0%;NH3 39.2%;Cl 40.8%。它的化学式量是260.6 (原子量: Cr 52.0;Cl 35.5;N 14.0;H 1.00);

(b) 25.0 cm30.052mol·dm-3该溶液和32.5 cm30.121mol·dm-3AgNO3恰好完全沉淀;

(c) 往盛有该溶液的试管中加NaOH,并加热,在试管口的湿pH试纸不变蓝。 根据上述情况,

(1) 判断该配合物的结构式; (2) 写出此配合物的名称; (3) 指出配离子杂化轨道类型; (4) 推算自旋磁矩。 19.

?4?请根据下列数值讨论在热力学标准状态下,Fe3+及 Fe(CN)36、Fe(CN)6 与I2、I?的反应倾向,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Fe3+/Fe2+) = 0.770 V  ???I2/I?) = 0.535 V

42? K稳(Fe(CN)3) = 1 ? 10 64?K稳(Fe(CN)6) = 1 ? 1035

20.

已知: Co3+ + e? Co2+ ??= 1.848 V 2H2O + 2e? H2 + 2OH- ??= -0.829 V K稳([Co(CN)6]4-) = 1.0 ? 1019,K稳 ([Co(CN)6]3-) = 1.0 ? 1064 试通过计算讨论[Co(CN)6]4-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21.

?用下列数据,确定在25℃下Cd(NH3)24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2+???( Cd/Cd) = -0.400 V,??( Cd(NH3)24/Cd) = -0.610 V

22.

通过计算有关平衡常数,说明Au不溶于硝酸(生成Au3+(aq)和NO(g))而溶

?于王水(生成AuCl4(aq)和NO(g))。

Au3+(aq) + 3e?= Au(s)

??= 1.500 V

?NO3(aq) + 4H+(aq) + 3e?= NO(g) + 2H2O(l) ??= 0.957 V ?K稳(AuCl4) = 7.7 ??1033

23.

在Zn(OH)2的饱和溶液中悬浮着一些Zn(OH)2的固体,将NaOH溶液加入到上述溶液中,直到所有Zn(OH)2恰好溶解为止。此时溶液的pH值为13.00,计算溶液中

?Zn2+ 和Zn(OH)24的离子浓度?

15? (Ksp(Zn(OH)2) = 4.5 ? 10-17,K稳(Zn(OH)2) =2.9 ? 10) 4

43

24.

通过计算说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若能发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假设有关物质的浓度为1.0 mol·dm-3,已知??(Fe3+/Fe2+) = +0.771 V,

-4235?4?) = 1.0 ? 10,K(Fe(CN)) = 1.0 ? 10) ??(I2/I) = +0.54 V,K稳(Fe(CN)3稳66 (1) 在含Fe3+ 的溶液中加入KI;

(2) 在Fe3+ 的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的NaCN后,再加入KI。

25.

求下列电池电动势:

-3-3-3?Cu┃Cu(NH3)24(0.10 mol·dm), NH3 (1.0 mol·dm)‖AgNO3(0.010 mol·dm)┃Ag

? (??(Ag+/Ag) = 0.80 V,??(Cu2+/Cu) = 0.34 V,K稳(Cu(NH3)24) = 4.8 ? 1012) 26.

将23.4 g NaCl加到1.0dm3 0.10mol·dm-3 AgNO3溶液中,若要求不析出AgCl沉淀,至少需加入多少克KCN固体(忽略因固体加入所引起的体积变化)。

21-10

(K稳(Ag(CN)?) =1.0 ? 10,K(AgCl) =1.8 ? 10。原子量: Cl 35.5,sp2Na 23,K 39, C 12,N 14 )

四、问答题 ( 共 1题 ) 27.

