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城总体规划 - 图文 下载本文

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期以来,以银塘新区为重点,新区建设全面推进。相继建成金山西路、渡江北路、银塘路、东湖路、连城路、旗山路,形成新区“ 田 ”字型道路骨架。建成了银塘东路、浮山路、城北出口路工程,县城滨江新区主干道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新区内连外通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新区给水、排水、绿化、灯饰及电力、电信等工程已初步完成配套。“十一五”期间,县城建设投入资金达3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2010年底,县城建城区面积达14.1km2,常住人口达13.8万人,比“十五”末分别增加7.5km2,6万人。

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完成了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村庄布点规划和划定区域内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县小城镇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功能日趋完善,小城镇建设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0多亿元。在全县沿路集镇广泛开展了“一隔五化”工程,道路硬化率达80%,集镇绿化率达30%,新增路灯2000余盏,全县沿交通干线集镇都实施了亮化工程。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2010年度,全县城镇化率达36.8%,年均递增2个百分点。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修编的背景

(一)国家及区域格局重组对枞阳县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程呈现出精彩的空间布局步骤。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温饱问题、小康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正在向第三步目标迈进。随着国家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的变化,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及布局格局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十七大报告提出: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城市群凭借其集聚效应、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成为全国和区域性的经济核心地区和增长极。区域经济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已经出现了从“单极突进”

到几大区域“多轮驱动”转变的新局面,已经实施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四大战略。2009年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崛起规划,要求围绕“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产业定位,即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高技术产业及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国家加大对中部地区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支持力度。全国传统三驾马车的城镇体系发展格局逐步向四极演化。形成市场主导下的四大经济板块,即华北板块、华东板块、华南板块和西南板块。在在四大板块中,华东板块具有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双重竞争力,安徽正逐渐融入华东经济板块,泛长三角分工协作将进一步加强,并可能成为华东板块中重要的产业基地。2010年国务院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10〕10号),这些政策促进了示范区规划的实施。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成员,枞阳县市应积极利用相关政策,加强泛长三角分工协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升城市功能。

(二)国家、省、县“十二五”规划给枞阳县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挥扩大内需的带动作用。《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枞阳县“十二五”提出以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升级为主线,围绕“争先安庆,崛起皖江,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的奋斗目标,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兴县、文化育县、生态立县”战略,坚持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城乡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新枞阳。根据国家、安徽省、安庆市乃至枞阳县的“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如何在空间上更好的

加以应对,是本轮总体规划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成为枞阳县新时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强化“双轮驱动”、坚持“四个发展”、走出“六条新路”、建设“三个强省”等新理念、新部署。报告认为未来五年,安徽将“走出中部地区科学承接、跨越崛起的新路子,走出资源性产业大省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子,走出农业大省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新路子,走出后发地区低碳环保、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走出人口大省素质提升、科教兴皖的新路子,走出发展中省份普惠民生、和谐发展的新路子”等“六条新路”,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等“三个强省”。枞阳县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环境优美和文化氛围浓厚,本轮规划应在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的政策指引下,落实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部署,着力实施建设美好枞阳战略。

(四)相关上位规划对枞阳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1、安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的要求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提出全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近期“一圈一带一群”,远期“两圈两带一群”的城镇空间结构。 沿江城市带规划指引:形成以芜马都市圈为核心,安庆都市区、铜池城市组群和滁州增长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镇空间结构,依托沿江城镇轴推动沿江城镇空间的连绵发展,支持沿江七市集中示范园区建设,推进现有开发园区扩区升级,筹建一批省级开发区,鼓励园区合作共建。加快建设综合运输通道,有序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加强港口建设。

枞阳县主要位于沿江城市带地区。位于安庆都市区与铜池城市组群的之间,区位优势明显。枞阳城市人口规模:人口20-50万人,属于安庆人口快速增长地区。枞阳规划指引:枞阳县应重点关注与安庆中心城区的功能关系,关注浮山风景名胜区以及沿江区域空间保护与管制要求,加强与铜陵、池州的跨江联动发展。

2 安庆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要求

安庆市编制的总体规划,对枞阳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主要体现为以下内容: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圈两带一轴”。以安庆城区为核心的大安庆中心都市

区(大宜城),包括安庆中心城区、枞阳县城、怀宁县城、海口镇、皖河农场和月山镇等。

枞阳城市发展定位:大安庆中心都市区东部的工业扩散基地,合铜高速公路上新的区域增长中心;依托安庆,互动发展;加快产业开发园区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与官埠桥镇的空间整合和协调。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安庆市区的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0%。县域人口86万人,城镇化水平人口10-30万人,约27万人,城镇化水平55%。 (五)城乡统筹和和谐发展成为新时期枞阳发展的重要要求

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应是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各类重大关系”中,统筹城乡发展居于首位。中国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而在这方面我国正面临着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减少城乡矛盾,促进城乡优势互补统筹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更加强调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枞阳既处在空间规模快速变化时期,也面临城乡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要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关注民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是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具体体现,因此,需要规划通过发展单元的组织划分将这些政策和理念充分贯彻落实到规划各项内容中。

(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带来枞阳县空间布局带动较大影响。 随着江北高速、枞阳至池州高速公路的建设(池枞长江大桥2011年开工建设,北段接线尚需统筹协调),同时九华山机场2007年正式启动,预计2012年年底实现通航,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对枞阳县域城镇体系和中心城区的发展、用地布局带来重大影响,区域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之间的联系以及市域空间格局需进一步统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