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部分实验指导1 - 图文 下载本文

流行病学

实习一 疾病频率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二、内容

(一)发病率和患病率

课题一 某地1995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1995~1998年某病三年间发病情况见图3-1,期间无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问题1: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患病率。 问题2:三年平均的年患病率。 问题3:三年期间患病率。

课题二 1998年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问题2: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问题3: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二)死亡率和病死率

课题三 某城市1998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采用抽样调查城市及郊区人口脑卒中死亡情况,共调查2018724人,其中城市为1050292人,郊区为968432人,资料见表3-1。

1

表3-1 某市抽样调查1998年脑卒中死亡率 城 市 郊 区 合 计 人口数 1050292 968432 病例数 1588 828 死亡数 1033 739 死亡率(1/10万) 病死率(%) 问题:请计算城市和郊区人群脑卒中、死亡率、病死率,将结果填入表中相应栏内,并进行比较。 (三)引入率、续发率和感染率

课题四 某地调查不同年龄人群与甲型肝炎引入率关系见表3-2。

表3-2 某地不同年龄人群甲型肝炎引入率

年龄组(岁) 0~ 3~ 7~ >15 家庭调查人口 18,596 28,911 40,142 112,544 家庭初发病例 168 529 354 240 (引自:上医等,流行病学,1981)

引人率(1/万人) 问题:请计算引人率并进行分析。

课题五 某防疫部门对城乡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进行了调查,对每个研究病例接诊后及时作家庭访视,并定期随访,对家庭密切接触者观察有无发病并留粪便做志贺菌分离,分析家庭中续发情况,资料见表3-3

表3-3 城乡家庭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 城 市 农 村 A家庭数 B人口数 C原发病例 D(B-C) E续发病例 F续发率 A家庭数 B人口数 C原发病例 D(B-C) E续发病例 F续发率 0 8 9 11 3 3 3 23 46 23 51 153 51 43 172 43 0 2 0 4 1 0 0 0 病 家 人 口 2 8 16 8 3 29 87 29 4 21 84 21 5 9 45 9 0 18 90 18 5 5 1 1 40 5 30 5 2 14 2 2 16 2 147 524 147 4 0 0 10 6 7 42 7 7 0 0 0 8 1 8 1 合 计 75 282 75 (引自:流行病学,连志浩主编,1994)

2

问题:请计算城乡家庭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填入表中并进行比较。

课题六 为加强对HBV母婴传播的研究,作者对某单位孕妇HBV感染情况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见表3-4、3-5。

表3-4 不同年份孕妇HBV标志物检出情况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合计 检测人数 463 420 439 368 1690 阳性人数 124 157 197 194 672 感染率(%) 表3-5 不同年份孕妇HBV标志物阳性情况

检测人数 463 420 439 368 1690 HBsAg 阳性数 51 61 53 43 208 HBsAb HBeAg 阳性率(%) 阳性数 21 32 31 23 107 HBeAb 阳性率(%) HBcAb 阳性数 18 37 37 31 123 阳性率(%) 年 份 阳性率(%) 阳性数 66 82 138 148 434 阳性率(%) 阳性数 17 16 12 15 60 1991 1992 1993 1994 合 计 问题:请计算不同年份HBV感染(填入表3-4)及HBV不同标志的阳性率(填入表3-5)。

(四)罹患率

课题七 食用三邻甲本磷酸酯(TOCP)污染的面粉可致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以下是关于一次爆发的调查,结果见表3-6、3-7。

表3-6 各村TOCP中毒致瘫痪的罹患率

村名 新光 北晨 联合 袁雅 红光 合计 人口数 2 510 2 600 1 000 1 200 1 290 8 600 患者数 1 4 5 8 34 52 罹患率(%) 表3-7某村各村民小组瘫痪罹患率比较

3

村民小组 第一村小组A 第二村小组B 第三村小组C 合 计 人口数 469 484 337 1 290 患者数 0 24 10 34 罹患率(‰) 问题:请计算罹患率并加以分析,比较罹患率与发病率有何异同。

实习二 疾病的分布

一、目的与要求

(一)学会认识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形成及其特点,掌握疾病按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二)学会疾病三间分布综合描述方法。 二、内容

