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政府报告 下载本文

入年均增长11%,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单位GDP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等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达到或好于全省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39.5%。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既面临着国际和区域间竞争更趋激烈、传统产业转型、资源环境制约等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更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我市面临着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承接国内外产业调整转移、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速推进、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等难得的历史机遇,特别是经过几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全市干部群众加快发展、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氛围更加浓厚、干劲更加充足。只要我们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因势利导,科学务实,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在工作的指导和把握上,要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转型发展,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合理扩大投资规模,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向提高效益、节约资源转变。坚持创新发展,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科教兴泰战略,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造活力。坚持统筹发展,把统

9

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当前与长远,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人居环境。坚持开放发展,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合作,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和先进文化对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发展的融合性和开放性,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坚持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提高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和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稳定,使社会成员都能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确保今年经济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实施“十二五”规划,五年看头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安排,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

10

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节能减排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一)坚持强农惠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开展优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实施有机蔬菜、奶牛养殖、花卉苗木、茶叶、蚕茧等14个农业产业振兴规划,构筑特色优势农业生产体系。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植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和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年内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0家。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区域化管理、农超对接等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住国家启动新一轮水利设施建设的机遇,搞好农田水利重点县、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内解决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实施农机创新示范工

11

程,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道路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实好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鼓励支持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贷款发放、税费优惠等方面搞好服务,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坚持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二)坚持转调并重,促进工业做大做强。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产业培植增强、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构建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优势产业为龙头、以新兴产业为重要增长点的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体系,创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一是培强做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继续实施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迅速扩张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培植汽车、输变电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打造10个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重点打造过百亿的大企业集团。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搞好信贷担保服务,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二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四个一百”项目为抓手,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化工、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增强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创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