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从而间接表征了表面活性剂对活体蛋白质的作用程度 2.2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温和性的影响
由于目前尚缺少统广的法定方法评价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因此很难排出各种具体品种温和性的大小顺序,只能指出表面活性剂结构对温和性影响的一般规律。 (1)分子大小
一些表面活性剂zein test结果,按照刺激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 2、月桂醇硫酸钠盐 3、C12C18醇硫酸酯钠盐 4、仲烷基磺酸盐
5、月桂醇硫酸酯单乙醇胺盐 6、月桂醇硫酸酯铵盐 7、月桂醇硫酸酯三乙醇胺盐 8、月桂醇醚硫酸酯钠盐 9、月桂醇醚(2)硫酸酯铵盐 10、月桂醇醚(2)硫酸酯三乙醇胺盐 11、十二/十四醇醚(3)硫酸酯钠盐 12、月桂醇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13、特制月桂/油醇醚硫酸钠/镁混合物 14、月桂醇醚硫酸镁盐 15、酰胺醚硫酸盐 16、月桂酰基多缩肽钾盐
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容易造成经皮渗透,对皮肤刺激性大;而大分子表面活性剂不易发生本身经皮渗透问题,且由于大分子二。级、三级结构的影响,极性基团及疏水支链均不易与皮肤或毛发发生直接、强烈的作用,因而比较温和。目前化妆品和个人卫生用品中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有向大分子、高分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或对天然高分子进行改性,如采用淀粉、多肽、水解纤维素、树胶的改性物,或采用合成高分子,如用聚酰胺或聚丙烯酸作化妆品乳液的乳化剂和增稠剂,收到了高效、低刺激、具温和性的效果。 (2)疏水基链长
一般认为疏水基链越长,分支化程度越小,表面活性剂对人体越温和,这一点已经得
9
到众多事实证明。但目前也发现存在例外,如P&G开发AGS(烷基甘油醚磺酸盐)时发现,并不是长链烷基的衍生物,而是八碳烷基的衍生物刺激性最低,起泡性亦好。 (3)分子内引入PEG基团
PEG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论在对皮肤粘膜或眼粘膜的刺激性方面都表现得比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低。增大分子中PEG长度,刺激性会进一步降低,既使是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引入PEG链,形成所谓掺合型(hybrid)表面活性剂,也会增大分子的温和性,SDS中引入PEG键形成AES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分子中引入甘油或其它多元醇也会收到与引入PEG链相同的结果。
(4)表面活性剂结构与皮肤的相似性
本身结构比较复杂,与皮肤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或相近性的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比较温和。因此目前化妆品和个人卫生用品中新开发的一些温和型表面活性剂都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不再是长链烷基与亲水基的简单结合体,而是多分子缩合物型。如Witco推出SBCS(Disodium PEG-5 Laurylcitrate Sulfosuccinate),将柠檬酸酯与磺基琥珀酸酯的结构合二为一,据称具有很低的皮肤刺激性和很好的应用性能。此外,分子中引入酰胺键或引入水解蛋白、氨基酸结构等,增加了表面活性剂分子与皮肤组织的相似性,亦有助于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如改性皂AM(N-酰基甲基牛黄酸钠)、酰基丙基甜菜碱、油酰多肽等。如将醇醚磺基琥珀酸酯钠盐改成醇酰胺磺基琥珀酸酯钠盐,其对皮肤和眼睛粘膜的刺激性均小于前者,且两者都比AES低。急性毒性试验表明LD50由前者的12000mg/kg提高到约20000mg/kg。酰基β-丙氨酸的钾盐或铵盐,水溶性很好,又具有羧酸根的柔和结构,作为香波配料使用时,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的钙、镁改性皂,能在头发周围形成润滑性好的层状晶体,使头发得到温和调理和保护,不会产生一般皂垢带来的僵硬、发涩感。 (5)离子基团的极性
离子基团的极性愈小,对皮肤、毛发愈温和。在SDS结构中引入PEG基团形成的AES已大大降低了对皮肤、毛发的脱脂力;如果进一步将磺酸根改变为羧酸根,形成ECH(烷基醚醋酸盐),则形成更温和的一类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更换离子化基团的反离子种类,即改变离子基团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化度也有助于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温和性。如将AES中的钠离子改变为铵离子,有助于减小分子的离子化度,因而AES铵盐的温和性增大,可作为香波和浴波的主表面活性剂。如将AES中钠离子改变为镁等二价离子,则可大大增加头发洗涤后的平滑性和柔和性。少量脂肪酸钙、镁皂与大量钠皂混合,可赋予皮肤浴后的光滑、洁净、爽快感,这是强亲水性基团磺酸根、硫酸根所不具备的。
10
2.3 配伍性和温和性
开发结构特殊的新表面活性剂品种,追求温和性是一件耗时费资、永无止境的事,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协合性,或对原有表面活性剂品种进行工艺、化学结构方面的改进是提高产品温和性的另一条途径。 (1)表面活性剂的纯化