(一)疾病的时间分布 1.长期趋势

(1)1939~1949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猩红热病死率如表3-8。

表3-8 1939-1949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猩红热病死率

年份 病死率(‰) 1939 2.32 1940 2.36 1941 2.24 1942 1.22 1943 1.15 1944 1.15 1945 1.14 1946 0.76 1947 0.72 1948 0.49 1949 0.25 (2)1957~1978年上海市麻疹发病率如图3-2。

图3-2 上海市1957-1978年麻疹发病率

4

问题1:请分析猩红热病死率和麻疹发病率下降的原因(提示:青霉素是1940年制成的,临床普遍使用是若干年以后。)

(3)1959~1971年林县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图3-3。

(4)1952~1972年上海市卢湾区四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动趋势如图3-4。 问题2:上述3、4两组资料给了你什么印象?对于食管癌来说,林县和上海病因对人体的作用在增强,减弱或持续不变?对其他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你有何看法?

5

2.季节性 (1)传染病季节性

意大利(在北半球)如阿根廷(在南半球)脊髓灰质炎的季节分布如图3-5。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季节高峰示意图如图3-6。

问题3:你能解释意大利和阿根延两国脊髓灰质炎季性不同的原因吗?图3-6,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的季节性高峰为什么不同呢?

图3-5 意大利和阿根廷脊髓灰质炎病例总数的月别构成比

图3-6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季节高峰图

(2)非传染病的季节性

亚急性视神经病(subacute myelo-optico0neuropathy, SMON)患者发病数按月分布见图3-7。

6

图3-7 历年SMON患者发生数按月分布

(提示:SMON是60年代初日本一些县市流行的病因不明的疾病,经过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确定本病系喹碘仿引起的。喹碘仿是一种当时广泛使用的治疗痢疾的药物。从图3-7看,SMON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即7月份,痢疾的季节高峰也在7月份。痢疾是传染病,SMON则不是。1970年9月停售喹碘仿。)

问题4:在解释SMON季节性时,你得到什么启示?你还能举出一些有季节性分布的非传染病吗?

(二)疾病地区分布

1.国家之间的分布:1965年7个国家35~64岁男性冠心病标化死亡率及总死因死亡率资料如表3-9。

表3-9 7个国家冠心病标化死亡率及总死因死亡率(35~64岁男性,1965

年) 冠心病 希 腊 日 本 南斯拉夫 意 大 利 荷 兰 美 国 芬 兰 78 79 116 187 243 461 534 死亡率(1/10万) 总死因 712 986 950 985 831 1286 1432 问题5:你认为各国之间冠心病死亡率的差别可能原因是什么?可能的偏倚是什么?

7

2.国家内不同地区间的分布

我国既往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布大致趋势是:内地多于沿海,山区多于平原,农村多于城市。江苏、浙江、广东省为无病区;发病较严重的省区有: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安徽、陕西、新疆、云南、贵州、西藏;其余省区发病较轻。下述资料供思考(表3-10、3-11、3-12)。

表3-10 不同海拔高度空气中含碘量 表3-11 不同土质中含碘量 海拔高度 0 500 1000 2000 4000 5000 含碘量(%) 100.0 31.1 17.5 4.0 2.1 0.7 栗色土 灰化土 土 质 沙 土 含碘量(μg/㎏) 1.0 1.0~3.5 7.0 6.0 黑 土 注:* 以海平面空气中含碘量为100。

表3-12 食盐中含碘量

产地 四川富平 青 海 内蒙古 含碘量(mg/kg) 1.8546 0.0073 0.0220 说 明 吃这种盐的人甲状腺患病率0.34%~3.69% 吃这种盐的人甲状腺患病率6.36%~29.39% 同上 问题6:你认为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与环境中碘含量有关吗? 3.城乡分布

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3-13所示。 表3-13 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

服用疫苗前(1959年) 服用疫苗后(1974年) 上海 重庆 广西 河北 城 市 41.7 2.41 75.67 9.77 农 村 13.9 0.35 0.15 0.31 城 市 0.04 0.39 0.14 1.26 农 村 0.33 0.41 0.29 3.19 问题7:请解释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的原因,服用疫苗前后为什么情况颠

8

倒过来?

