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
6.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和 两部分。 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的转化形式。
8.剩余价值既不能 ,又不能 ,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9.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0. 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二、单项选择题
1.资本总公式是( )
A G-W-G B G-W-G’ C W-G-W D W-G-W’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 )
A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价值 B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 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D 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物质内容 3.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
A 工人的必要劳动 B 工人的剩余劳动 C 绝对价值 D 相对剩余价值 4.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 绝对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 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C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A 个别资本所有者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 B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6.机器设备等物成为资本是因为它们是( )。
A生产劳动产品的条件 B生产商品的条件 C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 D生产物质财富的条件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和直接动机是( )。 A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8.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
A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B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9.“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剩余价值可以在流通中产生,也可以在生产中产生 B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在生产中产生 C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D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生产为条件
10.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主要看( ) A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 C相对工资 D国民工资
11.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 A具体劳动而增殖大 B具体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12.个别企业加强工人劳动强度而多得的那部分价值属于( )
5 -
A剩余价值外负担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超额剩余价值 13.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必要剩余价值 D个别剩余价值
14.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强化管理,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20%,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将由100%( )。 A 降低到80% B 提高到120% C 降低到50% D 提高到150% 三、多项选择题
1.普通货币和作为资本货币的区别是( )。
A两者的流通公式不同 B两者的流通内容不同 C两者的流通目的不同 D两者流通的限度不同 E两者流通的场所不同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 )。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C劳动者享受和发展所需生活资料价值 D维持劳动者抚养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E劳动者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劳动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 B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C劳动者必须适应生产的要求 D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E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4.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在量上等于(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D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E商品价值与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差额 5.剩余价值率是( )。
A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C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E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6.对资本总公式(G-W-G’)的分析,可以看出( )。 A它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E货币在价值增殖运动中转化为资本
7.剩余价值率为100%时,是表示( )。 A工人一天的全部劳动时间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B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价值有一半为资本家无偿占有
C工人一天劳动时间里,为自己劳动与无偿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相等 D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工人得到的与资本家占有的相等 E工人一天生产的商品价值中,工人得到的与资本家占有的相等 8.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被消费了 B由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再生产出来 C被保存下来 D全部被劳动力吸收 E由劳动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9.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基本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出 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6 -
E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10.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量不变的资本 D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E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11.资本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A 工人在资本所有者及其代理人指挥和监督下劳动 B 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所有者C 劳动者的使用价值属于资本所有者 D 劳动产品归资本所有者占有 E 劳动力的价值属于资本所有者
1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 A 绝对m生产的特点在于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强度
B 相对m生产的特点在于为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必须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C 绝对m生产是相对m生产的起点
D 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E 二者的物质技术基础相同 四、简答题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区分有何意义? 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5.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五、论述题
1.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剥削的形式和特点?
3.试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析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4章 资本积累
一、填空题
1.资本主义再生产是 和 的统一 。
2. 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资本积累又是 的重要源泉。 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为前提的。
4.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和 。 5. 和 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6.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一方面是 的积累,另一方面又是 的积累。
二、单项选择题
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A以暴力剥夺小生产者,把社会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中
B不断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和生产规模,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C资本家通过节制享受欲望来发展社会生产 D资本家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 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 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D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资本集中是( )。
A单个资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B全部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7 -
C把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 D地主剥夺农民土地,把生产资料土地归自己所有
4.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A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 B生产资料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 C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D劳动力就业量日益减少 5.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 )。
A总资本的大小 B不变资本的大小 C可变资本的大小 D生产规模的大小 6.个别资本通过股份制扩大其资本的支配范围属于( )。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7.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 )。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C资本集中 D资本积聚 8.资本技术构成的内容是指( )
A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B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C 机器设备数量与劳动力数量的比例 D 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多项选择题
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 )。
A预付的资本是由资本家节欲而来的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C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D资本积累的实质 E劳动力的再生产从属于资本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C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E资本家个人消费的节欲程度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将导致( )。
A个别资本的不断增大 B不变资本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相对减小 C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D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E机器排挤工人造成工人失业
4.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 )。
A流动的过剩人口 B潜在的过剩人口 C固定的过剩人口 D现实的过剩人口 E停滞的过剩人口
5.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 C资本积聚的增长有利于资本的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的积聚
E资本积聚和集中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6.资本集中( )。
A是分散资本的合并 B能增大个别资本 C能增大社会资本 D能促进资本积聚 E使资本所有权发生变化 四、简答题
1.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2.资本积累的动因(客观必然性)和实质是什么? 3.简述影响资本积累量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8 -