许多表面活性剂的纯品经检测都是刺激性低、温和性高的品种,但工业产品中由于原料、工艺、副反应等众多原因,会在产品中带进一些杂质,如未反应原料、副产物、有毒有色物质等,限制了这些表面活性剂作为高品质、温和性品种在化妆品和个人卫生用品中的应用。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品种,在温和性排列次序中它甚至名列咪唑啉和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之前。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工业产品对皮肤的刺激性颇大,不适于作为温和性表面耗性剂使用。另一个例子是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其温和性排名亦名列前矛,但工业品中由于含游离胺和过量氯乙酸钠等而带来刺激性。目前已有许多工作集中在对原有优秀温和性表面活性剂品种的工艺优化和产品纯化,以还其温和性的本业面目。由RHONE-POULENC制备的高纯无刺激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我们实验室制备的晶体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Ballestra用刮膜干燥法脱除二氧六五制备的AES等都是这样的品种。 (2)表面活性剂复配
几种常用大宗表面活性剂产品,如LAS、AES、SDS等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刺激性问题,除了对其化学结构和生产工艺作出改进外,还可以与一些温和性好的表面活性剂复配,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刺激性方面的协合效应,增加复配体系的温和性,使低档原料升级。这一方面也已经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将酰胺型磺基琥珀酸钠盐与AES按3:1复配时刺激性降到比两性表面活性剂更低的水平,可以用于配制儿童香波和高档低刺激香波。再如在LAS,AES/烷醇酰胺常用餐具洗涤剂复配体系中配入少量APG(烷基葡糖苷),便可使配方的刺激性下降一个等级,达到基本无刺激的水平。25%烷基多苷与75%AES复配,可使AES的刺激性降低70%以上。当然复配体系也有局限性,特别是对目前流行的浓缩型配方,其中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此时靠复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和性问题,只有使用性能温和的主表面活性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开发新型温和性表面活性剂和利用已有表面活性剂复配是提高产品温和性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 表面活性剂的选取原则 3.1 药物
(1)配伍变化和禁忌
11
选择药物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首先必须掌握表面活性剂与药物的配伍变化和禁忌知识,所选表面活性剂只能对药物起增效作用或与之不发生相互作用,不得使药物减效或失效,即不得影响药剂的稳定性,如晶型改变、分散稳定性、水解、氧化稳定性等。 (2)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如丸、片、乳液制剂等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首先得满足食品乳化剂的ADI指标,并从动物经口急性毒性小的阴离子或非离子品种中挑选(参见表1),常常选用蔗糖酯和吐温类产品。此外还得综合考虑对人体胃肠的刺激作用、代谢作用等因素。 (3)注射类药物
注射类针剂特别是静脉注射针剂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须注意溶血性次序,优先选择溶血作用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Tween类产品或氢化蓖麻油酸PEG酯等,同时考虑致变性因素。
(4)外用药物
外用软膏、药水、栓剂、膜剂、气雾剂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和致敏性要求高,尽量采用无刺激作用或有轻刺激作用的品种如磺基琥珀酸酯或APG等。使用SDS、SEO等也时有报道,但一般均需经临床试验证明无明显刺激性和致敏性方可采用。 (5)主要功能
在保证满足配伍变化和禁忌要求,并无安全性和温和性之虞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结构类型及链长,以满足增溶、分散、乳化、润湿等不同应用要求,使表面活性剂发挥最佳主要功能作用。 3.2餐具洗涤剂
餐具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不象在药物或食品配方中作为一种成分直接进入人体内,而只是有少许残余在餐具表面,故对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要求比在药物或食品中稍低。曾经有段时间对LAS的致癌性和致畸性提出责难,甚至怀疑其在洗衣粉配方中的可用性,但终因缺乏足够的证据而终结。AE(2)S或AE(3)S是餐具洗涤剂中常用成分,但需严格控制其中二氧六环含量在50×10(-6)以下或更低,因为已经证实二氧六环是强烈致癌物之一,在比较高档的餐具洗涤剂配方中已不再采用AES。同样,二乙醇酰胺是餐具洗涤剂中最常用的稳泡剂和增稠剂;但由二乙醇酰胺环化形成的副产物有形成亚硝胺的强烈趋向,故有被单乙醇酰胺或其它表面活性剂取代的趋势,国外高档餐具洗涤剂配方也逐渐淘汰二乙醇酰胺。 新一代餐具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除了考虑上述毒理学因素,还考虑到在手洗时与人体皮肤接触是否带来危害。据Kirk试验结果,将手浸泡在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