(三)疾病的人群分布 1.年龄

(1)1964~1965年,上海市进行了一次麻疹血凝抑制抗体调查。婴儿的抗体阳性率如表3-14。

表3-14 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上海,1964~1965年) 月龄 人数 阳性率(%) 0~ 40 100 1~ 75 94.7 2~ 52 86.5 3~ 54 83.0 4~ 49 49.0 5~ 45 40.0 6~ 39 20.5 7~ 30 10.0 8~ 36 8.3 9~ 30 16.7 10~ 22 27.3 11~ 25 24.0 问题8:从表2-7可见,8个月龄时是麻疹血凝血抑制抗体阳性率的低谷,这一分布特点是有哪两个因素决定的?

(2)1957年级1960年美国密歇根Tecumseh亚洲流感年别发病率如图3-8,1957年发病年龄别高峰在10~14岁组,而1960年则在50~60岁组。

问题9:请解释该地区1957年和1960年流感发病率的变迁? 2.性别

中国人红绿色盲发生率男性为7.0%,女性0.5%,血友病的发生率男女差别更大,男性为1.0%,女性为1/千万。

问题10:你知道色盲、血友病男女发生率差别的原因吗? 3.职业

各种职业肝硬化死亡率的差别见表3-8。

表3-15 1950年美国20~64岁男子肝硬化标化死亡比

9

职 业 专业人员 技术、行政和经理人员(农业除外) 职员、售货员和熟练工人 标化死亡率 90 88 105 职 业 半熟练工人 体力劳动者(农业除外) 农业工人 标化死亡率 115 148 51 问题11:该资料说明什么问题? 4.种族

乙型肝炎患病率在白种人为8.4%,非白种人为28.6%。

问题12:你认为造成乙型肝炎患病率种族差别的是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 (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分析 1.三间分布综合描述

(1)某作者对全省198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见表3-16。

表3-16 5岁以下儿童年龄、性别死亡率(‰) 5岁以下 1~4岁 婴 儿 新生儿 5岁以下 1~4岁 婴 儿 新生儿 全 省 男 53.31 3.25 41.78 26.90 女 48.82 3.23 37.20 21.29 合计 50.52 3.25 39.11 24.22 城 市 男 23.74 0.89 20.33 15.28 女 17.04 0.68 14.37 9.85 合计 19.87 0.71 16.75 13.37 农 村 男 57.41 3.61 46.56 28.52 女 53.03 3.57 42.04 22.90 合计 54.44 3.60 42.42 25.90 平 原 男 48.54 3.90 35.67 22.90 女 41.61 3.5 29.03 17.68 合计 46.72 3.89 33.44 21.17 丘 陵 山 区 男 49.91 3.23 39.06 27.10 女 44.50 3.05 33.33 17.52 合计 47.18 3.09 36.77 23.30 男 69.27 3.68 55.79 33.06 女 67.49 3.93 53.23 30.53 合计 68.57 3.79 54.53 31.90 问题13:试进行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死亡率的分析,城乡和不同地貌死亡率的分析。

(2)对上海市卢湾区1951~1989年40年来的居民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大部分死亡报告卡由死者死前治疗单位的医生填写,部分由死者所在地的卫生员填写。填写不全或有误者由区防疫站生命统计科医生向死者家属或治疗单位调查核实与补充。计算标准化率所用标准人口构成为1981年人口普查资料。结果见表3-17、3-18、3-19、3-20、3-21。

10

表3-17 1951~1989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10万)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89 死 因 死亡率 传染病 肺结核 呼吸系病 肿瘤 脑血管病 心血管病 消化系病 意外死亡 麻疹 190.18 108.65 66.78 62.45 62.34 5064 48.32 38.67 35.41 构成 (%) 28.67 16.38 10.07 9.41 9.40 7.63 7.28 5.83 5.34 顺位 1 2 3 4 5 6 7 8 9 死亡率 50.24 37.36 50.94 115.14 83.78 67.10 31.93 38.05 1.62 构成 (%) 10.55 7.85 10.70 24.18 17.59 14.09 6.71 7.99 0.34 顺位 5 7 4 1 2 3 8 6 9 死亡率 54.96 22.88 77.70 185.92 116.45 124.05 33.81 34.34 0.04 构成(%) 5.55 3.63 12.33 29.50 18.48 19.69 5.37 5.45 0.01 顺位 5 8 4 1 3 2 7 6 9 死亡率 23.71 8.07 11.47 207.49 134.32 110.93 10.14 47.12 0 构成 (%) 3.48 1.18 16.85 30.47 19.72 16.29 4.90 7.10 0 顺位 7 8 3 1 2 4 6 5 9 表3-18 1974-1989年上海市卢湾区居民循环系统死因构成 死 因 脑血管病 冠心病 高血压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先天性天脏病 其他心脏病 其 他 合 计 死亡数 10506 3533 1307 759 204 648 332 17289 构成(%) 60.77 20.43 7.56 4.39 1.18 3.75 1.92 100 表3-19 1951~1989年上海市卢湾区脑血疾病年龄别死亡率(1/10万)