有一配合物,其组成(质量分数)为钴21.4 %、氢5.5 %、氮25.4 %、氧23.2 %、硫11.64%、氯12.86 %。该配合物的水溶液与AgNO3相遇时不生成沉淀,但与BaCl2溶液相遇生成白色沉淀。它与稀碱溶液无反应。若其摩尔质量为 275.64 g·mol-1。试写出(1) 此配合物的结构式;(2) 配阳离子的几何构型;(3) 已知此配阳离子为抗磁性,请写出中心离子d电子轨道图。

已知:元素 Co H N O S Cl

摩尔质量/g·mol-1 58.93 1.01 14.01 16.00 32.06 35.45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共 7 题 )

1. (B) 2. (C) 3. (B) 4. (A)5.(B) 6. (D) 7. (D)

二、填空题 ( 共 9题 )

8. (1) Mg(II) (2) Co(III)(3) Cu(I) 和Cu(II)(4) Zn(II)

9. Pt2+; N,Cl; 4;三氯·一氨合铂(Ⅱ)(氢)酸

10. (1) +3 (2) 6 (3) 4 (4) 八面体形 (5) sp3d2

44

11. (1) <,(2) >,(3) <,(4) > 12. 配合物 磁矩/B.M. 中心体杂化轨道类配合物空间结构 型 [Cu(NH3)4]2+ 1.73 dsp2 平面正方形 Ni(CO)4 0 sp3 四面体形 [Co(CN)6]3- 0 d2sp3 正八面体形 [Mn(H2O)6]2+ 5.92 sp3d2 正八面体形 Cr(CO)6 0 d2sp3 正八面体形

13. Ni2+, VIII,sp3d s p2,四面体形平面正方形。

14. K2[Co(NCS)4], [Co(ONO)(NH3)3(H2O)2]Cl2。

15. [Fe(CN)5CO]3-; [PtCl2(OH)2(NH3)2]; NH4[Cr(SCN)4(NH3)2];

[CrBr2(H2O)4]Br·2H2O; [Cr(NH3)6][Co(CN)6]

三、计算题 ( 共10题 ) 17.

Cu2+ + 4NH3[Cu(NH3)4]2+

因NH3·H2O过量,假设Cu2+ 全部形成[Cu(NH3)4]2+

2+-3

[Cu]起始= 0.050mol·dm

所以 [[Cu(NH3)4]2+]起始= 0.050mol·dm-3

[NH3·H2O]未反应 = (6.0 - 0.10 ? 4) / 2 = 2.8mol·dm-3 设[Cu2+]平衡 = x mol·dm-3

[Cu(NH3)4]2+Cu2+ + 4NH3 起始浓度/mol·dm-3 0.050 0 2.8 平衡浓度/mol·dm-3 0.050-x x 2.8+4x

因x很小,0.050 – x ? 0.050, 2.8 + 4x ? 2.8 K稳 =2.09 ? 1013 2.09 ? 10=

13

?[Cu(NH3)24][Cu2?][NH3]4?0.050 4x?2.8求得x = 3.9 ? 10-17 mol·dm-3 18.

20%?260.6= 1

52.040.8%?260.0n (NH3) ==6

17.040.8%?260.6n (Cl) ==3

35.5由(a) n (Cr) =

45

由(b)

32.5?0.1213.93= 3 可见有3Cl?在外界 ?25.0?0.0521.3由(c) 知NH3全在内界 (1) [Cr(NH3)6]Cl3

(2) 三氯化六氨合铬(Ⅲ) (3) d2sp3杂化

(4) ?=n(n?2)?3(3?2)= 3.9 (B.M.) 19.

因为??(Fe3+/Fe2+) = 0.770 V ??(I2/I?) = 0.535 V 所以 Fe3+ + I?= Fe2+ +I2反应会发生E??= 0.235 V

zE?1?0.235 lg K == = 3.98 K = 9.5 ? 103

0.05910.05914?0.059K稳(Fe(CN)6)3-3+2+??3?因为??Fe(CN)6/Fe(CN)6) =?(Fe/Fe) + lg3?1K稳(Fe(CN)6)12= 0.770 +

0.059lg (1 ??10-7) 112 = 0.770 - 0.41 = 0.36 (V)

?4???所以 Fe(CN)6+I2 = Fe(CN)36+ I反应会发生E'= 0.18 V

zE'?1?0.18 lg K’ == = 3.1 K' = 1 ??103。

0.0590.059

20.

?([Co(CN)6]/[Co(CN)6]) =?(Co/Co) - 0.0591 lg

?3-4-

?3+2+

K稳([Co(CN)6]3?)K稳([Co(CN)6])4?

