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物流案例 下载本文

1)在城市中形成依服务半径形成众多的配送点,保障覆盖面和响应时间。 2)城市间的物流委托专业运输企业(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运)完成。

3)运用技术固化作业流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标准的信息规范、方式和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作业成本。

4)符合ISO9000标准的管理体系(标准的组织结构、标准的工作程序、标准的业务流程、统一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及不断优化和完善)。 (二)合并后的新阳光将在第三方物流末段拥有的优势

1)规模扩大的优势。两大系统的覆盖面显然合并在一起要大得多,将对业务的拓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成本降低的优势。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的整合将降低固定成本,而业务流量的增长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品牌优势。两大系统的整合有利于打造新的品牌。

4)综合实力增强的优势。双方运作经验的共享/管理技术的共享/人力资源的共享/业务的协同/管理团队的加强等等。

二、强化管理和IT技术,形成独特的核心能力

新阳光通过在全国建立众多的作业中心(公司)、终端配送点和独立配送点,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这样的体系存在两个管理难点,一是网络的控制、作业的标准化问题;二是网络作业成本的降低和控制。

新阳光首先建立了符合ISO9000标准的管理体系,统一了各城市作业中心(公司)、终端配送点和独立配送点的运作流程,使公司的管理资源、市场资源、客户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能够在全公司范围内共享,并且拥有标准的结构、标准的工作程序、标准的业务流程、统一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及不断优化和完善。同时使新阳光的作业体系具有高度的可复制能力。

同时,新阳光成功地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物流服务行业运用现代IT手段使之成为技术密集的高技术行业,从而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降低了服务成本。目前,集团已自行开发和运用了基于Call-Center和互联网V2.0流程控程平台以及基于ASP技术的WEB客户服务系统。IT技术的运用,又反过来强化了和固化了标准管理体系,使ASP、Call-Center和InteRNet的运用成为公司运营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新阳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个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都固化在IT平台上,在劳动密集的配送服务后面,有强大的技术支持,使阳光网达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凸现出来,所以新阳光定位于高科技企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新阳光的一大特征。

三、新阳光的物流体系

新模式、新机制新阳光将采用自建的方式建立核心城市的作业中心,形成可供复制的业务和管理流程供各地复制;整合社会存量资源,采取加盟的形式发展配送点;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机制建立起全国性的配送网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保证网络的高效和有序运转。

新阳光第三方物流系统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主要市场为:门对门的小包裹投递服务;商品投递到户服务;DM(Direct Mail,直邮)广告投递服务。在大中城市建立作业中心(HUB)控制众多的配送点(end-point),在中小城市建立独立配送(single-point),形成“集中一分拣”式的小件配送运作体系。利用IS09000技术形成标准化的管理结构和作业程序,并应用互联网IT技术保障实施。配送点采用特许加盟、连锁形式在全国扩张。新阳光将在现在的基础上4年内发展城市作业中心(公司)30个,建立末段配送点600个,发展加盟连锁公司600个,逐步与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合作,形成国际物流联运能力,努力在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最大的物流末段服务企业和品牌。

透过新阳光的物流新体系的打造,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迅速提高竞争力,以标准化管理技术和IT技术支持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新机制整合社会存量资源,以独特的市场定位获取较大市场份额的新物流体系。

思 考 题

1.阳光网达为什么选择百大配送进行企业重组? 2.重组后的新阳光优势在于哪些方面? 3.新阳光独特的核心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4.新阳光的主要市场有哪些?

5.你认为该公司的优势会如何体现在这些市场上?

案例4 海尔的物流流程再造

海尔的物流改革是一种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观念的再造与机制的再造,构筑起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流程再造是关键观念的再造

海尔实施的现代物流管理是一种在现代物流基础上的业务流程再造,而海尔实施的物流革命是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使全体员工专注于用户的需求,创造市场、创造需求。

机制的再造—海尔的物流革命是建立在以“市场链”为基础上的业务流程再造。以海尔文化和OEC管理模式为基础(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

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840家,

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74%,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海尔通过实施并行工程,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不但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还使开发的速度大大加快。另外,海尔对外实施日付款制度,对供货商付款及时率达到100%,这在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从而杜绝了“三角债”的出现。

(三)JIT的速度实现同步流程

整合后,海尔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订单形成订单信息流,传递到产品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订单安排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通过物流的配送系统送到用户手中,而用户的货款也通过资金流依次传递到商流、产品本部、物流和供方手中。这样就形成横向网络化的同步的业务流程。

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

1.JIT采购

目前通过海尔的BBP(B-to-B Procurement—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使下达订单的周期从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1h内,而且准确率达100%。除下达订单外,供应商还能通过网上查询库存、配额、价格等信息,实现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

2.JIT配送

为实现“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物流管理目的,海尔从最基本的物流容器单元化、集装化、标准化、通用化到物料搬运机械化开始实施,逐步深入到对车间工位的订单、定点、定量、定时、定人送料管理系统及日清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改革,加快库存资金的周转速度,库存资金周转天数由原来的30天以上减少到12天,实现JIT过站式物流管理。

3.JIT分拨物流

生产部门按照BtoB、BtoC订单的需求完成以后,可以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目前海尔的配送网络已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沿海扩展到内地,从国内扩展到世界。全国可调配车辆达1.6万辆, 目前可以做到物流中心城市6—8h配送到位,区域配送24h到位,全国主干线分拨配送平均4.5天,形成全国最大的分拨物流体系。

四、电子商务物流

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在企业外部、海尔CRM (客户关系管理) 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

户的零距离。在企业内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各种先进物流设备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直接提升了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达到质量零缺陷的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

1.ERP+CRM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海尔形成了“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前台一张网是海尔客户关系管理网站—haiercrm.com,后台的一条链是海尔的市场链)的闭环系统,构筑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分销管理系统及客户服务响应Call-Center系统,并形成了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的系统集成。

海尔ERP系统和CRM系统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前台的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梁,将客户的需求快速收集、反馈,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后台的ERP系统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发到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财务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流程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协同服务,大大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

海尔集团于2000年3月10日投资成立海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面开展面对供应商的BtoB业务和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B-to-C业务。通过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和定制平台与供应商和销售终端建立紧密的互联网关系,建立起动态企业联盟,达到双赢的目标,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在海尔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和供应商、消费者实现互动沟通,使信息增值。

面对个人消费者,海尔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网上销售业务。消费者可以在海尔的网站上浏览、选购、支付,然后可以在家里静候海尔的快捷配送及安装服务。

2.CIMS+JIT—海尔e制造

海尔的e制造是根据订单进行的大批量定制。海尔ERP系统每天准确自动地生成向生产线配送物料的BOM,通过无线扫描、红外传输等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持,实现定时、定量、定点的三定配送;海尔独创的过站式物流,实现了从大批量生产到大批量定制的转化。实现e制造还需要柔性制造系统。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过程中,海尔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在开发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上,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从物料资源规划(MRP)发展到制造资源规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规划(ERP)。还有集开发、生产和实物分销于一体的适时生产(JIT),供应链管理中的快速响应和柔性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 (concurrent Engineering)等。这些新的生产方式把信息技术革命和管理进步融为一体。

现在海尔在全集团范围内已经实施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