年龄组(岁) ﹤40 40~ 50~ 60~ 70~ ≥80 合计 1951~1960 2.19 65.35 240.35 605.78 1216.80 1071.37 62.34 1961~1970 0.87 30.36 157.10 588.06 1352.40 2104.98 83.78 1971~1980 0.82 17.62 105.32 414.45 1186.94 2338.29 116.45 1981~1989 1.13 20.74 90.51 317.79 1053.21 2294.29 134.32 合计 1.27 32.00 136.07 443.05 1166.29 2217.39 98.78 11

表3-20 上海市卢湾区居民脑血管病性别死亡率比较(1/10万)

时期(年) 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1989 男 女 合 计 粗死亡率 74.88 54.56 63.76 96.95 99.61 118.13 118.01 141.07 标准化死亡率 234.39 150.97 156.50 183.98 135.81 132.10 114.81 115.45 粗死亡率 65.48 56.76 72.63 103.41 114.71 132.84 130.86 151.28 标准化死亡率 171.47 145.37 158.97 181.52 148.52 144.80 129.33 127.97 粗死亡率 70.46 55.62 68.26 100.00 107.26 125.58 124.48 146.71 标准化死亡率 197.75 148.82 155.77 181.00 141.57 130.21 121.91 122.92 表3-21 上海市卢湾区居民脑血疾病死亡季节分布(1974~1989年)

季 节 春 夏 秋 冬 合计 男 女 合计 死亡数 1140 881 1106 1474 4601 构成(%) 24.78 19.15 24.04 32.03 100.00 死亡数 1223 1078 1293 1589 5183 构成(%) 23.60 20.80 24.95 30.65 100.00 死亡数 2363 1959 2399 3063 9784 构成(%) 24.15 20.02 24.52 31.31 100.00 (徐佩文等,1991)

问题14:请分析脑血管疾病年代,年龄、性别及季节特点。

(3)新疆为甲型肝炎高发区,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内时有小范围流行。为了解该区小学生中甲肝的感染率,指导甲肝疫苗的应用,于1995年11月对乌鲁木齐市某小学607名学生HAV感染情况作了调查。结果见表3-22、3-23、3-24。

表3-22 不同年龄、性别的儿童HAV感染率

年龄组 6~ 7~ 8~ 9~ 10~ 11~ 12~ 合 计 男 人数 16 37 63 71 26 54 24 291 阳性数 1 6 20 32 13 34 16 122 阳性率(%) 6.25 16.22 31.75 45.07 50.00 62.96 66.67 41.92 女 人数 31 33 53 70 29 62 31 309 阳性数 7 4 12 26 8 30 23 110 阳性率(%) 22.58 12.12 22.64 37.14 27.59 48.39 74.19 35.60 合计 人数 47 70 116 141 55 116 55 600 阳性数 8 10 32 58 21 64 39 232 阳性率(%) 17.02 14.29 27.59 41.13 38.18 55.17 70.91 38.67 χ2=48.75,P<0.01

12

表3-23 不同年级HAV的感染率 表3-24 不同民族HAV

感染率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受检人数 106 115 104 93 92 90 600 抗-HAV(+) 17 29 45 38 49 54 232 感染率(%) 16.04 25.22 43.27 40.86 53.26 60.00 38.67 其它 34 14 41.18 维 26 14 53.85 民族 汉 受检人数 445 抗-HAV(+) 145 感染率(%) 32.58 回 95 59 62.11 合计 600 232 38.67 χ2=48.22,P<0.01 χ2=30.29,P<0.01 问题15:试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民族儿童HAV感染率。 2.移民流行病学

美国和日本的疾病分布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日本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死亡率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但脑血管意外死亡率却是开美国2~3倍;日本胃癌的死亡率是美国的5倍多,但结肠癌死亡率却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在日本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相当少见,但宫颈癌死亡率却是美国的2倍多。为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阐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这些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Haenszel等(1963)研究了1890-1924年间移居美国的日侨1959-1962年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并与日本本土居民和美国白人相应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3-25。

问题16:本例是如何把人群、地区及时间三个因素结合起来研究疾病分布的?其中包括哪些对比?

