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专题培优 专题二 高考必备图表 图表一 地理关联图(循环图)练习 下载本文

(1)说出赞比亚吸引中方企业投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谦比希成为中赞合作打造工业园选址的有利条件。(6分) (3)分析工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影响。(6分)

(4)选矿厂生产的精铜矿通常是通过火法炼铜获得粗铜,湿法炼铜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元素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岀来,说明图b工业园区硫酸厂的作用。(6分)

答案 (1)优惠的投资政策、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地价、丰富的(铜、钴等)矿产资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可免税或无配额。

(2)地处著名的铜矿带,铜矿资源丰富;有铁路通往园区,对外交通方便;工业用地充足且价低。

(3)有利于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相关工业部门集群,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居民生活。

(4)火法炼铜工艺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作为副产品,成为硫酸厂的原料(有效回收利用粗铜厂炼铜过程中产生的SO2气体,减少环境污染),硫酸厂生产出来的硫酸成为湿法炼铜工艺介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 第(1)题,工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原料、劳动力、科技、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考虑。第(2)题,工业园区的区位条件从土地价格、基础设施(交通、水、电等方面)、规划导向、

- 9 -

人才集聚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第(4)题,其作用主要从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

13.(2019·黑龙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

材料一 从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总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东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的发展与升级,美国逐步把IC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业转移。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我国台湾转移,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大型厂商。

材料二 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飞速的发展。我国正在承接第三次转移,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分装、制造等业务。随着全球电子化进程的开展,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

材料三 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

(1)简析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产业转移的原因。(6分)

(2)第二次转移,美国开始主动将生产线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判断此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特点。(6分)

(3)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为规模转移。简述我国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8分)

(4)简述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10分)

答案 (1)半导体加工产业利润降低;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本劳动力较美国廉价。 (2)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掌握利润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

(3)劳动力成本较低;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资金充裕。

(4)有利于增加我国半导体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有利于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等。

解析 第(1)题,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产业转移,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

- 10 -

国本土向日本转移,主要原因是半导体加工产业利润降低,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本劳动力较美国廉价。第(2)题,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的发展与升级,美国逐步把IC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业转移。此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生产特点是,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美国掌握着利润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第(3)题,我国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等因素考虑。第(4)题,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市场、产业升级、就业、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考虑。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