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通史 下载本文

1927年 汉口《民国日报》发表一副署名照片,为“本报摄影部摄”,这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最早建立的一个新闻摄影机构。

1927年 阮啸仙拍摄的《南海农民自卫军保护□□工友凯旋》题有摄者姓名,这是地方党的负责干部拍摄的最早的照片之一。

1927-1929年 刘半农连续发表了《半农谈影》、《北京光社年鉴》第1、2集序言等文稿,为我国二三十年代摄影艺术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天鹏》是一种摄影专业杂志,它的前身是上海天鹏艺术会于1927年创办的《天鹏画报》。

1928年 中华摄影学社成立于上海,是二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摄影艺术团体之一。由郎静山、胡伯翔、张珍候、陈万里、黄振玉、黄伯惠等联络各报社和摄影同仁,协商决定成立摄影团体,由胡伯翔提议定名。

郭锡麒(1895-1976)潜心研究照相着色技术,被称为“最擅长设色”的摄影家之一。1929年参加中华摄影学社,是“华社的健将之一”。

胡伯翔(1896年生)在华社影展中展出作品最多,他是我国最早把镜头对准下层劳动群众的摄影家之一。1928年参加组织华社,1931年秋自费创刊《中华摄影杂志》,聘朱寿仁为编辑,自任顾问。

郎静山(1892年生)借鉴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六法”,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可以说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并且得到国际摄影界的赞誉,后来被列为世界十大摄影名家之首。他也算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

1928年 《时报》聘请郎静山、蔡仁抱二人为摄影记者,这是中国报界聘用摄影家任专职摄影记者的开始,唐僧(镜元)实际上是《时报》最早的摄影记者。

1928年 由张蓬舟、金满城、王峥嵘在南京发起组织美社

1928年 《摄影学A、B、C》(吴静山)

1928年 《露光指南》(林泽苍 高维祥合著)

1928年 《美社第一回照相展览会专集》(张篷舟序)

1928年 《美术摄影集》(陈万里等)

1928年 《银色的西湖》(海上重来客序)

1928年 《北平宫宛名胜》

13

1928年 《故宫图录》(陈万里编)

1928年 《西湖风景(第一集)》

1929年 《时代画报》创刊

1929年 《恒山》(蒋维乔)

1929年 《西山》(蒋维乔)

1929年 《首都名胜古迹》

1929年 《静山摄影集》(郎静山摄编)

1929年 《影画集》(徐绿芙 周炼霞)

1929年 《增广摄影良友》(林泽苍 高维祥合著)

1929年 《摄影化学初步》(沈昌培译)

1929年 《摄影初步》(舒新城)

1929年 《美社第二回照相展览会专集》

1929年 《印象》(陈荆鸿)

1929年 《美术照相习作集》(舒新城摄)

1929年 《西湖百景》(舒新城摄)

1929年 上海复旦大学在建立新闻系之初,即将“照相”列为必修课程之一,是最早把摄影技能和如何拍摄新闻照片列入课程的。

1929年 北京光社第5次影展后,由刘半农、老焱若、郑颖荪、周志辅4人担任审查员,从15位社员的展品中评选出68幅摄影作品,编辑成《北平光社年鉴》第2集,于1月1日出版。

老焱若(1883-1966)我国早期摄影艺术家,是我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的成员之一,和钱景华,陈万里,吴郁周四人被誉为“光社四杰”。

舒新城(1893-1960)曾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主持编纂《辞海》工作,先后出版过《晨曦》、《美的西湖》、《美术照相习作集》、《西湖百景》等摄影作品集,以及摄影理论技法著作《摄影初步》。

14

吴中行(1899-1976)擅长风光、静物摄影,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获胜。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国摄影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和评选委员。

张印泉(1900-1971)生前任新华社新闻摄影部研究员,中国摄影学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蔡俊三(1891-1979)从1928年起,他的作品陆续在美、英、日、德、荷、南、波、巴、加、西、古、奥等26个国家地区约66个国际摄影沙龙得奖,共得奖状奖章124件,并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初级会士和高级会士头衔,是荷兰皇家摄影学会名誉会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学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刘旭沧(1913-1966)自1925年起,作品陆续发表在《美术生活》、《万影》、《良友》、《时代》、《联合画报》上;1931年起,作品先后被英、法、德、日、瑞士等国际摄影年鉴和摄影刊物选载;参加过25个国家的295个国际沙龙影展,得过54次奖。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学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金石声(1910生)三十年代上海摄影团体——鹰社的组织者,摄影杂志《飞鹰》的创办人。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摄影学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二十年代,外国人在中国办了一个摄影通讯社——万国新闻通讯社,向国外提供关于中国的新闻照片。

二十年代末,林泽苍在《增广摄影良友》一书中,首先将“新闻价值”这个概念引进新闻摄影领域。

从二十年代中到三十年代初,摄影附刊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不断涌现,错略统计约有数十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北京,日报有《京报》的《图画周刊》,《晨报》的《星期画报》,《民报》画刊等。上海继《图画时报》之后有《天民报》的《图画附刊》,《新闻报》的《图画附刊》,《申报》的《图画周刊》,《时事新报》的《图画增刊》等。南京有《中央日报》的《中央画刊》,《京报》画报。

1930-1939

1930年元旦 黑白影社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正式成立,当时只有七名社员:陈传霖、林泽苍、林雪怀、聂光地、曹云甫、林运声和佘堂庸。社员发展很快,共计168人,是二三十年代最大的一个摄影团体,实际上具有全国性的规模了。

陈传霖(1897-1945)参与创办“黑白影社”,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先后举办多次影展,编辑出版《黑白影集》和《黑白影刊》。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很受好评,入选国际沙龙者近100幅,得奖牌、奖章10余枚,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

卢施福(1898-1983)“黑白影社”的执行委员之一,1936年与陈传霖合作出版《陈卢影集》,

15

参加过10多次国际沙龙影展,获得奖牌奖章十余件,被美国摄影学会吸收为会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摄影学会理事。

1930年 东北新闻影片社,至迟在本年4月开始供应新闻图片稿,其业务范围较宽,经营品种多。

1930年 《中国大观》(伍联德、梁得所、明跃五、陈炳洪编辑)

1930年 陈筱舫在上海南京路474号2楼开设“筱舫照相厂”,该厂制造的“筱舫爱娜爱灯光纸”问世。这是我国照相器材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

1930年 《申报》的摄影副刊创办,其出版归功于戈公振。

1930年 南京金陵大学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成立镁社,成员主要是学生,以屠哲隐、潘剑伟为指导。

1930年前后,三友影会成立,成员郎静山、黄仲长和徐祖荫,后来刘旭沧加入这个影会。1931-1937年,他们投寄国际沙龙并入选的摄影作品有1000多幅,获得各种奖牌数十枚,展地遍及五大洲30多个国家。

1930年 舒少南在武汉创办了武汉新闻摄影社

1930年 《普陀胜迹》(许止净)

1930年 《柯达杂志》创刊,沈昌培编。

1930年 《摄影实习指导书》(吴静山)

1930年 《美术摄影大纲》(罗伯古德 沙尔著 甘乃光译)

1930年 《柯达汇编(1-5)》(沈昌培编)

1930年 《红军第三军团攻克长沙后举行十万余人的群众大会摄影》

1930年 《实用摄影术》(曹元宇)

1930年 《美的结晶》(但杜宇摄)

1931年 胡伯翔任顾问,朱寿仁任编辑,创办了《中华摄影杂志》。

1931年 《新广州》

1931年 《怎样摄影》(郎静山 徐进之合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