问题17:移民研究是怎样评价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的相对作用的?根据表中给的资料提出一些具体看法?

问题18:在对不同地区或人群的疾病率进行比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进行比较?

3.出生队列分析

出生队列分析是将疾病的年龄分布与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疾病分布情况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异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

Doege收集了1900~1960年美国结核病的死亡率资料,发现这60年间美国结核病的死亡率由194.1/10万下降至6.1/10万,因结核病而死亡的年龄分布也在不断地变化,表3-26和图3-9为这60年间不同年份结核病年龄别死亡专率的部分横断面资

13

料。

表3-25 1959~1962年日本本土居民,、美籍日侨及美国白人几种疾病的死亡率比较(以日本本土居民为100) 全部恶性肿瘤 食管癌 胃癌 肠癌 直肠癌 胰腺癌 肺及支气管癌 乳腺癌 宫颈癌 其他子宫癌 卵巢癌 淋巴肉瘤 白血病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意外 冠心病 高血压病 男 性 日本 本土 居民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 … … 100 100 100 100 100 美籍日侨 非美国 美国 出生 出生 128 132 73 374 135 475 306 … … … … 449 314 32 226 142 78 51 38 288 129 167 166 … … … … 130 146 24 165 128 104 47 17 489 140 274 316 … … … … 336 265 37 481 127 美国 白人 女 性 日本 本土 居民 100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美籍日侨 非美国 美国 出生 出生 91 … 55 218 79 349 198 166 52 209 337 262 167 40 196 218 67 … 48 209 53 104 129 136 33 36 102 200 101 43 38 267 113 … 18 483 118 270 131 591 48 330 535 405 237 48 348 163 美国 白人 表3-26 1900~1960年部分年份美国结核病的年龄别死亡专率(1/10万)

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 311.6 212.9 106.5 51.6 24.6 8.5 0.9 年龄组(岁) 1~ 101.8 84.6 45.4 25.9 12.3 6.3 0.6 5~ 36.2 29.7 22.4 11.9 5.5 1.8 0.1 15~ 205.7 152.0 136.1 77.3 38.2 11.3 0.6 25~ 294.3 217.6 164.9 102.8 56.3 19.1 2.4 35~ 253.6 214.9 147.4 92.4 59.4 26.1 5.1 45~ 215.6 188.1 137.2 93.2 66.3 35.9 9.3 55~64 223.0 192.9 141.3 97.0 76.1 47.7 15.5 从表3-26和图3-9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1960年各年龄组结核病死亡率均明显下降,在年龄分布类型上也有明显变化,婴幼儿死亡率高峰仍然保持,但第二个年龄高峰则有逐渐后移的趋势,第一峰后死亡率随年龄而增加。

图3-9的年龄别死亡专率曲线是横断年龄曲线,每条曲线都是按各年龄组结核病的死亡率连接起来的,包括了不同出生队列的死亡经历。由于结核病死亡率近60年来存在着不断下降的变动趋势,年龄曲线的类型就很可能受这种长期趋势的影响。

14

问题19:根据表2-19所给的部分资料,绘出1900、1910、1920、1930、1940、1950及1960年结核病死亡率的横断面年龄别死亡率曲线,然后再在此横断面年龄曲线图上绘出1860、1870、1880、1890、1900、1910、1920、1930、1940及1950年出生者的出生队列年龄别死亡率曲线,比较出生队列年龄曲线和横断面年龄曲线所表示的年龄分布类型有何区别,并说明这种差别产生的可能原因。

问题20:假如结核病死亡率并不存在任何长期变异趋势,则横断面年龄曲线及出生队列年龄曲线的形状如何?

问题21:出生队列分析主要用于哪些疾病?进行此种分析需要哪些必要的资料和条件?

