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下载本文

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WS310.2的要求。

6.2.2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6.3注意事项

6.3.1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6.3.2清洗用水、清洁荆等的要求遵循WS310.1的规定。

6.3.3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6.3.4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6.3.5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6.3.6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7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应遵照附录C的规定,对使用产品应查验相关证件。

8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8.1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8.1.1灭菌前准备

清洗、包装、装载遵循WS 310.2的要求。 8.1.2灭菌方法

8.1.2.1耐热、耐温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噩菌。

8.1.2.2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8.1.2.3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8.1.2.4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8.1.2.5外来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8.1.2.6 植入物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物的材质、清洗、包装、

9

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植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应遵循WS310.3的要求。

8.1.2.7 动力工县 分气动式和电动式,一般由钻头、锯片、主机、输气连接线、电池等组成。应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对各部件进行清洗、包装与灭菌。

8.2.1灭菌前准备

8.2.1.1 手术敷料灭菌前应存放于温度为l8℃~22℃,相对湿度35%~70%的环境。

8.2.1.2 棉布类敷料可采用符合YY/T 0698.2要求的棉布包装;棉纱类敷料可选用符合YY/T 0698.2、YY/T 0698.4、YY/T 0698.5要求的医用纸袋、非织造布、皱纹纸或复合包装袋,采用小包装或单包装。

8.2.2灭菌方法

8.2.2.1 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8.2.2.2符合YY/T 0506.1要求的手术敷料。应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8.3手术缝线的灭菌

8.3.1 手术缝线分类分为可吸收缝线和非吸收缝线。可吸收缝线包括普通肠线、铬肠线、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等。非吸收缝线包括医用丝线、聚丙烯缝线、聚酯缝线、尼龙线、金属线等。

8.3.2 灭菌方法 根据不同材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8.3.3 注意事项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菌使用。

8.4 其他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应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

9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9.1消毒方法

9.1.1 中度危险性物品如日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9.1.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温化瓤、胃肠减压器、

10

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

a)耐高滠、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

b)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c)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 d)无条件的医院,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9.2注意事项

9.2.1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

9.2.2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清洗后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

9.2.3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

10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0.1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10.2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清与消毒

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来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 10.3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10.3.1 医疗机构应保持床单元的清洁。

10.3.2医疗机构应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采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如复合拳铵盐消毒液、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或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毒器进行清洗和(或)消毒,消毒剂或消毒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10.3.3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

10.3.4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清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11

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按医疗废物处置。

11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瘸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11.1朊病毒

11.1.1 消毒方法

11.1.1.1 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11.1.1.2可重复使用的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大脑、硬脑膜、垂体、眼、脊髓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品,可选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消毒灭菌,且灭菌的严格程度逐步递增。 a)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然后按WS310.2中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采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b)将使用后的物品采用清洗消毒机(宜选用具有杀朊病毒活性的清洗剂)或其他安全的方法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浸泡于1 mol/L氨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 min,并置于压力蒸汽灭菌l21℃,3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c) 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lmol/L氢氯化钠溶液内作用60 min,去除可见污染物,清水漂洗,置于开口盘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菌50 min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嚣134℃灭菌6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11.1.1.3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和一般物体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材质采用10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lmol/L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至少作用l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

11.1.1.4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采用10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15 min。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操作台,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

11.1.1.5教感染朊瘸毒患者或疑似感染肌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脑脊液、肾、肝、脾、肺、淋巴结、胎盘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传播朊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