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推荐)20170301 - 图文 下载本文

智能操作简单、方便,只需设置相关的排课规则和限制条件,系统即可通过智能优化算法进行自动排课,再通过所见即所得手工排课,自动提醒排课冲突,使课表的编排更加合理和人性化。 实现权限范围内的在线各种成绩查询打印导出,自动生成年级、班级、教师、学生等各类各式当前与历史统计报表,提供折线、柱状、圆形等各类成绩横纵向统计分析图,清晰、直观、准确展现成绩状况与变化趋势。 将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备课检查等常规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组织起来,形成定位到课堂的教案库、素材库、习题库,组建校本资源库,实现校内、校际间备课共享,备课相互评论。教研人员能随时检查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进度,教研人员可组织教案评比,查看评比结果,充分利用网络和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设备提升区域内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依托资源库管理平台,建立涵盖教案、学案、课件、微课、试卷等各类资源的汇聚中心。资源中心以简单和好用为设计目标分为管理和资源两个部分的内容。老师可把资源推荐给学生,学生可以浏览学习资源。并含有手机端,可进行移动学习,以及评价和研讨。并对资源贡献者进行积分奖励。最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缩小教育数字鸿沟,达到教育资源均衡化。 局校领导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对教师课堂情况进行巡查记录,包括教师课上的讲述、演示、组织、纪律、多媒体运用、板书,学生的上课状态、小组讨论、实验、问答、听讲、练习、气氛等情况进行实时记录,拍照留存。最后生成分析报告,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管理。 教育系统每年大量的数据需要收集统计,例如中高考成绩、学校资产、经费使用情况、培训督办情况以及人事信息等。通过本系统实现教育系统内各级单位部门个人数据的上报、汇总,查看和分析,以便教育系统上级单位及时了解情况,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辅助其决策。可通过在线填写和移动端填写,系统自动生成汇总表格。提高工作效率。 5 排课系统 成绩6 分析系统 7 电子备课 教学8 资源管理平台 移动9 巡课系统 数据10 上报系统

(一)基础平台 1、认证中心

基于海兴县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具有政府公信力的海兴县教育行业用户认证中心。该中心承担海兴县教育信息化平台各类应用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并为其它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用户认证服务。

基于认证中心开放的接口,应用系统在实现单点登录的同时,可获取信息化平台中开放的用户身份信息、群组关系信息,并实现开放信息的订阅,以及使用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传播渠道。认证中心为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的集成接口应足够简单,通过简单的代码整合即可完成认证的集成,而不影响原有系统的运行。

9

认证中心应支持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入认证服务。

认证中心应支持海量用户的并发认证请求(10-15万在线用户),应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认证中心应提供一套完整的基于WEB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运行监管工具,可以监控认证中心的服务运行状态,查询历史事件和认证会话,设置认证服务的策略,控制认证服务,并具有自我监控机制,发现异常后自动修复或自动告警。

认证中心应提供安全审计管理,通过帐号审计功能帮助管理员发现异常的帐号,通过认证审计功能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认证行为和授权行为,通过对应用访问日志的审计发现系统的认证集成风险,通过对系统运行日志的审计发现系统潜在异常风险。

2、用户中心

用户身份数据同步

实名制下用户中心内的用户身份与各级教育组织机构中的人员真实身份一一对应,人员真实身份角色的变化也应该实时同步反映到用户中心。

用户中心需提供用户身份数据同步功能,实现了外部权威数据源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同步身份数据的功能,能够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与外部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层面的集成,实现身份管理业务与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校园业务的集成。

同步功能需支持按规则自动生成用户的初始口令。

用户身份数据维护

用户中心应提供组织机构、角色、用户及权限等数据的维护功能。 可手工操作密码重置、身份冻结、身份解冻等。

可批量维护、导入、导出用户身份信息,并支持对导入的数据进行校验和审核。

用户角色管理

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及不同管理政策,划分出不同权限的角色、角色组,进行基于策略的用户分类管理。

3、即时通讯

以运行于Android或IOS手机客户端的的即时通讯软件,实现人与人之间、应

10

用与人之间的即时消息传递。

即时通讯工具的用户好友列表和分组信息与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好友、群组实现同步。

平台用户之间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实现聊天、会议室、文件传输等交互功能。

4、搜索引擎

平台提供非结构化数字资源搜索引擎,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的搜索:可针对不同数据源的资源进行搜索,搜索的内容只能在相关用户的权限范围内。

5、应用管理

提供在线服务产品的发布管理,应用的业务调度管理,以及对应用开放的接口进行管理。

6、数据服务

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的存取服务,使各应用之间的数据能够共享,同时公共服务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必需的公共基础数据。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 1. 建设目标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协助学校、教师及时、科学、有效地学生素质进行评判、分析,建立学生成长电子化手册,需要一个能支撑学校评价体系的软件平台。

2. 符合教育部的五大评价维度

评价维度灵活:评价维度有默认模板,学校可跟进自己情况自行设置维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品德发展水平

11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以及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过程评价等相结合,考查学生品德认知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过程性、阶段性的评价,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行为素养。 (2)学业发展水平

以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表现为出发点,进行过程性和养成性的评价,通过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考查学生对各学科课程所要求内容的掌握情况,达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达到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 (3)身心发展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进行测试评价;针对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日常保健及运动爱好等指标进行过程性、养成性、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体魄。通过日常观察、问卷调查、师生单独谈话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审美情趣、心理倾向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4)兴趣特长养成

主要考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等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生校园表现及社会生活的过程性、激励性的评价方法评价,形成阶段性评价结果。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个人爱好,艺术素养,挖掘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实践与合作

通过对学生学科实验、学校学习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考察学生的交流、沟通、合作、分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一个学生将来能否很好融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一个关键指标。通过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考察,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来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实操能力的培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