图3-9 1900~1960年间部分年份美国结核病年龄别死亡专率

实习三 现况研究

一、目的与要求

实习现况研究中的抽样调查方法,了解其原理、用途、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二、内容

(一)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现况调查又称横断面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既可进行普查,也可进行抽样调查。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研究,即收集研究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特征资料,以阐明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特征。有时,现况研究同时可以收集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可能存在联系的资料。

课题一 为了解老年人中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某市于1982年组织医务人员

15

对该市七区一郊的九个地段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老的具6393名(其中市区5866名,郊区527名)进行了调查,其中部分结果见表3-27。

表3-27 1982年某市老年人多发病患病情况

疾 病 高血压 冠心病 脑血管病 动脉硬化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糖尿病 高血脂症 恶性肿瘤 市 区 患病人数 1687 316 152 2369 1062 737 149 1913 19 患病率(%) 28.76 5.39 2.59 40.39 18.10 12.56 2.54 32.61 0.32 郊 区 患病人数 120 11 12 203 188 163 2 135 0 患病率(%) 22.77 2.09 2.28 38.52 35.67 30.93 0.38 25.62 0 (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1985)

问题1: 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为什么在现况研究中通常只能进行患病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

课题二 某作者于1981年对某市高校全部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现况调查,共调查971人。主要了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体重与这些疾病的关系。其中部分结果见表3-28、3-29。

表3-28 某市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

疾病 肥胖* 高血压 患病人数 262 187 患病率(%) 26.98 19.26 疾病 冠心病 糖尿病 患病人数 94 64 患病率(%) 9.68 6.59 注:*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6者为肥胖。 (姚才良等,1986)

16

表3-29 体重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关系

体重 指数 <20 20~ 24~ 26~ 28~ 合计 调查 人数 106 371 232 159 103 971 高血压 患病数 8 55 47 39 38 187 患病率(%) 7.55 14.82 20.26 24.53 36.89 19.26 患病数 5 30 23 19 17 94 冠心病 患病率(%) 4.27 8.09 9.91 11.95 16.50 9.68 糖尿病 患病数 2 19 14 22 7 64 患病率(%) 1.89 5.12 6.03 13.84 6.80 6.59 (姚才良等,1986)

问题3:与前一个研究相比,本次研究有什么特点?本次研究的目的何在?能从中得到病因启示吗?

问题4:为什么现况研究一般不能检验病因假设?请结合上述两个课题归纳现况的主要用途和特点?

(二)现况研究的设计 1.设计步骤:

现况研究只有严密的设计才可能获得真实可靠的研究结果。一般现况研究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调查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包括描述疾病三间分布,寻找病因线索,建立正常参考值;评价疾病防治效果等。

(2)确定调查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对象必须具有代表性,是研究总体的一个无偏样本,如果是进行抽样调查,应确定抽样方法和样本大小。

(3)确定研究主要内容,拟订调查表。

研究主要变量包括研究疾病指标,人口学指标和相关因素指标。 调查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应调查项目一项不缺,无关项目一项不多 ②语言表达清晰易懂,不使用专业术语 ③尽量选用客观指标

④项目编排先易后难,敏感问题放在后面 (4)确定收集资料方法和实验检测方法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询问、信访、电话等。

17

体检和实验室检测尽量采用简单、易行和灵敏度高的方法,尽量采用标准方法进行测量。

(5)拟定资料分析提纲

①常用分析指标 患病率,如果两次重交现况调查也可以计算发病率 ②分析方法

3描述分布 ○

4关联分析 ○

(6)调查研究的组织管理,包括调查步骤、人员安排、经费预算、预调查等。

2.课题设计

某市区卫生防疫站为摸清本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及其家庭内分布特点,拟进行一次现况研究。该市区约16万余人,分为6个街道居委会,每个街道居委会下设13~15个居民委员会,每个居民委员会有1900~2100人,约500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4口只)。该市区为一般居民,由各种职业人员组成。已知邻区调查结果HBsAg阳性率为9.5%。

问题5: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预期分析指标有哪些?

问题6:根据你所确定的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应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采用抽样调查,如何抽样?

问题7:根据所选抽样方法,确定本次调查的样本大小。

问题8:本次调查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影响调查质量的因素?应如何控制和评价调查资料的质量?

