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安徽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
来源:清史所 作者:清史所 点击数:1726 更新时间:2010-11-24
汪志国
(池州师专历史与社会学系,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历史时期,尤其是近代,安徽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无论当时,还是之后,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安徽自然灾害史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除了一些专题性的资料整理与学术研讨外,主要是散见于全国性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成果之中。本文对20世纪以来安徽自然灾害的研究状况进行考察与梳理。 [关键词]20世纪;安徽省;自然灾害;学术总结 [文章来源]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2月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然灾害重压下的乡村———近代安徽自然灾害研究》,项目批号:2006SK309)。 [作者简介]汪志国(1963-),男,安徽枞阳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历史与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在读博士生,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安庆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生态环境史、法律史。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区域广、极易受灾害袭击且受灾最重的国家之一,而安徽省又是我国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素有“多灾省”之称。
步入近代,安徽各种自然灾害更是连年不断,根据竺可桢《中国历
史上气候变迁》对安徽省历代灾荒状况的考察,发现“越是近代,人为与自然的灾荒越发严重”。[i]就水灾而言,“近代以降,安徽水灾发生十分频繁”。[ii]对历史时期安徽自然灾害的研究,除了一些专题性的资料整理与学术研讨外,主要是散见于全国性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成果之中。本文拟对20世纪以来安徽自然灾害史的研究状况进行考察与梳理。
一、与安徽相关的全国性自然灾害史研究 (一)对自然灾害史资料的整编
资料整理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20世纪百年时间里,自然科学工作者与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致力于自然灾害史料的系统挖掘与整理工作,它发端于30、40年代,兴盛于50-70年代,80年代以后学者们再次掀起了新一轮自然灾害史料整编的高潮。历史时期安徽自然灾害资料就蕴含在这些成果里,或一些章节,或部分篇幅,记载了安徽自然灾害的历史状况,再现了历史上安徽自然灾害的原貌。 民国时期,一些学者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爬梳整编出自然灾害史料,如,李清初的《汉代以来中国灾荒年表(一)》(载《新建设》1931年4月30日第14期);陈高傭编著的《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10卷,上海国立暨南大学1939年印行)等。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共和国经济建设曲折前进的旅程中,自然灾害也频频地袭击华夏大地,促使科学工作者重视对历史时期自然灾害资料的整编工作。
地震历史资料的整编成果较多。1954年,在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的倡议下,由历史学家范文澜、金毓黻先生主持,经过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人员2年的努力,在查阅2300余种正史、别史、笔记、杂录、诗文集、档案和5600余种方志的基础上,编写成《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54年出版),该书收集了公元前1177年至公元1955年近万次地震资料。之后,又以此为基础,于1960年和1971年分别编写出版了《中国地震目录》。1976年唐山地震后,引起了全社会对地震预报和历史时期地震研究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组织各省、市、自治区的历史工作者和地震工作者查阅历代档案、地方志、特藏文献、石刻和题记等,编写了5卷本的《中国地震资料汇编》(科学出版社1983—1987年相继出版)。以此为基础上,1983年又对《中国地震目录》进行了修订。此外,历史时期地震资料的整理成果,还有楼宝常主编的《中国古今地震灾情总汇》(地震出版社1996年版);北京大学王嘉荫教授的《中国地质史料》(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写的《清代地震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在这些地震史料中,均有历史时期安徽地区的地震资料,如《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中的“安徽省地震年表”,记载了自公元前179年至1951年的2130年间的地震,共310次,其中破坏性地震22次,从明朝到1951年的584年间破坏性地震就有19次。 气象灾害历史资料的整编,成绩同样显著。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徐近之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整理我国历史气候资料,通过对黄淮平原及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
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北京等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近2000年以来气候历史记载的整理,编写了《气候历史记载初步整理》(江苏省地理研究所1976年印)。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提议下,中央气象局研究所联合华北、东北十省、市、自治区气象局着手整理历史时期的气候资料,共整编出自1470年至1979年间全国近500年的旱涝史料约200万字,其史料主要来源于明清实录、明史、清史稿、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故宫档案、府县志、调查口述资料、近代仪器观测降水量记录等。此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张丕远教授对自1470年至1950年的气候资料再次进行整理,所依据的史料除了各地方志外,还补充了包括散藏台湾及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内的近1000种方志,整编内容除了旱涝外,还包括饥馑、霜灾、雪灾、雹灾、冻灾、海啸和瘟疫等项目的灾情实况。
80年代,特别是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以来,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史学工作者肩负起对自然灾害史料挖掘与整理的重任,推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编纂组编写了《中国历史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农业出版社1988年版),此书有2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大事记,系汉至清代重大自然灾害的原始记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波教授主编的《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版)时自远古,终于清末,收集农业自然灾害十多种计80余万字。陆人骥编纂的《中国历史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