1.0?1064 = 1.808 - 0.0591 lg= -0.852 V 191.0?10按??值,H2O可氧化[Co(CN)6]4- 2[Co(CN)6]4- + 2H2O lgK =

2[Co(CN)6]3- + 2OH? + H2↑

2[?0.829?(?0.852)]= 0.778 K = 6.0

0.0591所以[Co(CN)6]4-在水溶液中不稳定。

21.

????(Cd(NH3)24/Cd) =?(Cd/Cd) =?(Cd/Cd) +

2+

2+

0.0591lg 2K稳 -0.610 = -0.400 +

0.0591lg 2K稳 K稳= 1.31 ? 107

46

22.

? Au +NO3 + 4H+= Au3+ + NO + 2H2O (1)

lgK1?=

3?(0.957?1.500)

0.0591-28

?= 3 ??10 K1因为K值太小,所以Au不溶于硝酸。

??Au +NO3 + 4H+ + 4Cl-=AuCl4 + NO + 2H2O (2) ?=K1?K稳= 3 ??10K2-28

??7.7 ??1033 = 2 ??106

由于K值较大,所以Au能溶于王水。

23.

-1-3

pH = 13.00, [OH?] = 1.0 ? 10 mol·dm Zn(OH)2(s) + 2OH?(aq)平衡浓度/mol·dm-3 1.0 ? 10-1x

x?= Ksp(Zn(OH)2)·K稳(Zn(OH)24) = 0.13 ?12(1.0?10)? Zn(OH)24(aq)

x = 1.3 ? 10-3 mol·dm-3 Zn2+ + 4OH?

? Zn(OH)24

1.3?10?315

= 2.9 ? 10

[Zn2?](1.0?10?1)4 [Zn2+] = 4.5 ? 10-15 mol·dm-3 24.

(1) Fe3+ 只能作氧化剂,而I?只能作还原剂。

因为??(Fe3+/Fe2+) –??(I2/I?) = 0.771 - 0.54 = 0.23 (V) > 0

所以反应 2Fe3+ + 2I?= 2Fe2+ + I2能自发进行。

(2) 因为Fe3+ 和Fe2+ 都能与CN?生成稳定性不同的配合物,故电对Fe3+/Fe2+的电极电势发生了改变,即为:

?(Fe(CN)/Fe(CN)

?3?64?6) =?(Fe/Fe) + 0.059 lg

?3+2+

4?K稳(Fe(CN)6)?K稳(Fe(CN)36)

1.0?1035= 0.771 + 0.059 lg= 0.36 (V)

1.0?1042若此条件下设法构成原电池,假设 Fe3+ 仍在正极一方,则: ??正– ??负= 0.36 - 0.54 = -0.18 (V) < 0

所以Fe3+ 溶液中先加入NaCN后,再加入KI,则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5.

47

正极:?=??+

0.0590.059+-2

lg[Ag] = 0.80 + lg(1.0 ? 10) = 0.68 (V) 11负极:从配位平衡得:[Cu2+] = 2.1 ? 10-14mol·dm-3

? = 0.34 +

0.059lg(2.1 ? 10-14 ) = -0.06 (V) 2电池电动势E = 0.68 - (-0.06) = 0.74 (V) 26.

加入NaCl后,[Cl?] = 23.4 / 58.5 = 0.400 (mol·dm-3)

若不析出AgCl沉淀,[Ag+] = 1.8 ? 10-10 / 0.400 = 4.5 ? 10-10 (mol·dm-3) Ag+ + 2CN? Ag(CN)?2 平衡浓度/mol·dm-3 4.5 ? 10-10x 0.10 1.0 ? 10=

21

[Ag(CN)?2]??2[Ag][CN]0.10 1.0 ? 1021 =

4.5?10?10[CN?]2

[CN?] = 4.7 ? 10-7 mol·dm-3

所以需加入KCN的质量: (0.10 ? 2 + 4.7 ? 10-7) ? 65 = 13 (g)

四、问答题 ( 共 1题 ) 27.