问题9:制定一份现况研究设计。 (三)现况研究实例分析

课题三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计划 一、目的意义

根据国发[1978]210号文件精神,为实现控制和基本消灭我国结核病的奋斗目标,决定在1979年进行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掌握我国的结核病疫情,了解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结核病流行特征,为评价防治效果,改进防

治措施和修订全国及各省结核病防治规划提

二、调查项目和要求

(一)1979年调查的项目和要求

1.应用纯蛋白衍化物(PPD-RT23)或旧结核菌素,对10岁以下儿童进行结核菌素试验。

从未接种卡介苗的地区,可选择若干点进行全年龄组的结核菌素试验,调查结核感染率;已开展接种卡介苗的地区,分析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及结素反应强

18

度,以了解卡介苗接种效果和今后自然感染的趋势。

2.应用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经检查和查痰等方法发现病人,确定诊断。 进行全国及各省、市、自洁区1979年的肺结核患病率的调查;了解并估计全国和各省肺结核病人人数及其病情状况(如病变类型,排菌状况,初、复治等);了解不同人群(如年龄、性别、城市、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等)的结核病流行情况。

(二)1980~1982年考核1979年抽样调查点的防治效果(计划另订)。 三、调查对象和抽样人数

(一)调查对象 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常住户口为抽样对象。参照1976年以后全国行政区划的正式户口,按生产大队、居民委员会或居民小组作为抽样单位。第一抽样点约1500人左右。

(二)抽样人数 要求全国患病率的误差系数在5%以内,省、市、自治区的误差系数在10%左右。

按各省人口数分为三种类型:1000万以下、5000万以下和5000万以上,分别抽查20个点、32个点或最多43个调查点(表3-4)。各省调查人数又分为3万、5万或6万5千人不等。

全国共抽查888个调查点,约150万人左右。

部分省(市、自治区)如要求进一步减少(本省)误差系数,或拟对本省城市和农村人口进行分层,则应在完成全国流调任务的前提下,可按全国统一抽样方法,酌情增加调查点数和调查人数。

四、抽样方法

采取分层不等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样原则是科学抽样方法的核心。为了确保抽样方法的统一性和科学性,根据具体情况和调查实施的可能性,由全国统一抽出样本。所确定的调查点,一经决定,不得随意变动。个别调查点确有特殊原因无法实施者,可提请全国流调办化验室重新抽样,个别调整以保证调查的随机统一性。

表3-30 各省、市、区调查点

人口数 1000万以下 1000万~5000万 5000万以上 合计 点数 20 32 34 36 38 39 43 省、市、区名称 西藏、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北京、天津 河北、安徽、湖北、浙江、辽宁、广西、黑龙江、江西、 云南、陕西、贵州、吉林、山西、福建、上海*、甘肃 湖南 广东** 河南、江苏 山东 四川 总点数 140 520 228 888 注:*上海市为40个调查点;**广东包括现在的海南省。 五、防治措施

19

流调工作必须与治疗管理、卡介苗接种等防治措施密切结合起来,务使流调工作切实为控制疫情、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作出贡献。在各调查点上,结素反应阴性者,应予接种卡介苗;对查出的病人应及时妥善地安排治疗管理。要向调查点所在公社卫生院专业人员交好班,使管理工作持之以恒。 六、组织领导

在卫生部领导下,设立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办公室。

各省、市、自治区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

为保证调查质量,各省应抽调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组成流调专业队,完成流调任务。抽样调查是一项群众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工作,要紧紧靠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争取广大基层卫生人员和群众的支持,实行领导、群众和专业人员三结合。 七、工作进度和步骤

(一)1979年内,制订全国流调计划、方案和实施细则,举办全国流调学习班;各省要相应制订执行计划,各省流调工作开展前,均应进行人员培训,组织专业队伍。

(二)1979年内,流调的实施应经试点,先易后难,分期进行。年底前各地调查工作基本结束。

(三)1980年6月前,各省应完成本省的流调资料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送全国流调办公室。年底应完成全国流调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工作。 八、经费

各省流调检查,如透视、拍片、查痰等一律免费;查出患者中有经济困难者中有经济因难者治疗费用酌情减免。所需流调经费由各省、市区卫生局列入卫生防治经费中心统筹安排解决。

参加流调专业人员的保健津贴,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精神及当地标准发放。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领导小组

1978年12月12日

问题10:结合本事例说明抽样调查的原理,优缺点及主要用途。 问题11:简单归纳本次抽样设计的主要内容。

问题12:本次研究为什么选择分层不等比例整群随机抽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