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施工组织设计
l、目标分解:
(1)按施工阶段分解,突出控制节点。以关键线路和次关键线路为纲,以网络计划中心起止点为控制点,在结构施工阶段,把钢筋砼施工为重点控制对象,在装修阶段以砌体、抹灰和外墙装饰为重点控制对象,在施工中要针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和施工时的相关条件,制定施工细则,做出更加具体的分析研究和平衡协调,达到确保控制节点实现的目的。
(2)按施工班组分解,明确分部目标。对各参加施工的班组,都要以总进度网络为依据,明确各班组的进度目标,通过合同责任书落实分包责任,以分头实现分部目标来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3)按专业工种分解,确定交接日期。在不同专业、不同工种或同工种不同任务之间,要强调相互之间的衔接配合,确定相互间交接日期,强调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意识,必需承担因耽误下道工序而造成的窝工等损失及总工期(关键线上)损失的责任。强化工期严肃性,保证工程进度不在本工序造成延误。通过掌握对各道工序完成的质量与时间的控制达到各分部工程进度计划的实现; 2、动态控制:
控制的原则:下级目标必须达到上级目标计划的要求,实施动态控制;
施工阶段进度计划的控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控制过程,施工现场的条件与情况千变万化,项目经理部要随时了解和掌握与施工进度相关的各种信息,不断将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从中明了二者之间的差异状况,一旦发现工程进度滞后,首先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系统地分析对后续工序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项目最终按预计目标实现。
22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节 劳动力计划
1.根据工程项目需要,在公司内部劳务队伍中竞标选定。 劳务队伍要求:
专业工长直接带班;每班均配备兼职安全员1名,兼职质量员1名,工人人数15~20人,均为经公司内部考核通过的熟练工人;专业工种持证上岗。
公司调配骨干班组参加施工。
本工程生产劳动力采用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由项目部统一管理调配,劳动力来源要择优录取,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需要。
第五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
第一节 质量保证体系
一、 质量目标
本项目质量目标:合格、争创深圳市优质工程。 分部工程质量目标:各分部均达到合格。 分项工程质量目标:合格率达到90%。 二、质量管理制度 (一)质量计划制度:
项目部在开工前根据公司《质量手册》编写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计划,并坚决按“计划”实施。 (二)质量责任制度:
根据公司质量体系,项目部必须明确制定项目部管理职责:
23 施工组织设计
1、项目经理:执行公司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
2、项目工程师:负责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编制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纠正和预防质量通病措施、负责施工全过程技术问题处理,提出技术要求;
3、专职质检员,在现场跟踪检查,对出现的不合格部位进行标识,发出整改通知单,核定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
4、施工员:对自己组织施工的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
5、工长:对负责施工工序、分项工程进行自检合格后,向施工员申请验收。
(三)材料联合验收制度
由材料管理组、技术管理组、实验室、施工管理组(土建、安装)、质量管理组对进场材料组织联合验收:所有原材料进场均应持有出厂合格证,和其它深圳市建设局规定的相关证件,同时,按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成品、半成品进场也必须具有质量保证资料。 (四)质量教育和奖惩制度
项目工程师根据公司《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制定适合本项目特点的质量教育和奖惩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质量奖惩的激励机制,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五)技术交底制度
项目部技术部门必须编制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操作细则,明确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质量要求,由各专业施工员进行书面交底,使作业人员心中有数。大力推行“监督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管理措施。 (六)“三检制度和工序交接制度”
每道工序完成后:由作业班组自检,施工员组织互检,质检员、
24 施工组织设计
技术员、施工段责任工程师专检后,再报验收(隐蔽工程须报业主监理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每道工序完工后,工种施工员向生产副经理,质量总监提出工序移交申请,经组织下道工序施工员,质检员进行移交验收填写交接单,进行签字。
(七)定期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由质量管理机构全部成员参加的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另按照我司的管理体制,公司总工程师室和质量管理部将每半月对在建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检查一次,并以此作为对项目经理部考核的依据。
三、质量保证基本措施
(一)选择精干、有丰富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做到施工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焊工、电工、机械操作工、架子工等)实施持证上岗。
(二)项目经理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各有关质量管理部门人员进行职责分配,并详细明确各职能部门、个人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建立健全的质量责任制并形成文件存盘,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实行内部质量审核,认真执行质量否决权,实行质量考察、奖优罚劣。
(三)认真做好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并将方案、新工艺等向各级管理人员交底,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加强过程控制力度,使作业在受控制渠道内运行。制定标准工序流程制度,在每一分项施工前,土建、安装双方进行必要的图纸研究工作,互通设计细节,研究交叉配合中有关问题,按流程顺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