(1) 确定配合物的结构,设此配合物为100 g。 nCo = 21.4 / 58.93 = 0.363 (mol) nH = 5.5 / 1.01 = 5.4 (mol) nN = 25.4 / 14.01 = 1.81 (mol) nO = 23.2 / 16.00 = 1.45 (mol) nS = 11.64 / 32.06 = 0.363 (mol) nCl = 12.86 / 35.45 = 0.3627 (mol)

将以上各nx分别除以0.363可得 Co∶H∶N∶O∶S∶Cl =1∶15∶5∶4∶1∶1 并算出此配合物摩尔质量恰好为275.64 g·mol-1

-2-因为 Ba2+ + SO24= BaSO4↓说明SO4在外界,而此配合物不与AgNO3及稀碱溶液反应,说明Cl?和NH3在内界,所以配合物的结构式为 [CoCl(NH3)5]SO4。 (2) [CoCl(NH3)5]2+为八面体形。 (3) 中心离子Co3+的3d电子轨道图为。

3d

滴定分析与分光光度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高锰酸钾滴定法中酸化溶液时用的酸是( C )

A.HNO3 B.HCl C.H2SO4 D.HAC 2. 下列物质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

48

A.K2Cr2O7 B.KMnO4 C.NaOH D.HCL 3. 直接碘量法终点出现( C )。

A.棕色 B. 血红色 C.蓝色消失 D.蓝色 4. 消除或减小随机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D )

A.空白实验 B.对照实验 C.标准实验 D.多次平行测定

5. 决定溶液酸碱度强弱的是( A )

A.H+的浓度 B.OH-的浓度 C.H+与OH-浓度之乘积 D.H+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比

6. 0.1mol/LHAc溶液中H+浓度为( C )(Ka,HAc=1.75×10-5)

A0.1mol/L B0.01mol/L C 1.33×10-3mol/L D7.4×10-5mol/L

7. 将pH=5.0的盐酸溶液与pH=9.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

为( A )

A. 7 B. 8 C. 6 D. 7.5 8. 碘量法所用的指示剂为( A )

A.淀粉 B.二苯胺磺酸钠 C.高锰酸钾 D.铬黑T 9. 下面的试剂中,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B )

A,KMnO4 B.K2Cr2O7 C.Na2S2O3 D.NH4SCN

二、计算题

1.称取纯KIOX试样0.5000g,将碘还原成碘化物后,用0.1000mol/LAgNO3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3.36mL。计算分子式中的x。(原子量:K:39,I:127,O:16)

2.0.088mgFe3+,用硫氰酸盐显色后,在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50mL用1cm比色皿,在波长480nm处测得A=0.740。计算吸光系数α,摩尔吸光系数ε?(Fe原子量:55.85)

3.用一般吸光光度法测定0.0010mol/L 锌标准溶液和含锌试液,分别测得A=0.700和A=1.000,两种溶液的透射比相差多少?如用0.0010mol/L 锌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试液的吸光度是多少?

49

4.用30.00mL某KMnO4标准溶液恰能氧化一定的KHC2O4.H2O,同样质量的KHC2O4.H2又恰能与25.20mL浓度为0.2012mol/L的KOH溶液反应。计算此KMnO4溶液的浓度。

5.有50.00 mL含Cd2+5.0μg的溶液,用10.0 mL二苯硫腙-氯仿溶液萃取(萃取率≈100%)后,在波长为518 nm处,用1㎝比色皿测量得T=44.5%。求吸收系数a、摩尔吸收系数κ各为多少?(Cd的原子量为112.4)(10分)

6.某试液显色后用2.0cm比色皿测量时,透射比T为50.0%。若用1.0cm或5.0cm比色皿测量,T及A各为多少。

7. 称取含有MnO2的试样1.000g,在酸性溶液中加入Na2C2O40.4020g,,其反应为:

MnO2+C2O42-+4H+= Mn2++2CO2↑+2H2O

过量的Na2C2O4用0.02000moll?L-1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到达终点时消耗20.00mL,计算试样中MnO2的质量分数。(MnO2和Na2C2O4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86.94和134.0)

滴定分析与分光光度法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D 5.A 6.C 7.A 8.A 9.B

二、计算题 1.解:有关反应为:

KIOX?I?Ag??I??AgI相关计量关系为:nKIOx?nI??nAgNO3

nAgNO3?(cV)AgNO3?0.1000?23.36?10?3?0.002336(mol)则:nKIOxm0.5000?()KIOx??0.002336 M39?127?16x 解得:x=3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