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姿祯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资料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
处罚:执勤交警王某对李某罚款700元。
问题:(1)执勤交警王某运用的是哪种形式推理?为什么?
(2)本案能否运用实质推理?为什么?
4、事实:侦查人员在侦查王某贪污一案中,为了防止王某的妻子损毁证据,在取得搜查证之前闯入王某家中,发现王某贪污账款200万元。 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
检察人员与侦查人员…..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危险、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式收集证据。”
问题:结合事例与法律规定,运用“法的特征”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
5、假设某家族存在如下习惯——“未按时参加家族祭祀祖先的活动者,视为藐视祖先,因而剥夺其继承权”,假设家族成员A因为未能按时参见当年的祭祀活动而被剥夺了遗产继承权,后A诉至法院。他所持的理由有二:其一,A本身既缺乏劳动收入、又缺乏生活来源;其二,我国继承法第13条第二款规定:“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请运用法律渊源的理论,回答如下问题:
(1)法官对于此案所应选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并请说明理由。
(2)我国宪法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继承法13条第二款之规定是否于此矛盾,并请说明理由。
05--06年法理学导论参考答案
二、DDCDA CDBAC三、AB BC AC AB BC ABC ABC AC ABC AB 四、1. 否定性法律后果在法律规则的表述中不可省略。
(理由:肯定性的法律后果在法律规则的表述中可以有条件省略) 2. 有违法就有法律责任,不违法但有法律特别规定也会承担法律责任。
第21页 共44页
付姿祯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资料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
3. 不违法不一定合法,不合法不一定违法。 4. 行政法规对于犯罪行为无权规定刑罚措施
5. 补偿在实现载体上是以财产为主。(理由:制裁以人身为主)
五、1. 赞成:a 符合权力分立的原则,使法官受到立法者的约束,避免司法任意与司法专断;b 符合依法裁判原则;c 符合司法中立原则,等。
反对:a 忽视了法官自身的能动作用;b 法律并非完美无缺的体系,法律漏洞现象存在;c 事实与规范之间缺乏对应性,等。
2. (1)属人主义原则:法对自然人的效力以国际为准适用于本国人,不适用外国人。因此中国法对张某有效;
(2)属地主义原则:法对自然人的效力以地域为准,不论本国人或外国人,凡在一国领域内,一律适用本国法;即使是本国人,只要不在本国领域内,也不适用本国法。因此中国法对约翰和雅克有效; (3)保护主义原则:以维护本国利益为根据,不管是什么国籍的人,在什么地方的行为,只要侵害了本国的利益,就适用本国的法律。因此中国法对张某、约翰和雅克都有效;
(4)折衷注意原则: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原则补充。中国法对三人都有效。
3. (1)执勤交警王某运用的是演绎推理形式。《A市交通道路管理条例》第22、23条的规定为一般性规定,李某的相关行为是具体的,因此这种推理是一种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形式。
(2)可以。如果运用形式推理方式得出的结论违背社会公认的基本道德观念时,可以采用实质推理。
4. (1)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法是强调程序、严格规定程序和实行程序的规范。也可以说,法是一个程序制度化的体系或制度化解决问题的程序。因此,在一个现代社会,如果要实现有节度的自由、有组织的民主、有保障的人权、有制约的权威,那么就必须使其法律有正当程序。程序是社会制度化重要的基石。
第22页 共44页
付姿祯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资料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
(2)法治发展的程度,事实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程序化的程度及对法律程序的遵守和服从的状态。一个没有程序或不严格遵守和服从程序的国家,就不会是一个法治(法制)国家。
5. (1)法官对于此案所应采取的法律依据是我国继承法第13条第二款的规定,原因在于当正式法源于非正式法源并存时或发生冲突时,必须选择正式意义的法律渊源。
(2)不矛盾。原因在于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普通法)。
06—07学年法理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法学和法理学 2、法系和法律体系 3、法的实现和法律秩序 4、私法和公法 5、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四、分析题
1、案情:王某得知某百货商场正在销售假冒“三星”品牌的电视机,遂购买了十台价值2300元的假冒电视机,第二天,王某以商场欺诈为由,要求该商场赔偿损失46000元。后诉至法院。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判决及理由:主审法官认为王某不属于消费者,对其诉讼请求未予支持。法官的理由有二:(1)王某是“知假买假”,而消费者一般是“买假之后才知假”,不会“知假买假”;(2)通常来说,正常的消费者不会一次买10台电视。
问题:你认为法官的这个判决恰当吗?请运用法律解释的理论加以
第23页 共44页
付姿祯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资料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
说明。
2、法律规定:我国《道路交通法》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与行人相撞,机动车驾驶员承担无过错责任。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问题:
(1)张某在公路上撞伤李某的行为,应当适用何种归责原则?为什么?(假定以上两部均由全国人大制定)
(2)如果张某驾车参加越野比赛时在田野中撞伤李某,适用那种责任?为什么?
(3)以上哪种情形中的责任更重?为什么?
3、案情:1994年黄某与张某相识,于1996年公开以夫妻名义租房同居。2001年2月,黄某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住院治疗期间,张某不顾他人的嘲讽与挖苦,俨然以妻子身份陪侍在黄某病床前。2001年4月,黄立下公证遗嘱,将其遗产赠给张某。黄去世后,由其妻子蒋某拒绝执行该遗嘱,张某诉至法院。最后法院以原告与被告丈夫之间的婚外情为由,认定被告丈夫的遗赠财产给原告的协议违背了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之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宣告该遗赠协议无效。
问题:(1)《民法通则》第7条之规定属于哪种法律规范?为什么?
(2)你认为法院的判决恰当吗?为什么?
4、事例:1996年,四川省夹江县某个体印刷厂仿冒印制另一企业的产品,被技术监督机制查封,该印刷厂认为该技术监督机构无权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属于越权行为,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此,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打假者上了被告席”为题进行了报道,并以“恶人先告状”为道德批判模式,对“制假者”的起诉行为予以谴责。面对媒体形成的舆论压力,法院不得不违心地做出不利于“制假者”的裁决。然而,任何人并因为自身的错误行为这样的实体问题,丧失诉权这种程序性权利,因此法院已然应当受理。
第24页 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